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 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184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 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 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 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 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 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 详解.docx

《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 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 详解.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 详解.docx

1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详解

(一)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行业性2连续性3实用性和规范性4社会性和时代性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第二节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

  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

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第二章医学基础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1、细胞的组成(60兆亿)

2、人体基本组织的构成(头、颈、躯干、四肢)

3、人体九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2、消化系统组成及其功能;3、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4、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5、免疫系统;6、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7、生殖系统组成及功能;8、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9、感觉器官的组成及功能;10、内分泌系统组成及功能

  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

1、唾液腺、胃液、胰液、胆汁、肠液、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1、胃液有促进胰腺、小肠液和胆汁分泌,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的作用;2、胰液:

胰液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使消化酶处于最适PH值7.0。

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是不分泌或很少分泌的。

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即开始。

食物是兴奋胰腺的自然因素。

3、胆汁:

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储存于胆囊,经浓缩后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

胆汁的成分:

钠、钾、钙、镁、氯及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

作用:

1激活胰蛋白酶;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2、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结合,促进脂肪的吸收;3、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最有效的利胆剂;5、胆汁还能促进肠道吸收铁和钙,防止发生胆汁缺乏性贫血

  2、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第三节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1.孕妇乳母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和变化特点

孕妇:

一、内分泌的改变⑴甲状腺功能旺盛;⑵黄体和胎盘增加激素分泌;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浓度持续升高直至受孕后≈60天。

;⑷胎盘催乳素的分泌在受精卵植入后即开始。

⑸血清雌二醇浓度在妊娠初期升高。

⑹孕酮最初来源于黄体,然后来源于胎盘。

二、孕期消化功能改变:

反胃等早孕反应易出现恶心、饱胀感以及便秘;孕期消化液和消化酶(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易出现消化不良。

三、孕期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四、孕期肾功能改变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再吸收能力未有相应增加,尿中葡萄糖、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如B2、叶酸、烟酸、吡哆醛B6的代谢终产物排出量增加。

五、孕期体重增加;六、代谢改变;

乳母:

1.分娩时会耗损营养储备,身体各功能需要恢复2.分泌乳汁,哺育婴儿。

2.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和变化特点

婴儿:

一、体格发育特点:

1、与胎儿期的头颅生长最快不同,婴幼儿期躯干增长最快。

到6个月至1岁时,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称之为胸围交叉;2、生长发育最快,12月时超过出生时3倍;二、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1、胃及其酶易溢奶或呕吐;2、婴儿4个月前不喂肉,4个月后增加辅食,如米粥类;3、消化酶活力差,肝分泌胆汁较少,故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

幼儿:

1、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婴幼儿期,由于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外界的刺激信号因无髓鞘的隔离,被传至大脑多处,难以在大脑特定的区域形成兴奋灶,同时信号传导在无髓鞘隔离的神经纤维也较慢,因此小儿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且易于泛化。

2、消化系统发育:

1岁萌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5岁时出尖牙,2岁时出第二乳磨牙,2岁时共出18~20颗牙,全部20颗乳牙出齐应不迟于2.5岁。

3.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和变化特点

1、青春期生长发育的一般特点——第二性征迅速发育;2、青春期的第二次生长突增;3、青春期内分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⑴生长激素——控制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激素,可促进组织生长,蛋白质合成增加,对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的生长发挥直接的作用。

促进氨基酸代谢,加速蛋白质的合成;分解脂肪,抑制葡萄糖氧化,减少糖原的消耗;⑵性激素

男性性激素:

其生理功能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骨骼、肌肉的发育,即促进骨骼增长增粗,又在青春后期促进钙在骨内的沉积,使骨干骺愈合,生长停止。

女性性激素:

对骨骼发育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在青春早期,与生长激素一起刺激成骨细胞活动,促进钙磷的骨内沉积,身高生长速度加快,突增高峰过后,更多参与骨骺愈合过程,致使女性比男性早停止生长。

4.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和变化特点

1.代谢功能降低:

⑴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⑵基础代谢降低;2.消化功能减退;3.体成分改变: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细胞量下降;体水分减少;骨组织矿物质减少;4.器官功能改变;5.心理问题;6.中老年妇女的特殊生理改变:

⑴围绝经期生理(更年期):

可始于40岁,历时10~20年。

此期间的改变是卵巢逐渐萎缩及功能逐渐减退,性激素合成分泌减少,垂体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成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增加,生殖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血管运动障碍而导致潮热、出汗等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症状。

