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历史文化名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184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docx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信历史文化名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docx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

阳信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流,灿若星汉。

同时,在这片土地上,或任职间撰写吟诵、或与本籍雅士诗文唱和,佳作纷呈,人物众多。

在此一并记载,以彪后世。

汉代

娄敬,汉初。

清康熙朝周虔森、张璥编《阳信县志》卷之二有载。

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为人足智多谋,胸有城府,西汉高后元年(前187)被封为建信侯。

他胸怀全局,能审时度势,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卓越的建议,对于汉初政策的制定及西汉政权的稳定起过很大作用。

汉高祖五年(前202)汉王朝完成统一后,打算定都洛阳。

时娄敬作为齐国的戍卒,正被发往陇西(今甘肃一带)戍边,经过咸阳时,他穿着破旧的羊皮外套去拜见同乡虞将军,要求面见汉高祖刘邦。

虞将军见他穿着寒酸,想给他换一套体面些的衣服,娄敬却道:

“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

”见了汉高祖,娄敬直言道:

洛阳虽处天下之中,然“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经济残破,民怨沸腾,定都于此,利小弊大;而关中一带地腴民富,且被山带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娄敬的建议得到张良的支持,刘邦最终决定建都长安。

为表彰娄敬,赐姓“刘”,任命他做郎中,号“奉春君”。

倪宽,汉初。

倪,古同兒,故又称兒宽。

治《尚书》,师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

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

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

以射策为掌故,次补廷尉文学卒史。

见上,语经学,上说之,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

推情于下,不求名声。

劝农桑,缓刑罚,理讼狱。

择用仁厚士,务在得人心,吏民大信爱之,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

收租税,时裁阔狭。

与民相假贷,以负租课殿当免,民恐失之,输租襁属不绝,课更以最。

及议训狩封禅之事,拜宽为御史大夫。

著有《倪宽九篇》,汉书艺文志存目。

马国翰辑《兒宽书》一卷行世。

因倪宽所故,阳信曾称倪城。

朱登,字仲条,后汉。

善隶书。

建宁(168-172)中尝书《衡方碑》。

东方朔,字曼倩,厌次县人,西汉辞赋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

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

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表自己的不满。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有记载。

隋唐

展子虔,隋代著名画家,山东阳信人,生活于公元550——604年间。

他经历北齐、北周、进入隋代,应隋文帝所召,入内府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展子虔一生善画,尤长人物、车马、台阁山水。

他的人物画“描法甚细,随以色晕”,他画的马,“立马,有走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腹也”。

其所作山水,“远近之势尤功,故咫尺有千里之趣”。

据史载,他曾在洛阳、长安、江都等地寺庙绘制佛教徒壁画。

有卷轴画《北齐后主宰晋阳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王世充像》。

展子虔的《游春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绢本,青绿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无款。

画面的右上角有宋徽宗题的“展子虔游春图”6字。

《游春图》画面描绘的是翠岫葱茏、春波荡漾的春山平湖,堤岸逶迤,花树繁密,阳光明媚,游人在山水间纵情游乐的神态。

这幅画表现了画家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春天景色的无比热爱之情。

展子虔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法和意境上取得新的突破,对唐代绘画艺术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唐代画坛把他与东晋的顾恺之并称,被誉为唐代以前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宋朝文学家黄庭坚曾写诗称赞:

“人间犹有展生笔,事物苍茫烟景寒。

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

”后人还评价他“上继六朝传统,下开唐代画风”,认为他的《游春图》“上开青山绿水之源,下开唐画之祖”。

现代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中,评价他的画“人马和山水树木比例匀称,近大远小,合乎透视原则”。

万珰,阳信人。

中贞元甲科,与韩愈、李观、欧阳詹、冯宿、李绛等同登,号龙虎榜。

见《唐诗纪事》。

李山,阳信人,以画为名,落笔如有神功。

后侨居青州。

蒲察琦,字仁卿,棣州阳信人。

试补刑部掾,兄世袭谋克。

兄卒琦应袭。

正大六年,秦兰总帅府辟琦为安平都尉。

粘葛合典部下知事小关破,琦日侍合典左右,合典令避矢石。

琦曰:

“业已从公,尚安所避耶?

