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346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注意:

1.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检测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史诗中的神话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却是认识古代文明的重要线索。

反映地图所示文明区域历史发展的史诗是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荷马史诗》

D.《摩珂婆罗多》

2.“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A.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B.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C.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D.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3.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

“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罗马为此制定的一系列的法令统称为

A.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4.“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在

A.殷商后期B.西周初期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5.“当否定种姓制度并对不同于终级客观实在的灵魂的信仰发出挑战的时候,就诞生了一种广为流传的宗教,它迷住了整个东亚。

”材料中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

6.“安拉是大慈大悲者和怜悯者,世界上只有真主,默罕默德是他的先知,在这一刻,十字架被新月所代替;圣索菲亚大教堂变成了清真寺……”此处的“新月”是指

A.罗马帝国B.蒙古帝国C.奥斯曼帝国D.东罗马帝国

7.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措施或政策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①奖励军功②推行县制③什伍连坐制④重农抑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8.“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

”这一“退步”是指

A.郡国并行B.师法黄老C.设置刺史D.颁推恩令

9.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因此常被亲近者侵夺。

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重要角色有

藩帅    

宦官    

首辅   

外戚

A.

B.

C.

D.

10.15世纪以后西欧书籍从教会机构独占逐渐演变成一般学者也可以分享图书。

该变化的关键是

A.中央王权介入B.基督教会分裂C.市民阶级壮大D.罗马帝国瓦解

11.有学者认为: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18世纪以后,这一局面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清军入关  B.工业革命 C.地理大发现 D.五口通商

12.有学者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采邑制D.行省制

13.17世纪一位思想家首创社会契约说,反对“君权神授”鼓吹“君权人授”,这位思想家是

A.霍布斯B.卢梭C.伏尔泰D.洛克

1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培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

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

”与材料观点相一致的史实是日本

A.推翻幕府确立天皇的地位B.废藩置县建立了民主政治

C.脱亚入欧走上现代化道路 D.尊王攘夷实现民族独立

1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开始从伦理道德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转变到以强弱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并且“自强”也成为中国观念的重心所在”。

体现这一转变的最初实践是

A.编著《海国图志》B.成立总理衙门C.创办洋务企业D.派人出国留学

16.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

下列不能体现其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同文馆成立B.轮船招商局成立C.商务印书馆成立D.“旧染污俗”革除

17.“窃闻与日本议和……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与材料联系最直接的事件是

A.甲午海战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瓜分狂潮

18.康有为在作《强学会序》中认为:

“天下之变,岌岌哉!

夫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累合什百之群,不如累合千万之群,其成就尤速,转移尤钜也。

”从材料中反映成立强学会的宗旨是

A.培养变法人才B.强调理论研究C.集聚变法力量D.进行变法宣传

19.1912年2月,袁世凯即通电南京临时政府: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

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袁世凯所为与之相悖的是

A.就任临时大总统B.镇压二次革命C.签订“二十一条”D.宣布洪宪改元

20.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

“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B.中国重返联合国C.尼克松准备访华D.中美开始建交

21.罗家伦说:

“学生是运动的先驱,是最先觉悟,最早奋起的力量。

他们无所倚傍,赤手空拳,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奋斗。

这显然是极可贵的牺牲精神。

”材料中的“运动”是指

A.新文化运动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22.近代史上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向列强建议:

侵华的最好手段“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行我令,压制其民。

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

”列强实现这一目标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甲午战争之后

C.瓜分狂潮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23.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4.下列图片是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

其中与其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描述同处一个时代的是

 

A.B.C.D.

25.1918年法国的领导人这样说道:

“我只有一句话,我以法国人民的名义,以法兰西共和国的名义,对回归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表示—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法兰西的敬意”。

实现这一“回归”的条约是

A.《九国公约》B.《凡尔赛和约》C.《四国条约》D.《五国海军协定》

26.美国一位总统恳切地说:

“我将请求国会授予我唯一仅存的应付危机的手段——对紧急事态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这种权力之大就像我们实际上受到一个外敌入侵时将授予我的一样。

”这位总统和他所应对的危机是

A.威尔逊与第一次世界大战B.罗斯福与经济危机

C.罗斯福与日本偷袭珍珠港D.尼克松与古巴导弹危机

27.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体现了

A.最高法院司法裁定权B.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C.最高法院拥有立法权D.总统最后当选与选民无关

28.作为国际贸易管理和仲裁机构,这一组织的建立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有利于战后国际贸易中打破壁垒。

这一组织是

A.B.C.D.

