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318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学年/学期)2013至2014第一学期教案编写时间2014年9月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编号

总学时

讲课:

48学时

实验:

学时

实习:

学分

3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汪吉珍

职称

讲师

授课对象

14级各专业  年    班级

课程内容简介和

主要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了三个重大问题:

一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二是如何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如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主要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修订版)逄锦聚编写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课程的总体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从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和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掌握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把握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了解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2

授课题目

绪论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基本特征等。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五、努力自学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作 业

讨论: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2

授课题目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使学生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范畴、了解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一元论、二元论、物质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哲学基本问题

1、定义:

恩格斯第一次明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作 业

讨论: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2

授课题目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使学生理解意识的起源、本质及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实践、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等内容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四、意识

1、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六、物质与运动

七、时间和空间

八、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九、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作 业

讨论: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4

授课题目

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使学生掌握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是整个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六、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作 业

讨论: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整个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2

授课题目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使学生理解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辩证过程。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本质)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作 业

讨论:

为什么说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2

授课题目

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1、真理的内涵2、客观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

3、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4、真理与价值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性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作 业

讨论:

如何理解认识过程中的两个尺度及其辩证关系?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4

授课题目

第三章人类社会以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3、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六、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七、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八、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作 业

讨论:

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2

授课题目

第四章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1、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作和作用

2、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3、劳动价值理论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商品的价值量

2.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作 业

讨论:

怎样理解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4

授课题目

第四章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1、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

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3、资本循环周转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4、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三)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

(五)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作 业

讨论: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又是价值增殖的过程?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2

授课题目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1、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本质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四、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五、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作 业

讨论: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2

授课题目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3、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作 业

讨论:

如何理解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论”?

课后小结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学时2

授课题目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章、节)

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预见的科学性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三、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客观必然和主观追求的统一

作 业

讨论:

如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课后小结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