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173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面打造“@@@@”的重要时期。

为抢抓“@@@@”水源地和受水区对口协作、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等重要战略机遇,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四化同步”进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拟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围绕“特色农业、绿色产品、服务农村、富裕农民”的总体目标,通过整合政策、创新机制、培植典型、示范引导,实现了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质效不断增强、农产品转化增值水平逐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主要成就

1、粮油生产能力稳中有升。

“十二五”期间,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着力落实惠农政策,统一优良品种,推广轻型简化高效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收技术技术,使农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与防控能力增强,粮油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巩固了我县“全省粮油生产大县”的优势地位。

到“十二五”末(2015年底),测产分析全县粮油种植面积(复种)达112.27万亩、平均单产257公斤/亩、总产28万吨。

其中,油料种植面积达到38.8万亩、平均单产130.7公斤/亩、总产5.07万吨、产值3.03亿元,与“十一五”末同比,分别增长22%、47%、59%。

2、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以打造茶叶生产大县的目标,突出基地建设、茶园管理、加工企业培植壮大三大重点,不断提高茶资源利用率和**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茶叶产业综合效益。

到“十二五”末(2015年底),预计茶叶基地面积将达到21.9万亩、年产量6200吨、产值达到6.5亿元,与“十一五”末同比分别增长45%、51%、130%。

茶叶基地分布全县15个乡镇,120个村,从业农户3.5万多户,涉茶人口13万余人,茶农平均从茶叶产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在4300元左右。

五年来,茶企不断发展壮大,@@@@公司成功晋级省级农业化产业龙头企业行列;@@@@茶场等3家企业跨入市级农业化产业龙头企业行列;@@@@茶业、展华农业等一批茶叶企业相继落户**。

到2015年,我县茶叶加工车间达到120家,机械设备达到千余台套,固定资产达到1亿余万元;茶叶产品已经涵盖红茶、茶砖(黑茶)、乌龙茶(青茶)等多个茶类;“@@@@毛尖”、“十星红茶”等品牌已经成为**乃至全省的知名品牌。

3、药材产业逐步壮大。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订单生产为动力,种植面积、总产、亩产值和总产值得到较快发展。

在“十二五”末(2015年),全县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23万亩、总产9500吨、亩产值1446元、总产值3.3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面积增长3万亩、增幅15%,总产增长4000吨、增幅73%,亩产值增长646元、增幅81%,总产值增长1.73亿元、增幅108%。

4、渔业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县水域面积增长了五倍,扩大至25.3万亩。

我县以发展保水渔业和增加渔民收入为中心,开展招商引资、实施增殖放流、发展生态养殖、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县渔业科学健康发展,一跃成为湖北省新兴的渔业大县,渔业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农业经济的重点产业。

2015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1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85亿元,与2010年相比,养殖面积扩大75倍,水产品总产量增长67.5倍,渔业经济总产值增长50.5倍,渔业经济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0.2%提高的4.4%。

全县农民从水产养殖业获得的收入由人均65元增加到达到500元,增加7.7倍。

渔船总数达到493艘(其中机动渔船362艘),机动渔船增加301艘,增加5倍。

5、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基地做大、龙头做强、市场做活、主体做多”的总体思路,助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4年,全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27.14亿元,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0.65:

1,与“十一五”末17.23亿元净增近10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县建成茶叶、油料、中药材、水产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132.51万亩;培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9家);培育各类市场主体55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5家,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家庭农场达到72个,新培植专业大户310户。

6、科技服务贡献率上升。

坚持把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强化服务保障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培育产业特色、实现富民壮财。

“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954万元,新建和改扩建12个乡镇农技中心办公生活用房,全县17个乡镇农技中心均达到“五有”标准;创建5个部级粮油高产示范样板、3个省级丰产工程示范片,建成**燕子山农业综合开发、**休闲农业、九里岗现代农业等10个农业示范区;通过阳光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各类实用人才20000多人、农技服务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00余人次。

5年来,全县累计引进推广各类新品种(系)100多个,大面积推广20多个,大宗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良种与良法集成推广、测土配肥与绿色防控综合运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生产力。

