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4629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docx

《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docx

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

苏轼关于读书的诗句

篇一:

读书诗句

唐〕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作者:

偶然论者207-12-3017:

31回复此发言

--------------------------------------------------------------------------------

2回复:

关于读书的古诗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

“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

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作者:

偶然论者207-12-3017:

31回复此发言

--------------------------------------------------------------------------------

3回复:

关于读书的古诗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

“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

“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

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

“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

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

“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

“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

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

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

“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

“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

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

何以节宣之?

一心制众乱。

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

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

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5回复:

关于读书的古诗

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人心如良

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

“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

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

“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

“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

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

“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

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

“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

“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

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

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

“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

“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

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

何以节宣之?

一心制众乱。

篇二:

【古代读书诗】苏轼《书轩》

书轩

(1)

[宋]苏轼

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

(2)。

庭下已生书带草(3),使君疑是郑康成(4)。

【注释】

(1)书轩:

书房。

(2)牙签:

象牙做的书签。

早先的书签主要用于取分数的类别。

唐代集贤院所藏四库图书,用红、绿、碧、白四色牙签来区分经、史、子、集四部典籍。

现在多用来做阅读进度或读书疑难处的标记。

(3)书带草:

一名秀墩草、亦称沿阶草,多年生常绿草本。

叶丛生,形如韭而更细长,色翠绿鲜润,夏季开淡蓝紫色花,多栽于厅园小径供观赏。

(4)使君:

汉代太守也称使君。

文同此时为洋州知州,故以使君称之。

郑康成:

即郑玄(127—20),字康成,东汉经学大师,弟子从学者多达百千人。

【赏析】

文同(字与可)是北宋时的著名画家,也擅长写诗。

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今属陕西洋县)知州。

任内,他跑遍洋州的山山水水,寻幽访古,写了三十首五言诗,赞美洋州的山川园林景色之佳,总题《守居园池杂题》。

苏轼则写了三十首七言绝句来和文同的,总题《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书轩》是其中一首,是写书房的,在洋州州署内。

文同《书轩》写道:

“清泉绕庭除,绿筿映轩槛。

坐此何所为,唯宜弄铅椠。

”前两句写了书轩所在庭院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庭院里,有清泉环绕,绿竹掩映,具有清幽的特点。

后两句用设问来表示,这个地方,只适合读书写作。

“铅椠”本指书写的工具,“铅”是铅粉笔;“椠”是木板片。

相当于现在的黑板和粉笔。

只是古代是黑笔写在白板上,现在是白笔写在黑板上。

《西京杂记》卷三记载﹕“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这个扬雄就是个喜欢提着黑板粉笔(怀铅提椠)到处跑的人。

“铅椠”很自然就引申出读书写作的意义。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老懒无斗心,久不事铅椠”、殷文圭《边将别》“地角天涯倍苦辛,十年铅椠未酬身”中的“铅椠”即读书写作之意。

苏轼《书轩》是文同《书轩》的和诗。

只是文同是五言诗,苏轼和的诗是七绝。

一般认为,和诗比较难写,因为和诗的人原没有想到这个题材,往往是仓促上阵,临阵磨刀,还要受到原诗的约束,因此往往不能挥洒自如。

为此,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说: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不过苏轼不同,他本身才学深厚,悟性极高,所以,苏轼和诗超过原唱的例子极多,他的《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也是和诗超过原唱的典型例子。

苏轼这首诗的写作顺序和文同相反,文同是先外后内,苏轼是先内后外。

“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是写书房内部,一写书桌上的砚台。

雨天,天色昏暗,石砚上的水正映出寒云的颜色,这实际上是天色和砚台的颜色一致。

再写书橱。

这里动态地来写书签。

古代的书签是悬挂在卷轴上表示书籍类型的标记物。

牙签,是用象牙做的书签,当然也是对书签的美称。

砚台和书橱,是书轩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物品了。

苏轼当然不是简单地陈列书轩的标志性物件,而是结合景物描写来表现出生动的形态。

前句有“雨”,后句有“风”,于是砚台便映出寒云色,书签也在风的作用下发出乱叶碰撞的声音,这也表示悬挂的书签很多。

后两句从室内写到室外。

文同原句“清泉绕庭除,绿筿映轩槛”也许更能表现庭院的景

象,但是和苏轼的“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相比,我们能够感觉到“书轩”的味道。

说到透彻点,文同所写的“清泉绕庭除,绿筿映轩槛”,我们能在许多庭院见到,而未必是“书轩”的庭院。

而苏轼选取的景物是书带草,这是和读书有关的植物。

书带草,其实始终很普通的草,但是它和东汉的大儒郑玄(字康成)却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齐略记》云:

“康成常设校不其之南山,山中生有薤草,号康成书带草。

”更有人说,这种草出山东淄川郑康成读书处。

于是,书带草似乎成了郑康成的象征。

诗人们当然是乐于用这个典故的,如李白《题江夏修静寺》“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李群玉《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空余书带草,日日上阶长”、刘禹锡《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墨池半在颓垣下,书带犹生蔓草中”等,元代俞和《满江红》“庭下已生书带草,傍人错认扬雄宅”,毫无疑问就是仿用苏轼此句的了。

那么,有书带草就自然引申出下句了。

既然这里已生书带草,想必主人也就是郑康成了。

这里“使君”是指文同,“疑是”即“好像是”。

当然用郑康成这位大学者来说文同,是在赞赏文同的学识道德了。

其实,这里的“已生”很值得注意。

既然是“已生”,那就表示原来这里还没有。

毫无疑问,这是文同的功劳。

古代有文翁化蜀的典故,这位西汉时的文姓祖先在蜀郡郡守的位置上大搞文化建设,使蜀郡得以教化。

文同对洋州的文化影响也是用了不少力的,“已成”大概能说初见成效了。

苏轼此诗前两句重在动静相生,以景状物,后两句重在用典。

即描绘出书轩的特征,又赞颂了主人。

我想,文同得此诗,既会说“不敢当”,又必然有如获至宝的欣喜。

(朱福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篇三:

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