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6378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两校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学校姓名考场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或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由考生自行保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

“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

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

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

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

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

“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象,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

“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材料二: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

“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

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

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

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

《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

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材料三:

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

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

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杜甫迎客扫花,除唐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个则发生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中的人文化追求的效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

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影响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

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堪怜咏絮才”来暗示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赞赏,也让人想起谢道韫在发现小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局势,所谓“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玉和薛宝钗同咏柳絮词的夺人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代的一个江南文化重要特色,如清代康熙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隆年间苏州成立的“清溪吟社”等,给《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江南女性创作,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

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

特别是苏州才子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

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

(摘编自詹丹《一部<红楼梦>,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构的组合

方式方面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B.《红楼梦》不仅长于写实,也具有浪漫色彩,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也

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C.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花吟》

和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继承关系。

D.《红楼梦》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

其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

间体系中来往,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中。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开篇强调故事不失其真,从东晋谢道韫的才情影响了《红楼梦》女性人物塑

造上来看,这一点可以得到印证。

B.《红楼梦》长于写实,虽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针对性,但正是因为失去这

一点而获得了更普遍长远的意义。

C.写实的作品穿插了神话的、魔幻的故事,便具有了浪漫的色彩,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

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

D.《红楼梦》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这有现实的影子,而《红楼梦》的这种创

作又影响了后来的江南女性创作。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文本

结构的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

B.《水浒》的叙事方式采用的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示了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

反——逼上梁山”的叙事主线。

C.《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

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D.有红学家认为,我们读《红楼梦》时,会因其结构的周密、时空的繁杂,有种仿佛置

身大海,前后左右波浪澎湃的感觉。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4分)

5.材料一中写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

进出出”,请你结合原著中的一个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廷见元帝①

曹禺

[燕婉动听的官乐在大殿里飘荡。

宫娥仪仗迤逦摆开。

王昭君丰容靓饰,光彩照人,顾影徘徊,惊动左右。

她走上来。

]

萧育:

贵人朝见大单于殿下。

王昭君:

后庭王昭君觐见大单于殿下,千岁!

千千岁!

(垂下眼)

元帝:

平身。

王昭君:

谢天子。

萧育:

(望着元帝与呼韩邪)下面还有备选的美女,还要看吗?

陛下。

元帝:

(望着王昭君)不,不用了。

萧育:

(对呼韩邪)大单于呢?

呼韩邪:

(还在惊愕中)不,不,就依天子陛下吧。

元帝:

(赞美地)汉宫中居然有这样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啊!

(和蔼地)好,你为我们唱一段《鹿鸣》之曲,来欢祝单于吧。

王昭君:

后庭王昭君万死,昭君没有学过。

元帝:

哦?

王昭君:

臣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

[举朝震惊。

]

元帝:

什么?

王昭君:

(从容地)《长相知》。

王龙:

(厉声地)大胆!

这是乡俚下民的情歌,怎么能在天子面前歌唱,侮慢圣听!

元帝:

(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

王昭君:

(从容不迫)陛下愿听吗?

萧育:

(也忍不住了)这个姑娘简直是出人意外。

元帝:

(被王昭君雍容自若的态度所吸住,笑着)好,你唱吧。

下面有人伴奏吗?

[殿下无人回答。

]

苦伶仃:

(走出跪下)老奴苦伶仃愿试一试。

王龙:

(抗议地)陛下!

元帝:

(温和地)让她唱。

[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

]

王昭君:

(唱)上邪!

/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啊/长相知。

[王昭君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

元帝随着歌声,领会每一句诗,王昭君唱毕,跪拜。

]

元帝:

唱得好,真唱得好!

是天上的音乐。

平身。

王昭君:

谢陛下。

(站起)

元帝:

(忽然)但是你不觉得你有罪吗?

王昭君:

(又跪下)昭君死罪。

昭君没有迎逢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作,昭君死罪。

元帝:

不是。

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吗?