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抑郁、烦躁、失眠等。

绝经后比男性更易患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⑵绝经后期生理: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亢进引起骨量丢失,还会导致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等。

冠心病发病率快速增加。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营养学概论

1、营养及营养学的概念

营养:

是指人体通过向外界摄取各种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的生理学过程。

营养学:

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极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具体的说是研究人体对食物的利用、代谢及科学的确定人体对营养素需要量的科学。

2、膳食三大产热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

蛋白质10%~15%脂肪20%~25%碳水化合物55%~65%

  第二节能量及宏量营养素

1、能量的单位、来源以及能量的折算系数

能量的单位:

千卡(Kcal)、千焦(KJ)

换算关系:

1千卡=4.184千焦(KJ)

1克碳水化合物产热4kcal(16.81kJ)

1克脂肪产热9kcal(37.56kJ)

1克蛋白质产热4kcal(16.81kJ)

2、基础代谢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概念:

基础代谢是人体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即人体在恒温条件下(18~25℃)空腹,静卧,清醒状态时,维持呼吸,循环,体温和细胞功能所需要的能量。

计算方法:

体表面积(平方米)=0.00659×身高(厘米)+0.0126×体重-0.1603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平方米)×24小时

影响因素:

1、体形:

体内瘦体组织是代谢的活跃组织,体脂是惰性组织,瘦高的人基础代谢高于矮胖的人;2、年龄:

婴儿生长发育快,基础代谢率高,年龄增长,基础代谢率下降;3、内分泌:

许多激素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4、气温:

严寒季节基础代谢高于温热季节;5、劳动消耗;6、食物的热效应;7、生长发育及孕妇、乳母对能量的需求

3、能量的需要量、参考摄入量和食物的主要来源

能量需要量=BMR(基础代谢率)×PAL(体力活动水平)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类,必需氨基酸的定义、种类,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互补、来源、供给量以及营养学意义。

蛋白质:

在营养学上常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分类:

1、有完全蛋白质;2、半完全蛋白质;3、不完全蛋白质(依照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比例及是否促进生长发育来划分)

必需氨基酸包含:

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幼儿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营养评价:

1、蛋白质的消化率—指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百分数,反应食物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和吸收程度的一项指标: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摄入氮-粪氮/摄入氮*100%;蛋白质真消化率(%)=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摄入氮*100%;2、蛋白质利用率是食物蛋白质营养评价常用的生物学方法。

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其高低主要取决于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1)蛋白质功效比值(PER)--以体重增加为基础的测定方法,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蛋白质时所增加的体重克数,反映蛋白质被利用于生长的效率;2)生物价(BV)--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

生物价越高,说明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率越高,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越高。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理论上成人30g/日pro摄入量可满足零氨平衡;成人按0.8g/kg·日(动物性pro为主);1.16g/kg·日(植物性pro为主)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通过食物的互相搭配,取长补短,来使其氨基酸模式接近人体需要,提高其营养价值。

这种食物搭配的效果叫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遵循原则:

1)食物的生物种属越远越好;2)搭配种类越多越好;3)食用时间越近越好。

蛋白质缺乏:

1、消化系统最先受影响,肠消化酶活力下降,腹泻、肝大、肝功能减退;2、肌肉萎缩、消瘦、浮肿;3、皮炎、毛发干枯无光泽,易脱落;4、精神和体力减退,易疲劳;5、免疫力降低,抵抗力差,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6、伤口愈合减缓,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易患贫血等;7、蛋白质-热能缺乏症:

即干瘦型、水肿型和混合型

蛋白质过量:

1、增加了肾脏的负担;2、也会造成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这样可加速骨骼中钙的丢失,易产生骨质疏松;3、大量的蛋白质会导致机体脱水,脱钙,痛风;4、高蛋白对水和矿物质代谢不利,有可能引起秘尿系统结石和便秘。

5、脂类的理化性质、分类,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类型,脂类的适宜摄入量、消化和吸收、生理功能、主要食物来源及其营养学意义。

理化性质:

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分类:

(1)脂肪——包括脂和油。

常温时呈固体状态称脂,呈液体状态叫油;

(2)脂肪酸——构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单位

必需脂肪酸定义: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FA)。

分类:

EFA是亚油酸和a-亚麻酸两种。

脂类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3、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4、增加饱腹感提供必需脂肪酸;5、提高膳食感官性状,使膳食增味添香

6、碳水化合物的基本理化特性、分类以及生理功能,碳化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消化、吸收、生理功能以及摄入量,血糖生成指数(GI)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FAO和WHO最新报告,碳水化合物根据聚合度。