7、农村新能源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强化服务”的原则,推广适合各乡镇实际的农村新能源。

“十二五”期间,建成了**观音沟、宝丰喻家塔、**华家湾,**柿树坪等30多个示范村,示范村的沼气普及率都在75%以上;累计建成户用沼气4.7万口、推广生物质炉25000台套;在17个乡镇建设农村沼气服务网点63个,设立了电话热线,以“超市模式”服务群众;投资68万元购置10台沼液沼渣抽排车,发放到主要网点,为群众提供进出料服务。

8、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按照省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不断加强公共检测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先后督促湖北@@@@茶场有限公司、寿康永乐等8家企业、超市建立农残检测室;在乡镇成立了1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筹资100多万元,启动占地300平方米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实验室项目建设,对农产品生产到销售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测,确保蔬菜、水果、茶叶抽检合格率均达98%以上。

同时,五年里,全县有7个企业8个品牌获有机食品认证,2个地理标志产品;7个绿色食品,15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

有机基地面积达到2000余亩,增强了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县坚持探索创新不畏难、突出重点抓落实、整合优化聚合力,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1、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

为满足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我们千方百计扩大生产、挖掘产能、增加供给,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农膜等,过度消耗了地力,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也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增产之路已经到了尽头。

2、油料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十二五”期间调查数据显示,我县大部分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70%以上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

随着环境与气候的变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使山区粮油生产面临的风险加大。

加之,耕地分布比较零散且山地坡地较多,机械化程度低,粮油生产与从事其它行业相比效益较低,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耕地抛荒,这必然导致粮油生产缺乏后续动力。

3、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县农村人口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仅1.4亩。

虽然“十二五”期间,我县大力培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但大多还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为主,分散的农户没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新型主体的带动作用。

这种简单粗放、分散经营的现状难以与大市场对接,难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形成竞争优势。

4、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以下了“六多六少”的问题。

一是加工企业数量多,成规模少。

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年生产总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8家;二是粗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企业少。

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例不到2%,畜禽及水产品基本都是初级产品加工;三是农副产品种类多,精品名牌少。

全县有各类农产品种类50多个,申报注册地方农产品品牌9个,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仅有2个;四是联结机制松散的多,紧凑的少。

基地生产的原料与企业所需原料不对称,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滞后的多,先进的少。

多数企业未与农民签订加工原料产销合同;五是企业管理理念滞后的多,管理理念先进的少。

部分加工企业实行家族式、家庭式管理,企业法人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创新意识、人才理念和营销观念相对落后,制约和影响了企业发展。

5、农业法治化程度不高。

五年间,尽管我县不断加强法治宣传、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可离依法治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具体体现在,农民的法治观念还不够强,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淡薄;我县农业执法能力有限;执法手段相对单一;执法水平比较落后等问题上。

6、能源建设服务广度深度不够。

五年间,我县不断完善新能源推广服务体系,有效助推了新能源的推广,全县沼气入户率已达到28.4%。

推广期间,也暴露出一些影响新能源推广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一是项目结构单一,不能适应多能互补的现实需求。

目前,每年的项目安排主要是户用沼气建设,造成了农村能源项目不能满足群众对多能互补的建设需求。

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县已建63个乡村服务网点,但各服务网点因补助经费不足、服务收费标准低,导致网点服务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服务网点正常发挥效益。

三是部门工作经费短缺,工作开展难度大。

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直接面向千家万户,从设计、施工到验收,工作人员户户要走到,县能源办要去看3、4次,建设一个户用沼气,国家仅补助2000元工程费用,工作经费由地方负担,致使作为贫困县、财政困难县的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和乡村干部开展工作时倍感艰难,个别地方甚至产生了“厌战”情绪。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比较有利。

主要体现在以下优势:

 1、政策优势。

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一系列有力、直接、范围广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中线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对口协作”关系的建立、秦巴片区农业特色开发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使生态项目、环保项目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流,实现农产品加工与生态环保协调互促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历史机遇,必将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十三五”是我县深入推进@@@@“四大战略”,全面打造“@@@@”的重要时期,必将带来一系列的政策和财政投入,给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同时,全县农业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明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初显风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拉大了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2、资源优势。

