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776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学练测学年高中语文导练54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课标要求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3.在语言表达中避免歧义。

知识整合

解引子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

一个句子产生多个意义的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活动

阅读课堂活动部分,思考:

造成这些歧义句的原因是什么?

应如何消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要点

1.“歧义”与“模糊”“笼统”的区别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消除歧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意不明主要包括哪两种情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基础

1.下面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C.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

D.人们清醒过来后,发现他们已倒在血泊中,一块弹片正中咽喉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或歧义的一句是(  )

A.这本书记载了陈毅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光辉业绩,刻画了他可敬、可爱的形象,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这位革命前辈的深切怀念。

B.曹丕与曹植本是亲兄弟,然而由于争权夺势,曹丕不是竟然依仗权势,威逼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内吟成一首诗,否则便“决不姑恕”。

C.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

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D.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以为是正确的。

3.有的话如果孤立起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定的语境里,就明确了。

在句前或句后的横线上写一句话,使原句的意思变明确。

①__________,开刀的是他父亲。

②开刀的是他父亲,__________。

考点对接

题型一 辨析语病——歧义

例题1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不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答案 C

解析 A项中“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这样,句中“他”既可能是嘉宾,也可能是别人。

B项中“和”当连词讲时,原句可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一人去做某事;“和”当介词讲时,意思是他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去干某事。

D项中“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修饰“学校”或“领导”。

例题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责令工厂立即采取隔音措施,将噪音污染降至合格以下的标准。

B.超微型电脑已经尽显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以发展到更高水平。

C.这种教育是一种掠夺教育,无异于不管这块土地以后如何,先让它长了这茬庄稼再说。

D.张敏这段时间可烦了,班里的同学谁也不搭理他。

答案 C

解析 A项中有歧义,“将噪音污染降至合格以下的标准”,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是“合格”还是“不合格”(合格标准以下),意思不明确。

B项中“特点”与“水平”搭配不当。

D项中有歧义,可理解为张敏自己烦人,导致同学不搭理他;也可能是同学都不搭理他,导致他自己烦恼。

解题技巧 辨析歧义要在基本把握语句整体语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有关重要环节,如短语结构、语义(多义)词性、停顿组合等。

必要时,可设置相关语境,进一步比较分析。

要了解短语本身歧义的不同情况,然后找到排除某一项或几项的条件。

比较分析、多方推敲,是常用方法。

题型二 消除歧义

例题1 指出下面句子的不同歧义,并消除。

(1)我们要进口彩电。

(2)学生家长都来了。

(3)汤都凉了。

(4)连校长都不认识。

(5)我在图书馆门口的座位上看见李校长了。

答案 

(1)我们要进口的彩电。

/我们要(从国外)进口一些彩电。

(2)学生和家长都来了。

/学生的家长都来了。

(3)连汤都凉了。

/所有的汤全凉了。

(4)连校长都不认识他。

/他连校长都不认识。

(5)我坐在图书馆门口的座位上看见李校长了。

/我看见李校长坐在图书馆门口的座位上了。

(也可用“补写法”消除。

如第

(1)句:

我们要进口彩电,不要国产彩电。

/我们要进口彩电,不进口冰箱。

解析 

(1)句中“进口彩电”可以是偏正结构,即“(进口)彩电”;也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即进口彩电。

(2)句中“学生家长”既可理解为偏正结构,也可理解为并列结构。

(3)句“都”可理解为“全部”,也可理解为“连汤都凉了”。

(4)句中“校长”既可作“认识”的施动者,也可作“认识”的受动者。

(5)句指代不明,谁在“座位上”。

解题技巧 歧义诊断的十个切入点:

(一)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如:

(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是他在文章中“批评”别人,还是别人“批评”文章,表意不明。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指代不明

(二)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的字眼上。

如: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对本句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

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

(三)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

如:

教师节教师都是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教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四)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

如:

(1)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身体瘦弱”可以修饰“水生”,也可以修饰“祖父”,句子有歧义。

(2)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数百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

(五)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

如:

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会计将钱汇给了对方,一种是没将钱汇给对方。

把“将”前的逗号去掉,歧义也就消除了。

(六)看相关字眼在句子中是否存在多音现象。

如:

(1)头发长得怪。

“长”既可读“zhǎnɡ”,也可读“chánɡ”。

(2)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hào”为“喜欢”讲,也可读“hǎo”,容易说话。

(七)看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如:

(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可以理解为领导是几个学校的,也可理解为是一个学校的。

如果将量词“个”改作“位”,句子的歧义就自然消除了。

如果不这样改,也可将“个”改为“所”。

(2)四个饭店的厨师都来了。

“四个”既可修改饭店,也可修饰“厨师”。

(八)看成分指向是否不同。

如:

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了起来。

“高兴”的既以可是“祁爱群”,也可以是“援藏干部”。

(九)看相关短语结构关系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

如: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禁止取缔”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其意是不允许取缔;可以理解为关列关系,其意思就是禁止和取缔。

(十)看“和”字是否造成歧义。

如:

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可以理解为天津的部分地区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也可理解为北京的部分地区和整个的天津地区都下了雨。

这都是“和”字在作怪。

即时演练

1.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都认识到不适当的管教孩子是不行的。

B.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月工资的三四倍。

C.那年,我响应党的号召,瞒着你奶奶和你姑姑毅然到大西北当了新型农民。

从此,就改变了我的人生。

D.奶奶看到我俩非常高兴,就急忙从炕上下来,拉住我们的手问这问那。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入秋以来,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接连下了两场雨。

B.我们刚进入工地,两个工区的领导同志就热情地迎了上来。

C.她的话不能不在我心中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沉重感。

D.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这样做真不容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从前日中午1时至昨日下午3时,武汉成为湖北省唯一的暴雨中心,106毫米的雨量整整泻了26小时。

B.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怎能丢下生病的哥哥和弟弟去看演出呢?

4.调整下面句子的语序,消除句子的歧义。

①我有很多同龄的孩子所不曾有过的感受。

②他是原岭南化肥厂厂长。

③他谁都不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达标

1.下面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2加4乘6等于多少?

B.丁老师正在照相。

C.冯先生到门诊看病去了。

D.张云和赵虎在商场买东西。

2.从下列所给四个句子中选出有歧义的一句(  )

A.要了解一个单位的大体情况,可以把这个单位的历史状况、自然环境、人员情况、工作情况,几大块组合在一起。

B.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年应届的大学毕业生中,有58.6%的都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这说明中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C.满面春风的关大爷的儿子,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和每个人都打了个招呼。

D.在生活中,面对复杂的社会,最好的办法应是机智和幽默。

3.下面四句话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B.本市火车站的客流量,平均每天都在5万人以上。

C.解放军指战员日夜奋战,终于筑好了防洪大坝。

D.小兰哭了很久,终于感到累了,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4.下述四个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他有一个儿子,在公安局工作。

B.一个优秀的摄影师总是善于随时随地捕捉不为人留意的镜头。

C.作为一个出色的医务工作者,他受到了全市人民的尊敬。

D.张老师走进教室开始为同学们讲课。

5.下面给出的几句话中,表达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关系。

B.夜晚的天空总使人看不厌。

C.今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两万吨。

D.她从书架上取下那本书递给我。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教育部要求用于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的考生电子档案必须含有考生历年参加全国统考的考试诚信记录信息,并按有关规定在考生特征标志信息项中,对有违规记录的考生统一用字母“W”予以标识。

B.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发展及产业提升为主题展开探讨,或对以往的经济情况进行总结,或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展望。

C.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和态度是十分坚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D.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佳集团和兴华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国际资金支持,而且拥有规避经济风险的成熟加盟模式。

