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15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762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第15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第15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第15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第15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第15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第15章.docx

《经济学基础第15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第15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第15章.docx

经济学基础第15章

第十五章货币银行学

第一节货币、利息、利率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基本职能)2、流通手段(基本职能)

3、贮藏手段(是在1、2职能上产生的)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纸币

4、信用货币(形式主要有:

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

5、电子货币(卡式电子货币、数字化货币)

(三)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1、银本位制2、金银复位制3、金本位制

二、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二)利率的种类

1、利率及其计算方法:

单利适用于短期借贷,复利适用于长期借贷。

(1)单利法:

利息额I=本金P×利息率r×借贷期限n本利和S=P×(1+r×n)

(2)复利法:

I=P【(1+r)-1】S=P×(1+r)

2、利率的种类

(1)按利率的表示方法: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2)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

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

(3)按照借贷内利率是否浮动: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4)按照利率的作用不同:

基准利率、差别利率。

(5)按照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

长期利率、短期利率。

(6)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1、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

(1)认为:

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水平。

(该理论称为实际利率理论)

(2)利率越高,储蓄的报酬就越多,结果储蓄就会增加,因此,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3)利率越高,投资越少,利率越低,投资越多,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4)缺陷在于它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

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而不是影响其他变量,并且没有考虑货币的因素以及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1)凯恩斯认为:

利率仅仅决定于两个因素: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货币的利率决定理论)

(2)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需求由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决定,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函数交点为均衡利率。

(3)货币需求的交易部分决定于收入,而收入水平取决于储蓄和投资。

因此在该理论中,利率、收入、储蓄、投资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依赖。

3、可贷资金理论

(1)认为:

利率是资金的供求所决定的,而资金的来源有两方面:

储蓄和货币供给量的净增加;资金的需求也有两方面:

投资需求和窖藏货币量的净增加。

其中储蓄和货币供给量的净增加都是利率r的增函数;而投资和窖藏货币量的净增加都是利率的减函数。

(2)可贷资金理论认为:

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当储蓄和货币供给量的净增加等于投资和窖藏货币量的净增加时,将产生均衡利率。

4、IS-LM理论

(1)主要观点是:

影响利率决定的因素有生产率、节约、灵活偏好、收入水平和货币供给量。

(2)运用一般均衡的方法来探索利率的决定。

(3)一般均衡分析法中有两个市场:

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

●在实际市场上,投资与利率负相关,而储蓄与收入正相关。

根据投资与储蓄的恒等关系,可以得出一条向下倾斜的IS曲线。

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实物市场上投资与储蓄相等条件下的局部均衡点。

●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而与收入水平正相关,在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决定时,可以导出一条向上倾斜的LM曲线,LM曲线上任一点意味着货币市场上货币供需相等情况下的局部均衡。

(4)无论IS曲线还是LM曲线,任何一条都不能单独决定全面均衡状态下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只是分别代表了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各自的均衡,两曲线的交点才能决定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水平,此即LS-IM分析模型。

(四)利率结构理论

利率结构即各种利率之间的关系。

1、理论的风险结构理论

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相同期限的证券不同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证券所承担的信用风险的大小对其收益率的影响。

原因主是存在违约风险、流动性及税收等因素。

2、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1)利率期限结构指具有相同风险及流动性的证券,其利率随到期日的时间长短会有所不同。

(2)收益率曲线是描述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工具,利率是所有投资收益的一般水平,而收益率是指实际收益与实际投资的比率,在大多数情况下,收益率都等于利率,但往往也会发生收益率与利率的背离。

把期限不同但风险、流动性相同的证券的收益率连成一条曲线,就是为收益率曲线。

它有可能形成向上倾斜、水平以及向下倾斜的三种曲线,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有三种:

1预期假说:

长期利率相当于在该期限内人们预期出现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因而收益率曲线反映了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综合预期。

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水平以及向下倾斜的三种情况可用人们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与当前市场的短期利率相比较来解释,若预期高于当前则向上倾斜。

2期限结构的市场分割假说:

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往往不同,每个投资者一般都有自己偏好的某个特定品种的证券,由此导致各种期限证券的利率由该种证券的供求关系决定,而不受其他期限的证券预期回报率的影响。

正是由于不同期限证券的供求关系造成了收益率曲线形式不同,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将向上倾斜。

3选择停留假说:

长期证券的利率水平等于在整个期限内预计出现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再加上一定的风险补偿,也就是流动性溢价。

这就造成了长期利率高于当前的短期利率和未来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三、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数量论