王龙:

就是啊,陛下,这应该交掖庭治罪,该砍头的。

王昭君:

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

元帝:

好,你说。

王昭君:

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是要站着说的。

元帝:

好,你就站着说。

王昭君:

(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

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

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弟兄之间,不都要长命相知,天地长久吗?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长相知,长不断,难道陛下和单于不想“长相知”吗?

难道单于和陛下不要“长不断”吗?

长相知啊!

长相知!

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元帝:

(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

呼韩邪:

(也忍不住)啊,陛下,这真是说得好极了。

[这时,全朝上下也忽然欢快起来。

]

元帝:

(听了多遍,依然忘记)你叫什么名字?

王昭君:

臣早已禀奏,王昭君。

元帝:

哦,王昭君,王昭君。

你恰恰说到我们的心上了。

元帝:

(对呼韩邪)你看,这一点不就神奇吗?

(对苦伶仃)可你怎么也会吹这个调子呢?

苦伶仃:

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

元帝:

哦,胡人、汉人都会唱的?

苦伶仃:

是,陛下。

[这时,一个年老的大黄门执羽檄,上。

]

黄门:

启奏陛下!

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

元帝:

萧卿代读。

萧育:

(展开羽书)“鸡鹿寨都尉祁连将军、云中太守陈昌等急奏天子陛下:

昨夜匈奴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汉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

臣等急派兵马。

胡骑遁去,不知下落……

元帝:

不要念下去了。

呼韩邪:

(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

温敦:

消息突然,小臣毫不知晓。

元帝:

(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

大单于——

呼韩邪:

(离座)陛下!

帝:

(望着萧育)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呼韩邪:

(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

帝:

(忽然向王昭君,立起)你刚才说什么“相疑相知”的话,是怎么讲的?

王昭君:

(清清楚楚地)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元帝:

(忽然,对呼韩邪闪出宽慰的笑容)对啊!

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弟兄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

(走到呼韩邪面前)呼韩邪单于,边塞上的事情出人意外,总是不免的。

但是对我们天长地久的昆弟、翁婿之欢,这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吗?

放心吧。

猜得出来,匈奴刚刚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单于的麻烦,趁你在长安,要给你难堪。

难道中原的人可以上这样的当吗?

呼韩邪:

臣惶恐。

今天,中原天子的深情,臣永远不能忘记,臣定要彻查此事,禀报天子。

元帝:

(劝慰地)不说这些了吧。

我们亲家还谈我们的和亲大事吧。

(对萧育,指王昭君)这就是单于未来的阏氏吗?

萧育:

(望着呼韩邪)那就看大单于的心意了。

呼韩邪:

(立刻走向元帝面前,作礼)臣感谢天子。

萧育:

恭贺单于殿下选了阏氏。

[这时,全朝上下顿时欢呼起来。

殿外喊着:

“单于和亲,千秋万岁!

”]

(注)①本节选自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题目为编者所加。

后面故事为昭君被册封为公主,出嫁匈奴。

她和单于一心,互相守护,化解种种危机。

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王龙等朝中大臣的阻挠,王昭君毫不畏惧,从容自若,最终打动元帝,得以在朝堂

上演唱《长相知》。

B.《长相知》本来是表现生死不渝爱情的情歌,而剧中却赋予其新的意义,象征汉、匈长

久友好,世代相知。

C.剧中的汉元帝在面对匈奴挑起事端的斗争时,既保持了大汉的威严,又给单于以充分理

解,是个明君形象。

D.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和亲,自己的部下却在边境骚扰,面对元帝的质问和谅解,单于

表面平静,内心复杂。

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舞台说明描写了王昭君华丽出场,暗示出人物在剧情发展中将有不俗表现。

B.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白展开故事,众多人物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中跃然纸上。

C.作者对苦伶仃这个人物说出胡汉百姓心声之事极尽渲染,表现追求和平的主题。

D.剧中除正面描写外,还多运用侧面描写,如通过众人反应表现昭君的美丽与不凡。

8.作者是如何设置戏剧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的?

