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我国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原物资部、原商业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以及中央各部(煤炭部、林业部等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
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的物流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
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
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将物流意识和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加强建设,改善企业物流管理,不同企业采用的不同物流,企业物流的分离或外委,慎选第三方物流,物流人才对策
关键字:
中国物流业问题物流业策略
“物流”这一概念虽然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便引进中国,但却经历长达20年来的踟蹰不前,推广不开。
直到上世纪末才逐渐引起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的落后状况,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其需要,随着跨国公司的大批进入我国和跨国采购中心的纷纷来华落户,也对物流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促使我国物流业的同步发展。
近几年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上议事日程,进入了全国和各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发展潜力巨大且前景光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生产力,成为全国及各地方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与全国经济一样快速增长,发展势头很好。
一是全社会物流总值增速较快,据统计1991年至2002年年均增长20.4%,2000年以后增速上升到25%左右。
二是社会物流总效益不断提高,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1991年为24%,2000年下降至21.5%;全社会物流成本占全社会物流总值的比例,1991年为17.1%。
2002年降至9.5%。
三是物流增加值稳步上升,1991年到2002年年均增长11%。
四是随着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物流业基础设施得到逐步改善;一些省市已经或正在筹建物流园区,各地已成立二三十家物流社团,物流行业正在不断壮大。
适应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及培训工程也积极推进,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物流教育体系,为物流业教育培养从中专到研究生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
总的来看,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全面起动,一个现代物流热潮正方兴未艾。
在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形势看好的同时,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和倾向,也不能忽视。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很多政府部门,如交通(铁路、公路、民航)、工商、劳动、科技、教育、财政、税务、质检、信息等,虽然各家对物流业发展都很重视,但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合作,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尽管都很卖力费劲,这种无序的齐抓共管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有快速发展的强烈愿望,但不注重实践操作,不在物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上下功夫,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对既有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与整合,而是热衷于概念炒作,不结合当地和自身实际盲目地定高标准、大目标,上新项目,事倍功半。
三是由于体制的限制、行业垄断、部门保护、地区封销,以及已往的政出多门,一些地区对货运车辆的乱收费、乱摊派,部门和地方的审批繁多等,对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产生着较多的负面影响。
四是长期以来我国生产与流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难以一下改变。
近几年市场准入较乱,在缺乏物流企业标准和物流企业分类标准的情况下,许多名不副实的物流企业登记注册,形成了物流领域仓储与运输环节的无序竞争,对我国“大流通”物流业形成干扰和损害。
五是由于物流业发展快速而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物流人才培训蜂拥而上,行业组织、学校、研究机构甚至于企业纷纷举办培训班、证书班;与此同时,什么研讨会、展销会也热闹异常。
其中,不乏借机取利的组织者和举办者,旨在捞钱而对培训质量办会效果则全然不顾。
混乱的培训市场和名目繁多而又无实际意义的活动,无助于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六是目前我国物流市场方面的法律规范还不完善,现行税收管理办法也不能完全适应物流发展需要,还没有制订出物流企业标准与物流企业分类标准,这些也是造成物流市场无序和市场准入乱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国物流业基础较差,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近几年物流业政策环境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物流业取得明显的发展,但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
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
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
3.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
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
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又如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所有4种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
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
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
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中国运输企业系统效率低,运输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运输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我国运输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
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
二是速度慢。
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
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
物流的分类
物流的分类有多种。
如果按照从事物流的主体进行划分,可分为第一、二、三、四方物流等;从物流的行业划分,可分为生产、批发、零售、邮政物流等;从物流活动的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国际、沿海、内地等;从物流活动的范围划分,可分为水路、公路、铁路、管道运输物流等;按照物流的作用划分可分为运输、储存、包装、加工、分捡等;按照物流活动的性质划分,可分为专业物流、综合物流、内贸物流和外贸物流。
1、第一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需求方(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为满足自己企业在物流方面的需求,由自己完成或运作的物流业务。
2、第二方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供应方(生产厂家或原材料供应商)专业物流企业,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或某种物流服务的物流业务。
3、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缩写TPL)是指由物流的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
即由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的物流服务。
所以第三方物流也称之为合同制物流。
