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629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docx

《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docx

肉鸭饲养管理手册分析

肉鸭饲养管理技术手册

培训版

1

第一章樱桃谷肉鸭品种介绍

樱桃谷鸭:

原产于英国樱桃谷农场,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鸭。

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净肉率高和饲料转化率高,以及抗病力强等优点。

成年鸭全身羽毛白色,商品代定型标准为38日龄活重3.1-3.3公斤,肉料比为1:

1.9—2.05。

第二章肉鸭特性及生理特点

一、肉鸭的基本特性

1、生长速度快:

鸭采食多,消化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

2、耐粗放性强:

鸭吃料是采用铲的方式,采食后饮水。

喜欢啄圆形发亮的东西,如颗粒饲料。

鸭没有牙齿,只有靠肌胃进行机械性消化,适口性要求不高,主要是凭视觉观察饲料外形,质地和颜色来择食。

3、耐寒怕热:

鸭没有汗腺,皮下脂肪较厚,羽毛保温性能较好,御寒能力强,但抗暑能力差,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鸭主要通过呼吸来散热,还可以进入水中,通过传导散热。

4、反应敏感易惊吓:

鸭的视觉灵敏,反应能力较好,但它性急胆小,容易受惊而高声鸣叫,易导致互相挤压。

惊恐行为一般在6日龄左右开始出现。

5、合群性强,易调教:

鸭听觉较好,雏鸭入棚当天内要尽快频繁的接触,确立熟悉的信号应答。

把用料、饮水管理程序化,减少应激。

鸭生活有一定的规律,容易调教。

6、体重大、出肉多、肉质好。

大型肉鸭的上市体重一般在3千克以上,比麻鸭上市体重高出1/3~1/2,尤其是胸肌特别丰厚。

据测定6周龄上市的大型肉鸭的胸腿肉可达500克以上,占全净膛屠体重的25%以上,胸肌可达300克以上。

7、生产周期短,可全年批量生产。

肉用仔鸭早期生长特别快,饲养期为40天左右,又是舍饲饲养,无季节限制,一年可饲养6--7批,饲养周期短,见效快,流动资金周转快,对集约化经营十分有利。

适于几千只到几万只规模的家庭养殖,也适于几万只到十几万只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8、采用全进全出制。

肉用仔鸭的生产采用分批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根据市场的需要,在最适屠宰日龄批量出售,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二、肉鸭的生理特点

2

1、鸭的正常体温:

41.5-42.5℃,心跳140-200次/分;呼吸16-28次/分。

2、有卵黄囊:

刚孵出的雏鸭体内腹部有一个卵黄囊,重约10g,其生理作用是3日龄内的主要营养物质。

卵黄吸收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生长发育。

应尽早开水开食及适当供温,可促进卵黄吸收。

开食时间应在鸭群到舍开水后整体比较活跃时为宜,不应过早,也不能过晚。

3、雏鸭调节温度机能不完善:

刚出生的雏鸭体温比成年鸭低2-3度,对体外温度变化适应性差,自身调节机能尚不完善。

同时绒毛薄而疏松,皮下脂肪少,保温性差。

因此,育雏时供给合适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

4、胃容积小,采食量小:

雏鸭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较多,消化代谢旺盛,而雏鸭胃容积小,又没有明显的嗉囊,所以雏鸭日粮宜精不宜粗。

饲喂方式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

三、肉鸭生产性能数据。

以樱桃谷肉鸭为例说明如下。

樱桃谷商品肉鸭生产性能

平均体重绝对增重本周耗料累计耗料料肉比周龄克)

(克)(克)(克)(055

0.94:

11230216216175

1.13:

28367401620565

1.412044:

1450131208710

1.6538772350:

411833900

1.82564231005:

11756750

1.883250

37

6110

1

468

250

第三章商品肉鸭的饲养管理

一、肉鸭育雏期(前21天)的饲养管理

1、育雏前的准备:

(1)、根据饲养密度及鸭舍面积计算出饲养数量,准备好育雏所需物品和药品,分群用的挡板、料槽、水槽等育雏用具。

地面育雏还应准备好充足的垫料。

(2)、鸭舍的准备:

进鸭前应及时维修破损的门窗、墙壁、通风口等。

要对育雏舍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消毒,料槽、水槽等冲洗干净,按消毒液的有效消毒浓度兑好消毒液,3