”哀宗迁汴,设讲议官,选用皆朝臣之望。

琦以善议论与焉。

崔立变后,令改易巾髻,琦谓左司都事元好问曰:

“今日之事在京人俱可,独琦不可。

琦一刑部译吏袭先兄世爵,受国厚恩,安忍作此?

今以一死,付公。

”归至家,将告其母,其母方昼寝,琦伏不敢动。

忽大惊而悟,。

琦问之,母曰:

“适梦三人潜伏梁间,呼尔名甚亟,故惊。

不谓尔适在也。

”琦跪泣曰:

“梁上人皆鬼也,儿不忍从新朝服色,意在悬梁,故阿母梦先见尔。

”母曰:

“儿所处极是。

”诫家人弗得扰其念。

遂自缢死。

母完颜氏,兴定时常旌其节孝。

韩荣,阳信人。

据史书载,韩荣为人豪爽,不拘礼法,资质卓异,非同寻常,家财万贯而乐善好施,振臂一呼而百姓听命。

初,统领滨、棣二州军马隶属史天泽丞相麾下,屡建奇功,授职滨棣路元帅。

时值荒年,滨棣二州百姓多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无力缴纳朝廷赋税,韩荣挺身而出,主持减免国家赋税白银3700余两,并个人捐献粟米6万斛(十斗为一斛)赈济灾民。

韩世安,韩荣长子。

元世祖中统年间,任职滨棣路安抚使,李璮叛乱,韩世安随史天泽丞相率军大破之。

李璮,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李全父子背宋降元,元先后任命李全父子为益都行省,后加封李璮为江淮大都督,中统三年(1262),李璮趁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发生战争之际,复叛元降宋,割据山东半岛。

李璮派遣骑兵进攻蒲台(今滨州小营),韩世安奉朝廷诏命修筑城池训练百姓,以防李璮进犯。

三月,韩世安率镇抚马兴千户张济民,在高苑(今山东高青)大败李璮军,擒获李璮大将傅珪。

六月,韩世安又率军大败敌军于滨州丁河口。

毛思义,字继贤,阳信人。

宏治壬戌举进士,授户部主事,转工部郎中。

凿月河以杀水势,公私便之。

出守永平。

武宗东巡,阉人矫旨选妇女,阉郡惊逃。

义遍示晓谕,谓:

“主上方在谅阴中,岂肯自坏纲常,以迩此不令色乎?

