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855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docx

《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docx

外东环路环境评估报告表

证书编号:

项目编号

 

************

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00五年九月

一、总论

1.1项目建设意义及工程选线

***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一水之隔,是我国著名侨乡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闽南厦漳泉三角区重要组成部分和交通枢纽。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地增长,对城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进一步完善***的交通网络和运输网络,促进***的经济开发建设、缓解境内交通压力,同时对促进***旧城改造、美化城市形象、改善居住环境具有突出的意义。

本工程位于***蚶江镇辖区内,沿原村道进行改扩建,该段路线起点位于外东环路与石锦大道交叉口中心处,终点位于外东环路与宋塘路交叉口中心处,本段线路全长600m,地理位置及线路走向见图1。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5月25日国务院发布,1990年8月1日起执行。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2002年。

(12)《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

(1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

(14)《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2002年5月。

(15)《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福建省人民政府,1998年。

(16)《关于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类别调整及执行标准的意见的通知》,福建省环境保护局,1999年。

(1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第17号令,1990年7月。

(18)《***市域环境功能区划》,1997年8月。

(19)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国家环保局。

(20)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国家环保局。

(21)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国家环保局。

(22)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国家环保局。

(23)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国家环保局。

(2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交通部JTJ005-96,1997年1月1日试行。

(25)《福建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2001年12月。

(26)《泉州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01年。

(27)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991年8月。

(28)《************道路施工图设计》,***规划设计院,2005年5月。

1.3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1.3.1环境功能区划

(1)大气环境

根据《***市域环境功能区划》(1997年8月),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规划为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水环境

根据《***市域环境功能区划》及调整后的《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项目纳污水域为泉州湾的水头-石湖海区。

该海域现状功能为海水养殖、接纳城市污水;主导功能为水产养殖;兼顾功能为纳污、码头港口,该海域近期功能类别为二类区,近期和远期分别执行GB3097-97《海水水质标准》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3)声环境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1997年1月)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998年12月),路中心线200m范围内的一般评价对象和50户以上的居民住宅声环境评价标准为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区标准,重点评价对象(指200人以上的学校教室、2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等)应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标准。

表1-1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

mg/m3(标准状态)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二氧化硫

SO2

年平均

0.02

0.06

0.10

日平均

0.05

0.15

0.25

一小时平均

0.15

0.50

0.70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年平均

0.08

0.20

0.30

日平均

0.12

0.30

0.50

二氧化氮

NO2

年平均

0.04

0.08

0.08

日平均

0.08

0.12

0.12

一小时平均

0.12

0.24

0.24

 

表1-2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单位:

mg/L

项目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pH值(无量纲)

7.5~8.5

同时不超出该海域正常变动范围的0.2pH单位

6.8~8.8,同时不超出该海域正常变动范围的0.5pH单位

溶解氧>

6

5

4

3

化学需氧量(COD)≤

2

3

4

5

生化需氧量(BOD5)≤

1

3

4

5

无机氮(以N计)≤

0.20

0.30

0.40

0.50

活性磷酸盐(以P计)≤

0.015

0.030

0.045

石油类≤

0.05

0.30

0.50

悬浮物

人为增加的量≤10

人为增加的量≤10

人为增加的量≤10

表1-3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效声级:

dB(A)

类别

1

2

3

4

昼间

55

60

65

70

夜间

45

50

55

55

1.3.2排放标准

(1)废气

施工粉尘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运营期汽车尾气排放执行下列标准:

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8352.1-2001~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8285-2000《在用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

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2)废水

项目废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一级标准。

(3)噪声

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见表1-4)。

汽车行驶噪声执行GB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值》和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表1-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

dB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

65

55

1.4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只在路线西侧0+110~0+210附近有一水库,该水库功能主要为蓄水灌溉,根据工程性质和污染特征,选取项目保护目标如表1-5所示。

表1-5项目保护目标一览表

项目

点位

桩号位置

沿线位置

大气环境

和声环境

——

——

——

陆域

项目选址区、取土场

水域

水库(0+110~0+210)

海域

泉州湾的水头-石湖海区

注:

表中桩号是指目标离公路最近点垂直公路的桩号。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规模

(1)项目名称:

************工程

(2)建设单位:

***市政建设管理处

(3)建设性质:

改造

(4)道路长度:

600m

(5)路基宽度:

48m

(6)项目总投资:

400万元

2.2路线方案及主要控制点

2.2.1路线方案

全长600m,路基宽48m,本段线路起点0+000位于外东环路与石锦大道交叉口中心处,路线由南向北延伸,终点0+600位于外东环路与宋塘路交叉口中心处,路线桩号及平面图见图2。

路线主要控制点(括号内为控制点离公路最近点垂直公路的桩号):

水库(0+110和0+210)。

2.2.2路基形式

0+000~0+600段路基宽48m;路幅布置:

5m中央分隔带+6×3.75m机动车道+2×1.5m边分带+2×4.5m非机动车道+2×4.25m人行道。

2.2.3地质条件

线路沿线地形高低不平,地面高程一般在29.5~42.5m;道路沿线覆盖第四系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层,结构形式自上而下一般为粘性土~砂土(软土)~软土(砂土),基岩为燕山期不同风化程度的中粗粒花岗岩,未发现存在高耸山丘、陡坡、边坡、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本线路场区抗震设防震烈度为

度。

2.3主要技术指标及主要工程项目

2.3.1设计标准与主要技术指标

本线按城建总局颁发的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Ⅲ级主干路进行测设,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2-1。

 

表2-1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段落起讫点及桩号

技术指标项目

Ⅲ级主干路

石锦大道至宋塘路0+000~0+600

段落里程(米)

600

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

40

路基

组成

路基总宽度(米)

48

车道数(个)×车道宽度(米)

6×3.75

中间分隔带宽度(米)

5

人行道宽度(米)

4.25

凸形竖曲线

极限最小半径(米)

400

一般最小半径(米)

600

凹形竖曲线

极限最小半径(米)

450

一般最小半径(米)

700

停车视距(米)

40

最大纵坡(%)

推荐值

6

极限值

8

路面设计荷载

BZZ-100KN

2.3.2主要工程项目、工程量和原辅材料用量

主要工程量以建设方案为依据,主要工程量及主要材料用量见表2-2、2-3。

表2-2主要工程项目

项目

单位

数量

线路长度

600

路基土石方

土方

万立方米

1.42

石方

万立方米

0.42

排水工程

立方米

450.2

防护工程

立方米

712.7

高级

路面

22cm厚水泥砼路面宽48m

600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

2

征用土地

43.2

拆迁房屋及附属建筑

----

0

拆迁坟墓

0

拆迁电信设施

----

0

拆迁电力设施

----

0

 

表2-3主要材料数量表

序号

工、料名称

单位

数量

1

人工

工日

18000

2

原木

立方米

6.8

3

锯材

立方米

5.5

4

钢材

6.2

5

水泥

3250

6

生石灰

52

7

砂、砂砾

立方米

6430

8

碎(砾)石

立方米

4672

9

片、块石

立方米

1933

10

钢筋

20

2.3.3交通量预测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类比***区同级别道路的运营情况,按照“四阶段推定法”,本项目预测交通量详见表2-4。

表2-4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

辆/日,折小型车)

年份

2006

2011

2016

2021

趋势交通量

2719

3641

4703

5861

最终预测交通量

3535

4734

6113

7519

2.3.4道路用地及拆迁安置

************总长600m,总占地面积约43.2亩,主要占用土地类型有:

旧村路、空地、荒草地等。

本段线路建设不涉及居民住宅及其他单位建筑物的拆迁安置问题。

2.4工程施工方案

2.4.1施工进度安排

本项目的工期安排见表2-5。

表2-5工期安排表

项目

时间

初步设计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2005.3~2005.5

施工图设计

2005.6~2005.10

施工工期

2005.11~2006.1

通车

2006.2

2.4.2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拨款。

2.4.3建筑材料来源

(1)土料、水

本项目填方量大于挖方量,但由于线路较短,因此所需土方量不大,土料可由政府部门从其他片区改造的多余土方进行调剂;水由城市自来水管网接入。

(2)其它建筑材料

石料、砂、木材、钢材、水泥等主要从市场购买。

全线筑路材料的运输方便,均可用汽车装运。

2.4.4工程施工方案

(1)路基施工

全路线路基土石方采用机械化施工。

填石路基的堆料和摊铺应同步进行,石料直接堆放在摊铺初平的表面上,对超过粒径的部分应人工破碎,然后由大功率推土机向前摊铺,在推土机摊铺初平后铺洒碎石、石屑和细料,用压路机静压一遍,然后再振动碾压6~8遍。

