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337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docx

《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docx

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范文

舟山市海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

互动研究

舟山市发改委综合处

舟山地处海岛,交通不便,水电等基础设施与大陆共享差,长期影响着海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随着港口岸线资源的在海岛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益显现,舟山逐步走向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的道路,海岛工业从传统的“涉渔型小工业”向“临港型大工业”的积极转变,同时舟山城市化也面临着新的契机。

工业发展加快推进着舟山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又会促进海岛工业化。

研究舟山海岛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关系,就是要把海岛工业与其他产业、城市与渔农村、大岛与小岛、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整个舟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推进的理论基础

1、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理论阐释

从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看,城市的发展历史悠久。

当畜牧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后,人类就有了交换的需求,从而产生了互通有无的“市”和便于进一步集聚各种要素的“城”,有资料证明,人类至今已有9000年的城市发展史。

整体上看,在工业革命以前,城市的发展极其缓慢——在1760年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城市人口在100多年的时期始终停留在3%左右的水平,只有在工业化引起生产方式有了飞跃式发展之后,城市化才有了巨大的发展。

其机理在于,在工业革命形成的社会化大生产中,企业在市场无形手的指挥下,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在布局时便定位于这样的空间:

能够共同利用各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共同利用某些辅助企业,包括提供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加工下脚料或废料以及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辅助企业,减少能源和原料消耗,缩短原料和产品运输距离,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能够面对面地交谈,从而增进了解和信任并互通情报,减少信息搜寻和交易成本;共同促进公共技术创新,加快观念、思想和知识的扩散等,最大可能地利用范围经济和分工效应。

不论从节约各种成本还是增加效益的角度看,满足这些要求的空间形式只能是城市,不可能是孤立和分散的农村,只有城市才能具有聚集经济和聚集人口的能力和特征,即工业化的内容决定了其存在空间形式只能是城市,工业化的日益发展逐渐使城市成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增长极。

这种内容与形式相互适应的逻辑决定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大体呈方向一致的发展趋势,即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总是随着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变化而变,呈协调发展的态势。

2、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取向、新特点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创造性地将世界工业化演进规律和国情相结合的、符合“和平崛起”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新”字,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和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是低消耗高效益型的道路,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是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道路,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源、并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工业化道路,是依托WTO国际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型工业化道路。

随着我国进行新型工业化这一内容的转变,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也应随之改变,即我国的城市化也应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促使产业融合,而产业的融合要求城乡一体化加快;提升新型工业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形成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相一致的空间形式便是建设组团式“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此思想相通的单个城市发展形态是紧凑型城市;新型工业化的非线性发展道路要求有重点地积极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二、舟山工业化、城市化的历程及其互动关系

(一)舟山工业化历程与特点

舟山经济在历史时期以海洋渔业为主导,素有“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之美誉。

与海洋渔业的悠久历史相比,舟山市工业发展晚且基础薄弱,建国前期仅有一些小作坊和个体手工业,以食品、电力、造船、铁、木、泥水、缝纫为主导。

建国之后,舟山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工业也进入恢复和起步阶段,“一五”期间舟山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2.35%。

但接下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舟山市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工业发展低效运行,徘徊不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给舟山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水产品加工业、船舶修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临港工业为主导,机械制造业、电子电机、医药制造、纺织服装、玩具制造等行业为辅助,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十五”以来,在“以港兴市”战略的指引下,舟山临港大工业发展开始提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全市GDP增长的主动力、促进就业和带动创业的主渠道、实现地方财富积累的主源泉、吸引社会投资的主领域、统筹城乡发展的主平台。

2001~2006年,全市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52亿元,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到2001年23年的总和(1979~2001年累计工业增加值为258亿元),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4.9%,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505.4亿元,其中临港工业产值336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6.4%,工业税收分别占国税“两税”收入和地税收入的76.9%和15.7%,工业就业人数已达到15.5万余人,是全社会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

回顾舟山工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工业化总体水平还较低。

从舟山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关系来看,舟山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则明显偏低,工业中水产加工、轻纺工业等初级加工业还占有很大比重,整个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周边地区。

另外,舟山尽管已拥有了海氏、金鹰、弘生、扬帆、兴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但总体来看,舟山工业企业规模偏小,在技术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产品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2、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凭借独具特色的岸线、渔业等海洋资源优势,舟山工业发展的特色非常鲜明,与大陆产业发展互补性强,市场广阔。

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

水产品加工业一直是舟山工业的传统产业,目前正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产值达到150亿元,精深加工率提高到39.4%。

船舶工业已初步形成集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修理、船用商品产品制造和船用商品交易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具有新造8万吨级、坞修30万吨级船只的能力,已形成190万载重吨年造船能力,产值达到107亿元。

