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docx
《第2章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第2章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是煤质分析的基本内容。
通过工分,可以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种类和工业用途。
元素分析主要用于了解煤的元素组成。
2.1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也称为煤的实用分析或技术分析,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和固定炭的计算四项内容。
2.1.1煤中的水分
煤中的水分,按其在煤中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化合水三种。
外在水分(freemoisture;surfacemoisture)是指煤在开采、运输、储存和洗选过程中,附着在煤颗粒表面以及直径大于10-5cm的毛细孔中的水分(简记符号MF)。
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收到基,仅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空气干燥煤。
内在水分(inherentmoisture)是指煤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简记符号Minh),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干燥煤。
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全水分(totalmoisture)
化合水(waterofconstitution)是指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的,在全水分测定后仍保留下来的水分,即通常所说的结晶水和结合水。
工业分析不考虑化合水。
煤中有机质中的氢与氧在干馏或燃烧时生成的水称为热解水。
煤的水分含量对其应用有何影响
煤中水分含量高时对煤的应用是一种有害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大运输量和运输费用的消耗;
(2)在冬季天气寒冷时易于冻结,使装卸或加工都需要先解冻,势必增加消耗,加大劳动强度。
(3)在燃烧或低温干馏时,如果煤中水分过大,则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在高温干馏时,配合煤水分每增1%,结焦时间将延长10min左右,炼焦耗热量将增加60~80kJ。
同时水分含量高对装煤操作及炉墙都有一定的危害。
(4)由于煤中水分的存在,在煤贮存时会加大煤的风化和自然。
只有在粉煤作为锅炉燃料时,才加入适当的水分,降低气流阻力,以利于燃烧。
可见,当煤中水分含量过高时,害多利少,降低煤的含水量是一举多得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应当引起充分的注意。
煤中水分的测定:
A全水分的测定采用空气干燥法,将一定粒度和质量的煤样在105-110℃(方法A)或145±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以煤样的失重计算全水分。
计算公式为:
Mt=M1+[G1/G](100-M1)或Mt=Mf+Minh*(100-Mf)/100
Mt-煤样的全水分,%
M1-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G1-煤样干燥后减轻的质量,g
G-煤样的质量,g
B空气干燥基水分
试验煤样均为空气干燥煤样,粒度小于0.2mm。
方法A(氮气)与方法C(空气)采用气流干燥法,将一定量的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气体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按下式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Mad=m1/m*100%
式中Mad—空气干燥(基)煤样的水分含量,%
m1—煤样干燥后减轻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方法B(甲苯共沸分馏法),将一定量的煤样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甲苯共同煮沸。
分馏出的液体收集在水分测定管中并分层,量出水的体积,并按进行温度校正后的体积、在预先制作的回收曲线上查出煤样中水的实际体积。
C最高内在水分
MHC=(m2-m3)/(m2-m1)*100%
