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821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x

《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考试资料整理.docx

美学考试资料整理

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和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践是我们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美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是高级形态的人生境界’等观点为主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1、美学史上的集中看法

(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得规律—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分析哲学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中国李泽厚

(4)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美学家蒋孔阳

2、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就此而言,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即人的审美活动,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美:

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2)自然界的审美现象(自然美:

是人在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和生成的)只有在人与自然发生亲和关系的基础上,审美关系才能生成。

(3)科技活动中的审美想象(科技美:

狄拉克公式-性灵出万家,风骨超常伦)

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人类的知识大体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人文学科[文、史、哲、伦理学、宗教学、美学、艺术])

(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humanities(3)美学是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将美学划分到人文学科的理由:

(1)美学研究的对象不同,美学研究的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其中审美现象的目标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揭示人生的理想、命运、

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2)美学研究方式和方法不同,美学研究方式要求主体必须亲自去投入,去参与,去运作,去体验感悟,通过审美活动去与

对象建构、生成现实的审美关系。

(3)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4、美学研究的方法:

哲学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1、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美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美学思想是以哲学的形式或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的)

审美意识(奠基石):

初级审美意识(最典型地体现在原始初民的生存活动中)和高级审美意识(更为贴近对世界和人生的整

体理解,也更具有普遍性,有更广泛的涵盖面)。

中西方悲剧意识区别:

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紧密联系,崇尚牺牲精神,更关注人类本身的悲剧性和人生的幻灭感;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世俗化特征,以大团圆结局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模式

2、鲍姆加登(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之父)与美学(Asthtik,鲍姆加登于1750年创立发明)学科的诞生

确立标志:

(1)有专门的系统美学著作问世

(2)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人类的心理结构包括:

知(理性认识,逻辑学研究)、情(感性认识,感性学[美学]研究)、意(意志,伦理学研究)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

1、各种美学的哲学基础

(1)柏拉图-理念论

(2)康德-先验主体论(3)黑格尔-绝对精神轮(4)海德格尔-现象学本体论(5)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

<2>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感性个体的实践造成了个人的感性世界

<3>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是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论基本内容和特色:

以实践为根基,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根本内涵指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1)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2)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3)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想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第四节审美与人生

1、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审美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享受的重要方式之意,对于个人追求精神自由、塑造完美人格、构建健全美好心灵,有着独特的作用。

2、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宗白华: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

神,艺术境界主于美)

人生境界是人们通过自身锻炼修养、提高觉解水平而不断生成。

审美境界(最高人生境界)乃是完全融化、溶解在情感中的人生觉解,具体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审美关系(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建立在主观的感觉能力与对象的客观特征之间)与审美活动

追求全面完整的生存方式,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世界和人自身,正是人的审美需要,是人之为人、人高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

2、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与审美形态(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3、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与审美经验

a.唯心主义者认为美就是美感b.唯物主义者强调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美感只主体对美的主观反应c.经验主义者主张美感是五官感觉对于审美对象所作出的反应d.理性主义者认为美是一种先定的和谐状态

4、艺术(本院在于人的生存实践中,以感性的形式,表征、创造和开显着不同的人生境界,旨趣是塑造完美的人性,推进人生的美化,提升人生的境界)和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自由、健康、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1、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等构成的动力机制建筑了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制平台

审美需要(现实基础):

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

其特征如下:

(1)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精神追求,具体表现为人类渴望发展自己、肯定自己和全面地表现自己生命活动的需要

审美理想:

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总是与一定时代的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其作用如下:

(1)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作出的审美判断。

(导向性、规范性)

(2)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趣味:

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管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其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其外在表现,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示。

审美趣味存在着个体性与社会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其特征如下:

(1)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判断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

(1)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

(2)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审美理想是从宏观方面规范审美活动的范围和趋向,审美趣味则是从微观层面具体规定主体对于对象的选择和评价。

2、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

审美活动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以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其特殊性如下: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审美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所构建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为突出特点

(3)有无限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审美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诸多矛盾因素的辩证统一,是人自我完善的一种活动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美的世界)与他律性(审美活动并不是封闭、隔绝的世界)的统一

3、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实现人的特殊精神价值的活动

(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1>都表现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主客体关系

<2>必然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精神价值,以对主体存在的充分肯定为前提,以对人的价值的高扬为旨趣。

(4)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审美的需要就内在于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中,其表现如下:

<1>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具有开放性、可能性、超越性,是一种面向未来、赋予创造性的活动

<2>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3>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1、审美主体与对象(基本要素)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审美活动的存在,才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的根据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是因为<1>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我审美主体的性质<3>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先是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2、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方式,其在审美活动中作为精神存在的主要特征如下:

<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就是人在一定的德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

体验的特殊心境

<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课题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

之进行领悟、题为、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达到对世界的清晰把握,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

