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7391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2

厦门市湖滨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

1.本大题的答案要涂到答题卡上。

2.在答题卡的姓名栏务必填写姓名、班级和班级座号,在考号栏用2B铅笔准确填涂考号!

3.班级及班级座位号写于姓名上方的空白处。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题的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每年春节,即使大雪纷飞遍及大半个中国,也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ABCD

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妾一(侧室)

A.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B.二哥(22岁)

妻(正室)

C.三哥(20岁)

妻(正室)

D.四哥(14岁)

3.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

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

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4.山东又称齐鲁,这个简称应该源于

A.商朝宗法制B.西周分封制C.秦代郡县制D.隋唐科举制

5.春秋时的“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郡县制B.宗法制C.三省制D.分封制

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7.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A.丞相独揽大权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酷细密D.皇权至高无上

8.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那么,这一年应该是属于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2世纪初

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两题。

9.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0.根据右图所示的权力结构,假设当时的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规划、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先后顺序依次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1.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元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刺史制度B.行省制度C.郡国并行制度D.郡县制

12.“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材料中的“不许立丞相”始于

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雍正帝

13.某历史著作这样叙述:

“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

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

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刺史制度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设军机处

14.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八股取士的实施  C.厂卫机构的设立  D.严酷的文字狱

15.中国近代史上,国门洞开。

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6.民国学者蒋廷黻曾指出:

“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

”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D.战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

1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王国条约!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有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该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8.中国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经历了商品倾销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分水岭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炼金侵华战争

19.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

20.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

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A.北洋海军、丁汝昌、威海卫、台湾岛B.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C.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共和D.革命、长征、改造、抗日

21.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道: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歌曲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2.“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23.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A.《八一宣言》的发表B.一二•九运动爆发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24.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

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25.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最典型的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26.右图是某纪念馆的纪念墙(局部),它警示和教育后人不能忘记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日军割占中国台湾岛

C.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D.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27.胡锦涛指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全由国民党领导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28.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

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29.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30.恩格斯说:

“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D.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31.某学校高一年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的研究时,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材料。

小组长列出了下列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了不小起争议。

根据研究的主题,你认为应该选择的大事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中共的诞生③洋务运动④辛亥革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2.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天京事变

B.金田起义C.定都天京D.天京陷落

33.某学者说:

“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文中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天京变乱的严重内耗

C.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D.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34.太平天国的下列举措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的是

A.建立政权与清廷对峙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北伐和西征D.颁行《资政新篇》

35.“清朝末年,资产阶级组建了政党,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发动了辛亥革命。

”材料中的“政党”是指

A.兴中会B.共进会

C.文学社D.中国同盟会

36.右图是清末某革命政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阐发为

A.扶清灭洋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D.三权分立

37.瞿秋白说1912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引起了人们习俗的变革

C.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38.孙中山曾说过:

“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从中可看出孙中山

A.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

B.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C.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9.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意义在于

A.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建立、清王朝统治结束

B.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施政纲领及革命纲领

C.从法律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D.标志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

40.中国古代常以天干地支纪年(简称干支纪年),素有“六十年一甲子”的说法。

那么,采用干支纪年法

记录年份时,与武昌起义(辛亥年)的纪年相同的是

A.鸦片战争爆发B.金田起义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8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

利大于弊,反方观点:

弊大于利。

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

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阅读下面三幅图。

图1

图2图3

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

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

它是如何加强君权的?

(2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

请说明理由。

(3分)

42.(11分)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列(位次)从必尊……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

——《荀子·君子》

材料二(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据材料一,分析荀子反对它的原因。

(3分)

(2)归纳材料二中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4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特点。

(2分)

43.(11分)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一1842年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一1895年

日本

1900一1901年

德国等8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成。

材料三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杭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10

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3分)

(2)材料二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

(l分)

(3)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1分)抗日战争中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战

中取得的最大胜利是哪

场战役?

(1分)

(4)抗日战争中国能够取得胜利,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分)

(5)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3分)

44.(10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

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总理及各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哪个朝代的?

(1分)

(2)据材料二节选自《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它由中华民国的哪个机构制定的?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是什么?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中关于的“统治权”的规定,遵循什么原则?

指出这部法令的性质。

(2分)

(4)据材料二、三,指出这两部法令所遵循的共同原则。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2分)

厦门市湖滨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题的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B

A

C

D

B

B

B

B

C

C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B

B

A

C

C

A

B

D

C

C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A

C

D

D

C

D

B

C

B

二、非选择题

41.(8分)

(1)郡县制

(2)三省六部制;通过分散相权来加强君权。

(2分)

(3)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2分)

(4)(3分)利大于弊:

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弊大于利: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导致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

42.(11分)

(1)世官制(1分)不利人才选拔,容易造成政治的黑暗、混乱。

(2分)

(2)长期沿用、不断完善、日益规范、越来越公平。

(4分)

(3)有利于打破士族对政权的垄断,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分)

(4)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到依据学识水平通过考试方式选拔,越来越公平。

(2分)

43.(11分)

(1)①英国②《马关条约》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

(2)黄海海战(1分)

(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百团大战(1分)

(4)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2分)

(5)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了大量日军,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3分)

44.(10分)。

(1)清朝(1分)

(2)参议院;(1分)目的: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分)

(3)原则:

三权分立;(1分)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1分)

(4)主权在民(2分)

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