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3051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商业银行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商业银行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商业银行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商业银行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重点.docx

《商业银行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重点.docx

商业银行重点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第一章第二节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1、充当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2、充当支付中介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这是其传统功能。

3、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5、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和作用对象

二、商业银行的地位

1、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2、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3、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4、是国家实施宏观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5、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第四节

一商业银行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原则的总和。

二、建立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原则

1、竞争原则基本要求是有利于合理竞争,防止银行垄断。

2、安全原则基本要求是保障银行体系的安全,防止银行倒闭。

3、规模原则基本要求是注意最合理的规模,降低管理费用。

三商业银行体系即指一国商业银行分为哪些不同层次不或同类型,然后用这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组成该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结构.

四商业银行的类型

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私人的合股的以及国家所有的三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分为a国有控股商业银行b企业集团所有的商业银行c股份公司制的银行2、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地方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国际性银行3、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德国式全能银行英国式全能银行美国是全能银行4、按组织形式划分单元制分行制和持股制银行

第五节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争取最大的盈利。

可简称为“三性”目标,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1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银行按期收回资产本息,避免经营风险,避免资产损失的可靠程度。

按期收回资产本息的可靠程度越高,安全性也就越高。

实行这一原则对商业银行来讲有着重要意义。

2、流动性:

简单来说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顾客提存和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

贯彻实行这一原则对银行来讲有着重要意义。

3、盈利性:

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在保证经营安全的前提下,必须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这是其经营的内在动力。

第二章

第一节

一、银行资本的含义

资本,也称资本金,是商业银行在建立之初由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以及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税后留存收益和银行借入的次级长期债务用来转增资本的资金,它代表这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

二、资本构成

1、股权资本是银行股东持有的主权证书,银行通过发放普通股和优先股所形成的资本是最基本的最稳定的银行资本是外源资本。

2、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产重估增值捐赠3、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4、资本债券5、损失准备金

三核心资本包括: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非全资子公司的股权)

四、附属资本包括:

固定资产重估储备的70%,交易类资产(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的50%,优先股,可转换债券,超额减值准备(依据内部评级法中的信用风险所计提的减值准备),混合债务资本工具(混合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务。

第二节

一银行资本充足性

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因此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1资本数量的充足性

对商业银行来说,如果资本不足,意味着将承担很大的风险。

但如果资本过多,又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

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适度,而不是资本多多益善

当商业银行资本很少时,即资本资产比率很低时,资金成本较高,经营成本也较高。

当商业银行资本很多时,其经营成本也较高。

而在中间的某一点银行的经营成本C*最低,这一点对应的资本量r*便是商业银行的最适度资本量。

2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银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指银行各项资本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

第四节

一、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

(一)逐利性商业动机分析

 这是最普遍的一类动机。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就在于利润最大化,并购作为一种直接投资行为当然也不例外。

在世界经济迅速走向自由化、全球化、各国金融当局日益放松管制的背景下、金融竞争空前激烈。

在追逐利润的商业冲动下,商业银行为了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竞争力,都倾向于利用并购的手段。

因为通过并购,可以:

  

1、降低市场进入成本。

竞争的加剧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规模萎缩,利润下降、迫使其积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业务开拓有两条途径:

一是内部发展。

二是并购。

除了创新业务之外,银行一般都不愿意采用内部发展的办法。

因为一方面市场容量有限,作为后发者难以获得优势;另一方面银行业务对技术与经验的要求甚高,而积累这种技术和经验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因此,收购一家经营目标业务的老牌金融机构更易让人接受,成本相对降低,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一般而言,银行是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的。

通过并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技术费用和网点建设费用,取消某些重复的业务设置并相应地裁减员工,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可能获得管理上的协同效应(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财务上的协同效应(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使成本收入比降低,资产回报率提高。

3、追求竞争优势的转移。

当银行试图获得另一家金融机构在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时,单纯地学习与模仿常常是徒劳的,因为这种优势往往产生于这家机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经营积累的组织资本与组织经验、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

这时,并购的动机就在于通过与目标机构的融合,达到转移竞争优势的目的。

而且这种转移可能是双向的,会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二)化解危机性动机分析

  伴随着金融竞争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但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某家银行一旦爆发危机,很可能会诱发挤兑风潮,产生骨牌效应,冲击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因此,化解危机有时也成为银行并购的一种动机。

对于并购方而言、这一方面保护了危机银行的存款人利益,避免了因银行破产引发的金融恐慌给自身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尽管危机银行暂时失去了偿付能力,但其仍可能拥有相当可观的价值,特别是无形的“商誉”价值与传统的专业经营优势,这些都是长期积累的财富,倘若不是因为危机,外部竞争者难以获得,这为并购方提供了一个商机。

(三)代理人个人动机分析

西方商业银行基本上都采取股份公司形式、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要面临为人(所有者)还是为已的道德选择。