(4分)

9.昭君形象上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不胜杯杓胜:

承受奚暇治礼义哉治:

讲求

B.吾与点也与:

赞成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渡河

C.摄乎大国之间摄:

夹、处公从之,辞曰辞:

推辞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

夺取不如因善遇之遇:

对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

籍吏民,封府库

A.如会同,端章甫B.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C.常以身翼蔽沛公D.共其乏困

1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籍何以至此②技经肯綮之未尝③赵尝五战于秦

④加之以师旅⑤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⑥为国以礼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②⑦/③④⑥/⑤/⑧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

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授承务郎,改差江阴佥判。

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留守叶衡雅重之。

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

尝摄帅,每叹曰:

“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

”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

“备安库”。

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

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

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

遂丐祠归。

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弃疾怒曰:

“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

”掷之地。

次阅《礼记》卷,弃疾曰:

“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

”启之,乃赵方也。

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

“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

”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弃疾为文往哭之曰: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

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B.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

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C.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

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D.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

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绍兴:

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提点刑狱:

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C.长短句:

文中指词。

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被称为曲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D.字:

古代男子20岁拟字,女子不可拟字。

名、字和号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

1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

“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

(4分)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4分)

16.辛弃疾是如何解决福州盗贼之事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

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

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

枫树成林。

B.“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

报国的悲哀。

C.“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

未减。

D.《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

哀情,极为沉痛。

18.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

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

(2)《阿房宫赋》中说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

重灾难的语句是:

,。

(3)《六国论》中,作者认为燕国灭亡的原因: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11分)

某些特殊的地域、状态,也是乡愁的催化器。

比如。

余光中若非孤悬海外,饱尝家国阻隔之苦,未必能写出那愁肠百结脍炙人口的《乡愁》吧?

①,比如黄昏,也是乡愁的酵母。

尤其对于独在异乡、对新环境充满陌生、疏离感的过客,“黄昏莫凭栏。

凭栏欲断肠。

”为什么断肠?

黄昏那熟悉而匆忽的氛围,多么轻易地勾起我们对故土、家人的那份亲切而沉郁的乡愁呵!

早年一个黄昏,我在青海德令哈城边漫步,忽见身边驰过一辆满身泥污的卡车,眼光掠过尾牌时,我竟忘情欢呼,追着汽车一顿傻跑,直到听不见的汽车绝尘而去,才发觉自己竟湿了眼眶。

只因我邂逐的是一辆江苏来的车!

此时此地,这平素漠不在心的汽车车牌竟成了亲切多情的乡愁之载体!

儿子在巴黎定居,我去那儿长住。

那地方可谓风情万种、事事俱足,我却不知为何渐而陷入某种迷离。

直到有一天我在塞纳河的桥上,极目凝望着水上缓缓流淌的烂漫晚霞,心头突地一下,竟跳出崔颢的诗句:

“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楼上使人愁。

”乡愁呵,②,不要忘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和家。

20.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A.比喻排比引用B.比喻设问引用

C.比喻对偶借代D.比喻拟人借代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余光中如果没有漂泊海外的经历,也写不出脍炙人口的

《乡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8个字。

(4分)

23.请从下列历史人物中任选一组,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4分)

第一组:

孔子与庄子

第二组:

项羽和刘邦

第三组:

李白和杜甫

要求:

对所选中的一组人物比较,不出现常识性错误,字数在50-70字之间。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说:

“假如我能活到60岁,那么前20年我献给了学校,我在那里学习与成长;中间20年我献给了祖国,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必须坚守的阵地;未来20年,我要献给家庭,尽最大努力去补偿妻儿为我受过的委屈、流过的眼泪。

”英雄情长,令人动容。

校团委将举行以“我的人生规划”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致敬英雄,激励同学。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向全校师生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2.C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曲解原文,材料一说“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

B.偷换概念,材料二说“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C.扩大范围,材料三倒数第二段说的是“不少学者指出”。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曲解文意,“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表述不正确,原文没有将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作比较的意思。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这种解读思维是传统的线性情节结构分析,而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