根据消毒液的提示时间进行浸泡,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在对育雏舍进行消毒的同时,对鸭舍周边道路及鸭场周边进行环境消毒净化,切断传染源。

(3)、准备充足的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易消化的饲料及常用药品,如:

抗生素、葡萄糖、多维等。

(4)、进鸭前鸭舍升温,育雏舍预热:

在进雏前1-2天将育雏舍加温至25-28度,育雏前期温度不低于30度,雏鸭舍加温可用地炉,或煤炉等方法,但要注意通风良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火灾。

在鸭舍离热源适中的地方,悬挂数只温度计,高度以达到雏鸭背部为宜。

(5)雏鸭最好能在出壳后在最短时间内运到鸭舍,事先安排好接雏时间、工具等。

炎热季节宜早、晚接运,要求通风透气。

在运雏过程中,注意随时检查雏鸭情况,检查车厢内的雏鸭盒,防止热应激和通气不足发生缺氧窒息死亡。

雏鸭到场后,要快速轻卸,防止车内雏鸭缺氧。

详见流程操作。

培训材料.doc

2、温度控制

温度是肉鸭育雏成功的关键。

小鸭的绒毛短、体温调节能力差,既怕冷又怕热,特别是怕冷。

寒冷季节,进鸭前鸭舍育雏间应提前1天预温,温暖季节可当天预温。

雏鸭要求温度见下表。

雏鸭要求的温度

日龄(天)1—34—67—1011—1415天以后

15

27—2024—25

20

—温度(℃)28

32—17

上述推荐的温度仅供参考

1)、温度:

育雏温度对雏鸭的影响最大,直接影响到雏鸭体温调节,饮水采食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

雏鸭的体温调节能力差,温度过低时容易诱发呼吸道病或因扎堆造挤压死亡,温度过高易脱水致病。

在生产实践中,育雏温度的掌握应根据雏鸭的活动状态来判断。

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烦躁不安,分布在室内门窗附近,温度过高也容易造成雏鸭体质软弱及抵抗力下降等现象;温度过低时,雏鸭扎堆互相挤压,影响雏鸭的开水开食,并容易造成死亡;适宜的条件下,雏鸭三五成群,食后静卧无声,分布均匀。

由于雏鸭合群性很强,即使育雏温度适宜,休息时也常常堆挤而眠,温度低时更严重。

因此,一发现挤堆现象应立即驱散开,调整舍温,更换潮湿的垫料。

室温控制:

1日龄33度,以4

后每天降1度,5日龄29度,6-10日龄每天降2度,即10日龄为19度,11-15日龄为18度,16日龄达到一般室温即可,但不应低于15度以上适用于冬季,夏季一般3—4天脱温。

图:

整舍育雏时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小鸭行为表现

1温度过高2温度适宜3温度过低4贼风偷袭

关于鸭舍温度的控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看鸭施温”,见上图2,必须保持温度的恒定。

如果温度忽高忽低,造成小鸭应激过大,会导致其体质下降、抗病力差,诱发疾病等。

(2)夏季主要以通风降温为主;冬季以保温为主,适当通风即可。

(3)雏鸭入舍后要求在舍内停留15分钟(夏季除外),以便于使雏鸭尽快适应环境温度。

搬运雏鸭箱时不要离热源太近,以免造成因时间过长、高温过热使雏鸭脱水。

3、湿度管理

度对雏鸭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刚出壳的雏鸭体内含水70%左右,同时又处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所以湿度过低,往往引起雏鸭轻度脱水,影响健康生长。

可采用带鸭消毒的方式,往鸭舍内喷水,提高湿度。

湿度过高时,霉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容易引起雏鸭发病。

舍内湿度第一周60%为宜,有利于雏鸭卵黄的吸收,随后由于雏鸭排泄物增多,应随日龄的增长降低湿度;第二周以后要求50%,后期以卫生干燥为宜。

舍内环境湿度过高,鸭的排泄物会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易诱发曲霉菌病和肠炎。

鸭舍湿度过低,容易造成尘土飞扬,易诱发传染性浆膜炎。

湿度是通过通风和加热来控制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湿度过大,可以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通风,最好选在中午或天气暖和时进行;查看水线及时找出漏水点,及时维修。