—般认为,从个人效用最大化角度出发,经营者都倾向于银行规模扩大,因为从中他可获得物质上与精神上更大的满足。

很难测定在银行并购活动中到底渗入了多少代理人个人动机,但不可否认这种动机确实存在,甚至在某些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二、银行并购的成本分析

(一)微观成本,即并购银行本身为并购所付出的代价

1.直接的并购支出。

银行并购一般有三种方式即现金收购、换股收购和综合证券收购,每一种收购方式都会带来直接的并购支出。

在现金收购中,收购银行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以取得对目标银行的所有权,从而形成收购银行一项即时现金负担。

在换股收购中,收购银行需将目标银行的股票按一定比例换成本银行的股票,对于收购银行来说虽不需要支付大量现金,但新增发的股票改变了银行原有的股权结构,导致了股东权益的淡化,甚至有可能使原先的股东丧失对银行的控制权,所以实际上也等同于支付了收购费用。

至于综合证券收购,其出价不仅仅有现金、股票,而且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多种混合形式,因此收购银行的支出也就是多元的,包括支出现金、分散股权和增加债务。

2.各种市场中介费用。

银行并购需要多种市场中介机构的参与,比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团等,其中以投资银行的费用最高。

投资银行广泛参与银行并购业务,从中收取酬金,通常按收购价的一个百分比计算,大致有三种计算方式:

(1)收购价格越高,百分比越低。

(2)不论收购价格高低,均采取固定的百分比。

典型的固定百分比是收购价格的2%~3%。

(3)如果收购价格比预定的优惠,则在一个固定的百分比上再加上鼓励酬金。

3.整合成本。

收购银行与目标银行作为两个不同的企业,在管理模式、财务资料、企业文化等诸方面都会有着显著不同,现在被合并成一家银行,就得对这些相异点进行整合。

显然,财务资料的更换。

企业文化的重建都会产生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更值得关注的是计算机软件整合所带来的风险。

4.并购失败风险。

银行并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往往要经受多重考验

首先,收购银行股东未必赞成,正如上文所说并购会稀释股权或增加现金支出,股东可能不愿意承担风险,从而在股东大会上将收购方案予以否决。

其次,由于被收购至少对目标银行经理阶层的既得利益构成损害,目标银行可能会作出反收购努力,诸如进行股份回购。

或寻求股东支持,避免被收购

再次,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

为了避免银行业垄断各国对银行并购都有一定的限制。

倘若并购失败,收购银行的股价势必大跌,而为并购所支付的一切费用也自然付之东流。

(二)社会成本

1.过分垄断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银行数量的减少表明消费者和客户的选择余地少了,竞争的缺乏将不利于降低费用。

美国公益调查咨询公司曾作过调查,结果表明银行扩大意味着费用提高,较大的银行用垄断力量来向消费者收取高于小银行和信用社协会的费用。

2.超大规模带来的经营风险。

银行并购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银行体系的稳定,但潜在的威胁并没有消除。

大银行也会破产,当其陷入困境时,对其营救更加困难,其破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范围更大,更容易冲击全球金融市场。

3.金融监管困难。

对于金融监管当局,银行并购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银行数目的减少使监管当局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若干家大银行,另一方面银行并购后又会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4.并购带来的大幅度裁员问题。

银行并购的直接动因之一就是降低成本,因而往往是通过关闭分行俏减员工而达到的。

三、银行并购的收益效应

1.扩大规模,占领市场。

2.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3.互补优势,实现协同效益。

一是地区性互补。

二是业务互补。

三是产品交叉销售。

4、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四、并购的估价

1、现金流贴现法

(1)选定预测期间

(2)确定各年的现金流(3)测算公司的资本成本(4)估算公司在预测期末的终值(5)对现金流和终值进行贴现并汇总现值

该方法应用范围广,但不包括银行的非营运资产。

2、股票交换法

该方法适用与换股方法进行的并购

(1)市场价值法

(2)每股收益法

五、银行并购管理

1、建立并购小组2、物色并购目标:

商业调查、选择并购目标、审查并对目标银行进行财务评价3、并购对象的估价和出价管理4、选择并购支付方式5、银行内部的人员调整6、广泛与股东进行沟通7、争取客户信任和扩大客户基础

第三章银行业务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银行负债的作用和构成

一、银行负债的概念

商业银行的负债作为债务,是商业银行所承担的一种经济业务,银行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劳务去偿付。

因此,银行负债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二银行负债的特点

1必须是现实的、优先存在的经济义务2它的数量必须能够用货币来确定3负债只能偿付之后才能消失

三银行负债的作用

1、负债对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

2、银行负债是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手段。

3、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各方面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资金力量,能在社会资金存量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社会资金总量。

4、银行负债构成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

5、负债是银行同社会各界联系的主要渠道。

四银行负债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主要由存款、借入款和其他负债三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第三节银行存款的经营管理