第三方物流(TPL)兴起的原因有6个方面:
1)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需要;
2)企业专注核心业务的需要;
3)企业减少流通投资的需要;
4)企业重新整合供应链的需要;
5)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的需要;
6)公司虚拟化的需要。
第三方物流具有的基本特征:
1)合同制有偿服务。
第三方物流是根据合同条款的要求,以合同为导向的系列服务,而不是根据客户临时的需求提供的服务。
2)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联盟。
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货代公司,也不是单纯的速递公司,它的业务深深地延伸到客户的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所以超出了与客户一般的买卖关系,形成了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包括快速交换的EDI技术、资金快速交付的EFT技术、条形码技术以及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传递,提高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各环节运作的一体化程度,使客户把原来由内部完成的物流活动分离出去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
4、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Fourthpartylogistics)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的领导力量。
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
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第四方物流的基本特征:
1)第四方物流有能力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是集成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集成商。
2)第四方物流是通过对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来增加价值,在向客户提供持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的同时,满足客户特殊需求。
3)成为第四方物流企业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能够制定供应链策略、设计业务流程再造、具备技术集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如在集成供应链技术和外包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较雄厚的专业人才;如能够管理多个不同的供应商并具有良好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等。
5、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Distributionlogistics)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6、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Productionlogistic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在制品、半成品等各道生产程序的加工,直至制成品进入仓库全过程的物流活动。
生产物流和生产流程同步,是从原材料购进开始直到生产成品发送为止的全过程的物流活动。
原材料、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顿地移动、转移,形成了生产物流。
它是制造产品的生产企业所特有的活动,如果生产中断了,生产物流也就随之中断了。
生产物流的发展历经了人工物流→机械化物流→自动化物流→集成化物流→智能化物流五个阶段。
7、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Returnedlogistics)是针对在生产、供应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边角余料、废料、残损品的处理等发生的物流活动。
对回收物料的处理如果不当会造成资源浪费或污染。
8、废弃物流
废弃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别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它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不管对象物有没有价值或利用价值,而将其妥善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9、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
现阶段,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在处理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时必须考虑环境问题。
尤其是在原材料的取得和产品分销中,运输作为主要的物流活动,对环境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而且废弃物品如何合理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最大可能地再利用也是物流管理所需考虑的内容。
10、一体化物流
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logistics)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活动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
它包括三种形式:
垂直一体化物流、水平一体化物流、网络一体化物流。
11、定制物流
定制物流(Customizedlogistics)是根据用户的特定要求而专门设计的物流服务模式。
它是快速响应客户的物流需求,在不影响成本和效率的基础上,为客户进行物流服务的设计和提供物流服务。
12、军事物流
军事物流(Militarylogistics)是用于满足军队平时和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
13、虚拟物流
虚拟物流(Virtuallogistics)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方式。
虚拟物流最初的应用是为了满足高价值、小体积的货物要求,如航空货物、医疗器械和汽车零部件等。
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大的竞争对手面前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从自己的物流活动中不但无法获取规模效益,而且还会加大物流成本的消耗。
虚拟物流可以使这些小企业的物流活动并入到一个大的物流系统中,从而实现在较大规模的物流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虚拟物流的要素包括:
1)虚拟物流组织:
它可以使物流活动更具市场竞争的适应力和赢利能力;2)虚拟物流储备:
它可以通过集中储备、调度储备以降低成本;3)虚拟物流配送:
它可以使供应商通过最接近需求点的产品,并运用遥控运输资源实现交货。
4)虚拟物流服务:
它可以提供一项虚拟服务降低固定成本。
14、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是指全面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而建立的适应区域环境特征、提供区域物流功能、满足区域经济、政治、自然、军事等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空间结构和服务规模,实现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物流活动体系。
区域物流主要由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区域物流信息支撑体系和区域物流组织运作体系组成。
15、功能物流
功能性物流也称单一物流,从事这类物流的企业只能承担和完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
如:
承担运输、仓储或加工某一项业务、单一的货贷或船贷业务。
16、综合物流
综合物流是指物流的业务活动包括多种功能,通常也称为“一体化”物流或第三方物流。
17、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也称社会物流(Externallogistics),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物流的业务活动以社会为范围,面向社会。
微观物流也称企业物流(Internallogistics),是指消费者、生产企业所从事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以企业为范围,面向企业。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国民经济宏观角度划分的物流范围,后者是从企业的微观角度划分的物流业务范围。
18、地区物流和国际物流
这是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划分的。
地区物流是指某一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的内部物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logistics)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
两者的不同在于物流活动的地域不同。
