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052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

单元评估检测

(二)

第二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2018·南阳模拟)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的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

A.打击了贵族政治B.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中央集权D.建立了官僚政治

【解析】选A。

克利斯提尼改革创立了五百人议事会,用地域部落代替了原来的血缘部落,冲击了贵族的统治,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实际是用官僚政治取代原来的贵族政治,打击了贵族的统治,故A正确。

2.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

梭伦如此改革的动机,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

由此分析,梭伦倡导的民主 (  )

A.是加强对国家的统治的手段

B.以缓和阶级矛盾为最终目的

C.主要是协调贵族之间的矛盾

D.旨在使奴隶主贵族垄断一切权力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可以看出梭伦改革倡导民主的目的是加强对国家的统治,故A正确;材料与缓和阶级矛盾无关,故B错误;不是为了协调贵族之间的矛盾而是为了“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故C错误;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并未削弱,可以看出其并不是旨在使奴隶主贵族垄断一切权力,故D错误。

3.(2018·衡水模拟)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主张实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解析】选C。

古代雅典,生活在山区的主要是农民,从事农业,所受压迫最严重,政治主张最激进。

平原地区生活的是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

生活在海滨地区的主要是工商业者,从事商业为主,财富多,政治主张较为温和。

这说明了不同阶层因其经济地位不同,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C正确。

4.“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  )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烦琐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同一犯罪事实的不同判罚,反映了罗马法能够甄别不同的案件进行判罚,考虑周全,故A正确;代表弱势群体无法体现,故B错误;内容庞杂烦琐也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错误。

【拓展延伸】罗马法能成为影响深远的法律体系的原因

(1)罗马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最强盛时地跨三大洲,这些国家和地区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进的罗马法的影响。

(3)罗马法的发展完善是罗马统治者重视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

(4)罗马法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5.(2018·保定模拟)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

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

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 (  )

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

【解析】选D。

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近代君主立宪政体,故A错误;根据材料“《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可知议会是重申不是开始要求,故B错误;责任内阁制确立于《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故C错误;材料“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可知《权利法案》赋予议会高于王权的法律依据,故D正确。

【加固训练】

(2018·新郑模拟)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解析】选C。

材料强调了1688年“光荣革命”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688年“光荣革命”以非暴力的方式实现了制度的和平更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故C正确。

6.(2018·滨州模拟)1649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

“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

”这一决议表明英国(  )

A.建立了立宪政体B.实现了稳定发展

C.维护了人民权利D.否定了君主专制

【解析】选D。

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与材料时间1649年不符,故A错误;材料只是表明议会的权力,没有表明其作用,故B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并不能完全维护人民的权利,故C错误;依据材料“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表明打破了君主专制,故D正确。

7.“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为落实麦迪逊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 (  )

A.总统主持的内阁B.联邦最高法院

C.联邦参议院D.两党制政党制度

【解析】选C。

“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人”表明是为了牵制众议院的权力,制衡众议院,联邦参议院对众议院有制衡作用,故C正确。

8.(2018·南阳模拟)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

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可知当时的普鲁士具有民主的色彩,故A正确;德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是在德国统一之后,故B错误;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是对英国国王地位的描述,与德国皇帝的地位不符,故D错误。

【加固训练】

(2018·商丘模拟)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

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  )

A.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解析】选A。

俾斯麦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说明斗争的结局是中央权力加强了,故A正确;教会的权力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未涉及经济发展和德国统一,故C错误;俾斯麦不代表皇权,容克地主也不代表贵族,故D错误。

9.(2018·河北百校联考)“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一现象(  )

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B.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C.证明法国大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D.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和“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故A正确;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与应付普法战争无关,故D错。

【加固训练】

(2018·南昌模拟)“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000台,几乎有14000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000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

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

”(《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

A.英法之间战争带来的破坏

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的影响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影响

D.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

【解析】选C。

材料描述现象是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导致的,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故C正确。

1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

……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

”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 (  )

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

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

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解析】选B。

材料谈到巴黎公社成立后在政治建设方面的措施,没有谈到巴黎公社的背景,故A错误;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均由人民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罢免,代表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自治,故B正确;巴黎公社的政治体制并不完善,不能说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故C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因此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故D错误。

11.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

“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

”文中的“号召”旨在 (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C.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D.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解析】选D。

题干强调把“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而不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说明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D正确。

【拓展延伸】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俄国社会的变化

(1)政权形式:

由两个政权并存到工兵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2)革命任务:

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

由和平夺权到武装起义。

(4)国家性质:

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12.有评论者说:

“俄国的革命来的太迅速了。

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依然没有战斗,没有遇到抵抗。

”这说明被推翻的临时政府 (  )

A.与沙皇政府性质一样

B.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

C.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D.已转成帝国主义代表

【解析】选C。

据材料“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依然没有战斗,没有遇到抵抗”可知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

13.(2018·宿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国别

时间

史料

1689年

《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933年

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

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主要措施有维持银行信用,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