(2)如果过于干燥则及时加湿,可用清水喷雾或带鸭喷雾消毒,用喷雾器向舍内两侧墙上、走道,以及舍内空气中适当喷洒清水或消毒液来增加湿度。

4、光照控制

1—3天采用全天光照,以利于雏鸭学会饮水和适应环境;4天以后每天提供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以每天下午自然黑暗为好)。

光照强度以2-3瓦/㎡为宜,7天后降至1瓦5

/㎡,14天后降至0.5瓦/㎡,以鸭能看到吃料的光线为宜。

光照过强,易引起鸭群疲倦与啄羽现象。

如果鸭群长期得不到自然光照,则需在加喂VD3、维生素E、亚硒酸钠、鱼肝油等。

5、通风换气

通风的目的在于排除室内污浊和有害的空气,更换新空气,并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因雏鸭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及氨气较多,如不及时排出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疾病,故每天应在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时打开门窗换气,以改善舍内环境。

一般以进入舍内感觉不到臭味和刺眼的感觉为标准。

反之则表明氨气含量过大,应及时通风换气。

通风的原则应掌握从上到下,从小到大,严格避免通风过大和贼风,导致室内温度剧烈下降。

鸭舍内氨气浓度超过20ppm,硫化氢浓度高于25ppm,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5%时,对鸭呼吸道有明显的刺激,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因此,应根据天气状况,平时多观察鸭群,加强鸭舍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但同时要注意防止形成贼风。

夏天炎热时节,以通风降温为主,揭开南北两侧塑料薄膜,打开棚顶通风口,或正向送风,同时使用冷水喷雾降温,如安有纵向风机,可使用纵向风机通风控制;冬天气温较低时节,20日龄前,据情况开南北小通风窗和棚顶通风口通风,后期可适当开铡风机通风。

为保证良好通风,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肉鸭整个生长阶段来说,总的原则是:

生长前期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生长后期通风为主,此时鸭已脱温,可不加温;

(2)在育雏期通风换气,应掌握通风速度,切忌因骤然通风出现较大温差。

并避免贼风与穿堂风,风速缓和;

(3)通过随时观察鸭舍温度和空气质量来调整进风量。

也可以人工作出如下简易判断:

氨气浓度5-10ppm,可以嗅出氨气味;氨气浓度10-20ppm,轻微刺激眼睛和鼻孔;氨气浓度20-30ppm,较强刺激眼睛和鼻孔。

6、饲养方式、密度

目前,商品肉鸭常见的饲养方式有地面平养、网上平养两种方式。

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结合自己实际,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

山东地区地面平养为主,苏北地区以网上平养为主。

地面平养。

其优点是投资成本较低,养殖操作简单,易于清洗消毒。

但缺点是环境不易控制,饲养密度不能太高。

若采用地面平养,地势必须高燥,三分之二地网,三分之一铺设6

水泥地面,以利于清洗消毒。

地面平养应使用刨花、稻壳、锯末、麦秸、干沙等作为垫料,鸭舍外留有运动场,便于白天利用阳光日晒,保持舍内地面干燥。

网上平养。

网上平养就是使用塑料网,使肉鸭脱离地面约50厘米的养殖方式。

通常用竹架、喷塑网、铁网架等做成网床以隔离地面。

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鸭与粪便隔离,减少了球虫等疾病的发生,环境易于控制,饲养密度较大,一次性投资的网上设备可以连续使用,节省了垫料的费用,是一种较好的饲养方式。

其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太大,实施冲洗消毒也比较困难,肉鸭腿病较多,苍蝇较多。

雏鸭的饲养密度同育雏季节、饲养方式、栏舍形式、有关。

根据现行简易标准棚设计及网上饲养方式,建议网上饲养饲养密度为:

第1周25-30只/㎡、第2周15-25只/㎡、第3周10-15只/㎡、第四周以后6.5只/㎡。

同时,一棚雏鸭数量较多时,要分栏饲养,一般每栏500只为宜。

7、饮水与采食

生产实践中掌握:

同时开水开料或者先水后料,无水不喂料。

小鸭到达后应先饮水后开食,前3天以温水为宜,在饮水中可添加3—5%的葡萄糖、1/1000的多维。

方法是首先让小鸭进入料垫上,诱导小鸭学会饮水,前3天饮水器可离雏鸭近些,以方便鸭饮水,随日龄增加,饮水器可远离雏鸭以保持鸭舍干燥。

雏鸭饮水后开始喂料。

首先把开口料510撒在采食布上,诱导小鸭开食。

前3天可将饲料撒在皮垫、小料筒上,随吃随加,1天后撤去皮垫,3天添加中型料槽,十天后换用大料桶或料盆。

开水开料2小时后,用手触摸雏鸭嗉囊,80%都能饮上水、吃料,3小时候90%的雏鸭都能喝上水、吃料,5小时后,水料都没有的,需要单独饲养。

雏鸭在整个育雏区域内,不超过1米就能很容易的找到饲料和饮水。

雏鸭饮水面

积要大,饮水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鸭群的均匀度(大的大,小的小)。

要求采食料槽要够,要勤添少添,8次/天。

这样做能刺激鸭群食欲,饲料营养损失较少,减少浪费,降低料肉比。

特别是夏季养鸭。

其中注意每次添加饲料时,料槽内不能长时间有饲料,这样做有利于保持饲料新鲜,不至于霉变,对鸭群造成伤害。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选择适合的料槽,否则易造成饲料浪费和大小不等。

8、建立信号

7

小鸭到达后,在开始饮水前就开始建立信号,一旦信号建立,全程饲养过程中不要改变,这样做有利于管教小鸭,防止应激,鸭子生活有规律性。

这也是高效生产技术的一个要求。

育雏管理要点在前7天,前7天当中前3天,前3天当中的前24小时,也就是开水开料,及早开水开料有助于肉鸭及早适应外界变化。

二、肉鸭生长育肥期(22天-出栏)饲养管理

肉鸭从育雏期转入生长肥育期(22天)的前3--4天,将雏鸭料逐渐换成生长肥育料,具体调整日期以实际生产为准。

切忌突然更换饲料。

鸭群需要转舍的话,提前停料3小时。

扩群的鸭舍应提前升温,尽量缩小与育雏舍温度的差异,在同一栋舍育肥的,根据日龄及密度合理分群。

生理特点:

商品肉鸭22日龄后进入生长肥育期。

此时鸭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雏鸭强,死亡率低,食欲旺盛,生长快,体驱大而健壮。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可适当降低,仍可达到良好的增重效果。

应根据其特点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具体有以下方面

1、饮水与喂料

喂料与饮水管理,及时缓慢换料,增加喂料量。

14-16天将548料换成549料,31-33天将549换成549F料。

肉鸭换料要有3天的过度期,切忌突然换料,以防造成应激、采食量下降、倒料而影响增重。

夏天炎热,白天气温较高,鸭采食量减少,应抓住早晚凉爽时节的管理,此时鸭采食量增加,不能断水,及时加料,任何时间和季节,鸭群都不能缺水。

2、扩群

扩群前应停料2—3小时,否则易造成鸭子损伤。

同时注意应强弱分群饲养,每群500只左右,群体过大不便管理,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大的很大,小的很小。

3、温度

育雏期结束后一般不保温,冬天夜间寒冷时,若鸭子打堆时,可适当加温。

4、光照

育雏期光照白天利用自然光,整个夜间照明,光照强度以鸭子能看见饲槽吃食和饮水就可以了,不宜太强,这样对鸭子增重和避免啄羽均有好处。

5、密度

夏季扩群要快一点,第2周内扩满棚,冬季扩群适当放慢。

2周之后的饲养密度为:

春天6.5-7.5只,夏天5-5.5只,秋天6-7只,冬天6.5-7.5只。

8

6、适时出栏

商品肉鸭一般5周龄半时活重达3公斤以上,饲料转化率也最高,所以38-40天为其理想的上市日龄,此时应考虑出栏。

二、肉鸭冬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由于冬季气候阴冷、干燥,相对于其他季节需要更高的设备和技术条件。

为此,现就肉鸭的冬季饲养管理技术要求作以介绍。

一)、育雏期重点注意事项(1、温度的控制:

接雏前育雏舍需要提前3-5天预温,使得舍内空间、墙壁、设备、更重要的是塑料网都要达到育雏期要求的温度。

温度计要悬挂于远离热源、鸭背高度处进行测量,否则没有实际意义。

重点关注门窗两边、墙边、墙角处的温度,防止贼风,造成温度场不均匀,使部分雏鸭生长发育受阻。

具体施温方案如下:

冬季舍温要求较高,1-3天32摄氏度,4-7天30摄氏度,8-14天20-28摄氏度,15天后脱温进入育成舍,温度的降幅以雏鸭自由活动不扎堆为宜。

冬季舍温要比其他季节高1-2度,夜间比白天高1-2度,每周降温幅度不超过2-3度。

2、通风的控制:

冬季通风与温度之间相互矛盾,通风过大温度降的过快,雏鸭容易受凉。

通风过小,氨气味过大,容易引起呼吸道病。

所以在通风时应注意:

先将舍温提高2-3度再通风,通风时选择背风向阳侧开窗,并采取鸭舍上部通风的方法以防寒风入袭,温度下降过快。

3、光照的控制:

肉鸭胆小,夜间容易发生堆挤,造成伤残,夜间补光即可为鸭壮胆,又便于饲养管理,因此,可在舍内离地面1.5-2米处,每200只鸭装一盏15瓦的灯泡照明。

4、给水开食:

鸭出壳后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卸车时将车对准门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鸭舍,如果经过长途运输,可在水中加入8%的葡萄糖,以促进胎粪的排出,缓解疲劳。

方法是:

把水洒在塑料布上让其自由饮用,充分饮水后及时开食。

5、分群:

育雏期间根据雏鸭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群,将生长快健康的与生长慢体弱的分别饲养,以保证生长整齐,提高育雏率。

分群一般第2周进行一次。

6、防止挤压:

冬季育雏舍内很容易出现温度低的区域,造成雏鸭堆挤严重,以致压伤、压死或造成僵鸭。

所以育雏前期夜间不能离人,要安排好值班人员,加强观察,发现扎堆及时驱赶散开,同时调整舍温,并将强弱雏隔离饲养。

(二)、育肥期重点注意事项

9

22日龄鸭子进入肥育期,这个时期肉鸭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但要想保证肉鸭预期出栏,必须认真抓好饲料营养均衡,精细化管理和疫病的防治工作。

1、育成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彻底的消毒,除预留的通风口外,其他地方要堵严,检查棚舍四周的墙壁或塑料布有无漏洞或破损,准备好充足的垫料,以备更换和保温使用。

2、转群:

转群前,停止喂料,即在空腹时进行,冬季外界气温阴冷,如果育雏舍与育成舍之间距离较远,应使用保温装置运送,转群时及时淘汰病弱残鸭并做好分群,饲养密度每平方米6.5-7.5只。

3、饲料:

首先保证饲料质量及营养需求,要使用高能量低蛋白饲料;育成期要用颗粒料,既能保证营养供应,又能减少浪费。

25日龄后为快速增重期,为满足育肥需要,应在能够消化吸收的原则下,尽量增加喂料量,让其自由采食,吃饱吃好,夜间也要添足饲料,随时注意喂料量的变化,发现采食量减少,应及时处理。

4、日常管理:

要做到五观察一隔离。

即一观察行为姿态是否异常;二观察羽毛蓬松情况和光泽度;三观察排粪数量、颜色和状态;四观察饲料用量和饮水情况;五观察鸭群生长发育情况。

通过日常观察发现病弱残及时淘汰,及时用药治疗或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

同时还要注意鸭舍光线要暗:

白天自然光照,夜晚除喂料饮水开灯,最好用红的光照,使鸭少活动多休息,利于增重和防止惊群。

冬季外界气温较低,棚舍周围的塑料布可在中午温度高时,适当打开进行通风;刮风寒冷时为保持舍温,四周应加封棉帘。

第六章鸭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一、肉鸭疫病的预防

肉鸭病毒性肝炎预防方案:

一、发病原因:

爆发本病的鸭场多是从疫区或发病鸭场购入带病雏鸭传染所致,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饲养人员流动窜圈及外场人员参观,收购病残鸭人员等可能成为传播本病的主要途径。

车辆来往、用具和垫草不经消毒处理而反复使用,在场内乱扔病死鸭等也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临床症状:

病鸭表现精神萎靡,翅下垂、不爱活动、缩脖、眼半闭、行动发呆、常跟不上群、采食量减少或绝食,发病半天以上者即发生全身抽搐。

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有背脖病之称,表现为两脚痉挛性的反复蹬踏,有时在地上转圈,鸭嘴和鸭爪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亡前排黄白或绿色稀粪,但有的则无任何症状,一背脖一蹬腿便死亡。