式中MHC—煤的最高内在水分,%
m1—样皿及盖的质量,g;
m2—湿度平衡后煤样、样皿及盖的质量,g;
m3—干燥后煤样、样皿及盖的质量,g。
当环境的相对湿度为96%,温度为30℃,且煤样内部毛细孔吸附的水分达到平衡(饱和)状态时,内在水分达到最大值。
此时的内在水分即称为最高内在水分。
2.1.2煤中的矿物质(mineralmatter)和煤的灰分产率
煤中矿物质(MM)是除水分外所有无机质的总称。
主要成分一般有黏土、高岭石、黄铁矿和方解石等。
煤的灰分(ash,A)是指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称灰分产率更确切。
煤中的矿物质:
(1)原生矿物质:
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
(2)次生矿物质:
在成煤过程中,有外界混入煤层中的矿物质;
(3)外来矿物质:
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岩石和夹矸层中的矸石。
煤中的矿物质既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也可直接测量。
煤的的灰分:
煤高温燃烧时,发生多种化学反应的大部分矿物质发生多种化学反应与未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矿物质一起转变为灰分。
灰分对煤的应用有何影响
煤中矿物质含量不完全是煤的灰分,因为灰分是煤在高温燃烧后的残留物,在燃烧过程中矿物质已发生了变化,灰分质量已不是原来矿物质的质量了。
煤的灰分含量应确切地说成是灰分产率。
灰分对煤来说是一种废物,它的产率越高,越降低了煤的工业使用价值,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大运输量和运输费用的消耗;
(2)在燃烧和气化时造成了大量的灰渣,如果灰分熔点很低时,则会造成炉渣烧结,影响炉灰的排除和煤的燃烧;
(3)当用高灰煤进行炼焦时,所产生的焦炭质量也差,不仅机械强度、耐磨强度低,而且焦炭灰分也高,用高灰焦炭在高炉冶炼时就会降低高炉生产能力和效率及增大能耗。
例如:
焦炭灰分每增加1%时,高炉中溶剂用量增加1.0~1.8%,焦炭耗量增加2~2.5%,高炉生产能力降低5%;
(4)若煤用作低温干馏的原料时,灰分过高将会降低焦油产率,影响化产回收;
(5)当对煤进行直接化学加工时,例如煤加氢,灰分徒占装备的容积并且对设备有损害,因此要求加氢用煤的灰分要控制在5%以下;
(6)煤中含有黄铁矿时,在贮存时能加速煤的风化和自然。
煤的灰分产率测定:
缓慢灰化法要点: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温度低于100℃的马弗炉中。
以一定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至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快速灰化法包括方法A和方法B两种方法。
方法A将装有煤样的灰皿放在预先加热至815±10℃的灰分快速测定仪的传送带上,煤样自动送入仪器内完全灰化。
方法B则将装有煤样的灰皿由炉外逐渐送入预先加热至815±10℃的马弗炉灰化并灼烧至质量恒定。
均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按下式计算:
Aad=m1/m*100%
式中Aad—空气干燥(基)煤样的灰分产率,%
m1—残留物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煤灰分的组成:
煤灰分主要由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物和盐类组成。
煤灰依形态不同可分为粉煤灰(flyash)和炉渣(slag),粉煤灰又称飞灰,是指随同烟道气或煤气一起带出的粒径小于90μm灰尘。
炉渣是指呈熔融状态或以较大颗粒的不熔状态从炉底排出的底灰。
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Al2O3、CaO、MgO,它们占95%以上,还有少量K2O、Na2O、SO3、P2O5及Ge、Ga、U、V等元素的化合物。
a.煤中矿物质或灰分的不利方面:
(1)增大运输量和运输费用的消耗。
我国煤炭产地分布不均匀,约有70%的铁路运输能力用于煤炭运输,每年因煤中矿物质含量过高造成的无效运输也很惊人。
(2)增加煤炭消耗。
煤作为燃料时,煤中矿物质不仅不能产生热量,而且煤灰外排要带走显热。
外排煤灰时还可能夹带一部分未燃煤,造成燃料损失。
动力煤每增加1%,大约要多消耗2.0~2.5%的煤炭。
用高灰煤进行炼焦时,所产生的焦炭质量也差,不仅机械强度、耐磨强度低,而且焦炭灰分也高,用高灰焦炭在高炉冶炼时就会降低高炉生产能力和效率及增大能耗。
例如:
焦炭灰分每增加1%时,高炉中溶剂用量增加4.0%,焦炭耗量增加2~2.5%,高炉生产能力降低3%。
所以一般要求炼焦用煤的灰分不应大于10%。