大抵阉官虚张声势,以为媒利之阶耳。

”由是阉人仇恨,诬奏逮狱。

言官交章救之,谪知安宁州。

嘉靖改元,升陕西副使,陟四川大参。

芒部作乱,义策平之。

捷奏,劳以金币。

抚臣欲设流官,力争不可,未几果叛,人服其识。

升越藩伯转台副。

总督漕运,再督南储,皆著伟绩。

年六十七卒,赐祭葬,入乡贤词。

有《海隅集》《永平录》传于世。

李廷相,字梦弼。

濮阳开州人。

弘治进士,官南京户部尚书,好藏书。

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海隅毛公神道碑铭》。

萧来凤,太和人。

贡生。

《明史》称其“慷慨有大节”。

有《送毛太守思义之安宁》。

万镗,江苏无锡人。

历官都御史、吏部尚书。

有《送毛中丞思义致仕归》。

董琦,字天粹,阳信人。

宏治乙丑进士,授高平县令。

正德时刘瑾恶党为祸。

琦诘治如法,晋户部主事,督储居庸关,不惮劳苦。

再督刍、石、渠诸厂,杜私交,平出纳,中贵敛手。

复督刍,训象所多钱,宁党怙恶作奸。

琦按之抵罪。

司徒札琦修张家湾陆运,琦言民力已竭,车輓之利多在貂珰,不若西湖出京趋槽最便。

疏上,中官御之,私以墨污其牍,坐不敬下狱,后事白。

历升陕西佥宪,督储甘肃,籍名唱给,渔猎一无所容。

恶党王欣诬奏,械系逮狱。

世宗改元,起复陕西佥宪,分巡大同,改河南通。

劾宗室不法者二人。

正藩竖侵夺民田二百顷,寻陟少参,赵府将军佑泾纵狐鼠作孽,琦裁以法,中外肃然。

归林下二十年,有星陨于第左,卒年七十五岁,崇祀乡贤。

董邦政,字克平,一字北山,号信溪。

董琦之子。

赋性慷慨,学兼文武,授六和县(在今南京市北部)令。

时江寇充斥,董严加惩治。

又值倭乱,董上调苏松海防道,治倭有功。

归里后,辟长春园于县城东郊,日与亲朋故友燕饮唱和。

著有《长春园集》《矿蜃楼记》。

文征明,初名璧,后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

苏州人。

出身仕宦之家,早年攻诗文、书画,师事吴宽、李应祯、沈周,中年后以岁贡生荐吏部考试,授翰林院待诏,四年后辞归故里,以诗文书画自娱。

擅画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尤以山水著称。

有《题北山图》《送董北山邦政入贺》。

王榖祥,考功员外,学者、书法家。

有《题赠董北山》。

凌约言,浙江湖州乌程人。

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人,授南直隶全椒知县,历任沔阳知州、庐州府同知、南京刑部员外郎等职。

以史学著称,著有《凤笙阁简钞》《椒沔稿》《病稿偶录》。

其孙凌濛初著述极为丰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即为其所著。

有《董北山江防方略序》。

朱长春,乌程人。

阳信县令。

有《朱太复文集》《朱太复乙集》传世。

毛效直,字子温。

淹雅博洽,饶有史才。

王建泰,字圣咨,阳信人。

万历庚戌进士,初授四川重庆推官,多所昭雪,擢户部主事。

以忤当事归。

再起刑曹,有发愤直陈机宜一疏,出守河间府。

时魏璫正炽,建泰治其梓里不少屈。

珰败,籍没财产,无漏纵,亦无诛连。

寻晋河南按察副使。

丁艰旋里,捐资修建大成殿。

著有《岵瞻草》行世。

马性淳,阳信人,万历戊戌进士。

为诸生时,即廉退谨约,与人无忤。

成名后,益自贬损。

乡党称之。

任直隶宁津知县。

去家颇近,族里往来不绝。

性淳皆竭力周全,不吝不怠。

及内擢兵部选司,反杜门谢客,虽至戚不通一函。

台省咸嘉其清正。

出守洮岷兵备道,核饷练士,措置咸宜。

予告归里,凡亲戚故旧,皆一一慰问,以谢曩者间阔,其忠厚待人如此。

唐绍,字廷宣,阳信人。

孝子振子,以岁贡授六合县令。

均徭役,戢徒隶,兴婚葬,恤茕独,芟强清慝,民用以宁。

擢太平府同知。

当路使核诸郡储,诏尽暴其弊。

继之芜湖榷木过重,诏曰:

“榷可也,过不可也。

”乃平其税,诏为政廉而不苛,惠而有制,两地之民,于今称之,祀乡贤。

刘贡,字献臣,阳信人。

弘治壬子举人,授隰州知州。

隰俗婚媾论财,男女多失时,贡谕以礼,弗率乃绳以法,俗用丕变。

擢延安府同知,逋税积年,贡以义抚绥,民皆乐输。

转宁国知府,有富室杀人,律当大辟,重贿当路,令贡原之。

贡叹曰:

“阿顺上官,死者何辜!

且吾初以母仕,今母逝矣,吾何为哉?

”遂解组归。

王利,字秉义,阳信人。

正德丁卯举人,授翼城县令。

载省甲里浮费,婚葬违礼者禁之,民俗丕变。

以忧归,翼人怀其德,为立生祠。

服阕补顺义,民爱之如翼城。

擢南水衡主事司,龙江关税课,商贩不敢干以私。

陟屯田汉中,提督易州山厂,尽革渔猎诸弊。

致政归,课子训生徒,乡里推重之。

马攀龙,字冲霄,号媿非,阳信人。

少年不羁才,嘉靖乙卯举于乡。

初授邯郸令,地冲民疲,调度有方,百姓便之,迁宛平。

勋贵戚畹多不法,龙无少循,都人相戒,以为董宣复出。

升礼部主事,解组归。

著有《媿非文集》二十卷行世。

曾砺,字石甫,阳信人。

万历丙戌进士,选庶常,改监察御史。

时乘平日久,章奏多留中不发,砺抗疏切谏。

巡视北城,豪贵敛手咋舌,称为鱼头。

再见储未定,言者辄斥去。

砺慨然曰:

“此臣子尽节时也,敢自爱身家乎?

