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8575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docx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要点

(一)知识基础

1.列举有机物碳碳键之间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及性质递变。

答:

①单键;②苯环中碳碳键;③双键;④叁键.

键长①>②>③>④

键能①<②<③<④

反应活性:

③>④>②>①

2.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结构.H—C—H键角为10928’,应将这个规律推广——凡是一个碳原子周围以4个单键与其它原子相结合,无论这些原子是否相同,所形成的以该碳原子为顶点的键角均约为10928’,这在判断有机分子中各碳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3.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起反应。

①取代反应:

Cl2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的混合物。

取代反应是一类范围很广的反应,包括硝化、磺化、酯化及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等。

②氧化:

烷烃可以燃烧,生成CO2及H2O

CH2

C4HCH4+C3H6,C4HC2H6+C2H4

③高温分解、裂化裂解:

4.实验室中制甲烷的方法:

CH3COONa+NaOHCH4↑+Na2CO3将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共热可制得甲烷气体。

我们需要把这个反应理解为羧酸盐的脱羧反应,这在有机判定上极有意义。

CH2COONa

COONa+NaOHCH3

5.根、基、原子团:

答:

①根: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SO2-4,NH+4,Cl-。

根带电荷,但带电荷的不全都是“根”,如H+,Na+等。

②基:

电中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一般都有未成对电子。

甲基H,一般情况下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但特殊条件下H,

H可形成自由基。

Cl:

Cl·+Cl·

④原子团:

多个原子组成的基团,可以是根,也可以是基;但是,单原子的基或根不能称为原子团。

6.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

同一类物质,且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2OH

例与不能互称为同系物.

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

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CH3

如CHCHCH3与CHOH在结构上看不出“—CH2”来,32CH

OH

但仍互为同系物。

HH

7.乙烯分子为C,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H

将此结构扩展,碳碳双键周围的六个原子都共平面。

C2H52CH2↑+H2O

7.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中浓H2SO4与酒精体积之比为3:

1。

②反应应迅速升温至170C,因为在140C时发生了如下的副反应。

2C2H5CH3CH2OCH2CH3+H2O③反应加碎瓷片,为防止反应液过热达“爆沸”。

④浓H2SO4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副作用:

使乙醇炭化也使炭颗粒氧化,因则所得的乙烯气体中混有SO2、CO2、乙醚蒸气及酒精蒸气等杂质。

⑤该反应温度计应插在液面之下,因为测的是反应液的温度。

9.烯烃的化学性质(包括二烯烃的一部分)

①加成反应:

1.与卤素单质反应,可使溴水褪色,CH2+Br2CH2BrCH2BrCH2

II.当有催化剂存在时,也可与H2O、H2、HCl、HCN等加成反应

CH2CHCH2+Br2BrCHBrCHCH2(1,2-加成)CHCHCHCHCHCH2+Br2CH2+2BrCH22BrCHCHCH2Br(1,4-加成)CH2Br(1,2,3,4-加成)

②氧化反应:

I.燃烧II.使KmnO4/H+褪色

Ⅲ.催化氧化:

2CH2CH23CHO

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在有机分子上加上氧原子或减掉氢原子还,原反应可看作是在分子内加上氢原子或减掉氧原子.以上可简称为“加氧去氢为氧化;加氢去氧为还原”,这与无机反应中爱这化合价升降来判断氧化一还原反应并不矛盾。

③聚合:

烯烃的聚合过程又是一个加成反应的过程,因而又称为加成一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I.烯烃加聚nRCH

2CH2nII

.二烯烃加聚

nCH2CHCH22CHCHCHCHn

nCH2CH2+nCH2CHCHCH2+nCH2CHCH2CHCHCHCH22CH

III.混合聚合

10.乙炔:

CCH,线形分子,键角为180°,凡是叁键周围的4个原子都CH

在一条直线上.

11.乙炔的化学性质:

①乙炔的氧化反应:

I.燃烧

:

火焰明亮,产生浓烟,产物为水及二氧化碳

II.由于“C”的存在,乙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并使其褪色

②加成反应C”的不饱和性引起的,其加成可以控制条件使其仅停留在加

1mol的反应物,当然也可以使叁键与2mol反应物发生加成反应.I.加X2(其中可以使溴水褪色).