(3)影响生产操作条件和产品质量。
煤作为燃料和气化原料时,煤中的某些低熔点灰分易造成锅炉和气化炉的结渣和堵塞。
高灰煤制得的焦炭强度差,某些灰成分还使焦炭的反应性异常增大,反应后强度降低;煤在液化加工时,煤中矿物质使溶剂精制煤的过滤发生困难;煤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会使加氢液化过程中使用的钴钼催化剂活性降低;煤中的含铁化合物对煤的风化和自燃具有催化作用。
(4)腐蚀设备和装置。
煤中的Pb和Bi随燃烧气体带走,若沉积在金属表面会产生颗粒边界脆化作用导致金属损伤;煤中的黄铁矿使燃烧粉煤的锅炉炉底因发生硫化作用而损伤;烟道气中的含硫成分使过滤器等腐蚀。
(5)造成环境污染。
锅炉与气化炉产生的灰渣与粉煤如不能及时利用,会占用大片土地并造成大气和水体污染;煤中含硫化合物和微量的汞在燃烧时生成SOx、COS、H2S等有害气体和汞蒸气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能形成酸雨。
b.煤中矿物质或灰分的有利方面:
(1)作为煤转化过程的催化剂。
煤中的某些矿物质,如碱金属的碳酸盐(K2CO3、Na2CO3)、碱金属的氯化物(KCl、NaCl)、碱土金属的氧化物(CaO)、等是煤气化的催化剂;钼是煤加氢的催化剂,黄铁矿、高岭土和TiO2也具有加氢活性。
(2)生产建筑材料。
利用煤矸石和煤灰可生产水泥、砖瓦、大型砌块、筑路材料和装饰材料,还可生产耐火材料。
(3)制成环保制剂与材料。
粉煤灰可制成废水处理剂等、气化煤灰可用作脱硫剂。
(4)回收稀有金属和其他有用成分。
从煤可回收的金属有锗、镓、钼、钒、铀等;提取煤灰中的Al2O3可制成无水氯化铝、硫酸铝及高铝水泥;回收煤灰中的SiO2可以制成白炭黑和水玻璃。
(5)用作化肥和土壤改良剂。
c.脱除煤中矿物质的途径
脱除煤中矿物质也称为煤的洗选。
洗选方法主要有物理洗选法和化学净化法。
物理洗选法:
利用煤与矸石密度或表面性质不同进行分离。
包括水力淘汰法(对块煤)、重介质分选法、泡沫浮选法(对粉煤)、油团聚法和磁力分离法。
化学净化法:
主要利用煤中的有机质与矿物质化学性质不同而脱除矿物质。
包括氢氟酸和盐酸处理法、碱性溶剂处理法、溶剂抽提法。
2.1.3煤的挥发分(volitilematter)和固定碳(fixedcarbon)
a.挥发分(V):
煤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挥发性有机物质的产率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属于煤挥发物的一部分,并不等同于挥发物(有机质热解气态产物、水蒸气以及CO2等)。
b.挥发分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900±10℃的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
Vad=m1/m*100-Mad
式中Vad—空气干燥(基)煤样的挥发分产率,%
m1—煤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Mad—空气干燥(基)煤样的水分含量,%
c.焦渣特征
测定挥发分时,坩埚中残留下来的固体物为焦渣。
从焦渣的形状、强度、光泽等特征可初步判断煤的黏结性、熔融性和膨胀性。
焦渣特征可分为八类:
见教材p31。
固定碳(FC):
从测定煤样挥发分后的焦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
固定碳是煤中有机质在一定加热制度下产生热解固体产物,属于焦渣的一部分。
在元素组成上,固定碳含有C、H、O、N等元素。
一般说来,煤中固定碳含量小于煤中有机质的碳含量,只有高煤化度的煤中两者才趋于接近。
计算公式如下:
FCad=100-(Mad+Aad+Vad)
燃料比(fuelratio):
煤中固定碳与挥发分之比。
燃料比可用来评价煤的燃烧性质。
煤的挥发分指标的应用
挥发分产率与煤化度关系密切,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以挥发分产率作为煤的第一分类指标,以表征煤化度。
根据挥发分产率和焦渣特征可以初步评价各种煤的加工工艺适宜性。
利用挥发分产率并配合其他指标可以预测并估计煤干馏时个主要产物的产率,同时可计算煤燃烧时的发热量。
不同煤种的挥发分产率
煤种
挥发分产率
泥炭
近70.0
褐煤
41.0~67.0
烟煤
长焰煤
大于42
气煤
44~35
肥煤
35~26
焦煤
26~18
瘦煤
18~12
贫煤
小于17
无烟煤
10~2
2.2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煤的工艺用途主要是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决定的。
煤中有机质主要由C、H、O、N和S等元素组成。
C、H、O之和占煤中有机质的95%以上。
这些元素在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煤的成因类型、煤岩组成和煤化程度有关。