7.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现在可不比父亲那个时候,人要强悍,才能生存。

B.几个重庆市的专家学者认为,开县与长江水位的落差只有3米,完全具备了打造水城的基础条件。

C.记者将此事反映给了96111城管热线,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会尽快派人十点钟前去处理。

D.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赴富士康进行了实地调查,称并未有强制加班或超时加班的现象。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4月10日在俄罗斯摩棱斯克附近坠毁的波兰政府客机的机组人员操作失误,导致了这起空难的发生。

B.英国雷丁大学的一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C.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使这种创造达到了登峰造极。

D.5月24日下午5点42分至6点11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四团全境普降大雨,洪水冲毁柏油路路基5公里,冲毁灌基500米,直接损失至少在四十万元以上。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用于敲章后直通中国馆或沙特馆的《城市名片册》,自发放以来一度供不应求,每天1000份的数量往往在开园一小时内就会告罄。

B.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

“打字通”输入法易学、好记、快速、规范的特点,为国家重点推广,同时作为电脑基础教材,进入大学、中学、小学的必修课堂。

C.应韩国方面提议,俄总统梅德韦杰夫26日决定派遣专家组前往韩国,详细了解“天安号”事件调查结果及相关物证。

D.美国有关情报部门日前承认,两架中国战斗机在一架美国电子侦察机与其中一架碰撞之前曾向它发出过警告。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B.最近,一个轰动红学界的消息从北师大传出,女博士生曹立波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了珍藏44年之久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新抄本。

C.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表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上报国务院,有望可能今年出台。

D.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阵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伴随着铁路客运高峰的到来,写有“严禁携带危险、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的字样悬挂在火车站入口处,提醒人们要有安全防范意识。

B.昨天,我从你这儿拿走的那本语文复习资料,没用,等明天有空我再还给你。

C.由本田在广东佛山的零部件工厂持续罢工,本田在中国的所有四家组装工厂已被迫全部暂停生产。

D.针对南方再次遭受暴雨袭击、部分省市防汛抗洪的严峻形势,交通运输部及时与中国气象局会商并于7月8日发布公路交通气象暴雨预警。

12.下列句子中,语意表达明确的一项是(  )

A.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的措施,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B.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对那个不法的外商提出控告,要求赔偿。

C.青年演员周骏在《苍穹之昴》中饰演清重臣顺桂,为了替师父报仇,为了江山社稷,顺桂自缠炸药刺杀慈禧,要与慈禧一同同归于尽。

D.这一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爱和生存空间一起变大了。

1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婷婷看到玉宇非常惊讶,连蹦带跳把别后的情况告诉玉宇,还叫玉宇到她家去吃饭。

B.2010女足亚洲杯半决赛第一场,澳大利亚队1∶0战胜日本队,闯进决赛,同时也直接获得明年德国女足世界杯资格。

C.王蕾没有听取李老师的建议,对小说的构想加以修改,改动全文框架。

D.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14.下面这段话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①龙卷风袭来时,路上行人跑到附近的商店躲避。

②一家不大的商店,挤满了路过的避难人,突然小商店被龙卷风刮得倒塌了,狂风过后,③人们从废墟中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迅速送到医院抢救。

④经医生诊治后,有将近十余人因伤势较重,⑤仍需留在医院继续治疗。

(1)(只填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填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填序号)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是一份请示报告,在行文上存在一些毛病,读后请完成

(1)

(2)两小题。

×××区教育局:

按照调整我区中学教育结构的需要,2007~2008学年度我校的高一年级将扩大招生,原来的五个教学班增加到十个教学班。

由于我校教室本已十分严重不足,因此急需新建教室五间。

现虽然经我们多方积极进行筹措,但仍无法自行解决全部的基建经费,请迅速将所需款项拨到我校,以解燃眉之急。

特此请示,希复。

××中学

×年×月×日

(1)找出文中5处语病,在它们的下面画横线,并标上序号。

(2)按序号将改正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