分类:

分为糖、寡糖和多糖。

一)可以消化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1、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2、双糖:

蔗糖、乳糖、麦芽糖

3、多糖:

淀粉、糖原、糊精

二)不能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1、寡糖(低聚糖):

蜜三糖、水苏糖、棉籽糖等

2、多糖: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储存和提供能量,供能55%-65%,是N系统和心肌的主要能源,糖原1/3储存于肝脏;2、构成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3、节约蛋白质;4、防止产生酮血症和酮尿症;5、解毒作用,其代谢生成的葡萄糖醛能与体内有害物质结合,减轻或消除毒性;6、非淀粉多糖能增强肠道功能→刺激肠道益生菌群增殖→提高人体消化系统功能

食物来源:

(谷类、豆类、薯类)

血糖生成指数:

指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面积之比。

  第三节矿物质

1、钙、镁、、磷、钾、铁、锌、碘、硒的主要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基本供给量以及缺乏时的主要症状。

矿物名称

生理功能

食物来源

基本供给量

缺乏症状

1.钙

1.构成机体的骨骼和牙齿,维持肌肉和神经的重要活动;2、参与血凝过程:

钙有激活凝血酶元使之变成凝血酶的作用3、钙在体内还参与调节或激活多种酶的活性作用

1、奶和奶制品是食物中钙的最好来源;2、蔬菜、豆类和油料种子;3、小虾米皮、海带和发菜

成人800mg/日,>50岁1000mg/日,UL:

2000mg/日

骨质疏松;佝偻病

2.镁

1、激活多种酶的活性;2、抑制钾、钙通道,阻止钾外流;3、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4、舒张血管,松弛神经,促进心脏,血管的健康;5、维护胃肠道作用

蔬菜、谷类、干果、蛋、鱼、肉、乳中。

谷物中小米、燕麦、大麦、豆类和小麦含镁丰富,动物内脏含镁亦多。

约25g

AI:

350mg

镁缺乏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为主。

会出现心情浮躁、沮丧、消沉、焦虑不安、神经质、肌肉无力、心律不整、厌食症等

3.磷

瘦肉/鱼/蛋/动物肝肾/干酪/木耳/银耳/芝麻酱/坚果

400-800g,占1%

AI:

700mg

肠道中钙+镁+铁+铝+不利磷吸收,维D促进磷吸收

1、钾维持糖、蛋白质的正常代谢;2、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3、钾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正常功能;4、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5、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酸碱平衡;6、降低血压

黄豆、绿豆、豆腐皮、海带、花椒、谷物、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橘子、柠檬、杏梅等含钾丰富。

50mmol/kg,AI:

200mg

血钾浓度3.5-5.3mmol/L

98%存在细胞内,与血压负相关,钾缺乏糖蛋代谢受阻

1、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负责人体内氧气的输送,并将各组织中的二氧化碳送至肺部排出体外;2、铁是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肌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在组织呼吸、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铁在肌红蛋白中与一氧化氮结合,生成一氧化氮肌红蛋白可使肉制品保持鲜红色,在肉制品加工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4、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5、参与维持正常免疫、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肝脏解毒、胆固醇代谢等

动物肝脏、豆类和某些蔬菜、动物血、乌鱼、虾仁、黑木耳、海带、芝麻、南瓜子和绿色蔬菜

铁缺乏症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1、催化功能;2、结构功能;3、调节功能;4、与大脑发育和智力有关

牡蛎和鲱鱼;豆类较高,谷类次之;贝壳类海产品、动物内脏、红色肉类、干果类、谷物

15.5mg/日

1、儿童生长停滞,侏儒症,食土癖;2、暗适应力下降,味觉差;3、降低食欲;4、性成熟推迟,性器官发育不全,精子减少,月经不正常;5、皮肤粗糙,干燥。

上皮角化,影响伤口的愈合易感染;6、胸腺萎缩,胸腺因子活性降低,胸腺和脾脏重量减轻,T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功能降低

1、参与能量代谢;2、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3、促进神经系统发育;4、垂体激素作用

海盐和海产食品(紫菜、干海带、虾皮)豆腐干、菠菜、核桃、小白菜、杏仁

甲状腺肿和少数克丁病、儿童智力低下

1、构成含硒蛋白与含硒酶;2、抗氧化作用;3、对甲状腺的调节作用;4、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5、抗肿瘤作用;6、抗艾滋病作用;7、维持正常生育功能