通过元素分析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是煤质分析与研究的重要内容。
2.2.1煤的元素组成与测定方法
煤的元素组成通常是指组成煤有机质的五种主要元素,即C、H、O、N和S。
其他只当作煤中的伴生元素。
碳:
碳是煤中有机质的主要组成元素。
在煤的结构单元中,它构成了稠环芳烃的骨架。
在煤炼焦时,它是形成焦炭的主要物质基础。
在煤燃烧时,它是发热量的主要来源。
碳含量可以作为表征煤化度的分类指标。
氢:
氢在煤中的重要性仅次于碳。
H占腐植煤有机质的质量一般小于7%。
H原子数与碳在同一数量级,甚至比C还多。
H也是组成煤大分子骨架和侧链的重要元素。
与C相比,H具有较大的反应能力,单位质量的燃烧也更大。
煤中C和H的测定:
测定原理:
煤燃烧CO2+H2O+SO2+SO3+Cl2+N2+NO2
测定CO2+H2O的方法有:
气相色谱、红外吸收、库仑法和酸碱滴定法等。
目前各国标准都是采用吸收法,即无水CaCl2或过氯酸镁来吸收H2O,有碱石棉或碱石灰来吸收CO2。
吸收反应为:
2H2O+CaCl2=CaCl2·2H2O
4H2O+CaCl2·2H2O=CaCl2·6H2O
6H2O+Mg(ClO4)2=Mg(ClO4)2·6H2O
CO2+2NaOH=Na2CO3+H2O
排除杂质的干扰可采用高锰酸银法和利比西法。
高锰酸银法反应式如下:
AgMnO4→Ag·MnO2+O2(△)
2SO2+2Ag·MnO4+2O2→Ag2SO4+MnSO4(500℃)
2SO3+4Ag·MnO4+O2→2Ag2SO4·MnO2(500℃)
Cl2+2Ag·MnO2→2AgCl·MnO2
2NO2+MnO2→Mn(NO3)
方法: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H2O和CO2分别用装有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的U型管来吸收,以吸收剂的质量增加量来计算煤中C和H的含量。
计算公式为:
Cad=0.2729G1/G;0.2729=12/48
Had=0.1119(G2-G3)/G-0.1119Mad;0.1119=2/18
氧的测定
直接测定(有机物中氧):
在氮气流和105-110℃下干燥煤样,然后使之在1125±25℃下分解,有机物挥发,只留下不含氧的焦渣。
挥发物中含有以有机状态结合的氧,用纯碳将挥发产物中的氧转化为CO,并进一步氧化成CO2,然后用滴定法或重量法测定。
由于煤在氮气流中分解时,不仅析出有机氧,而且水和矿物质中的无机氧也同时析出,并同样与碳起反应生成CO和CO2。
在元素分析的实际工作中一般都不采用直接测定法,而是采用间接计算法。
计算公式如下:
Oad=100-Cad-Had-Nad-St,ad-Mad-Aad
当煤中碳酸盐CO2的含量大于2%时,则
Oad=100-Cad-Had-Nad-St,ad-Mad-Aad-CO2,ad
氮的测定
煤中氮的测定方法有开氏法、杜马法和蒸汽燃烧法。
开氏法分为常量法和半微量法,其测定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明,我国测定煤中氮的国家标准主要采用开氏法中半微量法。
方法原理:
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基煤样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浓硫酸一起加热消化,分解出来的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氨,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使消化液成为碱性。
同时加热使氨蒸馏出并被硼酸或硫酸吸收,采用酸碱滴定方法,即可求出煤中氮的含量。
各步反应如下:
(1)消化反应:
煤NH4HSO4+CO2+CO+SO2+SO3+Cl2+H3PO4+N2(极少)
(2)蒸馏反应
NH4HSO4+H2SO4+NaOH(过量)NH3+Na2SO4+H2O
(3)吸收反应:
NH3+H3BO3=NH4H2BO3或2NH3+H2SO4=(NH4)2SO4
(4)滴定反应:
2NH4H2BO3+H2SO4=(NH4)2SO4+2H3BO3或H2SO4(过量)+2NaOH(回滴用)=Na2SO4+2H2O
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为:
Nad=[mol/L(V1-V2)*0.014]*100/G
式中Nad—空气干燥基氮含量,%;
mol/L—H2SO4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mol/L;
V1—H2SO4标准溶液的用量,mL;
V2—空白试验时H2SO4标准溶液的用量,mL;
0.014—N的毫克当量数;
G—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煤中的硫有几种状态?