一是农产品资源优势。

全县已建成特色主导产业基地132.51万亩,其中茶叶20.8万亩、烟叶3.67万亩、蔬菜16.3万亩、中药材23.5万亩、水产养殖16万亩、林特24万亩;畜牧业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47.2万头、3.5万头、10万只和150万只。

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

全县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农村劳动力21万人。

全县耕地总面积51.2万亩,只需要11万劳力来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和@@@@等项目的推进,**县将会有超过10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需向非农产业转移,富裕的劳动力资源将成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

三是水资源优势。

全县现有水面22.5万亩,可养水面在16万亩以上,占总水面的44%。

境内有大面积的堵河沿岸的许多河湾库叉及265座中小型水库,2022口塘堰,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养殖。

3、区域优势。

随着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提出和推进,**县“**县竹房城镇带”、“鄂西生态旅游圈”发展规划的建设实施,加上**县与十堰城区山水相连、区县互融,日渐成熟的市县互动为**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再加上**县水陆交通、客货运输四通八达,345、246国道穿境而过,襄天高速全线贯通,同时**县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一环,与距离不足500公里的西安、重庆、宜昌、神农架、武当山等著名旅游点构成黄金旅游圈。

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我县观光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和市场开发条件。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县农业面临以下挑战:

1、农业基础地位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新时期农业作为“接二连三”的产业,其重要性在全社会还未被广泛认知,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亟待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受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农业部门内部机构、人员编制大都仍沿续过去传统的设置,近10余年新没补充新鲜血液,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传统专业占比大,知识更新速度慢,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力量显得薄弱。

这对推广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职能要求不利。

2、农业有效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农业是个露天工厂,比较二、三产业,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回报期也长,加之农业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投资农业的风险大,外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催生的农业大项目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较弱、带动能力还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依法治农、护农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我县随后提出了建设“法治**”的若干意见。

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水平,运用法律武器来治农、护农、兴农,将是“十三五”期间摆在我们面前重要使命。

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广大技术人员、农民、涉农企业的法制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整合充实和提高。

三、“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提高农业发展质效为中心,把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依法治农上寻求新保障,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为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原则。

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建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2、坚持转方式、促发展原则。

推动农业由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3、坚持市场导向、科技创新原则。

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市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方面转化。

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重视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原则。

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市场主体,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紧密结合,支持发展标准化产业基地,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支持发展生产营销大户,以企业带动农户增收。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粮油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量突破30万吨,100亩以上农业规模化种养面积达30万亩,种植业集约化水平提高到60%以上;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比重达45%;茶叶、中药材、水产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突破100万亩;新培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上;新增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有机产品,12个绿色食品,12个无公害产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四、“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发展重点、项目支撑及保障机制

(一)主要任务

1、全方位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

到“十三五”末,全县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300万亩次以上,配方肥应用100万亩以上,化肥总用量(商品量)18万吨以内,配方肥占35%以上;绿肥种植20万亩以上;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应用25万亩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1-3个百分点,化肥总用量实现零增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到2.5%,年均提升0.1%。

2、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

茶叶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完成“415”任务,即标准化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茶叶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县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达到15家以上、茶叶产业年产值15亿元以上;油料产业,稳定种植面积40万亩基础上,实现平均单产142.5公斤/亩、总产5.7万吨、产值3.6亿元,培植1家油料加工企业晋级成鄂西北油料加工基地、培育1-2个在湖北具有较大影响的品牌产品;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总产突破1万吨、总产值3.75亿元、培植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渔业产业,稳定水产生态养殖面积15万亩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5亿元。

3、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县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产值40亿元,增加值10亿元,利税5亿元,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0家,过亿元企业10家,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5%,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0.8:

1,使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接近全市的三分之一。

4、不断创优农业发展环境。

围绕建设生态食品之乡和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生态农业提供发展基础。

推广绿色防控、测土配肥、统防统治等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的实用技术,提高产出效益。