1、现金交易数量说及交易方程式:

货币数量同商品交易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之间存在联系。

2、现金余额数量说及剑桥方程式:

注重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人们的财富有三种用途:

(1)投资于生产以获取利润或利息;

(2)用以直接消费,以得享受;(3)保持货币形态,以使其成现金余额,以得到便利和安全。

当人们感到保持现金余额所得利益大于因放弃投资和消费而遭受的损失时,则必然增加现金余额。

(二)凯恩斯的“流动偏好”货币需求理论

1、由于货币比起其他资产来说,具有最充分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需求货币的实质就是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

2、货币需求动机有四种:

为所得动机、为营业动机、为预防动机或谨慎动机、为投机动机。

其中前两种引起的货币需求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第三种为预防性货币需求(最终还是用于交易,也可视为交易需求),第四种为资产性或投机性货币需求。

全社会的货币需求总量可以概括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之和。

3、凯恩斯得出的货币的总需求量就是:

M=M1+M2=L1(Y)+L2(Y),其中M1表示满足交易需求的货币需要量,L1表示决定收入水平的货币需求函数,Y表示国民收入,M2表示满足资产需求的货币需要量,L2表示决定于利率水平的货币需求函数,R表示利率。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是:

货币需求不仅与收入有关,而且与利率有关,它是收入的增函数,是利率的减函数。

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进而对货币供给的经济后果产生重要影响。

5、假定经济中只有两种金融资产,一是货币,它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没有收益,另一种是长期债券,它具有收益性但不具有流动性。

在资产选择中,人们往往普遍存在着对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偏好,如若放弃这种偏好而选择持有债券,除非市场一般利率水平高,持有的债券在将来可高价售出而为其带来收益。

因此,当利率已降到某一无可再降的低点以后,人们会预期未来的利率将上升,债券的价格将下降,这样就会把原先持有的债券全部换成货币。

“流动偏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即“流动性陷阱”。

6、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对各种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尤其对投机性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进而强调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流动偏好”货币需求理论又被称为货币资产需求论。

7、它的政策意义在于:

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通过利率低诱使投资扩大,进而增加就业,增加产出。

(三)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在凯恩斯货币需求分析中,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而与利率无关。

平方根定律否定了(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是相关的)。

预防性性货币需求也是收入的函数,同样与利率无关。

立方根定律否定了(认证了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函数关系)。

1、平方根定律

持有货币的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是货币持有量的函数,其中交易成本是货币持有量的减函数,机会是货币持有量的增函数。

当每次由债券换成的货币量为时,持有货币的总成本最小。

平均货币余额为C/2,所以机会成本总量为C/2×r,每次兑换的手续费为b,使总成本最小的货币平均持有量为:

.公式说明,用于交易的货币持有额或交易性货币需求有一个最佳规模,这个规模的确定与收入和利率有关,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收入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随之增加,利率提高,交易性货币需求随之减少。

2、立方根定律

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有一个能够使持币总成本最小的最佳持币量,这个持币量与三个因素有关:

(1)非流动性成本(类似于短缺成本)。

(2)持有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机会成本。

(3)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的情况或变现的可能次数。

预防性货币需求总成本x=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为M×债券利率r+变现的可能次数P×变现手续费b

总成本x最小时的预防性现金持有量M为:

(S平方为方差)。

它表明最佳预防性现金持有量与非流动性成本(变现手续费)和净支出方差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3、托宾资产组合理论中的货币需求分析

(1)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做了重要修下和拓展,以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为前提,研究如何选择资产持有的问题,形成了对投资活动和金融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的资产组合理论。

(2)人们可以选择货币和债券的不同组合来保有其资产,不同风险好恶的人会有不同的资产组合选择。

(3)托宾曲线印证了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曲线,它以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为前提,在解释现金和风险资产以一定比例同时持有的资产分散化的同时,证明了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负相关关系。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1、弗里德曼分析结果表明:

(1)实际货币需求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

(2)实际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作为总财富代表的恒久性收入,由于恒久性收入在长期内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其变动是相对平稳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货币需求也是相对稳定的。

(3)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极小。

2、由此可见,尽管货币需求是多种复杂变量的函数,但是由于起决定作用的变量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制度等制约,从长期来看,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尤其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性收入这一因素对货币需求起主导作用。

一些易变因素如利率、价格变动率等对货币需求的作用十分有限。

3、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经过努力,货币需求量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货币当局能否按货币需求量控制货币供应,使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四、货币供给和货币供应量

(一)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

1、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存在于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部门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数量。

2、划分层次的基本标准或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强弱:

(1)第一层次:

现金和活期存款。

(2)第二层次:

加进了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3)第三层次:

加进了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

(4)第四个层次:

加进了各种短期金融工具,如:

国库券、银行承兑票据等,其流动性比各种存款弱,比其他长期证券强。

(二)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

现金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则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负债。

1、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

✧在货币信用领域中,把商业银行起初接受客户的现金所形成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

✧把通过发放贷款等资产业务创造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表现为原始存款的一定倍数(派生倍数或乘数),反映了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程度。

✧商业银行这种创造派生存款,进而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并不是无限制的,除受到中央银行制度下规定的存款准备率的限制以外,还受到超额准备率、现金漏损率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2、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

✧对于中央银行来讲,货供给机制是通过提供基础货币来发挥作用的。

✧基础货币又叫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通常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用公式表示为“B=C+R”,即“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C和R都是中央银行负债,中央银行对这两部分都具有直接的控制能力(现金发行权、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

✧货币供应量总是表现为基础货币的一定倍数,这个倍数(即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称为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B=流通中的通货C+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C+法定存款准备金RR+超额存款准备金ER=(通货比率C/D+法定准备金率RR/D+超额准备金率ER/D)×银行存款总量D

✧货币乘数m=货币供应量M/基础货币B(货币供应总量等于流通中的通货与银行存款之和)

✧所以,货币乘数M=(1+通货比率)/(通货比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由此可见,货币供给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B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供给,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率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等,则主要决定于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

第二节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的定义

为各种金融活动和金融商品交易提供的场所、设施、规则、组织形式,以及各由种金融活动和金融商品交易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的总和。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中介特征分:

直接金融市场、间接金融市场。

1、直接金融市场:

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融资,不通过信用中介。

(债券、股票)

2、间接金融市场:

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进行融资所形成的场所。

(二)按交易期限分: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

1、资本市场:

即长期资金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多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2、货币市场:

短期资金市场。

包括同业拆借、票据、国库券、回购协议、大额存单市场等。

(三)按交易程序分:

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等。

1、一级市场:

初级市场或发行市场。

2、二级市场:

次级和流通市场(分为:

场内市场即证交所、场外交易市场即柜台或店头交易)。

3、第三市场:

在证交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和债券,交易价格通常采用议价形式。

4、第四市场:

不通过证交所、柜台或经纪人,而是用各种现化代电讯手段直接交易。

(四)按交易对象特征分:

票据市场、拆借市场、短期存贷市场、定期存单市场(CD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国库券市场、有价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多种类型。

(五)按场所特征分:

有形市场(有场地,如证交所)、无形市场(通讯设备,目前大多数用此)。

(六)按交割时间分:

现货市场、期货市场。

(七)按市场地域分:

国内金融市场、国外金融市场。

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一)货币市场的特点和作用

1、货币市场是一种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市场。

2、主要特点是:

融资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性小、可控性强。

3、货币市场是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直接大量参与的市场(相比资本市场,此部门对其影响和控制要小得多),货币市场在满足参与者调剂资金余缺、补充流动性等要求的同时,也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资本市场的运行及组织形式

1、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有价证券市场和长期信贷市场。

2、证券发行市场是资金由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转移的市场,是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市场,是最能体现金融市场基本功能的市场。

基本方法有两种:

私募和公募。

3、证券流通市场:

有两种基本组织形式:

证交所(核心)和场外交易市场(店头交易即柜台买卖)。

四、债券价格和股票价格

收入资本化原理的核心是:

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其表现形式为资产价格)取决于持有资产可能带来的未来的现金流收入。

五、股票价格指数

(一)股票价格指数是运用指数方法编制而成的、反映股票市场总体价格或某类股票价格平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的指标。

(二)主要作用有:

1、综合反映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作为反映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和行业发展特征的重要指标。

2、综合反映股票市场投资的总体收益水平,作为判断个别资产组合收益水平的比较标准。

3、用以预测股票市场将来变化,为投资者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4、作为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对象。

(三)计算公式:

1、相对平均法:

P=

即将各种股票的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率和除以股票种数再乘以基期的股价指数。

2、综合平均法:

P=

将各种股票的报告期价格和基期价格分别加总后相除,再乘以基期的股价指数。

3、加权平均法:

P=

本方法目前使用最多,反映了各种股票在股价平均数形成中的相对重要性。

4、几何平均法:

对N种股票的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率的乘积开N次方,再乘以基期股指。

六、资本市场理论

(一)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1、对证券组合进行分散化的目的是在不牺牲预期收益的前提下,降低证券组合的风险。