肝、肾、海产品、肉类及大豆

RNI:

成人每日50ug;UL:

成人每天400ug。

1)克山病;2、大骨节病

  第四节维生素

1、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水溶性

  2、维生素A、D、E、K、B1、B2、叶酸、B6、B12、尼克酸、C的基本生理

功能、食物来源、参考摄入量和缺乏时的主要症状。

维生素

生理功能

食物来源

摄入量

缺乏症状

A

1、视黄醇;2、维持正常视觉功能;3、维护上皮组织细胞的健康;4、维持骨骼正常生长发育;5、促进生长与繁殖;6、维生素A的功能之一是使上皮细胞分化成特定的组织

动物肝脏

RNI:

800µgUL:

3000µg

夜盲症

D

1、促进肠道吸收钙磷;2、对骨钙的动员;

海鱼、蛋黄、肝

5μg/d

软骨、骨松、佝偻病

E

1、生育酚;2、抗氧化作用;3、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4、调节体内某些物质的合成;5、参与RNA的合成;6、对眼睛的影响;7、对环境污染的抗击作用;8、抗不孕作用;9、抗癌作用

植物油、坚果、芦笋、肉类、蛋类、青菜绿色植物维生素E含量高于黄色植物

14mg/日

K

蛋黄、肝、大豆、花生、芝麻

出血

B1

1、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2、构成辅酶,维持体内正常代谢;3、促进胃肠蠕动;4、保护神经系统

五谷;外皮及胚芽中,米糠、麦麸、黄豆、酵母、瘦肉等食物中含量最丰富

男成1.5mg

1、脚气病;2、糖代谢障碍;3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胰液的作用低下,脂肪消化吸收不良,脂血症;4、水代谢障碍;5、胃肠功能紊乱

B2

1、核黄素;2、促进生长,促进细胞再生和发育,血细胞每天都要进行更新;3、维护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4、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5、激活维生素B6,参与维生素PP的形成,参与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药物代谢;6、维生素B2本身与铁的吸收和动员有关,在防止缺铁性贫血方面有作用

动物内脏、蛋黄、奶、鳝鱼

口炎、眼炎、皮肤病

叶酸

1、参与DNA形成;2、降低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病率;3、参与蛋白质代谢并预防口腔溃疡

绿色蔬菜、水果、动物肝脏

400ugDFE/日

1.核酸蛋白质合成受阻;2.胎儿神经血管畸形

B6

1、吡多素;2、参与氨基酸代谢;3、参与糖原和脂肪酸代谢;4、防止各种神经、皮肤的疾病;5、缓解呕吐;减缓夜间肌肉痉挛、抽筋麻痹等各种手足神经炎的症状;6.是天然的利尿剂

酵母、肝、瘦肉及谷物、卷心菜

1.5~2毫克

脂溢性皮炎

B12

1、钴胺素,抗恶性贫血维生素;2、是叶酸、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新陈代谢所必需的重要物质;3、是DNA合成所必需;4、促进红血球的形成和再生,防止贫血;5、促进儿童发育,增进食欲,增强体力;6、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7、消除烦躁不安;8、促使注意力集中,增进记忆力与平衡感

肉类、内脏.鱼类、蛋类

12μg

恶性贫血

尼克酸

1、尼克酸是辅酶Ⅰ与辅酶Ⅱ的组成成分,是人体蛋白酶的重要辅酶;2、维护皮肤、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3、参与血糖控制;4、可以扩张末梢血管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动物的肝脏.瘦肉.花生.豆类.粗粮及酵母含量较多

赖皮病

C

1、抗坏血酸;2、胶原的正常合成、体内酪氨酸代谢及铁的吸收有直接关系;3、帮助人体完成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人体灭菌能力和解毒能力;3、促进脑细胞结构的坚固、防止脑细胞结构松弛与紧缩;4、防止输送养料的神经细管堵塞、变细、弛缓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50~100mg

坏血病

  第五节水和膳食纤维

1、水的生理功能和需要量

生理功能:

1、消化食物,溶解营养物质,传送养分到各个组织,担负吸收和搬运的任务;2、排泄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 ;3、保持细胞形态,提高代谢作用;4、调节体液粘度,改善体液组织的循环;5、调节人体体温,保持皮肤湿润与弹性。

需要量:

每消耗1kcal能量,水需要量为1.5ml每日大约2500ml

2、膳食纤维的的生理功能、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生理功能:

⑴在口腔里,增加咀嚼,刺激唾液的分泌;⑵通便的功能;⑶防治憩室病;⑷预防压挤病;⑸防癌;⑹防治胆结石;(7)防治高血脂、糖尿病,有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⑻防治肥胖病;⑼吸附某些食物添加剂、农药、洗涤剂等化学物质;⑽补充植物雌激素;(11)膳食纤维中的果胶可延长食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进餐后血糖不会急剧上升,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改善;

需要量:

低能量(1800kcaL)膳食为25g/d;中能量膳食(2400kcaL)为30g/d;高能量膳食(2800kcaL)膳食为35g/d

400克蔬菜,25克杂豆或粗粮,100克水果,300克谷类

第四章人群营养基础

1.孕妇乳母的不同营养素需要量、参考摄入量、膳食指南以及膳食要点

2.婴幼儿的不同营养素需要量、参考摄入量、膳食指南以及膳食要点

3.儿童青少年的不同营养素需要量、参考摄入量、膳食指南以及膳食要点

4.老年人的不同营养素需要量、参考摄入量、膳食指南以及膳食要点

年龄

营养需要量

参考摄入量

膳食指南

膳食要点

 

孕妇

中、后期每日能量增加量为0.84兆焦(200千卡)

蛋白质:

每日膳食较成人(75g)增加5g,孕中期增加15g,孕末期增加20g;脂肪:

孕期3~4kg;矿物质:

钙:

800mg(早)1000mg(中)1200mg(后);铁25mg;碘200ug锌:

16.5mg/d维生素:

维生素A 800ugRE维生素D10ug维生素B11.5mg维生素B21.7mg维生素B61.9mg维生素B122.6ug维生素C130mg叶酸(RNI)600ug膳食纤维24g

1、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或补充叶酸;2、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3、保证摄入加碘食盐,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4、戒烟、禁酒

孕早期妇女膳食指南

1、膳食清淡、适口;2、少食多餐;3、保证摄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4、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或补充叶酸;5、戒烟、禁酒

孕中、末期妇女膳食指南

1、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2、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3、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4、适量身体活动,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5、禁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㈠孕早期营养与膳食:

早孕反应

a、按照孕妇的喜好,选择促进食欲食物。

b、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呕吐。

c、想吃就吃,少食多餐。

d、为防止酮体对胎儿早期脑发育的不良影响,孕妇完全不能进食时,也应静脉补充至少150g葡萄糖。

e、为避免胎儿神经管畸形,在计划妊娠时就要开始补充叶酸400~600ug/d。

(二)孕中期膳食要点:

1)增加热能2)保证优质足量的蛋白质3)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4)多吃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尤其应多选用富含钙、铁、锌的食物5)孕中期一日食单可在孕早期食单基础上加100g粮食,动物性食品可加至150~200g。

(三)孕末期营养与膳食

①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②增加钙的补充;③保证适宜的体重增长

 

乳母

蛋白质:

95克;钙:

1200毫克/天;铁:

25mg;维生素A:

1200μg(4000IU);维生素D:

10μg(400IU)B1:

1.8mg;B2:

1.7mg

1.产褥期膳食:

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食物过渡到普通食物。

富含优质蛋白质,多汤汁适量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

产褥期后:

多食用动物性食品,水果,蔬菜适量粗杂粮(B族),注意钙和D的补充及汤类摄入。

2.哺乳期膳食:

①食物种类齐全多样化,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及热量的供给,同时又要防止营养过度,引起产后体重过度增加、肥胖等情况的发生。

②充足的蛋白质③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

乳制品每日至少250g,小鱼、小虾米(皮)含钙量丰富可连骨带壳食用。

④多食含铁丰富的食品

⑤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海产品。

每天保证供应500g以上,尤其是绿叶蔬菜

⑥注意烹调方法

1、增加鱼、禽、蛋、瘦肉及海产品的摄入;2、适当增饮奶类,多喝汤水;3、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蔬菜水果摄入);4、忌烟酒,避免喝浓茶和咖啡;5、科学活动和锻炼,保持体重健康

婴儿

AI:

95kcal/(kg·d)

蛋白质:

2.0g/(kg·d);脂肪:

27.7g:

碳水化合物:

12g/kg;钙:

400mg;铁:

10mg/d~12mg/d;锌:

1.5mg/d;碘:

1.5mg/d;维生素A:

400μg/d;维生素D:

10μg;维生素E:

3mg;维生素K:

15μg/L;维生素C:

40~50mg/d

0月~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1、纯母乳喂养(每天可喂奶6~8次以上);2、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3、尽早报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4、给新生儿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