3、工业集聚化程度逐步提高。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专业园区和块状经济建设,一批大项目、大企业逐步投向工业园区和重点产业区块,工业产业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已形成了水产加工、塑机螺杆、纺织机械等块状企业集群。

4、非国有经济占有主导地位。

外资和个体、私营经济是舟山工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6年,城乡个体私营企业的工业企业数、总产值和从业人数分别占据全市工业总量的94%、57.4%和68.4%。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全市工业平均速度,为工业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近两年来,全市每年新增上亿企业10余家,其中90%是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呈现出涉及范围广,投入资金大,项目建设快的特点,为今后舟山工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二)舟山城市化进程及其与工业化互动关系

舟山城市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不同阶段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也各不相同。

1、第一个时期(1964~1982年)——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

1964年舟山城市化水平为19.6%,到1982年舟山城市化水平反而下降为19.2%。

这近20年舟山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粗放经营,工业化水平低下,城市化动力主要是渔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一时期,工业化对城市化支撑作用比较有限。

1964年,舟山工业总产值为7156万元,仅为渔农业总产值的63.9%,到1982年工业总产值为49191万元,虽然已超过渔农业总产值,但近20年的年均增速仅为11.3%。

由于建国后三十年的时间里,计划经济支撑着我国的工业化,而由国家投资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支撑城市化的机制因舟山特殊的战略地位、国家避免在沿海布局工业而造成舟山工业化发展缓慢,从而也造成了舟山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缓慢。

2、第二个时期(1982~1997年)——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

舟山城市化水平从1982年的19.2%上升到1997年的37%。

1987年舟山撤地建市,确定了定海、沈家门两个城关镇为城区,日后又增加了老塘山、朱家尖一东一西两个城市发展点。

1988年编制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要沿舟山岛南海岸线,建成由多个城区组成的带状港口城市,这些都为中心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与此同时,舟山小城镇数量快速增加,从1982年的6个增长到1997年的29个。

这一时期,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大大加速了舟山的经济发展,从1982到1997年,舟山GDP年均增长10.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1%,工业化速度明显加快。

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个私小工业快速发展,并表现出多元并进的局面,产业门类涉及食品、机械、电机、纺织、医药、玩具等多个行业。

舟山80年代后历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得40%以上,97年更是占到了68.9%。

但由于海岛产业结构的特殊性,舟山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小于30%,低于浙江省同期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一、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渔业、海运业、旅游业较为发达,渔业依附于城镇比例相对于种植业较高,大宗水产品贸易和渔需物资供应的繁荣,兴起了一批渔港城镇。

市政府大力推进“大岛建、小岛迁”,加之渔民收入增长较快,进城的愿望和行动都比大陆上的农民要早,也使得舟山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

此外,舟山撤地建市进行的行政建制调整也是舟山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因。

舟山人口仅100万,却设置了1市4县区,嵊泗县仅8万人设置一级县级政府,还设置一些人口不足2万人的乡镇,行政建制设置的密度之高是其他城市无法比较的,这也造成了舟山城市化水平数值偏高而实际质量不高。

3、第三个时期(1997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舟山城市化水平从1997年的37%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61.1%。

2006年,全市初步形成了由1个中心城市、7个中心镇、16个一般建制镇组成的“一主三副”群岛城镇体系,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3.5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8.44万人。

这一时期,工业化是舟山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随着舟山港口岸线资源开发的加快,以船舶修造、临港石化、大宗物资加工、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临港工业为代表的海洋产业迅速发展,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是城市规模的快速增大和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

工业发展吸纳了大量的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推动了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舟山渔农民转产转业、建设新型渔农村和保障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1997到2006年,舟山GDP年均增长1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5%。

到2006年,舟山实现GDP335.2亿元,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五。

工业总产值达到505.4亿元,其中临港工业总产值335.5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66.4%。

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2.5%,二产比重上升到41.6%。

虽然2006年舟山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61.1%,高于全省水平近5个百分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舟山城市化发展主要是以外延式发展为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更多是由于放宽设镇标准,通过增加建制镇数量和扩大中心城市的用地规模来实现。

城镇数量的高速增长,只是带来了表面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城市化效率的低下使得舟山城市化质量比较低。

主要表现为:

中心城市结构松散,各组团之间的道路少、等级低,极大影响了这些组团之间的紧密度,中心城市集聚效应难以发挥;基于舟山海岛众多、人口分散的实际,小城镇普遍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差异较大;小城镇分布较为松散,与交通、地形关系密切,空间布局不均衡。

三、舟山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互动研究

未来一段时期,是舟山必须紧抓并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实现舟山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顺势应时、与时俱进,实现舟山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一)坚持实施“以港兴市”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我们需要跳出舟山看舟山,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大背景下,从以我为中心的封闭视觉,转变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下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员来选择我们的城市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产业布局。

