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721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护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护基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护基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护基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基教学设计.docx

《护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基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基教学设计.docx

护基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章第二节需要层次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需要的五个基本层次

理解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护理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利用基本需要层次论评估平人的需要

3.情感目标:

尊重病人的需要,关心体贴病人,树立良好的职业风尚。

教学重点:

需要的五个基本层次

教学难点:

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护理的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发,举例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Ⅰ.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在关于人的概念中,现代护理学认为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是有生理、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组成的整体的人,人具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多层次的需要。

在关于健康的概念里,现代护理学认为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人的多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使机体处于内外环境平衡和协调状态。

那么,具体说来人类有哪些需要呢?

学习需要层次论,对护理具体有哪些意义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解是内容。

Ⅱ讲授新课

(一)有谁提出来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如何提出来呢?

由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重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

只有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出现,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大基本需要。

(二)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内涵

1.生理的需要

在人的的概念里。

我们了解到人是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多层次的需要,其中生理的需要是生物属性方面的,是本能的需要,是人类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最基本的需要。

这些需要包括:

食物、空气、水、适宜的温度、排泄、休息等。

2.安全的需要

当最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要就出现了,安全的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安全感、生活稳定,有保障,受保护,避免危险与恐惧。

3.爱和归属的需要

当以上两个层次得到满足后,第三层次的需要就出现了,

比如:

希望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成为群体的一员,希望得到友爱和信任。

4.尊重的需要

一个人有了温饱的生活,有了归属后,他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

如;自尊,被尊重和尊重他人。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人的能力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在马斯洛看来,生理,安全,爱与归属感是基础需要,尊重,自我实现是高层次需要,只有基础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出现。

(三)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对护理的意义

在护理基本概念学习中,有关健康的概念里讲到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人的多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使机体处于内外环境平衡和协调状态。

在护理的概念里护理的任务是帮助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人与环境保持平衡,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需要层次论对护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帮助护士识别病人未满足的需要,这些需要就是护士为病人解决的问题。

2.在护理程序中更好的理解病人的言行并预测病人尚未表达的需要,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3.按照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识别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排列先后顺序。

4.护理应把满足与维持病人的更重基本需要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功能。

Ⅲ.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其对护理的意义,重点是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难点是对护理的意义,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并且以后还要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希望同学们理解记忆,在课后和同学多讨论。

布置作业:

1.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2.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护理的意义?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需要层次论

人的概念→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健康的概念→对护理的意义

⑴生理的⑸自我实现的需要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⑴识别未满足的需要

⑵社会的⑷尊重的需要多层次需要得到满足⑵预测未表达的需要

⑶心理的⑶爱和归属的需要⑶识别问题轻重缓急

⑵安全的需要⑷护理的基本功能

⑴生理的需要作业:

教学反思

 

第十章第一节医院内感染

教学内容:

医院内感染

教学目标:

1、掌握以下概念:

医院感染、内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2、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3、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4、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过程

5、熟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教学重点:

、1.掌握以下概念:

医院感染、内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2、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3、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4、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医院感染发生的过程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塞麦尔维斯发现医院里发生的产褥热是通过接生医生的手所传染

要点:

1、感染发生地点是医院(不包括入院时已有或潜伏的感染)。

2、感染对象是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主要是住院患者。

属于医院内感染的情况(课后阅读):

1、对于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起超过该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4、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6、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不属于医院内感染的情况(课后阅读):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症状和体征。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

4、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的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为什么会发生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原因之一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受损

原因之二侵入性诊疗

各种监护仪、导管、插管、内窥镜等介入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皮肤和粘膜的屏障功能

原因之三滥用抗生素

重复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类药的层出不穷,造成了大量的耐药菌株产生;细菌病毒变种

原因之四管理水平欠缺

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欠缺

防止医院感染的环节出现问题

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的知识不足

医院感染是怎样发生的?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过程

发生医院感染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三者组成感染链,

特点:

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才导致感染。

感染源:

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

外源性:

已感染的患者、带菌者动物感染源,医院环境、设备等

内源性:

患者自身

传播途径:

是指从感染源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1、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