(1)有机硫。
有机硫的来源认为是造煤场料……植物本身所带来的硫,如植物的蛋白质(硫的质量分数为0.2~2.3%)中所含的硫,在成煤过程中这些硫化物参与了煤的生成并均匀地分布在煤中。
一般含硫量低的煤,这部分硫占总含量的大部分。
(2)硫铁矿硫。
从来源看,分两个方面:
一是在泥炭聚集的地方生长存在着某些低等动植物,它们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当这些低等植物死亡后堆积起来,在成煤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硫化氢气体,一部分气体散失到大气中,另一部分则溶解于泥炭沼的水中,再于水中的铁盐作用而生成硫铁矿;二是水中的铁被还原而生成的硫铁矿,例如:
Fe2(SO4)3+3H2O+S→2FeS2+3H2SO4
在含硫高的煤中,硫铁矿硫的含量占总含量的大部分。
(3)硫酸盐硫。
煤中硫酸盐硫主要是以石膏(CaSO4•2H2O)和硫酸亚铁(FeSO4)的形式存在,少量是以硫酸镁(MgSO4)和硫酸钡(BaSO4)的形式存在。
在新开采的煤中,硫酸盐硫的含量是很少的,但经风化后其含量增加,这主要是因为FeS2被氧化所致,所以,硫酸盐硫含量较高的煤,可能曾受过氧化。
煤中硫含量对其应用有何影响?
不同的煤中,硫含量(均为质量分数)的差别可能很大,从0.1%波动到10%之间,一般平均都在0.75%~1.0%左右。
煤中硫是危害极大的的一个组分,在实际应用时,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煤的储存时,FeS2易氧化而放出热量,加速了煤的风化和自然。
其放热反应如下:
FeS2+3O2+H2O→FeSO4+SO3+H2O+1.164kJ
(2)当煤用作动力燃料时,在燃烧过程中生成SO2,既对设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又严重地污染大气环境。
(3)煤作为生产陶瓷的燃料时,燃烧所产生的SO2将在陶瓷制品上生成可溶性的硫化物,降低了产品质量。
(4)煤在进行干馏时,一部分硫被分解而随着挥发物一起逸出,分布在煤气及焦油中,而大部分则留在焦炭里,这些产品中的硫含量,对它们质量影响是很大的,例如煤气中的硫主要以H2S和CS2的形式存在,当煤气用于合成原料时,必须除出煤气中的硫化物,否则将引起催化剂中毒;当作城市民用煤气时,煤气中的硫含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焦炭中的硫含量更是一种有害的组分,用焦炭作高炉冶炼的燃料时,焦炭中硫的质量分数每增加0.1%,则石灰石及焦炭消耗量增加约2%,高炉生产能力降低2~2.5%;应用于铸造时,高硫的铸造焦将严重地影响铸造件产品的质量。
硫的测定
煤中硫的测定,分为全硫测定和各种形态硫测定两类。
国家标准规定了全硫的三种测定方法,即艾氏法、库仑滴定法和高温燃烧中和法。
其中艾氏法是仲裁分析法。
A艾氏法
又称重量法,它是各国通用的经典方法。
测定过程中将空气干燥煤样与艾氏混合剂(由两份轻质MgO和一份无水Na2CO3配制而成)混匀,缓慢燃烧,使煤中的可燃硫和不可燃硫都转化为Na2SO4和MgSO4,再加入热水使之溶解。
在一定酸度(pH值约1.3)下,加入BaCl2溶液,使可溶性硫酸盐全部转变为BaSO4沉淀,过滤灼烧后称出BaSO4的质量,即可算出煤中的全硫含量。
主要反应有:
煤样的氧化,煤CO2+N2+H2O+SO3+SO2
氧化硫的固定,2SO2+SO3+3Na2CO3+O23Na2SO4+3CO2
2SO2+SO3+3MgO+O23MgSO4
硫酸盐的转化,CaSO4+Na2CO3CaCO3+Na2SO4
硫酸盐的沉淀,MgSO4+Na2SO4+2BaCl22BaSO4+2NaCl+MgCl2
