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204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docx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docx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四册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一) 七年级上册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地理与日常生活:

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2、地理与生产建设:

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1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

“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

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含义:

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

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0度

经线

半圆(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东西方向

赤道

§1.2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含义: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

1、含义:

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

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海陆分布与气候:

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1.3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

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

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

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

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

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

性质: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同形态: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

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海沟: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1大洲和大洋

1、海洋与陆地:

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

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大洲分界线:

亚、欧:

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

白令海峡。

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

从大到小排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

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

  火山与地震带:

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

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

晴   阴   多云   降雨   霜冻  雷雨   降雪    雾等。

§3.2气温:

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

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最大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

最大的非洲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

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人类活动与气候:

气候恶化: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4.1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公式: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

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世界的人口问题(有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

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世界的人种:

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书本71面)

黄色人种:

分布在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

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

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的宗教:

基督教   教堂:

高高耸立;主要分布:

欧洲、美洲、大洋洲;概述:

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经典:

《圣经》。

       

伊斯兰教   清真寺:

星月照应;主要分布: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经典:

《古兰经》。

佛教    庙宇:

金碧辉煌;主要分布: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道教:

中国本土的宗教)

§4.3世界的聚落

1、聚落:

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城市: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集镇:

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

2、聚落与环境:

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如“北京的四合院”)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

不同类型的国家:

全世界有60多亿人,分别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

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

0.44平方千米。

世界国家面积居世界前十名世界国家人口居世界前十名:

国家

单位(万平方千米)

国家

单位(亿人)

俄罗斯

1707

中国

12.95

加拿大

997

印度

10.14

中国

约960

美国

2.78

美国

937

印度尼西亚

2.12

巴西

854

巴西

1.70

澳大利亚

769

巴基斯坦

1.56

印度

297

俄罗斯

1.47

阿根廷

278

孟加拉国

1.29

哈萨克斯坦

272

日本

1.27

苏丹

250

尼日利亚

1.15

发展中国家(目前有150多个)与发达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