X

HCH+X2HC

CH,HCXXH

II.加HCl:

H2CHClIII.加H2:

H+HHCH2CCH2,H2CH2+H3HCHIV.加H2O:

+H2OCH

(工业制乙醛的方法)3

12.苯:

C6H6,有两种写结构简式的方法:

及凯库勒式,从科学性的角度上看,前

者的表述更加合理,因为某分子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各碳碳键完全平匀化,分化中无单纯的碳碳单键及碳碳双键,凯库勒式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

在数每个碳原子上有几个氢原子,推算分子中不饱和库(见原文详述)时,尤其是涉及到稠环芳烃,优越性自然显露无疑。

因而,两种表达方式是通用的,但我建议书写时写凯库勒式,理解分子时按另一种表示法。

对于苯分子中的12个原子同在一平面上,我们可以扩展:

与苯环直妆相邻的第一原子与苯环共处同一平面。

13.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芳香烃都具有芳香性,但现在意义不是指其气味如何的芳香,而是指性质:

芳时性就意味着“易取代,难加成”这条性质。

(1)取代反应:

包括卤代|、硝化及磺化反应

Br+Br①卤代:

+HBr

I.只有与液溴反应,则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II.本反应的实际催化剂是Fe与Br2反应生成FeBr3。

III.导管末端离吸收液有一定距离,目的防止HBr极易溶于水而使吸收液倒吸,当然,本处吸收也可以改是为一上倒扣于水面的水漏斗。

IV.导管口附近有白雾生成:

由于产生的HBr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的氢溴酸小液

滴。

V.检验是否生成HBr气体的方法:

向吸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并用HNO3酸化溶液,观

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VI.本实验导管足够长,起两方面作用:

首先是导气,另外可以使由于反应液较热而挥发

出的苯及Br2在沿长导管上行的过程中被冷凝而流回反应瓶,防止反应物的损失,此作用可称为“冷凝回流”作用。

BrVII.最终生成的呈褐色,因为其中溶解了并没有参加反应的Br2单质,Br及NaOH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振荡、分液。

NO2②硝化:

+HO-NO(浓2+H2O

I.在试管中先加入HNO3,再将H2SO4沿管壁缓缓注入浓HNO3中,振荡混匀,冷却至50~60℃之下,再滴入苯。

II.水溶温度应低于60℃,若温度过高,可导致苯挥发,HNO3分解,及生成苯磺酸等副反应发生。

NO2III.生成的硝基苯中因为溶有HNO3及浓H2SO4,可用

NaOH溶液及蒸溜水在分液漏斗中洗涤混合物。

IV.纯净的硝基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

中毒:

硝基苯与皮肤接触或其蒸气被人体吸收均引起中毒,使用时应特别的小心。

3

V.同于测链对苯环的影响,使的取代反应比更溶易进行。

3

+3HO-NO2(浓CH32N

NO2NO2+3H2O

+3HO-NO浓

3H2(+H2O

+3H2

(2)加成反应:

+3ClC6H6Cl6+6HCl

(3)氧化反应:

I.燃烧:

生成CO2及H2O,由于碳氢比过高,因而碳颗粒不完全燃烧,产生浓烟。

II.苯不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III.由于苯环对侧链的影响,苯的同系物如甲苯、乙苯等能被KmnO4/H+氧化而使其褪色。

14.沸点顺序:

烷烃分子的沸点首先取决于含碳原子数目的多少,含碳原子数目越多、沸点越高;在含碳原子数目相同时,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中支链的多少:

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如沸点: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其中新戊烷是在常温下为气态的五碳烷烃(沸点9.5℃)。

苯的同系物的沸点取决于取代基的集中程度:

取代基越相互靠近,其沸点越高;反之则沸3

CH3CH点越低。

如沸点顺序:

CH3>3>,为了帮助理解,这个沸点

33

顺序可从分子极性的角度解释(即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的不对称程度)。

当然,以上所述为分子的沸点顺序,溶点顺序可能有所不同。

15.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

我们常说的石油工业包括石油炼制工业及石油化工工业,其区分主要是两得的目的不同。

石油炼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分馏等操作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油及各种机器所需要的润滑油及多种气态烃(称炼厂气)等产品。

石油裂化属此部门工作。

石油化工是用石油产品和石油气(炼厂气、油田气、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工业简称如合成纤维、橡胶、塑料以及农药、医药等。

石油的裂解属石油化工工业。

16.煤的干馏及其产品:

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煤的干馏。

属于化学变化;不同于石油分馏,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焦炉气:

(CH4、C2H4、CO、H2一两有机,两无机)

煤焦油(含多种芳香族化合物)

粗氨水

焦炭(主要目的)

17.乙醇的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产生H2: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置换,取代)

除Na之外K、Mg、Al等也可与金属反应,此反应可用于消耗其它化学反应残余的废钠。

CH3CH22CH+H2O。

②消去反应: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OH碳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存在(β—H的存在),如