推广新能源,力争2020年全县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85%以上。

进一步加大农业法律法规宣传、规范农业行政执法程序、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确保无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发展重点及项目支撑

1、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保证粮油种植面积,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产出效益。

依托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园、示范区建设,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以及机械化生产推广力度;依靠科学技术,降低粮油生产成本,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品质,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加快发展现代粮食加工,坚持全加工、全利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确保山区农产品供应充足、质量安全。

2、坚持不懈的推进茶叶产业建设。

依托标准化基地建设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打造核心品牌,将茶叶产业培植成为我县优势主导产业。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

集中整合项目、资金,以每年新建、改造茶叶基地各1万亩的速度,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心”茶叶产业发展格局。

即以**、**、大庙、得胜现有茶园为基础,建设茶叶核心板块;以345、246国道为轴线,建设双百里生态绿茶产业带;以女娲山、女娲天池、九女峰等旅游景区为中心,建设观光型精品茶园。

其他乡镇重点抓好连片续接和老茶园改造。

二是严格控制农药残留,推广标准化生产。

杜绝使用草甘磷等茶园除草剂,严格控制农药残留,组织制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标准,抓好茶农与茶叶加工人员技术培训。

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要求,推广绿肥套种,指导开展科学施肥、合理间作、深耕培土、修剪定型、病虫害防治。

三是加快中低档茶开发,延伸茶叶产业链条。

在稳定绿茶生产的基础上,加大红茶、黑茶、乌龙茶的生产开发。

支持裕园公司发展外贸出口,鼓励@@@@茶场、@@@@茶业开发中低档茶。

全县基本形成中小企业为@@@@茶场和@@@@茶业提供原料保障,@@@@茶场、@@@@茶业为裕园公司提供产品支撑的中低档生产及营销格局。

四是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核心品牌。

制定特惠政策,激励@@@@茶场、@@@@茶业等企业,完善法人管理结构,兼并中小茶场,加快上市步伐,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支持产业大户、合作组织、创业能人,规模流转茶园,加快茶叶经营实体个转企、小进规进程。

确立“@@@@·武当道茶”、“十星红·武当道茶”等2-3个主打品牌,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促进各茶叶生产企业产品在主打品牌旗下外销,根据茶叶质量等次,分等定级,依质定价,统一销售。

五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组建成立县茶叶科技研发中心,抓好夏秋茶开发利用,实现红茶、花茶、乌龙茶批量生产,加快茶饮料、茶食品、茶工艺品研究开发,最大限度的提高茶叶产业效益。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

每年引进1-2名茶叶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茶叶技能培训等手段,加快茶叶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持之以恒地发展油料产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良种为基础、以体制创新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为纽带,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集约化生产道路。

一是稳定种植面积。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中西部乡镇粮油主产区,要坚持以油料生产为主,保证全县在“十三五”末油料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项目,加强小流域治理与水利设施建设,在重视大中型水库、灌区配套建设与维护的同时,加强对分散的小型库、塘、堰、渠、水窖的清淤、管理与维护。

实施耕地园田化,完善道路、灌排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高效农田。

坚持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合理间作套种、轮作换茬,减少耕地水土流失,扩种绿肥,扩大豆类作物种植面积,用地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三是落实惠农政策。

严格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完善惠农资金补贴方式,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民生产成本,进而增强农民粮油生产积极性。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生产经营步伐,提高土地利用率、机械化生产覆盖率、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收目标。

五是推广简化栽培。

大力推广油菜直播机收等轻型、简化、节本、高效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与劳动强度。

六是加强科技培训。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农村粮油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等专业农民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4、因地制宜抓好药材产业。

以建设“武当药库”为契机,坚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龙头带动、订单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

一是坚定发展药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药材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形成药材产业建设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进一步提高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对药材产业的重视程度,要清楚的认识到药材种植是二高山以上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发展。

加快二高山以上地区土地流转,加大中药材规模化发展力度,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集约化生产道路。

三是狠抓科技培训,服务大田生产。

加大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