29.20世纪末,欧洲发生了极富象征性的两个事件:

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而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

这个正在建立和解散的联盟分别是

A.欧盟∥东盟B.独联体∥华约

C.北约∥联合国D.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30.观察下图例,你认为图例中的情况应该最早出现在

 

A.十八世纪中期的中国B.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

C.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D.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

(以下每题3分)

31.近代漫画家马星驰1910年创作的漫画《官与民之负担》说明了

A.中国人民因西方资本输出而负担加重

B.西方列强控制了清朝政府的财政命脉

C.清政府把沉重的负担转嫁给广大人民

D.下层民众才是内外负担最终的承担者

 

32.《朱子语类》中记载:

“黄仁卿问:

‘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朱熹)曰: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这

A.说明了后世沿用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的主要原因

B.说明朱熹认识到专制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C.反映了朱熹对秦以来君主专制持严厉批评的态度

D.反映儒家学派对法家的思想并非一概排斥和反对

33.右图反映

A.二战后初期欧洲经济格局一角

B.“马歇尔计划”受援国家分布

C.冷战时期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

D.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分布

34.“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

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该材料出自《资政新篇》,这说明其作者洪仁玕

A.赞同对外开放,但不能牺牲国家主权 

B.主张有限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C.承认西方先进,与“师夷长技”观点相似

D.担心中国百姓因见识浅陋而引发意外纠纷

35.下表为1926-193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表(单位:

%)(资料(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国家

1926年

1931年

英国

4.0

10.0(1932年)

法国

12.0

38.0

德国

12.0

40.7

美国

20.0

53.0

日本

16.0

24.0

该表说明

A.为转嫁危机,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大规模的贸易战争

B.各资本主义大国为应对经济危机纷纷实行了贸易保护政策

C.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主要资本主义大国都大力提高关税

D.20世纪3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都较大幅度提高关税

2、非选择题(共75分)

36.殊异之王权

材料:

国王只不过是贵族中的一员,与其他贵族相比,没有多少特权,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王室领地,10世纪时的法国国王如果离开自己的领地,就有可能遭到其他贵族的抢劫和袭击。

——《世界通史》

问题:

(11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看待10世纪法国王权式微现象的?

(3分)

(2)简述中世纪后期王权强化的原因及表现。

(4分)

(3)1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君主权力又是如何加强的?

(4分)

37.经略大洋的实践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

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使然——中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社会。

另一方面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来自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都兴起于蒙古高原。

材料二:

游牧民族在亚欧大陆建立的无法挑战的霸权,使宋朝有了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

到了明朝,明成祖置开国禁令于不顾,几乎和欧洲人同时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三:

与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完全不同,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封”,即宗主国给外番赐以封号,这一项政治封号,对周边小国极其重要,得不到宗主国的承认,就不可能成为正统;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贡”,即由小国给宗主国进贡,其中也有贸易的成分。

材料四:

宋朝所面临的地缘形势及游牧力量数百年主宰欧亚大陆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

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

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也在于制度──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

——以上均摘自《五百年来谁著史》

问题:

(11分)

(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减轻北方压力的具体史实。

(2分)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与北宋鼎立的两个游牧民族政权;宋朝“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和明成祖时期的“海上探险”分别指什么事件?

(3分)

(3)概括材料三中的“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特点?

(2分)

(4)材料四中的观点认为,明朝经略大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的现代经济体系。

反观15-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4分)

38.历史的“假”与“真”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对于新政的认识,有人认为是“假维新”,但也有人认为是“真改革”。

你认为清末新政是“假维新”还是“真改革”,说说你的理由。

(9分)

39.英国与“文明”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

“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

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

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

问题:

(10分)

(1)1897年英国拥有怎样的世界地位?

请分析取得这一地位的原因。

(6分)

(2)以史实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的观点。

(4分)

40.“经济全球化”

材料: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问题:

(9分)

(1)叙述材料中“全球统一市场”的主要历史过程。

(6分)

(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3分)

41.辉煌中跌落

自远古以来,人口众多的中国一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和自豪的文明。

①这一文明在所有方面都是极为先进的:

哲学、文化、艺术、社会管理技巧、技术发明和政治权力。

中国人不能忘怀的是,②到公元前600年以前,中国一直在农业生产率、工业发明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但是,同抚育了约七十五个国家的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不同的是,③中国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单一的国家。

④在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之时,它已经拥有两亿多人口,而且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业大国。

……

中国从辉煌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是一种畸变,是对中国特性的亵渎,也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羞辱。

这种屈辱必须洗雪,作恶者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主要作恶者是英国、日本、俄国和美国。

它们的作恶程度不一: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事后还厚颜无耻地贬低中国际日本在过去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发动了掠夺性的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日本对此仍无悔悟;俄国不断地侵吞中国北方领土,斯大林又颐指气使,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自尊心;最后还有美国通过在亚洲的存在和对日本的支持,成为中国实现抱负的障碍。

——摘自【美】兹比格纽•布杰津斯基《大棋局:

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问题:

(25分)

(1)在标注标号的四句话所反映的观点中,有一个并不严谨,你认为是哪一个?