舟山拥有最大的优势就是深水港口资源,适宜开发的深水岸线总长246.7公里,其中水深大于15米的岸线198.3公里,水深大于20米的岸线107.9公里,航道畅通,港域宽阔,锚泊避风条件优越,综合建港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建设大型深水港的理想港址。

从沿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看,大多是依港而兴,以港而盛。

港口始终是舟山生存、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港口这一核心资源来谋划舟山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充分发挥舟山独特的港口优势,把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港兴市,以港兴业,以港立城,以港带岛,以港连桥,推动海洋经济的大发展、港口城市的大变化、基础设施的大完善,进而带动舟山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

临港工业是舟山工业的核心增长极和特色竞争力,也是舟山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经济载体,必须加大投入,努力引进大项目,建设先进的临港工业基地。

1、船舶修造。

抓住国际造船中心加速转移、以及上海、宁波和舟山的国际航运功能不断强化的机遇,确立修造结合,以造为主的方针,尽快形成船舶产业集群。

积极做好商务洽谈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大型船舶修造企业,争取一批重点船舶修造投资项目早日落户。

积极扶持现有船舶骨干企业,支持现有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国内外大型船舶企业发展协作配套关系,形成合理的修造船产业结构。

引导企业注重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重点发展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适度发展生态型游艇制造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制造业。

2、临港石化。

紧紧抓住国际石化产业转移和我国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将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带动作为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前期各项工作,尽早争取千万吨级大型炼化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

按照《浙江省石化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的要求,搞好全市石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大型石化项目为龙头,进行园区化集聚开发,发展上中游产业链,形成油、芳、烯一体化的省内重要石化工业基地。

继续抓好若干中型项目的审批、建设等工作,尽快建成投产,努力实现石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

3、船配制造。

船配制造不仅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还涉及很多高新技术行业,科技含量较高,发展船配制造不仅可以促进船舶工业发展,而且对提升我市工业化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市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船舶配件业发展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培育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吸引外地企业落地生根,使我市的船舶配套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市形成船舶产业集群,需建立完善的船舶工业体系,这就必须高度重视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积极制订切实可行的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本地船舶工业配套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打造全国仍至全世界一流的船舶工业基地。

4、大宗物资加工。

充分抓住已经贯通的东海大桥、即将贯通的连岛大桥和规划中的六横宁波连岛工程、岱山大桥工程建设给舟山海洋物流业带来的巨大转变,依托舟山深水岸线长、港口腹地较宽,邻近国际国内主航道的优势,重点主攻大型能源物资储运配送和为临港产业配套的深水泊位建设,形成国内战略物资储备(仓储)、加工和集散基地。

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深水组合港,长三角及沿岸地区重要的大宗散货中转港,同时为临港产业提供基础支撑的区域综合物流港。

重点布局粮油、煤炭、木材等项目,发展大进大出的大宗货物加工配送产业,重点推进建设国际粮油集散加工中心和煤炭配送中心等项目。

5、水产品精深加工。

水产品加工业是舟山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品牌价值和较强的竞争力。

按照建设全国一流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基地的目标,重组舟山水产品加工业竞争优势,形成以精深加工为导向、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打造若干省级以上水产品知名品牌,具备全国领先的产业竞争力。

近期舟山临港产业发展应继续以水产品加工业为基础,以推进该行业结构优化、技术支撑、鼓励企业兼并扩大、空间整合为重点,重点开发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产品。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国内乃至国际性的水产品知名品牌,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多样化的发展战略。

(二)树立“大城市”理念

舟山是我国唯一以群岛立市的地级市。

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地理特征,决定了舟山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也必然具有自身的特色。

谋划舟山的工业化、城市化,需要我们跳出传统的城市概念和模式,树立城乡一体的“大城市”理念,将整个舟山作为一个城市通盘考虑,建成一个“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现代化的海岛花园城市。

从我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现有城市和产业布局、面临机遇和发展趋势出发,我市要构建起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一个发展主体、南北两翼展开”的开放式空间布局大框架。

由岱山和嵊泗诸岛构成北翼,作为南接本岛、北通上海的舟山北部发展翼。

由定海南部诸岛及普陀六横、桃花、虾峙等岛屿构成南翼,作为北接本岛、西通宁波的舟山南部发展翼。

1、综合发展区。

包括舟山本岛、岱山岛、泗礁岛,功能定位是市域或县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中心,主要承担产业、人口综合集聚,行政、社会综合管理,生产、生活综合服务等功能。

舟山本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按照“南生活、北生产”的思路划分分区功能:

南部空间范围主要包括盐仓、定海城区、临城新区、勾山、沈家门城区等地,重点布局发展辐射全市的城市功能、生活居住功能和现代服务功能,对城市建成区内的一、二产业逐步进行置换,成为代表舟山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核心区域;北部空间范围主要包括双桥、马目、小沙、马岙、白泉、干览、展茅等地,与南部有机结合、紧密互动,重点布局生产功能,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等产业,并重视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岱山岛为岱山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区,东南部重点布局发展辐射县域的城市功能、生活居住功能和现代服务业,西北部重点布局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中长期岱山岛借助跨海大桥与舟山本岛实施一体化联动发展,进行功能布局的适度调整。

泗礁岛为嵊泗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区,重点布局发展辐射县域的城市功能、人居功能、现代服务业和港口产业。

2、产业集聚区。

主要包括金塘岛、六横岛、衢山岛、朱家尖岛、洋山岛及若干条件较好的小岛,功能定位是具有特色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发展基地,重大项目引进布局的重要选址空间。

发展方向是依托区位、港口、旅游等特色优势资源,加强产业规划和要素配置,促进项目引进、布点,产业集约布局、集群发展。

金塘岛主要布局集装箱为重点的港口物流功能和相关港口产业;六横岛主要布局船舶、煤电、化工为重点的临港重化工及相关港口物流功能;衢山岛主要布局水水中转为重点的大宗货物物流功能和相关临港产业;朱家尖岛主要布局休闲度假为重点的海洋旅游功能和相关服务业;洋山岛主要布局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及与集装箱物流相配套的临港产业;岙山、马峙、桃花等条件较好的小岛,实施“一岛一产业”布局,建设产业集聚度高的物流岛、船舶岛、旅游岛等。

3、城镇体系。

按照“中心城市现代化、本岛城乡一体化、主要大岛城镇化”的原则,走具有海岛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着力构建具有舟山特色的群岛城镇体系,集中力量加快新城开发建设,努力打造政治文化教育服务中心和现代化的海岛生态新城;定海城区要加强城市内涵发展和旧城改造,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海岛港口城市,普陀城区向东港开发区拓展,突出沈家门渔港特征,展现渔都风情,建成全国著名的渔港、国家重要的海洋开发基地。

加大规划、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大岛建、小岛迁、陆岛连”战略,加快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推进本岛城乡一体化和主要岛屿整岛一体化进程。

(三)加强制度创新

城市化、工业化和制度的关系好比是轮船、河水与河床。

如果说城市化是一条将中国由农村社会送达现代城市社会彼岸的大船,那么工业化作为河水流量决定着可载船只的大小,制度作为河床则决定着行船速度。

真正建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制度创新起着重要作用,要突破影响两者良性互动的一些体制性障碍,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中,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各种各类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不断增加财政用于就业培训的经费,继续实施“政府买单培训”制度,通过各种培训途径,使进入社会的新增劳动力全面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加强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发展劳动力市场和中介就业机构,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支持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

积极开展就业援助,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

2、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增加政府投入,积极吸纳社会力量,适当发挥市场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

按照依法扩面征缴、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基础管理、健全服务体系的要求,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渔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并实施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应保尽保。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结对帮扶、医疗救助、慈善救助、法律援助等制度,建成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3、改革完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

尽可能地取消对农民进城的不合理限制,探索户籍制度的改革,实行“撤村建居”,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农村人口的管理制度,努力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迁徙的权利。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培养和充实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新社区干部,逐步在渔农村新社区实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推动城乡社区管理一体化。

积极探索改革不适应价值显性化的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制度,以社会保障为导向拓宽安置思路,建立“落实安置补偿、用于社会保障、适当生活补贴、进入市场就业”和“先社会保障、后分配建设”的征地补偿安置新机制。

探索允许进镇落户乡镇企业将原厂房用地复垦后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按等面积置换工业园区建设用地,还可以探索农民宅基地有偿调剂和农户退出宅基地集中有偿收购机制,并允许农民进城入镇购房享受土地出让金的优惠政策等,切实保障农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4、探索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积极改革不适应市场化、法治化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和制度,实行资产产权不变、社会保障优先、剥离公益资产、存量资产分类处置的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民,享受集体资产股金分配建立农民集体土地征地留用地制度,按照一定比例安排集体征地留用地面积,让农民入股持有不动产,长期享受土地开发收益分配。

5、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统筹安排政府财力,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等满足人民公共需要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的投资和经营,加快政府资本退出竞争领域步伐。

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渔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和城市、工业对渔农村、渔农业的反哺力度,加快推进政策性渔农业产业保险,完善渔农村新社区“以奖代保”制度,促进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并轨。

(四)推进生态市建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是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的内涵特征。

从整个长三角来看,相对独立的海岛地理位置造就了舟山阳光、蓝天、白云、碧海、金沙及清新的空气、温润的气候、丰富的植被等独特的海洋生态环境,它弥补了长三角其它14个城市的天然缺陷,在长三角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舟山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良性互动,还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舟山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