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094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2019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本文导航1、首页2、第二单元知识点3、第三单元知识点4、第四单元知识点5、第五单元知识点6、第六、七单元知识点7、第八单元知识点

小学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小编今天为您带来了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这是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

(这是两级运算)

3.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9.0不能作除数。

10.?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

任何数除以0都得0。

(×)因为0不能做除数。

本文导航1、首页2、第二单元知识点3、第三单元知识点4、第四单元知识点5、第五单元知识点6、第六、七单元知识点7、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

1.?

?

?

?

?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1)明确方向。

(2)明确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

(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3)最后确定距离。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

例如:

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

本文导航1、首页2、第二单元知识点3、第三单元知识点4、第四单元知识点5、第五单元知识点6、第六、七单元知识点7、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6.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a-b)×c=a×c-b×c

(a+b)÷c=a÷c+b÷c

(a-b)÷c=a÷c-b÷c?

?

?

?

?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

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

?

?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

?

?

?

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

这时除法的运算性质。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10.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

?

?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

?

?

a÷(b÷c)=a÷b×c

12.?

另两种简便方法:

(1)?

?

?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例如:

25×12

=25×(4×3)

=(25×4)×3

=100×3

=300

(2)?

?

?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

例如:

12×25

?

?

?

?

=12×(100÷4)

?

?

?

?

=12×100÷4

?

?

?

?

=12÷4×100

?

?

?

?

=3×100

?

?

?

?

=300

本文导航1、首页2、第二单元知识点3、第三单元知识点4、第四单元知识点5、第五单元知识点6、第六、七单元知识点7、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知识点

1.?

?

?

?

?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

?

?

?

?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

?

?

?

?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

4.?

?

?

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

?

?

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6.?

?

?

?

?

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

0.70=0.7?

?

?

?

?

?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

?

?

?

0.2=0.200?

?

?

?

4.08=4.080?

?

?

3=3.00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

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

例如:

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

例如:

20元5角8分?

?

5吨600克……

14.名数改写的规律:

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

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

1.32千克=(1320?

)克?

?

(58)厘米=0.58米

?

?

?

?

?

1千克=1000克?

?

?

?

?

?

?

?

?

?

?

1米=100厘米

?

?

?

?

?

高→低?

?

?

?

?

?

?

?

?

?

?

?

?

?

?

?

?

?

低←高

?

?

?

?

?

1.32×1000=1320克?

?

?

?

?

?

?

0.58×100=58厘米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

7450米=(7.45)千米?

?

?

?

(9.02)吨=9020千克

1千米=1000米?

?

?

?

?

?

?

?

?

?

?

?

?

1吨=1000千克

低→高?

?

?

?

?

?

?

?

?

?

?

?

?

?

?

?

?

?

?

?

高←低

7450÷1000=7.45千米?

?

?

?

?

?

9020÷1000=9.02吨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

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

9.953≈10?

?

?

?

?

?

?

(保留整数)?

?

?

?

?

9.953≈10.0?

?

?

?

?

?

(保留一位小数)

9.953≈9.95?

?

?

?

?

?

(保留两位小数)

23.4395≈23.440?

?

(保留三位小数)

18.1.0比1精确。

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

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

(1)先找万位;

(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

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

(1)先找亿位;

(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

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

?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

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

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

(×)例如:

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

(×)例如:

10.1﹥1

25.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

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

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

(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法。

26.近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

(×)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31.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6.495)。

方法:

求最大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6.4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6.495。

本文导航1、首页2、第二单元知识点3、第三单元知识点4、第四单元知识点5、第五单元知识点6、第六、七单元知识点7、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知识点

1.?

?

?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

?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

?

?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

?

三角形有3条高,3个底。

5.?

?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

6.?

?

?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

?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8.?

?

?

快速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看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

9.?

?

?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10.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11.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边分:

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4.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按边)

?