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St,ad=[(G1-G2)*0.1374]*100/G
式中St,ad—空气干燥基全硫含量,%
G1—灼烧后BaSO4的质量,g
G2—空白试验BaSO4的质量,g
G—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0.1374—由BaSO4换算成S的化学因数。
B库仑滴定法
这是仪器分析法,采用ZCL自动定硫仪或类似定硫仪可以测出煤中全硫含量。
空气干燥煤样在不低于1150℃高温和催化剂三氧化钨作用下,于净化的空气中燃烧分解。
煤中各种形态的硫都被氧化为SO2和少量SO3,进入电解池中与水化合。
生成亚硫酸和少量硫酸。
电解池的电位平衡被破坏,仪器自动电解KI和KBr溶液,产生碘和溴进行库仑滴定。
例如:
电解反应阳极2I+-2eI2
阴极2H++2eH2
滴定氧化反应I2+H2SO3+H2O2I++H2SO4+2H+
电生成碘和电生成溴所消耗的电量库仑积分仪并显示出煤样中所含硫的毫克数。
测定结果计算:
St,ad=积分仪上显示数*100/煤样毫克数
C高温燃烧中和法
这是一种快速测定的方法,其测定包括煤的燃烧、氧化硫的吸收和中和滴定等步骤。
首先将煤样加入催化剂三氧化钨或二氧化硅,置于氧气流中在1200℃的高温下燃烧。
使煤中的可燃硫氧化,不可燃硫分解,生成SO3和SO2。
然后用过氧化氢吸收硫的氧化物使之生成硫酸,再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之,测得总酸量。
在高温燃烧时,煤中的氯也将转化成气态氯析出,气态氯与过氧化氢作用生成盐酸。
盐酸可消耗一部分NaOH。
对氯含量较高的煤应当予以校正。
2.3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与基准换算
2.3.1煤质指标及基准的表示方法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3715—91《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和GB483—87《煤质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按照全面向国际标准(ISO)靠拢的指导思想,对原有国家标准作了比较彻底的修改,重新规定了煤质和煤分析有关的术语、定义及符号。
部分煤质分析项目符号的新旧标准对照
项目名称
新标准
旧标准
项目名称
新标准
旧标准
真相对密度
TRD
d
最高内在水分
MHC
WZN
视相对密度
ARD
dsh
矿物质
MM
MM
膨胀度
b
b
固定碳
FC
CGD
结渣性
Clin
JZ
罗加指数
R.I.
R.I.
坩埚膨胀系数
CSN
粘结指数
GRI
GRI
胶质层最大厚度
Y
Y
透光率
PM
PM
哈氏可磨性指数
HGI
KBG
发热量
Q
Q
水分
M
W
热稳定性
TS
RW
灰分
A
A
挥发分
V
V
项目细划分符号的新旧标准对照
项目名称
新标准
旧标准
项目名称
新标准
旧标准
外在或游离
f
WZ
恒容高位
gr,V
GW
内在
inh
NZ
恒压低位
net,P
DW
有机
o
YJ
恒容低位
net,V
DW
硫铁矿
p
LT
全
t
Q
硫酸盐
s
LY
基准的名称与符号
新标准
旧标准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收到基(asreceivedbasis)
ar
应用基
y
空气干燥基(airdriedbasis)
ad
分析基
f
干燥基(dryb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