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5003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

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3课时教

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

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

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

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

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

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

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

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

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

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

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

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

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

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

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

(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

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

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

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

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

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

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

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

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

 

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

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

引导语:

玩过吗?

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

2、学生实验、解释。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

3、揭题:

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二、安装小车

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

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3、学生动手操作。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调试小车。

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

(1)讨论测量方法

(2)测量

3、提问:

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

说说为什么?

4、实验。

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

6、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

(1)学生汇报

(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四、小结

1、提问:

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2、提问:

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

附送:

2019-2020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

的作用减少对土壤的侵蚀》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

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

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

家乡有哪些河流?

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

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

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交流。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3、学生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

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推测:

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

注意:

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

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

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

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

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

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

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学生讨论回答。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四、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

请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

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

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

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

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

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

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

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

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1、思考:

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

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

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3、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验结果。

4、反思:

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

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

为什么?

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里?

四、总结、拓展延伸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哪些灾害?

3、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