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5940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docx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docx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

  

  鞠伟伟

  摘要: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交际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法。

由于这种方法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不谋而合,因而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研究交际法产生的背景和语言学基础,不难发现,功能主义语言学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旨在透过交际法来分析研究功能主义语言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及其贡献。

  关键词:

功能主义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交际法

  20世纪60年代以后,语言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某一种语言学理论和流派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不再继续,代之而起的不同语言学流派的多元化格局,这种多元化推动了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发展。

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迅速崛起的同时,功能主义语言学在欧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韩礼德所建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影响尤其深远。

功能主义语言学为后来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交际法的产生奠定了语言学基础。

对我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来说,随着我们对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发现交际法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一、交际法产生的背景和语言学理论基础

  交际法,又称“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

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

功能指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行为,意念指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例如,在“请问,去图书馆怎么走”这个句子中,“询问”是功能,“图书馆”和“怎么走”是意念。

由于它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个教学法通常的名称一般为“交际法”。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研究中心在英国。

其代表人物有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英国的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的范埃克。

  交际法的产生有其自身的特定背景,一方面得益于当时语言学理论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更是满足欧洲各国的语言交际需求。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听说法和情境法的语言学基础分别在美国和英国都受到置疑,乔姆斯基批评结构主义只关注语言行为,不关注语言能力;韩礼德则批评结构主义只关于语言的结构,不关注语言的功能。

韩礼德在第二语言教学法从情境法向交际法的转变更是起了很大作用。

  交际法产生有其特定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它注重从各个方面吸收了语言理论的合理成分,主要是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以及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

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语言学不应仅仅研究语言的形式,更要关注语言要完成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在人们社会交往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运用语言。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由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的。

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乔姆斯基提出的能否创造出合乎语法句子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包括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一个人说话要想在某个语言社团中进行有效交际必须具备“交际能力”,由此他首次提出了包含“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的交际能力。

他进而阐述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

能辨别、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能辨别语言形式的可接受性;能知道语言出现的或然性:

是现实常用的,还是罕见的个人用语。

  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同样为后来交际法的产生提供了语言学基础。

韩礼德创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由融为一体的系统和功能两个部分组成。

系统是由一系列语言功能选项组成的集合,功能是系统中体现的语言意义和价值。

  该理论以语义为核心,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设之上,即在最底层上,一切语言都离不开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本质:

语言用于形成大脑中对内外部世界的基本概念,与他人进行互动,使语言运用者的信息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的目的。

  概念功能方面,主要是对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的分析。

经验功能主要探讨语言的过程类型。

过程可以分为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存在过程、言语过程和行为过程六类。

不同的过程类型反映了不同的及物性意义。

逻辑功能主要体现在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分析中,揭示哪个成分在前或在后,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人际功能方面,主要是对主位、语气、评价等的分析。

主位是指小句的出发点。

语气主要是用于探讨构成问句等可以颠来倒去的功能部分。

  众所周知,交际法博采众长,善于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获取营养,受到诸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言语行为理论、语言变体研究直到中介语理论的影响。

交际法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对我国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更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交际法的产生和优点与功能主义语言学这一重要语言学基础是息息相关的。

  二、功能主义语言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及贡献

  功能主义语言学为交际法的产生提供了语言学基础,但是,我们认为功能主义语言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贡献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个方面,功能主义语言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有所启示,为提高我们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水平有着很重要的贡献。

  功能主义语言学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对话训练,因此,在功能主义语言学指导下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如下特点:

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模式富有生活化、具有趣味性、轻松愉悦。

同时这种课堂环境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反观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呆板、缺乏活力,教室的色彩冷清,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活力被束缚,显得过于安静,整个班级有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功能主义语言学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也有所启示,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灌输者。

功能主义语言学注重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学中创造交际情境,小组活动,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交际活动联系起来,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

  功能主义语言学指导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呈现出如下优点:

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以言语交际的形

  式——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注重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

  练结合,以综合训练为主,最后达到交际运用的目的;按话题螺旋式安排语言材料,将功能与结构结合在话题之中,循序渐进组织教学,循环话题,逐渐增加难度;强调语言言语交际的内容和信息的传递,不苛求语言形式,对出现的错误有一定容忍度,鼓励学习者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认为功能主义语言学不仅为交际法这种重要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提供了语言学基础,它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启发和贡献,比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等等,我们相信,随着对功能主义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必将会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志平。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胡壮麟。

功能主义纵横谈[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韩景泉。

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言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5]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

功能语言学导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鞠伟伟,男,山东潍坊人,鲁东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