?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按角)

15.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按边)

有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按角)

注:

课本83页三角形集合图。

16.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7.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18.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19.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度。

20.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21.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相交于一点形成的夹角是顶角;两腰与底相交形成的两个夹角是底角。

(P84图)

2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3.多边形的内角和=180度×(多边形的边数-2)

24.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2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

26.最少用2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

最少用3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

?

最少用2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菱形。

27.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

28.把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29.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30.有三个角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

31.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因为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3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因为等腰三角形中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

33.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不相等的。

(×)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4.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两个钝角。

(×)

因为任意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如果有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和就大于了180度,根本拼不成三角形。

35.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因为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6.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因为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37.由三条线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因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8.三角形的底越长,这条底边上的高就越短。

(√)

39.一个三角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就再不发生变化。

(√)

40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4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

42.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

43.0.15时=15分(×)因为每相邻两个时间单位的进率不是100。

44.0.3与0.30的大小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计数单位也不同。

(√)

45.四个完全一样的正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

本文导航1、首页2、第二单元知识点3、第三单元知识点4、第四单元知识点5、第五单元知识点6、第六、七单元知识点7、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六、七单元知识点

1.小数加、减法应注意: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2)从最低位算起;

(3)得数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在小数减法中,如果被减数是整数,一般要补齐小数部分,补几位,看减数。

例如:

20-1.86,列竖式时应写成:

20.00-1.86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4.关于解决小数中人民币的问题,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6.在折线统计图中,所画的线段越接近垂直(或线段越长)说明上升(或下降)的越快;所画的线段越接近水平(或线段越短),说明变化得越小。

如果观察不出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来,只好计算后再作比较。

7.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反映变化趋势。

本文导航1、首页2、第二单元知识点3、第三单元知识点4、第四单元知识点5、第五单元知识点6、第六、七单元知识点7、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八单元知识点

1.?

?

?

两端都栽时,棵树总比间隔数多一

全长÷每段长+1=棵树

(棵树-1)×每段长=全长

全长÷(棵树-1)=每段长

2.?

?

?

两端都不栽时,棵树总比间隔数少一

全长÷每段长-1=棵树

全长÷(棵树+1)=每段长

(棵树+1)×每段长=全长

3.?

?

?

在封闭图形上植树时,棵树等于间隔数

全长÷每段长=棵树

棵树×每段长=全长

全长÷棵树=每段长

在一端植树与在封闭图形上植树相似。

4.?

?

关于植树问题给孩子们的建议:

(1)认真读题,认清这是哪一种植树问题。

(2)学会把一些数学问题转化为植树问题。

例如:

剪绳子、锯木头、俩建筑物之间栽树都是两端都不栽时的情况;走楼梯、时钟报时、车站的站点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

(3)然后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套公式。

(当然理解是基础)

(4)注意隐藏的已知条件,例如:

公路的两侧、方阵……

(5)无论是哪一种植树问题,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所谓的间隔数。

(6)植树问题的关键是高清各种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7)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植树问题,或是犯糊涂时,借助画图,有时候画图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5.关于120页例3这类题,知道最外层每边上的个数,(这个图形一定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求最外层的总数量,策略有三

(1)模拟两边都栽:

每边上的个数×边数-角的个数

(2)模拟两边都不栽:

(每边上的个数-2)×边数+角的个数

(3)模拟一边栽一边不栽:

(每边上的个数-1)×边数

本道题认真看看棋盘图,帮助我们理解掌握。

如果是在长方形上摆,就模拟120页第2副图,上下两边摆,左右两边不摆。

6.关于121页做一做第1题,知道最外层的总数量,(这个图形一定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求每条边上的个数,策略有三

(1)模拟一边栽一边不栽:

最外层的总数量÷边数+1

(2)模拟两边都栽:

(最外层的总数量+角的个数)÷边数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3)模拟两边都不栽:

(最外层的总数量-角的个数)÷边数+2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