3

CH3CH不可能发生消去反应。

2OH

3

③与无机酸反应

1.C2H5OH+HBr→C2H5Br+H2O(取代)

其中HBr可用浓H2SO4及NaBr代替,可能有产生Br2的副反应发生

II.C2H5OH+HO—NO2→C2H5ONO2+H2O(酯化、取代)

区分硝基化合物与硝酸酯的方法:

若硝基中N原子直接与碳原子相边,则该化合物为硝基化合物,如C2H5NO2(硝基乙烷);若硝基中的N原子通过氧原子而与碳原子相连接,则该化合物称为酯,如C2H5ONO2(硝酸乙酯)

④与有机酸的反应:

CHCOOH+HOCH+HO3253OC2H5+2(酯化、取代)I.酯化反应规律:

“酸脱羟基醇脱氢”,包括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与醇的反应,有些参与

书认为无机含氧酸的脂化反应是“酸脱氢而醇脱羟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如果从酸中电离出H+很容易,若脱下来一个中性氢原子是很困难的。

II.吸收酯的试剂为饱和的Na2CO3溶液,也是分离CH3COOH及CH3COOC2H5所用的试液。

其可以充分吸收CH3COOH,使酯香味得以显出;可以有效降低酯的溶解度,使分离更彻底。

⑤氧化反应:

2C2H5OH+3O2CO2+3H2OI.燃烧:

CHO+HII.催化氧化:

2CH3CH2OH+O32O

或CH3CH2OH3CHO+H2O+CuO

催化氧化对醇的结构的要求:

与OH直接相边的碳原子上必须有H原子,有2个或3个氢原

HCHO,CH3CHOHCHCH3CH2

子被氧化成醛,只有1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酮。

3

CH而3OH不能被催化氧化。

318.酚:

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酚,羟基连在苯环上的侧链碳原子的化合物叫芳香

如OH

(苯酚);CH2OHOH(环己醇)如:

CH3醇。

19.酚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弱于碳酸称石炭酸,不使酸碱指标剂变红。

其电离能力介于H2CO3的第一及第二级电离之间。

2+2NaOH

2

+Na2CO3

+H2CO3+2Na+H2O+H2↑+NaHCO3+NaHCO3

(2)取代反应:

定量地检验苯酚含量的多少:

(3)氧化反应:

苯酚易被氧化,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少量氧少而显粉红色。

(4)显色反应:

苯酚与FeCl2溶液作用显示紫色。

6C6H5OH+Fe3+→〔Fe(C6H5O)6〕3-+6H+,

I.其它酚类也有类似的显色反应

II.反应发生后:

溶液由弱酸性变为强酸性。

OH

CH2nH(5)缩聚反应:

+nH2O

n

长导管作用:

冷凝水蒸气,HCHO与HCl溶于冷凝水一起回流,冷凝的苯酚随着水一起回流。

20.醛类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

与H2的加成反应:

+3Br

CH3CHO+H

CH3CH2OHBr+3HBr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②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III.银镜反应:

iNH3·H2O+Ag+AgOH↓+NH+4

ii2NH3·H2

iiiCH3Ag(NH3)2+Ag(NH3)2++OH-+2HO2+2OHCH3COO-

+HN+4+2Ag↓+3NH3+H2O

另:

i银镜反应的银氨溶液要求现用现配,且配制时不充许NH3·H2O过量,即先取AgNO3溶液后滴加稀氨水,使生成的AgOH刚好完全溶解为止,否则将产生易爆炸的物质。

ii.乙醛与氢氧化银氨溶液反应时,1mol乙醛可以还原出2molAg来,而甲醛的反应则可以置换出4molAg,因为第一步生成的甲酸中仍然有醛基存在而进一步发生反应。

iii.有的书认为,在制备奶氢溶液过程中,氨水由于变成氢氧化银氨而使溶液碱性增强。

实际并不然,生成的OH-(ii反应)又与NH+4(I反应)重新结合生成NH3·H2O,单从碱性强弱考虑,反应由于消耗了一部分NH3·H2O,溶液碱性有所降低。

VI.与新制的Cu(OH)2反应

CH3CHO+2Cu(OH)2CH3COOH+Cu22O

要求:

Cu(OH)2悬浊液为新制,且NaOH为过量。

III、IV反应可作为实验室检验醛基的方法。

21.乙醛的制备方法:

①乙炔水化法:

CHCH+H2OCHOCH3

2CH2+O2CH3CHOCH2②乙烯氧化法:

2CH③乙醇的催化氧化:

2CH3CH2HO+O23CHO+2H2O

22.乙酸的制取:

①通过上述方法制得乙醛。

2CH3CHO+O22CH3COOH

②丁烷直接氧化法:

2CH3CH2CH2CH3+5O4CH3COOH+2H2O

另外乙醇还可以被强氧化剂如KmnO4(H+),K2Cr2O7(H+)等氧化。

23.常见酯的生成方法——取代反应。

(1)基本的方法:

CH3HCOOCH+HO

3

2

NO2+HOC2HO

C

C2H5ONO2+2H2OCH2

2

+2H2O

COOH+HOCOOHHO

CH22

O

O

COO

CHCHCOOH+HOOC

CH33+2H2O2COOH2CH2OH

+H2OCH2

2

(2)生成环酯:

(2)生成聚酯:

(4)一元酸与多元醇反应:

I.硝酸甘油酯

2OH+3HO2OH

nHOOC

COOH+nHO

CH2

CH2

2ONO2

NO2+3H2O2ONO2

C

O

CHCH2

O

COOH

nCH3CH3

n

n

+nH2O

+2nH2O

II.硬酯酸甘油酯

III.硝酸纤维生成

OHOH

2(C6H7O2

ONO22+3nH2O(C6H7O2+3nHO2

2OH

2OH+3C17H352OHC17H35217H35+3H2OC17H352

24.酯类(包括脂)的化学性质:

①乙酸乙酯的水解:

CH3CH32H5+NaOHOC2H5+H2OCH3COOH+C2H5OHCH3COONa+C2H5OH

②硬酯酸甘油酯的水解:

C17H352C17H35+3H2C17H352

C17H352

C17H35+3NaOH

C17H352△2OHC17H35COOCH2OH2OHC17H35COOCNa(皂化反应)2OH

③油脂的氢化(或硬化,加成反应):

C17H352

C17H35+3H2

C17H

352

25.脂皂的制取及盐析:

C17H352C17H35

C17H352

(硬化油,人造脂肪)高级脂肪酸钠析出(食析)

26.列举几种糖的甜度及物理性质:

甜度:

果糖>>麦芽淀粉>葡萄糖纤维素:

白色晶体:

果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与麦芽糖通常不易结晶,分别为粘稠液体及白色糖膏,都易溶于水。

无色晶体:

蔗糖,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

淀粉、纤维素、难溶于冷水。

淀粉颗粒在热水中会膨胀破裂,一部分淀粉溶解于水里,另一部分悬浮于水,形在胶状淀粉糊。

27.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醛基的特性。

I.银镜反应:

用于制热水瓶胆及镜子。

II.与新制Cu(OH)2反应:

尿液验糖。

III.使溴水及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HO

()4+Br2+H2CH2OHCOOH)4+2HBr22OH

(2)还原反应(加成反应):

()4CH2OHCH2OHCHOH)4CH2OH

(3)酯化反应:

葡萄糖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五乙酸葡萄糖酯

C6H12O6(4

)发酵得酒精:

2CH3CH2OH+2CO28.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几种α—氨基酸

甘氨酸(氨基乙酸)H2N—CH2COOH

O

CH3OH丙氨酸(α—氨基丙酸)

22COOH

苯丙氨酸:

(α—氨基—β—苯基丙酸)2

CH谷氨酸:

(α2CHCOOH

2

29.氨基酸的性质:

由于氨基酸中既含有—NH2又含有—COOH,因此氨基酸表现出两性。

①与酸反应:

R3ClCOOH

②与碱反应:

2R2COONa+H2O

③缩聚反应

2nH2NHCHRn+(n-1)H2O

30.蛋白质的结构性质:

结构:

天然蛋白质是由多种α—氨基酸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典型结构为存在着肽键,

结构。

其官能团为:

肽键、氨基、羧基。

(3)性质:

(天然蛋白质)

①某些蛋白质易溶于水而形成胶体(如鸡蛋白),该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为单一的蛋白质分子,而非多个分子或离子的聚集体[如Fe(OH)3胶体]。

②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稀盐(非重金属盐)可促进其溶解:

加入浓盐(非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盐析),该过程为可逆过程。

③加热,紫外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乙醇、OH、甲醛等都能使蛋白质凝聚

变性(不可逆)。

④两性。

⑤灼烧:

烧焦羽毛气味。

⑥水解:

肽键断裂,“酸加羟基氨加氢”,得α—氨基酸

颜色反应: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NHO3变性而显黄色,可用于检验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