前者是在一个地域内的,后者是在国际间的。
从跨地域到跨国不是物流简单的地域或空间放大的问题,而是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发展的程度的体现。
为了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以尽快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物流市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有力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进程。
物流市场作为我国统一的现代市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虽然已经有了初貌,但还很不完善。
物流市场法律规范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运作规程,导致竞争无序;市场监测与调控机制的建立刚刚起步;供应链各环节即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批发零售商直到用户之间的信用关系还严重缺失。
尽快规范和形成物流市场的运作规程、法律规范和建立一个商业信用体系,是完善物流市场的重要内容。
2.发展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现代物流以物流园区为依托和载体,物流园区为分散的运输、仓储、包装、货运、记载等多个不同的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形成综合服务功能,能够使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和降低成本。
园区作用的正常发挥,可以推动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促进生产和流通的专业分工,更好的满足消费需求,同时有助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减少污染。
但是物流园区的建设一般规模大、投资多,不仅需要依托雄厚的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编组站、公路枢纽以及空港、海港,还必紧随发达的商业活动,因此,物流园区适合在经济中心城市、交通枢纽、流通业发达、商贸活动繁荣的地方建设,严防把物流视为高利润行业一哄而起盲目建园,造成运营风险和浪费。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明确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都对本地区物流业发展十分关注,这对优化物流发展环境保证物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对物流发展的支持应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的制订和优化环境和规范秩序上。
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必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和突出效益。
特别是物流企业要若练内功,集中精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在充分重视现有设施改造利用的同时,增添必要的新设施,改善物流运行条件,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物流效率,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4.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没有信息化就谈不上物流的现代化。
因此要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鼓励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积极推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大力发挥其示范效应,当然信息化必须循序渐进,要从实际出发,要与物业流程的改造、整合密切结合起来,要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放在重要位置。
5.积极推进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
在物流服务业方面,我国按照加入WTO承诺对外开放,不仅跨国物流公司已经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发达国家的一些中小物流业也开始涉足我国市场,国外的IT企业和物流装备企业也都看好中国物流的巨大市场。
外国物流企业的进入一是可以刺激国内物流企业增强自身活力,提高竞争力,二是国内物流企业可以从外国物流企业那里学习到新的东西。
当然,中国物流企业也可采取与外商合资、合作的办法得到外援,加快自身的发展。
6.培育大批物流专业人才,造就一支现代物流企业家队伍。
当前物流人才还相当紧缺。
要积极推进物流业人才教育工程,加强和扩大正规学校形成的物流教育体系,规范社会各种行业组织对物流人才的培训,提高其培训质量。
为物流业培养大批较高质量的有用人才。
要创造环境和条件,在物流业快速发展和竞争中,造就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决策能力强、善于经营管理的物流企业家队伍。
7.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好总体物流规划。
不论是WTO的加入,还是电子商务的要求,我国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已是必然趋势,而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
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并从宏观方面入手,制订出物流业发展的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改变目前我国物流业各部门互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
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或物流联盟,从而增强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竞争的能力。
8.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从而提高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水平,迎接WTO和电子商务的挑战。
物流要高效、合理运行,首先必须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相应可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企业资源计划(ERP)技术等来实现。
物流信息化为物流现代化管理打下了基础,使物流管理上了一个档次。
其次物流要自动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也就是要充分运用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等,来实现物流的高效运行。
再次物流要网络化。
网络化在信息化上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化一方面要求整个物流配送体系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供应商、制造商和消费者,另一方面还要求各组织内部也网络化,这样可做到物流全过程的实时控制。
可通过EDI技术和Internet技术来建立物流配送信息网络和组织内部网(Intranet)。
9.建立和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行业竞争,与国际接轨。
进入WTO和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物流联盟之间的竞争,物流标准也应符合国际标准。
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和整顿无序竞争,使我国物流业形成统一的物流联盟,来抵御国外物流联盟的挑战,从而共同发展。
另外要尽快制订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一系列流通环节实施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来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为进军国际物流市场打下基础。
10.提供多功能、全球性、一流的服务。
在电子商务时代和加入WTO以后,物流企业的服务需要多功能化、全球化和一流的服务。
多功能化是指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提供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全球化这是国际贸易的要求,其物流配送不仅仅涉及到国内,而且涉及到国外、洲外。
不管是多功能还是全球性都需要有一流的服务质量,才能留住客户。
1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一体化。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我国加入WTO以后,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而将运输、仓储等相关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
而物流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一方面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合格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