对于碾压后有松动的块石,用合适粒径的小石块嵌实,并用手锤敲紧。

(2)路面施工

车道路面采用22cm厚水泥砼面层,大部分为人工操作,借助混凝土搅拌机。

(3)边坡、防护工程施工

边坡约1m厚范围均采用码砌,挡土墙、护面墙设置相应密度的泄水孔。

大部分为人工操作。

2.5项目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施工期粉尘、噪声、污水对沿线环境污染以及挖方、弃土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运营期汽车尾气、噪声等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项目土方来源于本工程挖方产生的多余土方,因此本评价不考虑其造成的环境影响。

2.5.1施工过程主要污染源和影响源分析

(1)大气污染源分析

施工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

扬尘:

施工期挖方、填方、弃土、混凝土搅拌以及水泥、沙石、土、建材、弃渣等运输、筑路机械铺设路面等将产生扬尘,主要特征污染物为TSP。

施工粉尘排放数量与施工面积、施工水平、施工强度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有关。

由于影响施工粉尘发生量的因素较多,目前尚无用于计算施工粉尘产生和排放量的经验公式。

道路建设一般为多点施工,因此施工粉尘呈多点或面源性质,为无组织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较零散;此外,本工程土壤相对潮湿,污染扩散主要在施工场地附近,一般可控制在施工场地100m范围内,故本评价不作粉尘污染源强的定量估算。

施工机械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

包括各类运输车辆,以及燃油压路机(路面平整)、燃油推土机(路基处理)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主要特征污染物为CO、NOx,SO2。

施工产生的大气将对附近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但这种污染源较分散,且为流动性,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经采取措施后,可以有所减轻。

(2)水污染源分析

本路段施工全过程不涉及水下施工,施工用水主要原料搅拌,路面洒水,均进入原材料或蒸发,一般无外排。

施工期水污染主要考虑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Qs——生活区污水排放量,t/d。

——每人每天生活污水量定额,本地区取100L/人·d。

V1——生活区人数,人。

K——污水排放系数,一般为0.6~0.9,北方取小值,南方取大值。

根据预测工日和施工进度安排,估算施工人员约20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8m3/d。

生活污水主要含COD、BOD、氨氮和悬浮物等。

项目拟对生活污水采用消毒加石灰处理后经城市排污管网最终排入泉州湾海域。

(3)对声环境的影响

施工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如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装载机、切割机、泵、钻孔机、混凝土搅拌机和施工车辆产生的噪声。

项目施工过程中,将对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短暂的。

(4)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主要施工期路基工程弃土,房屋拆除产生的建筑固废、施工场地生活垃圾。

固体废物处理不当将占用土地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5)水土流失

施工建设占用土地、取土填方等将导致一定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2.5.2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和影响源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

运营期间,大量车辆排放汽车尾气,主要含CO、NOx、HC等,增加沿线大气污染物负荷,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2)声环境影响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碰撞、汽车自身零部件的运转(如发动机、排气管等)以及偶发的驾驶员行为(如鸣笛、刹车等)都是产生噪声的原因。

交通噪声是宽频带的,即含所有可听范围频带的能量。

车辆运行产生的交通噪声可能对沿线两侧(200m以内)的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影响。

(3)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建成,主要是汽车尾气和噪声对沿线社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项目建成,将带动沿线村落城市化和推动道路沿线土地的开发,同时改善了道路系统,加大了人流、物流的通过能力,也缩短了其运输距离,保持交通的顺畅,对社会环境产生正面影响。

三、环境概况与现状评价

3.1自然环境现状

3.1.1气象特征

本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最热月份出现在7月,累年月平均气温28.2℃,最冷月份出现在1月,累平均气温11.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1.7-1061.1毫米,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以6月为最多。

年平均绝对湿度(水气压)为20毫巴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

常年主导风向东北风,频率为17.78%。

北东东、南南风占全年风向频率的16.7%和11.6%,静风频率为0.15%。

多年平均风速为7.0m/s。

该区域大气稳定度以D类为主,占66%-92%。

3.1.2地质地貌

***位于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坳陷变质带中部,第四系地层遍布全市,有残积、坡积、冲积、洪积、风积、海积等成因,为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

