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4237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docx

《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docx

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

发热量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设备状态

样品名称室温、湿度℃、%RH

样品状态检验日期

检验标准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T-14、DCLRY-6、全自动量热仪

试验过程

单位

试验I

试验II

平均

燃烧皿质量

g

燃烧皿质量+煤样质量(m)

g

煤样质量(m)

g

煤样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v,ar)

J/g

备注

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式中:

Qgr,v,ad—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

Had—煤样的空气干燥基氢含量,单位为百分数(%);

!

Mt—煤样的全水分含量,单位为百分数(%);

Mad—煤样的空干基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化验:

校核:

第页共页

()含碳量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设备状态

样品名称室温、湿度℃、%RH

样品状态检验日期

检验标准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T-16、TYXL-11、节能智能一体马弗炉

项目

试验过程

单位

试验I

试验II

平均

皿质量

g

(试样+皿)质量

g

试样质量(m)

g

加热后(试样+皿)总质量

g

试样加热后减量(m1)

g

试样含碳量(C)

%

|

备注

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式中:

C—试样含碳量,单位为百分数(%);

m1—试样加热后减量,单位为克(g);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化验:

校核:

第页共页

氮的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设备状态

样品名称室温、湿度℃、%RH

样品状态检验日期

检验标准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

试验过程

单位

试验I

试验II

平均

空气干燥煤样质量(m)+纸质量

g

纸质量

g

空气干燥煤样质量(m)

g

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c)

mol/L

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V1)

ml

$

空白试验时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V2)

ml

空气干燥煤样的氮的质量分数(Nad)

%

]

备注

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式中:

N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氮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

c—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分析煤样质量,单位为克(g);

V1—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

-

V2—空白试验时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

—氮的毫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毫摩尔(g/mmol)

化验:

校核:

第页共页

全硫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设备状态

样品名称室温、湿度℃、%RH

样品状态检验日期

检验标准GB/T214-2007《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T-13、KSS-2、库伦测流仪

试验过程

单位

试验I

试验II

平均

瓷舟质量

g

煤样质量+瓷舟质量

g

煤样质量(m)

mg

|

库仑积分器显示值(m1)

mg

一般分析煤样中全硫质量分数(St,ad)

%

备注

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式中:

:

St,ad—一般分析煤样中全硫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

m—煤样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1—库仑积分器显示值,单位为毫克(mg)

 

化验:

校核:

第页共页

工业分析(灰分)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设备状态

样品名称室温、湿度℃、%RH

样品状态检验日期

检验标准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T-16、TYXL-11、节能智能一体马弗炉

试验过程

单位

试验I

试验II

@

平均

灰皿质量

g

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m)

g

~

灼烧后(灰皿+干燥煤样)的质量

g

第1次检查性灼烧后(灰皿+干燥煤样)的质量

g

第2次检查性灼烧后(灰皿+干燥煤样)的质量

g

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m1)

g

*

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Aad)

%

备注:

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

式中:

Aad—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单位为百分数(%);

m—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M—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恒重要求:

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后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为止,以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灰分低于%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化验:

校核:

第页共页

工业分析(挥发分)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设备状态

样品名称室温、湿度℃、%RH

样品状态检验日期

检验标准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T-16、TYXL-11、节能智能一体马弗炉

试验过程

单位

试验I

试验II

平均

坩埚质量

g

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m)

g

^

坩埚质量+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

g

灼烧后(坩埚+干燥煤样)的质量

g

煤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m1)

g

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Vad)

%

|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Mad)

%

备注:

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式中:

?

Vad—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单位为百分数(%);

m—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M—煤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单位为克(g);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化验:

校核:

第页共页

工业分析(水分)的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设备状态

.

样品名称室温、湿度℃、%RH

样品状态检验日期

检验标准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T-02、DGG101、电热鼓风干燥箱

试验过程

单位

试验I

试验II

平均

称量瓶质量

g

空气干燥煤样质量(m)

g

称量瓶质量+空气干燥煤样质量(m)

g

干燥后总质量

g

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m1)

g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Mad)

%

;

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

(m1:

检查性干燥)

g

备注

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式中: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m—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M—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恒重要求: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水分在%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化验:

校核:

第页共页

工业分析(全水分)的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设备状态

样品名称室温、湿度℃、%RH

样品状态检验日期

检验标准GB/T211-2007《煤中全水份的测定方法》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T-02、DGG101、电热鼓风干燥箱

试验过程

单位

\

试验I

试验II

平均

称量瓶的质量

g

称量瓶的质量+煤样的质量(m)

g

煤样的质量(m)

g

干燥后(称量瓶+煤样的)总质量

g

:

干燥后煤样减少的质量(m1)

g

煤样的全水分(Mt)

%

煤样干燥后减少的质量

(m1:

检查性干燥)

g

备注

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式中:

Mt—煤样的全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m—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M—煤样干燥后减少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恒重要求: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

化验:

校核:

第页共页

碳氢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设备状态

样品名称室温、湿度℃、%RH

样品状态检验日期

检验标准GB/T476-2008《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T-12、KS-1碳氢分析仪

试验过程

单位

试验I

试验II

平均

空气干燥煤样质量(m)

g

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值(m2)

mg

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空白值(m3)

mg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Mad)

%

空气干燥煤样中氢的质量分数(Had)

%

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增量(m1)

g

空气干燥煤样中碳的质量分数(Cad)

%

备注

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式中:

Cad—空气干燥煤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

Had—空气干燥煤样中氢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

m—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增量,单位为克(g);

m2—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值,单位为克(mg);

m3—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空白值,单位为克(mg);

Mad—空气干燥煤样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将二氧化碳折算成碳的因数;

—将水折算成碳的因数;

试验恒重要求:

(1)试验升温同时,系统通气、电解试验直到两个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5g为止,保证质量恒定后方可做样。

(2)两次空白测定值相差不超过,取这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氢的空白值。

化验:

校核:

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