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398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docx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docx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

2019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讲解-1第三章第4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1、热带

2、亚热带

3、温带

4、寒带

【二】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时间

特点

地质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前

时间跨度大周期长

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以来

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近代

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

气温上升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适应对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有利:

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

不利:

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2)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①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

②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考点一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2018·海南地理)下图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3200毫米以

上,年降水日数为214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

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答案〉 冬半年:

水汽充足;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

夏半年:

气温高,(受地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答案〉〉 根据提示“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抓住“分别”、“冬、夏半年”。

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夏半年,气温高,盛

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考向立意】

结合区域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考查气候特征。

【思维过程】

阅读题干材料和图示→获取该区域气候资料、地理位置等信息→调运所学知识,结合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分析基隆冬、夏都多雨的原因。

【误区警示】

一是不能结合气候资料和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二是对气候类型特征描述不准。

【预测展望】

结合区域经纬网图或气候资料图,判断气候类型,说明其成因、特征及其影响。

主题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洋流等。

1、纬度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

最热(或者最冷)月均温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2.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

(1)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2)风带性质:

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3)气团:

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如下:

①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②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地形:

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

[预测演练] 1.读“我国三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

(1)~

(2)题。

(1)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季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

A、西风带北移的影响

B、东南信风从海上吹来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

(2)海螺沟的夏温比上海和武汉低很多,影响海螺沟夏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势高低

〈答案〉 

(1)C 

(2)D

〈〈答案〉〉 第

(1)题,根据图示三地的经纬度位置,三地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三地夏季降雨较多。

(2)题,海螺沟的纬度较上海和武汉低,但夏温低,原因主要在于其地势高(海螺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

主题2 各种气候类型的比较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原和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特别提醒

 1.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

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1500毫米。

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

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

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

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15°C)

降水:

有明显的旱(干)季和雨(湿)季

降水量较多(7月份降水突破600mm)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量相对较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关键)>0°C,雨季较长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C,雨季较短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总量有时相当

最冷月均温(关键)>0°C,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关键)<0°C,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冷夏热,降水状况都是夏季相对较多

均温低于0°C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均温低于0°C的月份多,一般无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少

[预测演练] 2.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

读图回答

(1)~(3)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

A、两种气候类型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

(2)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以下地点与图中代号对应可能性最大的是(  )

A、惠灵顿—②B、巴黎—③

C、威尼斯—④D、开普敦—⑤

〈答案〉 

(1)B 

(2)B (3)C

〈〈答案〉〉 第

(1)题,由图可知,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②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它们都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③地和④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会形成地中海气候;⑤地全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这五地最可能分属于三种气候类型。

(2)题,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第(3)题,惠灵顿、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⑤;开普敦属于地中海气候,纬度较低,受副高控制时间长,对应③;威尼斯(地中海气候)的纬度较高,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较长,对应④。

考点二 全球气候的变化

2、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

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

①﹏﹏﹏﹏﹏﹏﹏﹏﹏﹏﹏﹏;②﹏﹏﹏﹏﹏﹏﹏﹏﹏﹏﹏﹏;③﹏﹏﹏﹏﹏﹏﹏﹏﹏﹏﹏﹏;④﹏﹏﹏﹏﹏﹏﹏﹏﹏﹏﹏﹏。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 

(1)光合作用 沉积作用 全球生态系统破坏 气象灾害增加

(2)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加强全球合作;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答案〉〉 第

(1)题,结合图示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各数字的作用或结果。

(2)题,CO2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释放大量CO2;另一方面是由于毁林造成吸收CO2的能力减弱。

第(3)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可从减少矿物燃料使用,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人们保护大气的意识等采取措施。

【考向立意】

结合地理关联图,考查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思维过程】

仔细阅读分析关联图→把握其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各序号地理意义→调运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误区警示】

该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不理解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对关联图的分析推理能力较差。

【预测展望】

结合重大时事材料和区域气候变化,分析气候变化特点、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影响

(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3、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而人类活动在特定时段对湖泊环境演变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大小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状况,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情况;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岩芯环状钻头及其他取芯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

据上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

B、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0年

C、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2)关于1910~1930年该湖泊环境特征的表达,正确的是(  )

A、总体上气候趋于干冷,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B、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C、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D、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1)D 

(2)C

〈〈答案〉〉 第

(1)题,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近;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年;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达到最小值;由图可知,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2)题,由图可知,1910~1930年该湖泊的磁化率较小,说明这段时间该湖泊周围的气候干旱,因此湖泊的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主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及应用

气候统计图

判读方法

气温和降水点状图

左图中12个点分别表示某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7月(分别代表冬、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