10

三、剖检变化。

病鸭肝脏肿大,颜色暗淡发黄、发脆易碎,肝脏表面常见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这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度,严禁从发病鸭场、孵化场购买雏鸭,严禁场外人员不四、防治措施。

提高舍温2-3

经过消毒进入鸭场或窜圈。

马上送检化验室确诊,已经确诊,马上采用以下药物预防:

斤,连用165天,清开灵1g兑水1g兑水18斤+头孢噻肟钠兑水18斤,连用双黄连1g天。

兑水6斤,连用55天,多维1g肉鸭禽流感预防方案:

病毒属于低致病力,低致死率的亚型流感病毒。

鸭群发病后,其死亡率和损H9一、禽流感

失程度与继发大肠杆菌病的程度相关。

近两年流行比较严重。

初期眼脸变形,出现结膜炎,流泪现象,继而肿头,呼吸道症状,畏喊寒二、临床症状

聚堆,排水样便,采食量往往在发病后1-2天有所下降。

三、剖检变化腿肌内侧脂肪出血,胸,腿肌条纹状出血,心脏脂肪出血,心肌条纹状出血,肾脏肿大出血,腺胃出血,肌胃脂肪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肠道黏膜出血,肺脏出血,严重时呈青铜色坏死,气管黏膜出血,有大量黏液渗出。

如继发大肠杆菌病,剖检可见肝周炎和心包炎,腹膜炎等变化。

四、鉴别诊断

1、和慢性呼吸道病的区别。

慢呼是由于败血霉形体引起的,剖检时气囊内有黄色干酪物,使用强力霉素后,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

而流感用以上药物效果不明显。

2、和环境不良引起的大肠杆菌病相区别。

当鸭舍环境不良时,会给鸭群造成较大的应激,使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导致慢呼和肠炎的发生,并因此继发大肠杆菌病。

当鸭群一但感染禽流感H9病毒后,病毒在呼吸道黏膜上复制,造成黏膜的损伤,大肠杆菌就会乘虚而入,因此继发大肠杆菌病。

五、综合防控措施

1、三日龄颈部皮下注射0.3ml禽流感H5H9双价灭活疫苗,以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保持好鸭舍的内环境,提高舍温,加强通风换气,

3、加强带鸭消毒制度,(如果免疫,免疫前后三天除外)每天带鸭消毒,首选碘制剂,过氧乙酸等

4、用中药抗病毒药物和抗菌素加强免疫空白期的鸭群保健工作,当鸭群中发现有眼睛变形,流眼泪时,应对病鸭剖检,当确诊后,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实践证明诊断越及时给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损失越小,

11

5、具体治疗措施,双黄连+头孢噻肟钠饮水,多维饮水,

左旋氧氟杀星和头孢曲松钠)连用五天,具体方法,投药前首先计算出全天饮水量,然后除以四,按其中的四分之一饮水量早晨给药,四分之一的饮水量晚上给药,也就是每天给药两次,每次药的剂量是全天的一半,要求四小时内饮完毕,连用五天,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鸭传染性浆膜炎

一、流行特点

1、易感日龄,1-7日龄雏鸭对本病敏感,但多发生于10-20日龄,1周内雏鸭因有母源抗体而很少发病,种鸭和成年鸭不易感。

2、感染途径:

本病常由带菌鸭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埃等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损伤引起。

近年来有人认为也可经蛋传播,但从死胚和出壳鸭中都未分离到病原。

3、诱发因素: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冬春季多见,育雏密度过大,空气浑浊污秽潮湿,卫生条件差,饲料品质低劣都易造成疫病的发生与传播。

地面育雏也因垫草潮湿不洁,污染细菌。

一旦雏鸭脚掌擦伤,易经伤口引起感染。

4、发病率与死亡率:

感染率可在90%以上,死亡率与雏鸭体质和饲养环境有一定关系,如环境恶劣易继发大肠杆菌、副伤寒、鸭病毒性肝炎。

死亡率可在90%以上,耐过雏鸭表现为生长不良,饲料利用率降低。

二、临床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潜伏期的长短与菌株的毒力、感染途径和应激因素有关,一般为1-3天,有的可达一周左右。

刚开始发病通常看不到症状,往往突然死亡,三天后患鸭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降低,双腿无力,典型者会出现行走不稳,栽跟头、伏地不起或双腿麻癖,同时眼分泌物增多,常使眼眶周围羽毛粘连直至脱落,鼻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阻塞鼻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