”怀奏入谏,以切直忤上意,谪判汝州。

未几谢病归,绝意仕进,日以阐发圣学、启牖后进为己任。

著《太学辩》,《四书正解》,《周易注》,《毛诗疏》,《发微论》,《本草补》,《试效方》等书行世。

子明昌、明烈皆以文行世其家。

刘世玮,号后溪,阳信人。

生而颖敏,多识博闻。

以廪列入国学,历任浙江宁波府通判。

谢病归里,优游诗酒数十年。

与董佥宪邦政、吕佥宪荫为竹溪逸友。

修辑邑乘,所著有《后溪诗稿》、《杂录琐谈》、《乐府》数十卷行世。

张国彦,字熙载,号弘轩。

邯郸北门里人。

幼年以孝闻名乡里,嘉靖进士,授任襄陵令,升为兵科给谏,转为户科和礼科都给,后任山西左参政、陕西按察、江西右布政、顺天府尹、副都御史、户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

因功加封太子少保,后改任为刑部尚书。

有《马公攀龙诗文序》。

毛钟秀,刘世玮之妻,大中丞毛思义仲女。

才思颖隽,娴于礼法。

为诗温厚和平,庄严不佻,所著有卷耳草虫之风。

有《离思小咏》。

吕荫,字承之,阳信人。

嘉靖丁未进士。

任兵、工二部主事,转员外郎,以四川按察佥事致仕。

学问闳博,谦恭好义,与人无忤。

解组后,以诗酒自适。

兴致挥毫,烟云满纸,远迩求书者踵相接也。

为文法司马子长,有遗稿藏于家。

赵沆,字清波,阳信人。

由岁贡任滑县教谕。

好学不辍,博通经史。

邑令朱大纪、武世举延修县志,文献赖以不坠。

有《论稿》二编、《诗集》书卷行世。

曾明昌,字伯颂,阳信人。

御史砺子。

言动不苟,博极群书,尤精熟紫阳纲目,礼乐、兵农、河漕、盐屯皆得其要。

屡试不第。

泰昌改元,恩拔天下士,以诗命题得冠多士。

崇祯中诏大臣各举所知,户部丁裕庆以明昌荐。

命下日,明昌撄病以殁。

著有《南北史抄》、《榷史三集》、《困斋诗稿》行世。

光懋,字子英,号吾山,明正德辛未十二月初十生于阳信县流坡坞镇光家村。

永乐年拔贡,登嘉靖三十四年乙卯科举人,乡试第十五名,中已丑(1565)科进士,会试52名,廷试三甲二十四名。

与同年大文学家归有光交谊极深,并有《送同年光子英任真定序》及为变之而做的《同门祭光封君文》载入归有光文集中。

先任户部观政,后授直棣真定府推官,又任兵、户、吏三科都给事中,升河南左参政。

光庐,字南阳,号顾吾。

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官太康知县,寄居历城。

有《东山存稿》《历下八景诗》《下第寄戚元戎二作》。

光子亮,名浚明。

又号鸠菴、见春,别号啸树生,斋名深柳堂,今属阳信县流坡坞镇光家村人。

其父光斗南万历癸巳年(1593年)拔贡,顺天府深州衡水知县。

祖父光懋嘉靖乙丑科进士,户、吏、兵三科都给事中,河南左参政。

光子亮出生于名门之家,自幼就耳濡目染,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且聪颖好学,苦爱诗书、绘画。

十七岁县试第一名,府禀生。

一生博古好学,诗作有七字风之称,善书法、喜画山水兰石。

编著的《深柳堂诗稿》、《鸠庵随笔》被当时的万历庚戌(1611年)进士、吏部主考官诗人王象春(桓台县新城人,即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之祖)赞为诗、书、画三绝,并载入《阳信县志方技志》。