请说明你的理由。

(4分)

 

(2)在中国“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中,除文章列举的四个作恶者外,还有其他作恶者,请简述其所作的“恶”。

(6分)

 

(3)对中国近代的衰落原因,文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么看的。

(15分)

 

参考答案

1-10ABCBCCACDC11-20BDDCCBBCDB

21-30CDCCBBACBB31D(AC)32A(BD)33A(BC)34B(AD)35B(CD)

36.

(1)8世纪上半叶,西欧通过采邑改革建立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得大小领主都把领地视为个人私有,在领地上行使近乎完全的司法权与行政权。

(1分)国王虽然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但实际权力有限。

(1分)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成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威胁并挑战王权。

(1分)

(2)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1分)新兴市民阶层为自身利益与国王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分享政治权力;(1分)此后,英法等国相继出现了等级代表会议,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

(1分)司法和军事等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王权的地位。

(1分)

(3)北宋皇帝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三衙和皇帝共同统兵的体制;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分散各级军权;推行重文轻武国策(或文官体制),通过科举制度提拔文人担任官职;为了便于调遣撤换官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四点中回答任意3点即可,4分)

37.

(1)对匈奴三次战争,大体解除匈奴的威胁。

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天山南北地区与内地联为一体。

(2分)

(2)辽、西夏;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3分)

(3)朝贡贸易是当时海外贸易唯一合法途径,由朝廷垄断和控制,厚往薄来(1分);在指定地点开市交易,规定贡期、贡道、船数、人数。

(1分)

(4)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与此同时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也极大地推动了西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体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四点答3点即可,4分)

(2)“假维新”(1分)

从背景看,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打击下,清政府无法维持旧统治下被迫改革。

从动机看,是清王朝的自我拯救,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从内容看,许多措施与戊戌变法相雷同;成立的“皇族内阁”,违背了宪政精神,用民主的外衣掩盖专制的本质。

从结果看,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清王朝的民心尽失。

(每点2分,4点,共8分)

或“真改革”

从背景、动机看,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打击下,清政府无法维持旧统治,出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动推行新政,有其真的因素。

从内容看,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官制、修刑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涉及范围很广,很多戊戌变法的措施得到实现。

从结果看,新政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影响超过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尤其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了实践;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每点2分,4点,共8分)

(其他表达,层次、逻辑、论述清楚均可。

39.

(1)新航路开辟后借助有力的地理条件,成为世界航运中心;(1分)推行重商主义开展海外贸易,确立的海上霸主地位;(1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1分)历史上最早开展工业革命,并于十九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1分)工业革命后,以商品为媒介在全世界掠夺市场和原料,(1分)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英国掀起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在1897年时成为拥有殖民地最多的殖民大帝国—“日不落帝国”(1分)

(2)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并实行闭关锁国,导致在与西方的鸦片战争等的交战中惨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而成为西方宰割的对象。

(2分)而面临与中国相似危险的日本却采取主动向西方学习的方式,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分)

40.

(1)1500年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分)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对外殖民,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情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掀起瓜分殖民地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分)二战后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后,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一个覆盖全球的世界贸易体系破茧而出。

(1分)

(2)中国主动融入世界,首先在政治思想上:

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分)经济方面搞活经济,拓展对外贸易;(1分)外交上打破封锁,在重返联合国、与日美建交的基础上实行全方位外交,如与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开展联系与贸易,并加入世贸组织等。

(1分)

41.

(1)②,(1分)因为鸦片战争前中国没有工业,只有手工业,中国的各种发明都是为农业文明服务的发明。

(3分)

如果回答其他方面方之成理也可相应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

,说“先进”尚可,说“极为先进”则难以成立

④,说是“制造业大国”,有失严谨”

(2)法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中法战争),在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德国:

强占势力范围和划分势力范围。

除四国外的八国联军。

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与《九国公约》的其他国家。

参与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的其他国家。

(国家1分,恶2分,要求说到两个国家(主体),且与其“恶”对应即可得满分。

(3)要求从两个角度去分析:

第一个角度是,中国的衰落除外因(即作恶者的侵略)外,还有自己内在的原因,还有西方国家发展更快的原因。

第二个角度是,内外原因中都有政治制度、经济方式、文化特质、军事战略等各个层面因素。

如果能达到以上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且观点均有材料支撑,可以赋8-10分

如果两方面中任意缺少一个方面,或史论结合不够紧密,下调一个档次。

一般赋3-7分。

如果在以下两方面在突破,可以提升一个档次。

可以赋11-15分.

在内外两方面,在外因方面强调外来侵略是中国衰落的主因。

则提高一档。

在谈外部因素时,突出西方国家由于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和工业革命,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

即使中国不退步,发展步伐也跟不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则提高一档。

在各档次范围内,如果文字组织得当,得分往上限靠,反之而往下限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