2、系统风险是无法通过分散化投资消除,非系统风险可以消除。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CAPM的假设条件

2、资本市场线:

其中:

为投资组合P的方差;

为市场收益率的方差。

3、证券市场线与资本资产定价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2)、

表示单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实际收益率的变化相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

>0,证券的收益率变化与市场同向,否则,反向。

其值越大,表示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4、套利定价理论

当某种风险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与定价不符时,便产生了套利机会。

(三)套利定价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比较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的联系

(1)两者的使用范围具有一致性:

都是为了解决如何给风险合理定价的问题。

(2)两者假设具有相似性:

都假设存在或不存在交易成本或交易税。

(3)两者对风险的划分具有一致性:

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4)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可以看做套利定价理论的特殊情况:

它是单因子的套利定价模型。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的区别

(1)对投资风险的解释程度不同:

(资本:

只存在一个系统风险因子;套利:

多个因素来解释。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有诸多不同之处

资本:

假定投资者属于风险回避型;套利:

没有对投资者的偏好做出规定。

(3)市场的均衡原理不同

资本:

假定投资者属理性投资者;

套利:

没有假定投资者对每项资产的风险和收益预期相同。

(4)从实用性的角度比较,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缺陷:

缺陷来源于其假设条件。

(5)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的适用范围不同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可适用于各种企业,特别适用于对资本成本数额的精确度要求较低管理者自主测算能力较弱的企业。

✧套利定价模型:

适用于对资本成本数额的精确度要求较高的企业,其理论自身复杂性又决定了其仅适用于有能力对各自风险因素、风险值进行测量的较大型企业。

七、有效市场假说

根据证券市场价格对于市场信息所反映的程度,一般把市场效率分为三种类型:

✧弱市场效率:

只反映过去的所有证券价格的信息。

✧半强市场效率:

所有公开的信息都被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中。

✧强市场效率:

所有的信息(包括公开的、内部的、私人的等)都在证券的价格中反映出来。

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金融中介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促进资金融通。

一、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间接金融领域中最主要的中介机构,也是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最典型形式。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有三点:

1、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

(依法经营,获取利润。

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

(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

3、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银行。

(区别于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这一职能表现为:

通过其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其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

2、支付中介职能

3、调控媒介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

5、信用创造职能: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如银行券和支票、存款成倍增加。

(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负债业务:

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根据渠道不同分为三类:

1自有资本:

银行拥有的资本金,包括股本、资本盈余、利润、资本储备金、其他准备金等。

2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主要地位,分为活存、定存、储蓄存款。

3其他负债业务:

除吸收存款外的各种短期借入款,有:

同业拆借、央行借款、发金融券等。

2、资产业务:

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也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

1贷款业务: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资产业务。

2投资业务:

特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以运用资金的活动,投资对象有:

政府证券投资、政府机构证券投资、地方政府证券投资和公司证券投资。

3、中间业务:

从中获取手续费的业务,有:

汇兑业务、结算、信托、租赁、咨询业务等。

二、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的基本特征是综合经营资本市场业务。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1、证券承销2、证券交易(作为经纪人代理买卖)

3、公司并购4、项目融资5、风险资本投资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

这些金融机构与银行并无本质区别,都是经营货币资金和信用业务的企业,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比较特殊,一般不是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经营的具体内容通常都集中在某一专门领域。

(一)保险公司:

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人寿、健康、意外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

(二)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有经营类、咨询类、结算服务类等不同类型。

(三)信托公司:

以受托人身份经营信托有投资业务的金融企业。

(四)租赁公司

(五)投资基金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特征(高成本负债):

1、有政府的财力支持和信用保证:

创建资本由政府拨款、由政府提供信用保证。

2、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3、具有特殊的融资机制:

资金来源除了国拨资本外,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借款和吸收长期性存款。

4、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

服务对象是那些受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重点或优先保护,需要以巨额、长期和低息贷款支持的项目或企业。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

1、按活动范围不同分为:

国内机构和国际性机构。

2、按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的性质不同分为:

经济开发、农业、进出口、住房等等。

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衡量标准:

一是资金变现的成本、二是资金变现的速度)

3、盈利性原则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1、资产管理理论2、真实票据理论3、资产转移理论4、预期收入理论

(三)负债管理理论

(四)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资金集中法2、资金分配法3、缺口管理法(差额管理法)

第四节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一)统一银行券发行和流通的客观需要

(二)票据交换和债务债权清算的客观需要

(三)商业银行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金融监管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