第三节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1、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必须以一定的客观物质材料作为其现实存在的必要条件。

(1)色彩:

是事物各种审美条件中最重要的感性质料之一,审美意义表现在表情性(指色彩能直接唤起人的某种感受和情感)

和象征性(指在不同民族中由于传统习惯,某种色彩与某种特定内容形成较为固定的联系,从而使色彩具有一定文化意义)。

(2)线条:

是构成客体审美条件的一种重要感性质料。

(3)形状:

构成事物的轮廓,是一切审美对象得以存在的最基本层次,本身具有一定表情性

(4)声音:

是课题审美条件必不可少的又一构成因素

2、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

客观物质材料材料总是承载着、蕴含着一定客观生活内容,只有在审美活动以其自由行、全

面性和超越性,不仅使事物对象的审美价值充分绽露出来,而把一个活的充盈着生命的真实世界也即审美对象向人拓展出来,获得现实的存在。

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审美对象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管相互渗透从而熔铸的一种独特意向,是一种积极的构建工程)与

开放性(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根源于审美对象既与过去沟通又向未来开放的生成性结构之中)

第四节审美活动的发生

1、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1>游戏说—柏拉图、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优:

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内在的必然关系;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缺:

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2>生物本能说—德谟克里特、达尔文、弗洛伊德,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

优:

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四维空间,有力地说明审美发生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

缺:

a.混淆和谋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b.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所包含的社会性内容

<3>巫术说—泰勒、弗雷泽、卢卡契,认为人类最初的艺术只是适应巫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作为无数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

优:

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缺:

a.不等同于审美,艺术知识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b.是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但并不唯一

<4>劳动说—卡.毕歇尔、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优: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缺:

只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但未能真正的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2、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1)基本前提:

<1>工具的出现,为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在更大规模上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还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3>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

<4>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有是人借以实际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同时也造成人本身的人化

(2)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

一定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和发展的直接条件

巫术(为艺术和审美的诞生提供了一种直接的契机)礼仪活动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一种中介因素,是原始人生活中最大的事件,是最集中地表达原始人根本利益的一种符号,主要表现如下:

<1>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

<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3>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3)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

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是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审美意识:

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

在原始意识中事实与价认识与一项还是未获得分化、直接同一,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原始意识在具体性中包含抽象性<2>在蒙昧性中渗透着真实性<3>在神秘性(巫术仪式、图腾崇拜)中凝聚着创造性

原始意识作为人类意识最早的发端,实际上孕育包括审美意识在内的人类各种意识形式(宗教、科学、道德意识)的原始母体。

原始意识中的抽象性、真实性、长造型旧式构成审美意识的基本因素,当这些意识逐渐分化出来后就可能诞生审美意识。

3、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原始审美活动即史前人类的审美活动)

<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创造,制造生产工具-装饰(装饰化的器物造型,器物装饰)-纹饰(最流行、最大众化)

<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标志)

自我装饰:

固定装饰(刻痕纹身)、非固定装饰(以中国为例:

按质地分为石、牙、骨、贝[蚌]、蛋壳等),是人类审美需要的一种直接表征。

<3>原始艺术(早期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明时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主要样式与特征

a.雕刻(成熟: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世界最早雕刻:

23万年前在叙利亚西南部戈兰高地贝雷克哈特—拉姆遗址出土刻有凹痕的卵石小雕像。

雕塑与器物的巧妙结合是中国原始雕塑的一个显著特点。

b.绘画:

最早绘画作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史前绘画最早见于新时期时代,保存至今的主要有岩画、陶器彩绘等。

c.音乐与舞蹈:

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一种乐器:

法国比利牛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一支长约108mm的骨质笛管

史前舞蹈资料:

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发掘出一个绘有原始舞蹈图案的彩陶盆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第一节审美形态的性质和特征

审美形态(形成基础是人类的生存实践)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显现及其逻辑分类。

其内涵是一种感性存在形式,又是一种逻辑分类形式,社会观念影响审美形态。

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审美风格是指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特征。

1、审美形态的界定:

是审美体验的反思性产物,是对审美意义的揭示。

代表性观点如下:

<1>美的形态(美的类型说、美的范畴说、美的价值说)<2>审美风格:

将审美形态看作是一种文化大风格

<3>审美类型(美的类型说、审美类型说)<4>审美范畴(美的范畴说、审美范畴说)<5>人生境界说

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的标准:

<1>广泛性或普适性<2>统摄性,即集杂多于统一<3>历史性

3、审美形态的特征

<1>生成性:

一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2>贯通性:

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3>兼容性:

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4>二重性:

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避免以西统中,或以中排西的简单化做法

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1、审美形态(往往反映的是特定时期的审美理想)的历史性

<1>特定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2>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

