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4315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docx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docx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

企业填报指南

一、表格说明

1.企业填报三张表格,“企业基本信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企业主要产品产销存月报”。

2.如果填报项前面标注“*”,则该项目为必填项,所有必填项在填写后系统会自动校验,合格后才能继续填报。

3.三张表格按照先后次序填写,只有前面一张表格填写并经过系统校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张表格填写。

二、指标填报说明

报送日期以月度为统计周期,填写本次报送数据的统计年和月

填报人填写企业授权、对所填报数据负责的填写人姓名

单位名称填写报送数据企业的法定单位全称

组织机构代码填写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包括8位字符本体代码和1位字符校验码

法定代表人填写企业法定代表人姓名

行业类别系统按照国家统计局设管司编制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提供四级行业分类,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次序从系统提供的下拉菜单中选择

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填写企业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活动类型,或者填写企业生产加工的主要产品名称

所属地区系统提供企业所在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按照系统提供的下拉菜单,选择企业所在的地市及区县

登记注册类型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的分类办法,企业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时的核准类型为依据进行勾选

代码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100

110

120

130

140

141

142

143

149

150

151

159

160

170

171

172

173

174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300

310

320

330

340 

内资企业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国有联营企业

集体联营企业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其他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私营独资企业

私营合伙企业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

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

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资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控股情况以法人企业作为分类对象,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实际出资情况进行分类,分为国有控股、集体控股、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填报时勾选即可

企业规模填报人按照当地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确定的对本企业企业规模的认定,进行勾选。

企业规模的具体划分标准见(

企业网址如果企业建有互联网站点,填写站点名称

通讯地址填写企业详细邮政通讯地址

联系人填写企业统计报送联系人员姓名

产品名称填写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名称

产品代码填写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的产品代码。

产品代码采用国家统计局设管司编制的《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试用)》,系统提供了本目录的在线下载,填报人员下载文档后自行查阅正确的代码

计算单位填写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的计量单位

三、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农业(农林牧渔)总产值指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单位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的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农业(农林牧渔)增加值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的货币表现。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核算范围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核算范围。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核算方法采用“生产法”和“分配法”两种方法计算。

(1)生产法:

这是目前各地计算增加值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即由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减去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基金)的方法取得。

农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

(2)分配法:

分配法也称收入法,是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取得收人份额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十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十营业盈余

农业(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

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投入和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

分为中间物质消耗和中间劳务消耗。

计人中间消耗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活动;二是本期投入并一次性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

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它包括建筑工程产值、设备安装工程产值、其他产值三部分内容。

建筑工程产值:

指列入建筑工程预(概)算内的各种工程价值,包括:

(1)各种房屋如厂房、仓库、办公室、住宅、商店、学校、医院、俱乐部、食堂、车库、招待所等房屋建筑,按照当前预算制度规定,列入房屋工程预算内的暖气、卫生、通风、照明、煤气等设备价值及其装修等工程,以及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管道(如蒸汽、压缩空气、石油、给排水等管道),电力、电讯电缆导线的敷设等工程。

(2)设备基础、支柱、操作平台、梯子、烟囱、凉水塔、水池、灰塔等建筑工程,炼焦炉、裂解炉、蒸汽炉等各种窑炉的砌筑工程及金属结构工程。

(3)为施工而进行的建筑场地的布置,工程地质勘探,原有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除及平整土地,施工临时用水、电、汽、道路工程,以及完工后建筑场地的清理,环境绿化工作等。

(4)矿井的开凿、井巷掘进延伸、露天矿的剥离、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和铁路、公路、港口、桥梁等工程。

藻援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灌渠以及河道整治等工程。

枣援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

早援装饰装修工程。

安装工程产值:

指为设备安装而发生的安装工程费用。

并不是以建筑业企业的行业类别为依据,而是以建筑业企业的施工对象为依据。

具体包括:

(1)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医疗、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设备的装配和安装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等装设工程,附属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敷设工程、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作。

为测定安装工作质量,对单个设备、系统设备进行单机试运和系统联动无负荷试运工作。

(2)在设备安装产值中,在非生产性的房屋建筑中,如果设备是建筑物的必要组成部分,且包含在预(概)算中,则将设备本身价值计入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产值和其他工程产值均不得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价值。

其他产值:

建筑业总产值中除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以外的产值。

包括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非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苑猿—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总包企业向分包企业收取的管理费、以及不能明确划分的施工活动所完成的产值。

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

是指房屋和构筑物的修理所完成的产值,但不包括被修理的房屋、构筑物本身价值和生产设备的修理价值。

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

是指加工制造没有定型的非标准生产设备的加工费和原材料价值(如化工厂、炼油厂的各种罐、槽,矿井生产统一使用的各种漏斗、三角槽、阀门等)以及附属加工厂为本企业工程制作的非标准设备的价值。

建筑业增加值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目前建筑业增加值采用分配法(收入法)计算,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计算。

具体构成项目有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其计算公式为:

建筑业增加值=本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金、税金+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利润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三部分:

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部门资料取得。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新产品产值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本报表中的新产品产值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本年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工业销售产值包括销售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

出口交货值指工业企业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用外汇价格结算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在计算出口交货值时,要把外汇价格按交易时的汇率折成人民币计算。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有两种:

生产法和分配法(收入法)

①生产法:

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行价)–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

②分配法(收入法):

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工业中间投入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指标。

为了使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更加准确,将工业中间投入进一步细分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财务费用五个指标,企业应首先计算出这五个指标,再加总计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其中直接材料、财务费用根据有关会计明细科目填报。

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可采用倒扣法,即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分别扣除下列项目:

⑴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用的摊销;

⑵直接或间接支付给个人的部分,如:

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差旅费中个人所得部分等;

⑶支付给不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指除工业,农业,运输邮电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外的部分)收入的各种税金、规费及其他费用,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山资源补偿费、排污费……。

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款项。

该指标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的年末数填报。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应收账款净额”期末数代替。

产成品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产成品”的期末数填报。

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

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负债总计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偿还形式包括货币、资产或提供劳务。

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填列。

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收入”的本期累计数代替。

主营业务成本(营业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成本”的本期累计数代替。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本期累计数代替。

营业费用(销售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费用”的本期累计数代替。

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利息支出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利息支出扣除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归纳计算本期累计数填列。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应交增值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

指企业在报告期应交增值税额。

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

计算方法如下:

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除求得。

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相加之和被2除求得。

开工不满全月的新建单位(月中或月末开工),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开工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被报告月日历日数除求得。

生产量:

报告期内,企业所报产品的当期生产数量。

销售量:

报告期内,企业所报产品的当期销售数量。

库存量:

报告期内最后一天,企业已取得所有权的全部商品,包括本单位和寄存在外的商品,不包括在途、待检测和代外单位保存的产品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