光时亨,字羽圣、号含万。

明万历乙巳年(1605)九月初三日,出生于安徽祁门县,后迁居桐城,属光氏桐城支派,原籍阳信县流坡坞镇光家村人。

为光氏第十世。

他聪颖好学苦爱诗书,十九岁应安徽天启四年甲子科孝廉第九名,二十九岁中崇祯七年(1634)甲戍科进士,初授四川省荣昌县令,官至刑部给事中。

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初九日被南明弘光小朝廷杀害于南京,时年四十岁。

张五典,字敕我,号敬吾。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乡书礼经第二,二十三年(1595年)联捷成进士,除直隶束鹿令,历官陕西道监察御史,浙江道、河南道、山西按察司副使。

著有《荷塘诗集》十二卷刊印行世。

毛允学,字雒一。

万历年间以选举为山西祁县尹,好山水,读书从政之余不忘啸咏,所作古文词古峭淡雅。

著有《山楼子乾乾亭稿》。

曾明烈,字叔承,号泰云。

阳信人。

曾明昌之弟。

少负异才,崇祯元年(1628年)拔贡。

慷慨孝友,不避权要,后专心经史,兼涉百家,工诗文,著作甚富。

著有《哙斋诗稿》。

马赞,字幼参。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魁荐于乡,授直隶内黄县令,莅任三日谢病解组。

清顺治时授别驾,未仕而卒。

著有《菊澹斋诗》。

毛如瑜,字贵甫,自号太瘦生、诸生。

先世遗书万卷,披读殆尽。

明季奉母入青州山中,既而母卒,遂遍游五岳名山,履迹遍天下,年七十四终归于里,被人称为“毛异人”。

著有《太瘦生稿》,《国朝山左诗钞》。

朱钰,字子涛,号岩公。

诸生,历明末清初之变,痴情山水,曾与人南游三吴,凭吊山川,写下了大量诗篇。

著有《秋籁阁诗四卷》《岩公诗集》《糊菴诗草》《南游纪事》《一剑草》。

光岳奇,字隐然,号平子,别号湖霜。

明万历十六年(1588)八月十三日生于阳信城里十字街西路北“给谏坊”老宅,武定府廪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义军攻陷北京,时任刑部给事中的族弟光时亨遇难,精神恍惚的光岳奇,常为族弟的尽忠报国而狂呼。

清醒后,方知是清军入关换了朝代,光岳奇倍感激愤,“废弃衣冠,披发佯狂于市”。

后有人劝他说:

“你不应该披头散发,剃了方便。

”光岳奇说: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大声哭号至井边,一跃而入。

著有《旦复旦传奇》。

周望,书法、绘画。

张殿玺,书法。

李玉春,书法、绘画。

劳尔业,字敬斯,阳信人。

岁贡生。

博闻强记,试辄冠军。

久之,终不得志于有司。

而穷通得丧,默然无关于心,惟集古今格言,汇为家范而力践之。

生平尤工诗及古文辞。

所著有《说文正讹》、《诸礼辩证》、《格言广义》、《正名考韵略》等。

《韵新谱》、《韵略》诸书惜多散逸,至今人能言之。

丁启豫,字介子,阳信人。

弱冠食饩,负盛名。

设教临邑,所获馆俸,携归奉亲,毫不自私。

康熙丁未成进士。

磊砢牢骚,激为狂疾,賫志而殁。

所著有《易疏发微》、《四子秘拟约旨》、《半云堂集》、《深柳堂日钞》数十卷藏于家。

张璥,字霞城,阳信拔贡生。

除广东海阳知县。

居官有政声,以亲老告归。

所著有《怀归草》、《陟岵吟》二集。

邑令周虔森重修县乘,藉以参订。

学行文章为士林所推重。

韩景矞,字五云,阳信人。

早岁浸淫古籍。

应童子试冠一邑,游泮食饩。

壬戌膺岁荐,于载籍多所评陟,独出手眼,不拾唾余。

尤容邃诗,日与同社诸名士分韵拈题,力追风雅。

笔法遒劲,楷书、行草兼擅其长。

其长子祖兴,邑诸生,亦工诗,善书,能文章。

侯封公,阳信人,生而嶷异,寓目成诵,为文如风雨骤至,千言立就。

乙卯魁一经,乙丑成进士。

除兴安令,有政声。

擢巩昌判,因公挂误,卒于任。

所著有《南游记胜》、《兴安余韵》、《途中吟》、《闲中唫》等刻。

李掌园,字十洲,阳信人。

康熙巳卯解元,丙戌进士,入词林,兴修《三朝国史》、《一统志》。

告归后益闭户著述,诱掖后进,及门皆知名士。

著有《四书格物汇编》、《易经发蒙》、《乐仙堂诗》、《古今释疑》等书。

李修行,字子乾,阳信人。

幼颖异,八岁时即能成章。

弱冠,以第一入泮,试辄优等。

甲午举于乡,乙未登进士。

留都门教习公课之余,与同谱诸名士分韵联诗。

其俱和诸作,《四书文稿》、《葩经集义》、《家训十则》藏于家。

小说《梦中缘》市井传诵。

曾继英,字仲彦,阳信人。

负逸才,康熙癸酉副榜,丙子举人。

冲和淹雅,尤善吟咏。

著作多散失,所存有《南游草》。

弟继美,字秀文,邑廪生,好古力学,蜚誉胶痒。

壎篪唱和,时人称为二难。

著有《一斋诗稿》、《关山一览》。

刘若沂,字企杨,阳信人,聪敏好学。

十岁而孤,事母以孝称,家贫,躬操耜,力作之暇,辄事诗书。

陇头亩畔,皆诵读地也。

补邑诸生,食饩有声。

里居教授,门下成名者甚众。

县令吕鼎祚重其学行,举为优生。

所著有《韵谱》。

卒年七十岁。

孙中涵,号雪岩,阳信人。

学务笃实,不尚浮华。

学使刘金门阅其文,大奇之。

嘉庆丁卯领乡荐,屡踬力于经史,兼及古今诗体。

以大挑授淄川教谕,课士綦谨,其得所指授者,多掇巍科以去。

又尝爱陈寿《三国志》,简劲而为之提纲条目,稿甫成,而病起告归。

卒于家,年七十六岁。

马素颙,字松露。

顺治八年(1651年)拔贡。

著有《陶斋诗》,《国朝武定诗钞》存目。

张玉书,镇江丹徒人。

清顺治年间举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1710年主编《康熙字典》。

1711年病逝。

有《天使田内翰随征安南宋别》二章。

苟恒达,字圣基,号渔山。

岁进士,候选州同,年六十告老不仕。

著有《渔山文集》。

张崖,字雨崖,原名延怡,字吉人。

为文自成一家,不事揣摩,亦工诗。

笃交游,好宾客,晚号松游子。

同学新城王阮亭先生最相契。

康熙五年(1666年)卒。

著有《岳起楼集》。

马汝基,字歧肇,号南台。

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官连城知县。

著有《四书讲义》《五经讲义》。

刘一治,字玉一。

廪生。

著有《怡园集》。

刘屻,字摩青,号素庵。

邑诸生。

工书翰,尤耽于诗。

好游历,足迹遍天下。

著有《旅愁集》。

曾继美,字秀文,号海岳。

曾继英之弟。

邑诸生。

著有《一斋诗稿》《关山一览》。

王伊,字觉先。

著有《敬业堂稿》。

孙铨,字鉴堂,号少迂,又号小迂,江苏昆山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官山东阳信知县。