中国早期审美形态时是诗性与音乐性,西方早起审美形态是戏剧性与雕塑性

2、审美形态和思维

<1>中国:

象数思维,特点是主客交融,天人合一,重视体验、综合和整体把握,思维单位:

物象与数的结合体,思维方法:

触类旁通、神与物游。

<2>西方:

抽象思维,表现为主客两分,重视理性、经验与逻辑分析,思维单位:

概念,思维方法:

逻辑归纳和演绎

3、审美形态与语言(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1>中国:

汉语-高度重视词汇的语言(抒情语言,本身具有形象性和审美性)

<2>西方:

拉丁语系语言-不断变化的高度重视语法的语言(长于叙事和论证,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思辨性)

4、审美形态与文化(从哲学关系看)

<1>西方:

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受到哲学思想变迁的制约与影响,文艺复兴后,以人为本的理性主义为美学哲学基础

<2>中国:

天不变道亦不变,“中和”在哲学上时一种本体论也是一种审美理想,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审美形态。

第三节优美与崇高(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1、优美:

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1>优美的内涵特点:

本质上是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其特征如下:

a.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b.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c.是和谐化一的内容d.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2>对优美理论探讨:

a.古罗马西塞罗提出秀美与威严b.博克优美论主要从对象的角度来把握优美事物所具有的特征

c.康德优美轮领悟到优美乃是一种生命处于放松状态的特殊形态d.席勒认为优美是人与物质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和谐统一为一个动态的精神与物质相互包容的存在。

优美理论共同点:

秀雅协调的形式,浑然一体的内容,轻松愉快的美感

2、崇高:

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是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1>崇高的内涵特点:

构成崇高的因素:

凡是能引起人的恐惧的东西。

它是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态展示,是对人生存意义的反思和体悟,是一种冲突、对立的和谐。

它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体现为人与社会对立与超越,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

通过以雄伟壮阔的审美意象,刚毅坚强的审美品格,恢宏豪迈的审美体验,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等展现出来。

<2>崇高的理论探讨:

a.西方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

将音乐的审美风格划分b.柏拉图:

将崇高与优美并举c.朗基努斯《论崇高》明确地将崇高和优美并列对举加以论述d.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论崇高与美》将崇高正式作为美学范畴e.康德将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f.席勒的崇高论将崇高的含义变狭隘g.黑格尔把崇高归结为两方面:

[1]意识到的意义与有别于意义的具体先贤之间的分裂[2]两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显露出来的互不适应i.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在崇高转换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j.弗朗索瓦.利奥塔德德美学

3、优美(和谐化一)和崇高(伟大超越)的比较

从审美形态划分:

<1>优美直接引起有益于生命的感觉,对于人有着直接的吸引力并唤起人的游戏的想象

<2>崇高首先引起人们生命力阻碍的感觉,接着是更强烈的生命力的爆发,从而克服生命力的阻碍。

从审美实践来看:

<1>优美在人生实践中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所呈现的一种和合化一得境界

<2>崇高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由于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在实践中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的作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

第四节悲剧与喜剧

1、悲剧(出现时以作为戏剧的悲剧形式兴盛为基础):

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

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感受到美的内涵,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奋,即“以悲为美”实现的审美愉快。

<1>悲剧的内涵(核心因素:

冲突、抗争与毁灭)与特点:

亚里士多德指出内涵在于引起人的怜悯与恐惧,根源在于人对命运抗争的失败。

悲剧审美形体表现为悲剧感,是强烈同感中的快感,获得来自于对人生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揭示。

悲剧艺术形式是悲剧审美形态体验的主要价值载体。

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其主要特征如下:

[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是对基于存在的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2>悲剧理论(源于悲剧艺术)的历史考察

a.奠定基础的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够借助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b.德国古典美学时期黑格尔提出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论把辩证思维方法运用到了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

c.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悲剧的实质

d.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于古希腊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代表梦境状态,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精神(代表迷醉状态,音乐艺术的振奋)

e.西方存在主义之父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悲剧的“罪孽说”、悲剧情绪的“焦虑说”,强调了个体的体验性特征,从人内心的痛苦、悲痛、焦虑来探讨悲剧本源

2、喜剧(以笑为载体,笑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还包括滑稽、讽刺、幽默等刺激形态,有喜剧感的笑由于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批判内容和犀利的讽刺,是一种严肃的笑,高尚喜剧<=悲剧

<1>喜剧的内涵与特点:

喜剧的原型是原始狂欢,喜剧的价值载体只能是艺术作品,喜剧一般是以形式与内容挬离为主要特点

a.喜剧(讽刺、幽默)中对现实生活内容与形式错乱、本质与现象挬离的旧事物的揭露与否定,能直接显现人类的理想与自信b.喜剧具有不和谐、挬憀的形式特征c.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要特征。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