医护人员的手、介入性操作、生物媒介等

2、空气传播

(1)飞沫传播

(2)飞沫核传播

(3)菌尘传播

3、消化道(饮水、饮食)传播

4、注射、输液、输血传播

易感宿主:

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影响宿主易感性的因素:

(1)年龄

(2)疾病

(3)营养、生活型态

(4)心理状态

怎样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一)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医院感染三级护理管理体系

一级:

病区护士长

二级:

总护士长

三级:

护理部主任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三)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1、建立感染病房

2、加强重点部门的消毒隔离

3、做好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无菌、洗手、隔离技术的监督

4、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

5、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四)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自觉履行职责

1、预防意识,知识培训

2、掌握标准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如:

手的清洁与消毒)

4、合理使用抗生素

5、自我防护

三.课堂检测

1、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2、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3、医院感染发生的过程

4、空气传播有哪三类

四.课堂小结

1、掌握以下概念:

医院感染、内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2、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3、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4、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过程

5、熟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布置作业:

1.概念:

医院感染、内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2.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3.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板书设计: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四大原因三个基本条件预防和控制

(一)概念医院感染1.抵抗力低下1.感染源1.控制感染源

(二)分类内源性、外源性2.侵入性诊疗2.传播途径2.切断传播途径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3.滥用抗生素3.易感宿主3.保护易感人群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过程4.管理水平欠缺作业: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九章第一节临床常用卧位

教学目标:

1.熟悉卧位的概念

2.掌握的卧位种类

教学重点:

1.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的概念

2.去枕仰卧位、中凹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的范围

教学难点:

正确安置半坐卧位和膝胸卧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

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多功能床

教学过程:

Ⅰ.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送病人的护理技术,我们复习一下轮椅,平车运送病人的注意事项。

(提问2名同学),在临床上常常根据病人的病情,治疗与护理的需要为之调整相应的卧位。

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有哪些,如何进行安置我为呢?

本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九章第一节临床常用卧位,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9业。

Ⅱ.讲授新课

一.卧位的概念:

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按卧位的自主性通常可划分为:

(重点)

1主动卧位:

病人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愿改变体位,称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

病人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

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的病人。

3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晰,也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称被迫卧位。

如哮喘继续发作的病人,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

二.卧位的种类

(一)仰卧位(重点)

1.去枕仰卧位

【适用范围】

(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的病人

【安置方法】

协助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将枕头横于床头。

(用多媒体展示)

2.中凹卧位

【适用范围】

休克病人

【安置方法】(多媒体)

抬高病人头胸部约10~20度,太高下肢约20~30度。

(用多媒体展示)。

3.屈膝仰卧位

【适用范围】

胸腹部检查,实施导尿术及会阴冲洗的病人。

【安置方法】(多媒体)

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并稍外分开。

检查或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病人的隐私。

(二)侧卧位

【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检查及臀部肌肉注射

2.预防压疮.

3.对侧肺部病变者,根据病情采取患侧卧位或检测卧位。

【安置方法】(多媒体)

病人侧卧,臀部稍后移,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上腿弯曲,下腿神直。

(臀部肌肉注射上腿直、下腿曲),必要时软枕。

(三)俯卧位

【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腺、胆管造影检查。

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3.缓解肠胀气所致腹胀。

【安置方法】(多媒体)

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下及踝部各放一软枕,酌情在腋下用小枕,酌情在腋下用小镇之托。

如果病人肌肉注射时候,病人双足尖相对,足跟分开,保持肌肉放松。

(四)半坐卧位(重点)

【适用范围】

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病人。

2心肺疾患引起呼吸苦难的病人。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4.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安置方法】(多媒体)

1摇床法(多媒体展示过程)

病人仰卧,先要床头支架抬高上半身,与床成30至50度。

再摇膝下支架,以防病人下滑。

必要时床尾放一软枕,垫于病人的足底,增进病人舒适感,,防治足底触及床尾栏杆。

放平时先放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2靠背架法

如无摇床,可将病人上半身太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病人下肢屈曲,大单包裹软枕,垫在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沿,防病人下滑,床尾足底垫软枕。