地层还有上三叠-侏罗系,已成变质岩层。

市域变质岩类以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地质构造受东北新华系结构控制。

地势为中南高四周低,由低丘陵-台地-平原呈阶梯状逐级递变。

3.1.3水文状况

***域没有大的河流,只有少数时令溪流,主要溪流有莲塘溪、大厦溪、厝上溪、下宅溪、西岑溪等,多为独流入海的间歇性溪流,溪小流短,蒸发渗透量大,径流量少。

此外还有奈清水库、院后水库等10个水库,主要功能为农灌和防洪。

项目废水经排水沟排入泉州湾的水头-石湖海区。

泉州湾海域潮汐性质属于正规半日潮区,平均潮差为4.27米,最大潮差6.68米,最小潮差1.22米。

泉州湾潮流运动以往复流为主,潮流主轴方向基本与等深岸线走向一致,涨、落潮的最大流速可达80~100cm/s,是强潮流区。

3.2社会环境概况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介于经济特区厦门和文化古城泉州之间。

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一个农村集镇直接升格为省辖县级市。

***总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29万多人,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

市域三面临海,海岸线67公里,距台湾咫尺之遥,仅134海里,构成得天独厚的“海峡优势”。

本路段位于***蚶江镇境内,蚶江镇位于福建省***北部,全镇面积38.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公里,耕地2万亩,浅海滩涂2万多亩,辖1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万多人,辖有19个行政村和5万吨级港口(国家一类口岸),拥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宋代六胜塔、唐代林銮渡)。

宋元时期是“光明之城”、“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泉州)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蚶江镇充分发挥地理、人文、侨台等优势,吸收大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来投资置业,推动了全镇农工商贸各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纺织服装、鞋类雨具、电子机械、食品加工、塑料五金等为支柱产业的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6亿元,工业总产值28亿元,财政收入1.02亿元,城镇居民与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9980和6910元。

先后获得“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中国灯谜艺术之乡”和福建省“十好文明集镇”、“科技示范镇”、“明星镇”、“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3.3生态环境概况

3.3.1陆域生态环境概述

根据“福建植被区划”,泉州市植被区系属闽粤沿海丘陵平原亚热布雨林区.由于长期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原生亚热带雨林多在被利用后,更新不及时,常常呈次生萌芽林或稀疏阳性林,或过渡类型,森林覆盖率低,群落结构简单,林份质量低劣,防风固沙作用弱。

栽培、植被主要有甘薯、花生、蔬菜类等农作用种类,播种面积较小,复种指数仅为150%~200%左右,产量低。

饲养畜禽动物主要有猪、鸡、兔、羊、牛,存栏数和出栏数少,产量低。

本路段沿旧村路改拓建,据现场调查,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空地、荒草地、旧村路,不能种植农作物,无农耕效益,周围无受保护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类,也无名胜古迹和自然保护区。

3.3.2海域生态环境现状

泉州湾海区大部分为沙质海岸,整个浅海底部大部分是泥沙质,部分为沙泥质。

海区水温在13~33℃之间变动,年平均水温22℃左右。

盐度在3.8~3.5范围内。

海水悬浮物平均含量0.03g/L。

因受北支潮波的主导影响,本市沿海潮汐属正规半日潮,属大潮差海区。

沿岸水体营养盐含量主要受海洋植物盛衰季节而变动,春夏含量较低(磷酸盐低于0.1μmolP/L,硝酸盐达20μmolN/L范围),冬季营养盐含量升至最高位(磷酸盐大于0.4μmolP/L,硝酸盐达20μmolN/L)。

沿岸海洋初级生产力较强,春秋两季达400~500mgC/L·d。

浮游植物细胞总个数平均低于50×104个/m3,底栖生物平均年总生物量在10~25个/m2,年平均栖息密度100个/m2左右。

3.4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达到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项目废水通过排污沟最终排入泉州湾的石湖-水头海区,该水域水质现状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经评价单位现场勘探可知,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活污水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问题。

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社会环境与景观影响评价

4.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交通影响

该路线的建成改善了道路系统,加大了人流、物流的通过能力,也缩短了其运输距离,从而节约运输成本。

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对现有的一些交通设施也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道路交通受到的影响,建议在道路施工期间由交通管理部门协调对车流进行分流,保持交通的顺畅。

(2)居住条件的影响

项目建设不涉及居民拆迁问题,对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道路的建设会打破居民原有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提高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品味。

通过城市的改造和绿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将有所改善,城区的居民将生活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

(3)经济影响

该工程的建设拓展了交通网络,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和周边企业运营环境,吸引外资,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1.2景观影响分析

线路中段目前堆放了一些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和建筑废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且有碍视觉景观。

通过该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陈旧面貌,增加了许多新景观,道路建设以点、线、面融为一体,通过选择合适的绿化方式与周围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绿化是道路环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