该地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气温和降水折线图

折线图实际上是点状图的一种,只是把各月之间的气候要素用折线连结起来罢了。

从左图可以判读1月、7月(分别代表冬、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

该地1月在0℃以下,降水较少;7月近30℃,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

此图表示各类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图中一条曲线对应一种气候类型。

据各曲线的上下或左右最大长度可以计算出气温年较差或降水量变化幅度;据各曲线的上下平均高度或左右平均长度能估算各月均温和平均降水量,进而分析各类气候的特点,判断各曲线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和各气候间的关系(如分布和递变规律)。

如左图中,据每一曲线的最上端对应的最高温和最下端对应的最低温,计算出①的年温差为12℃、最低月均温大于15℃,年降水量在1500~3000mm,可以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

同法可判断:

②为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③为热带沙漠气候,④为温带季风气候,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为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⑦为苔原气候

气温和降水单元格图

左图中,两个坐标分别表示1月和7月气温,另两个坐标分别表示这两个月的降水量,每一个单元格表示气温和降水量的范围值。

a的1月气温为-10℃~0℃,降水量为0~50mm,7月气温为20℃~30℃,降水量为150~200mm,显然雨热同期,冬冷夏热,可判断a为温带季风气候。

同理,b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气温和降水立体图

左图为从一定角度俯视所得的图示,纵坐标表示降水量,横坐标表示月份,前后延伸的坐标表示气温,柱状图上下延伸,气温曲线画在水平面上,柱状图的读法与平面直角坐标图相同,气温曲线需分别作横坐标和前后延伸坐标的平行线进行判读。

图中降水量7月最多,近100mm,但对应的温度全年最低,为5℃左右;1月降水最少,约10mm,但对应温度最高,为25℃以上,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由此判断,该图表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气温和降水等值线图

左图中有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据某地的位置可判断出该地气温和降水量的范围。

该图甲地1月气温为24℃~26℃,降水量为200~250mm;7月气温为22℃~24℃,降水量为5~10mm,应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气温和降水“工”形图

从“工”形图(左图)中可读出最高温、最低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如图中①的最高温28℃、最低温12℃、气温年较差16℃、年降水量550mm,据此知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同样道理判断②、③、④依次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气温和降水玫瑰图

玫瑰图与坐标图不同的是:

它用圆的半径长短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和降水量的多少。

如图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的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据图可读出每个月的数值。

该图反映的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温和降水条形图

图中纵坐标为月份,横坐标一边为气温,一边为降水量,全部为条形图。

从图中可知,1月气温在0℃以下;降水最少;7月相反。

由此可判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判断步骤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第一步: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第二步: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寒带气候

2、特征描述

(1)气温特征:

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于15℃

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说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

小。

(2)降水特征:

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

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作稀少,10mm~50mm为少雨,50mm~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

结合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读“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回答

(1)~

(2)题。

(1)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该地区可能是(  )

A、两河流域B、华北平原

C、墨累—达令盆地D、珠江三角洲

〈答案〉 

(1)D 

(2)D

〈〈答案〉〉 

(1)读图可知,此地全年气温均在0℃以上,6~8月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故该气候类型是分布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该区域降水的特点是(  )

A、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大

B、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小

C、年降水量多且季节变化大

D、年降水量多且季节变化小

〈答案〉 1.C 2.A

〈〈答案〉〉 该题组是以气候资料图为情境,考查相关知识。

由图可知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且年降水量较少,为温带季风气候。

读“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4、关于①②③三种气候类型的表达,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答案〉 3.A 4.B

〈〈答案〉〉 第3题,此题主要是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此类题关键是抓住“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由资料可知①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7月气温高,有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再结合降水的季节分配(高温时降水多)可得正确〈答案〉。

第4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判断规律可知:

①为温带季风气候,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②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面积最广。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一些探究。

读“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回答5~6题。

5、在探究中,假设太阳直射点只在赤道上,没有回归移动,甲地的气候类型在地球上将无法再找到,据此分析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6、研究说明,若在北半球甲、乙两地虽然位于同一纬度,但其气候类型不同,造成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差异

B、人类活动对下垫面影响的差异

C、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D、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

〈答案〉 5.A 6.D

〈〈答案〉〉 第5题,结合题干知甲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控制,应该分布于30°~40°之间,据此判断其所在的纬度位置及半球。

第6题,甲、乙两地分别处于大陆的西岸和东岸,海陆位置的差异造成大气环流形势的差异,是形成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图1是“40°N的地形剖面图”,图2是某地“气温变化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