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五)端坐位

【适用范围】

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

由于呼吸困难,病人被迫端坐。

【安置方法】(多媒体)

病人做起,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支架床头抬高70-80度,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桌,桌上放一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病人背部放一软枕。

同时膝下支架抬高15-20以防身体下滑。

必要时候加床档,保证病人安全。

如急性肺水肿时,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使病人两腿向一侧床缘下垂,由于重力作用,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六)头低足高位

【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2.十二支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

3.胎膜早破可以防止脐带脱垂。

4.下肢骨折牵引时,可以利用人体重力做为反牵引力。

【安置方法】(多媒体)

病人仰卧,枕横卧于床头,以防碰伤头。

床尾用支托物垫高15-20厘米。

这种体位易使病人感到不适,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颅内压增高病人禁用。

(七)头高足底

【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病人做骨牵引,作为反作用力。

2降颅内压,预防颅水肿。

3颅脑手术后的病人。

【安置方法】

病人仰卧,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厘米。

(八)膝胸卧位

【适用范围】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如臀先露。

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安置方法】

病人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创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矫正胎位,每次不应超过15分。

(九)截石位

【适用范围】

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

如膀胱镜检查、阴道灌洗、妇科检查。

2.产妇分娩

【安置方法】(多媒体)

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支腿架上放软垫,臀部齐台面边,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胸前。

Ⅲ.教师示教,抽查学生

一.请一名学生扮演病人,老师安置九种卧位。

二.抽查学生安置不同卧位。

Ⅳ.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临床常用卧位,重点是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的

概念,去枕仰卧位,中凹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的适用范围,难点是安置半卧位和膝胸卧位。

课后可以通过较色扮演练习为病人安置各种卧位。

课后作业:

练习安置各种卧位。

板书设计:

第九章病人卧位与安全

第一节临床常用卧位

主动卧位

一卧位的概念→被动卧位

被迫卧位

1去枕仰卧位

(一)仰卧位→2中凹卧位

3屈膝仰卧位

二卧位的种类

(二)侧卧位

(三)俯卧位

(四)半坐卧位

(五)端坐位

(六)头低足高位

(七)头高足底位

(八)膝胸卧位

(九)截石位

教学反思:

课题:

第十章第二节无菌技术

教学目标:

1.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

2.掌握无菌技术的原则

3.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

无菌技术的概念、无菌技术的原则、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

教学课时:

2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示教

教学工具:

多媒体、无菌技术操作用物

教学过程:

Ⅰ.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

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可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课前我们先提问(三名同学)。

把书打开到135页。

Ⅱ.讲授新课

一概念

1.无菌技术

2.无菌区域

3无菌物品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一)操作前准备

1.环境准备

2.操作者准备

(二)无菌物品保管原则

1.分开放置。

明确标识。

2.放置于无菌容器或包内;包外注明名称、灭菌日期、按日期先后放置。

3放置清洁干燥的地方,超过七天重消。

(三)操作中保持无菌的原则

1.操作者面向无菌区,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不可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

2.取无菌物品时,必需使用无菌持物钳;一旦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使用后必需重新灭菌。

3.怀疑污染,不可使用。

更换。

4.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使用方法

目的

准备

1.护士准备

2.用物准备

(1)持物钳的种类

(2)无菌持物钳的存放

3.环境准备

4.操作步骤:

结合多媒体演示

注意事项:

1.只能夹取无菌物品

2.不能夹取无菌油纱布,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防止污染。

3.取远处的无菌物品,应同时搬移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以免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二)无菌容器使用方法

目的:

准备

1.护士准备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已经打开使用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三)无菌溶液取用法

(四)无菌包的使用

(五)铺无菌盘法

(六)带脱无菌手套法

Ⅲ.观看操作,强化印象(5分)

Ⅳ.课堂小结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无菌技术的概念,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无菌技术基本操作,都是重点需要同学们掌握,其中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是难点,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下次课我们上无菌技术的操作课,将进一步学习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和护理中,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根据科学原则制定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遵守,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同学一定要重视,为今后进入临床打好基础。

布置作业:

1.无菌技术概念

2.无菌技术的原则

3.复习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

板书设计:

第三节无菌技术

一.概念1.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2.无菌物品1.无菌持物钳使用方法

3.无菌区域2.无菌容器使用方法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操作前准备3无菌溶液取用法

2.无菌物品保管原则4.无菌包使用法

3.操作中保持无菌的原则5.铺无菌盘法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6.戴脱无菌手套法作业:

 

课题:

第十一章第一节口腔护理163

教学目标:

1.掌握口腔护理评估

2.掌握口腔护理技术

3.熟悉口腔健康维护(自学)

教学重点:

常用漱口液及临床作用、口腔护理技术

教学难点:

口腔护理擦洗顺序

教学课时:

1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示教、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口腔护理用物。

口腔模型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每人一张PH试纸

2.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口腔溃疡图片,创设“假如你们面对病人会怎么办?

”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鼓励学生运用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处理图片中病人所存在的健康问题。

口腔护理。

Ⅱ.讲授新课

一.围绕教学问题给出讨论题:

1我们口腔中有没有微生物存在?

微生物为什么没有引起我们(健康人)口腔发生炎性溃疡,口臭?

2口腔护理的对象是什么?

3口腔护理的目的?

自学、小组讨论,老师引导得出满意答案。

教师总结:

①口腔有大量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微生物。

健康状态时,机体抵抗力强每天的饮水刷牙吃饭等,对微生物有清楚作用,通常不会出现口腔问题。

患病抵抗力下降,饮水刷牙吃饭活动少,微生物繁殖,引起炎性溃疡等。

口臭、

②有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推导出口护对象禁食(不能吃饭喝水),昏迷(不能吃饭喝水刷牙)、高热、鼻饲

大手术后及口腔疾患。

这些护理对象,有的不能进食进水,有的不能通过口腔进食,不能刷牙,有些病人抵抗力低下。

最终出现微生物繁殖,出现口腔问题。

③A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病人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B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C观察病情

二.讲授点拨。

1.提出问题“在临床上,我们如何选择漱口液呢?

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放的试纸,通过实验来感受口腔的酸碱度。

得出结论临床上根据酸碱度来选择来选择漱口液。

(同学们课后自学164业表11-1常用漱口液。

3.口腔护理擦洗顺序(利用多媒体展示口护擦洗顺序)。

要求牙齿每一个面,舌面,硬腭按一定的顺序擦洗,避免遗漏。

三.讲授演示

设计一典型案例。

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口护

第一步:

分解步骤;

第二部:

按操作程序一气喝成,并且护理操作用语、及非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在示教中充分体现。

总结口护注意事项165业

(口腔健康维护课后自学)

Ⅲ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口腔护理,重点学习了口腔护理技术,这是因为他是二十二项操作中临床常用的一项。

希望大家认真对待,课后好好复习。

布置作业1.口腔护理的目的

2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3常用漱口液及临床应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口腔护理

对侧上下牙齿外面(压舌板)

近侧上下牙齿外面(压舌板)

对侧牙齿上内侧面

对侧牙齿上咬合面

对侧牙齿下内侧面

对侧牙齿下咬合面

对侧颊部(压舌板)

以同样顺序清洗近侧牙齿及颊部

硬腭——舌面——舌下——漱口——再次检查口腔(压舌板、手电筒)

用石蜡油润唇

教学反思:

课题:

第十一章第三节压疮的预防和护理176

教学目标:

掌握压疮的概念、预防、治疗及护理

教学重点:

压疮的概念、预防、治疗及护理

教学难点:

压疮的预防治疗及护理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时:

1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压疮图,创设“你们面对这样的病人怎么办?

”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较色,鼓励学生采取措施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Ⅱ.讲授新课

一.围绕教学问题给出讨论题:

1.什么是压疮?

压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压疮好发的部位?

三.讲授点拨

1.我们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

绝大多数压疮是能够预防的,精心护理可以将压疮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关键--消除发生的病因,省略;;;;;

2根据压疮的轻重缓急临床上如何分期呢?

……………………..

3发生了压疮我们该怎么办呢?

(治疗与护理)

……………..

Ⅲ.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