孙铨工书法,成亲王见其字极赏之。

《侗阴论话》称其尝集著名家书法摹勒入石,名《寿山斋藏贴》。

少好写生,尤善兰、竹。

中年兼画山水、人物,悉有古韵,间写仕女及女仙像,风神娴静,均非凡工可及。

丁瑛,字孝斋。

拔贡生,官汧阳知县。

著有《孝斋百咏》《续百咏》,《国朝武定诗钞》。

劳巁,字贞菴,号澹岩,又号半庵,雍正时太学生。

喜登临山水。

于城南辟别墅,名亦园。

日与骚人韵士相唱和,四方贤达多来造访。

著有《半庵诗稿》(无卷数)、《倪城风雅》二卷,见《四库全书》存目,刊行于世。

王培元,字蕴生,号白雪。

雍正元年(1723年)拔贡,任黄县教谕。

诗歌词赋种种擅长。

著有《温馨编》。

王象元,字用九。

乾隆元年(1736年)举人,特简知县管四川云安场盐大使事。

革除陋规,商民怀德。

著有《囊史锦文集》。

王允深,潘阳人阳信县令。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修《阳信县志》八卷(王允深修、沈佐清等纂),刊刻行世。

王辉祖,字兰洲。

乾隆六年(1741年)优贡。

著有《四书讲义》。

宋洪道,字修之。

邑廪生。

著有《游燕记》《吴越记》。

韩术,字慎斋,一字崇四。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举人,任邱县训导。

著有《是亦堂文稿》。

赵之常,字旂九。

乾隆十七年(1752年)岁贡,屡试不第,无意进取,遂陶情诗酒。

著有《松菊堂文稿》。

王燮,字理菴。

乾隆年岁贡。

著有《学庸讲义》。

陈峨,字月山。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科场失意,遂终身不入场屋。

著有《月山诗稿》。

马珠,字湘洲。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举人,拣选知县。

著有《太极图考》《书经题选》《谨敕堂文集》《菊淡斋诗集》。

吴中执,字公允,号野堂。

乾隆时人。

著有《三余诗草》。

李畯,字曼潜。

乾隆时人,书舍曰醉古堂,常与邑中诸名士论诗。

著有《诗筏橐说》(赵恒祚为之题序)。

李敬修,字钦斋,号兰滋。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博通经史,制艺精深。

诗尤工古今体。

著《简一集》十三卷。

唐溶,字巨川。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

著有《四书详考》。

峻皆氏,生平不详。

纂《信邑志稿》八卷。

有清同治三年(1864年)钞本存世。

牛尚文,字星野,庠生。

著有《生生庆乐府》。

郑培元,字仁侯,号雪堂。

著有《学庸说略》《槐荫堂诗草》。

范其煃,字星耀。

增生。

著有《训蒙讲义》《文诗汇钞》。

范大田,字秋圃。

增生。

倜傥不群,尤工诗词与小说传奇。

著有《砚溪寓言》《砚溪窗草》。

孙延峨,字锡朋。

三入秋闱不售,遂绝意功名。

著有《漱芳斋诗稿》。

毛廷籍,字次典。

岁贡,笃诚好学,诲人不倦,及门弟子入泮食饩者不乏其人。

著有《四书存疑》《爱吾轩试集》。

李献甫,字璞轩。

增生。

著有《啸岩诗赋草》。

李佩玺,字信之,号铸村。

著有《铸村诗草》。

陈汝玉,字韫卿。

有《阳信县乡土志》二卷,清光绪间钞本存世。

马鸿骥,字逢伯。

译《毒药案》(【俄】谋康斯撰),宣统三年(1911年)行世。

劳乃宣,(1843.11—1921.7)字季斋,号玉初,又名矩斋,晚号韧叟。

祖籍阳信县城西门里。

京师大学堂总监兼署学部副大臣、代理大臣。

近代音韵学家、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劳乃宣祖父劳长龄诰授中议大夫,其父劳勋成曾任江宁布政司仓大使。

劳乃宣家从祖父始迁居浙江桐乡。

纂【民国】《阳信县志八卷•附补遗一卷》(朱兰、张鸿琳、劳之常监修,劳乃宣、缪润钹纂修),民国十五年(1926年)铅印行世;著《简字五种》《等韵一得内外篇》(二卷补篇一卷)、《简字丛录》一卷、《简字全谱》一卷、《增订和声简字谱》一卷、《京韵简字述略》一卷、《读音简字通谱》一卷(简字五种本)、《各国约章纂要》六卷、《笔筹算略》六卷等诸书刊刻行世。

劳乃宽,劳乃宣之兄。

著《厚庵公日记》一卷、《粤游日记》一卷存世。

李先素,著有《半云堂集》、《深柳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