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877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及答案

文言文复习

班级姓名

一、特殊字词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    ()   通()  不亦说乎    ()   通()  义为() 

吾十有五()   通()  义为() 兑命()   通()  

不更颠乎 ()   通()  义为() 

2、  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

古义()今义()

与友期行    古义()今义()

相委而去    古义() 今义() 

去后乃至 古义() 今义()

匹夫古义()今义()

居十日   古义() 今义()   

君子古义()今义()

可以为师古义()今义()

死者十九    古义() 今义()    

忺水古义()今义()

大亡其财古义()今义()

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如是再啮古义()今义()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3、  一词多义

 其邻人之父(     )  父子相保 (     )    

必将有盗(     )  其马将胡(     )   

  大亡其财(    )亡而入胡(    )

有善术者(   )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   

与朋友交而不信()则是无信()

宋有富人()家富良马()

可以为师矣()为人谋()

人不知而不()温故而知()

转转不已()已去()

4、出自本册文言诗文的成语

温故知新不亦乐乎择善而从乐在其中曲肱而枕切问近思

而立之年三军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源头活水教学相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

你还能补充一些吗?

二、翻译句子(12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5、故曰:

教学相长也。

16、《兑命》曰:

“学学半。

17、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沛,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8、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9、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20、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三、问题探究

短文二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答: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答:

4、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尊君()

(2)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家君()

5、“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理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课文从而想告诉我们的重要性的道理。

7、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

说说你的看法。

答:

8、你能写出几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

(写出标题即可)

答:

论语十二章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③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

,?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⑤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⑨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虽有佳肴》

见《感悟》70页整体感悟1-5题

1、本文的中心句是 

2、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

《河中石兽》

1、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3、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

5、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答: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句子:

三、问题探究答案:

短文二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4、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尊君()

(2)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家君()

5、“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时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无礼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理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入门不顾”。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无信和无礼,课文从而想告诉我们守信讲礼的重要性的道理。

7、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

说说你的看法。

答:

8、你能写出几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

(写出标题即可)

答:

论语十二章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虽有佳肴》

见《感悟》70页整体感悟1-5题

1、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2、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河中石兽》

1、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3、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

“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求之于上流”,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

三种:

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

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

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5、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4分)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或: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句子: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