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928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docx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docx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

一、字音

(考查二音近字辨析)

例(2012·湖北卷·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

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

【解析】A项,除磷光(lín)外,其余都读(líng);B项,除担当重任(dān)外,其余都读(dàn);D项,除芝兰之室(zhī)外,其余都读(zī)。

C项,加点字均读(sù)。

【答案】C

(考查五综合考查)

例(2012·广东卷·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

B.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

C.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

【解析】A项,桅杆/宫闱都读(wéi),聒噪(guō)/恬静(tián),模具(mú)/模范(mó);

B项,清雅(qīng)/菁华(jīng),旖旎(yǐ)/绮丽(qǐ),处所(chù)/惩处(chǔ);C项,歧视(qí)/跻身(jī),橄榄(gǎn)/鸟瞰(kàn),角斗/角色都读(jué);D项,赝品(yàn)/鹰犬(yīng),殉情/徇私都读(xùn),参谋(cān)/参差(cēn)。

【答案】B

 

二、字形

(考查一)替换

例1(2012·安徽卷·15·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平添造型/摄像机强档/轻歌慢舞

B.慈祥/影牒摩挲/万金油返聘/凤毛麟角

C.峰会/对峙修葺/结骨眼戏谑/张皇失措

D.贸然/夜宵竣工/终身制熨帖/扶老携幼

【解析】A项,轻歌曼舞;B项,影碟;C项,节骨眼。

【答案】D

 

三、词语

(考查二)

例1(2012·江西卷·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解析】A项,如数家珍:

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

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

言下之意就不能是“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

B项,不刊之论:

指不可磨灭或不可改动的言论。

C项,不同凡响:

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

D项,茹毛饮血:

茹,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答案】B

四、标点

(考查一)

例(2012·江西卷·4·3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

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改逗号,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同一层并列,港澳台一层并列,小并列用顿号;C项,第一个破折号前逗号去掉,“一个房地产商”是对“朋友”的解说,中间不需要加逗号;D项,考查冒号的用法,冒号要掌管到句子结束,将第三个逗号改句号。

【答案】A

五、病句

(考查一)

例1(2012·北京卷·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解析】A项,“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

B项,“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

D项,“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答案】C

六、变换修辞

(考查三)

例1(2012·全国课标卷·17·5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备,意在教导我们:

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

不要张扬。

【解析】本题作答时,要注意内容贴切,拟人手法使用正确,句式相同。

【答案】示例:

小溪在蜿蜒曲折的河道里歌唱,意在告诉我们:

永葆快乐;

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里吟哦,意在教导我们:

诗意生活。

七、文言文

(考查一)

例1(2012·全国课标卷·4·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

“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

“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

“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

八年,召还,言:

“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

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

主持考试。

②镪:

成串的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

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

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

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

失职

【解析】阙:

空缺、缺额

【答案】D

(考查三)

例1(2012·全国课标卷·5·3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①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解析】①表现的是萧隧的正直,而不是“恪尽职守”;⑤说的是萧燧的节俭;⑥说的是萧燧关心百姓的仁爱之心。

【答案】C

(考查五)

例1(2012·全国课标卷·7·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解析】

(1)关键词“杂糅”“浇浮”“治”;

(2)关键词“异路”“安”“旧治”。

【答案】

(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

“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闻不问呢?

 

八、诗歌

(考查三)

例1[2012·广东卷·10

(1)·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

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题目: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

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

朱、清、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或列锦类:

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的将乡间独特的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考查四)

例1(2012·全国课标卷·8·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解析】首句因感秋而怀远,借景抒情,点出主题。

接着写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飞尽,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但令她失望——“无信”。

下片写悲感流泪,泪弹不尽,临窗而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笺色之红因泪而淡直至褪尽,用夸张的修辞,极写痴情之深。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九、默写

(考查三)

例1(2012·湖北卷·15·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2)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3)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

(庄周《逍遥游》)

(6)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8)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

(1)君子好逑

(2)空山凝云颓不流(3)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4)休说鲈鱼堪脍(5)则其负大翼也无力(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考查二)

例1(2012·天津卷·5·3分)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解析】《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

【答案】C

 

论述

(考查一)

例1(2012·广东卷·14·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ellectualResponsibility)。

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

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

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

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

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

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

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或停滞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

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严重的注意。

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

  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

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

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

凡是思想家,都是不断的劳苦工作者。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他的求知的活动,是一刻不停的,所以他才能孕育出伟大成熟的思想,以领导一世的思想。

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

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

拿科学的实验来说。

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

又如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

他们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到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负责。

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

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

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他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展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他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

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

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就因此受了教会多少的阻碍。

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触犯了教会的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点天灯”而死。

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锒铛,饱受铁窗的风味。

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有“鼎镬甘始饴,求之不可得”的态度。

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

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

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

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同时也是国家最幸运的宠儿。

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秉赋?

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

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

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

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

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题目:

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四段至第五段。

【答案】①第一个“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②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考查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选文见考查一例1(2012·广东卷·15·4分)

题目:

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实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

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是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文中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比对理解。

【答案】①有负责的思想:

袁隆平经过长期的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

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文学

(小说阅读)

(考查二)

例1[2012·全国课表卷·11(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

“你也是从北平上车?

”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

我只好反攻了:

“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

“茶房!

”  

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

”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

”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

”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

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

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

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

茶房!

茶房!

”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

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

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

茶房始终没回头。

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

“你坐二等?

”这是问我呢。

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

”我问。

  

“二等。

快开车了吧?

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

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  

“我没有行李。

”  

“呕?

”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

“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

拿毛巾把!

”  

“等等。

”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

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

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站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

先——生——”  

“拿茶!

“好吧!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  

“好啦!

”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

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

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醒了,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

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

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

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

”我没言语。

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

”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  

“总得问问茶房。

茶房!

”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

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

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

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

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

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

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

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

“茶房!

”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题目:

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解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结合原文进行概括,要有理有据,要力求全面。

应结合马裤先生的言行和“我”的感受来分析概括。

【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考查四)

例1[2012·全国课标卷·11

(2)·6分]选文见考查二《马裤先生》。

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解析】文章开头的作用往往要从内容、结构和艺术三个方面考虑。

【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实用

考查一传记

例1(2012·全国课标卷·12·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

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

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诱?

是什么起到抗腐性的保护层作用?

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

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

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

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

谢希德率领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