一积极经营与银行存款稳定性策略

(一)银行主动负债的积极经营策略

1必须利高度重视率高低的杠杆作用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开发,设计出多样化的存款工具2重视积极的营销3必须重视积极经营的内部管理要求

(二)提高存款稳定性的策略

1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扩大存款客户数量,提高易变性存款的稳定性2延长稳定性存款和易变性存款的占用天数

二存款工具的营销

存款工具的营销过程可简要划分为4个环节:

1、研究确定客户的金融需要;2、根据研究成果规划新的服务或改善原有服务;3、定价;4、促销。

第四章现金存款业务

第一节现金资产的构成和作用

一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所拥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二现金资产的构成

(1)库存现金。

是指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

其主要作用是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取现金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

(2)存放同业存款。

是指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

是为了便于银行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

(3)在途资金。

也称托收未达款项,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

在收妥之前是一笔占用资金,收妥后即为存放同业存款。

(4)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即存款准备金。

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即按照法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规定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具有强制性;

二是超额准备金。

广义的超额准备金是指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准备金以后的余额,即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狭义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在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

超额准备金的数量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

三现金资产的作用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现金资产的作用可归纳为两点:

一是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力;二是保持足够的资产流动性。

第三节现金资产的管理

一、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

就是要在确保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现金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使现金资产达到适度的规模

二、现金资产管理原则

现金资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适度存量控制原则

将银行现金存量控制在适度规模上是现金资产管理的首要目标。

若存量过大,银行付出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从而影响银行赢利性目标的实现。

若存量过小,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则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直接威胁到银行的经营安全。

2适时流量调节原则

银行必须根据业务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情况,适时调节现金资产流量。

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大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就会上升,因而需要及时的将多余资金运用出去。

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出大于流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就会减少,因而银行应及时筹措资金以弥补现金资产的不足。

3安全性原则

库存现金是现金资产中唯一的以现钞形态存在的资产。

银行必须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严格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无损

第五章贷款业务

第一节贷款种类和政策

一银行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借贷行为。

二贷款的分类

1按贷款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贷款(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贷款);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贷款);长期贷款(指期限在五年以上的贷款)。

2按有无担保划分,可分为信用贷款(根据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可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票据贴现。

3按贷款人是否承担风险划分,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特定贷款。

4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可分属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五种类型。

三影响贷款政策的因素

1、商业银行自身对待风险的态度2、资本的充足性。

贷款政策应对银行资本状况有所反映。

3、存款状况。

存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基础。

4、其他的获取收益的机会。

5、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习惯和特点。

6、宏观经济状况。

7、市场利率状况。

8、地区经济环境。

四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般说来,贷款政策应包括以下十三项主要内容:

1、贷款目标;2、贷款金额;3、贷款授权;4、贷款用途;5、贷款期限;6、贷款地区;7、贷款价格;8、抵押品;9、贷款回存;10、贷款审批;11、贷后管理;12、贷款清偿;13、贷款违约的处理。

五、贷款程序

1贷款申请2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3贷款调查4贷款审批5签定借款合同

6贷款发放7贷后检查。

8贷款归还。

第二节贷款定价

一、贷款定价

1利润最大化原则。

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贷款定价应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2扩大市场份额原则。

贷款价格应适度,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3保证贷款安全原则贷款的安全性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贷款定价应有助于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4维护银行形象原则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在社会和公众中的信誉,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贷款定价时应注意维护商业银行的形象,不搞恶性竞争,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二贷款价格的内容

1贷款利率。

这是银行贷款价格的主要内容。

2承诺费。

是指银行对已经答应贷给顾客,而顾客又没有实际使用的那部分贷款收取的费用。

3补偿存款。

是借款人应银行要求而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的定期存款。

这通常要作为银行同意发放贷款的条件,写进贷款协议中。

4隐含价格。

这是贷款价格中的一些非货币的内容。

三、货款定价应考虑的因素

影响银行贷款价格的因素很多,如资金成本、市场利率、贷款期限、贷款种类、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借款人与银行的关系、借款人的盈利能力等。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基本客户—价格最低;2借款人与银行的关系:

亲密关系客户—价格次之;3借款人的盈利能力和筹资能力:

最有价值客户—价格最高。

四定价方法1目标收益率定价法2基础利率定价法3成本加成定价法4优惠加成定价法5优惠乘数定价法

第五节贷款管理制度

一审贷岗位设置

为了确保贷款管理过程的科学化,银行应当按照审贷分离的原则,将贷款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管理岗位,建立权力制衡原则,明确各自的职责。

二贷款责任制度

1建立以行长负责为中心内容的贷款管理责任制体系2将贷款管理的权限和相应的责任分级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3实行奖优罚劣,将贷款管理的业绩和有关人员的利益挂钩4建立信贷人员离职审计制度

三贷款质量的监测和考核

1明确贷款质量分类标准及认定程序和办法2建立贷款质量监测考核指标体系3建立不连贷款的跟踪管理制度

第七章租赁和信托

第一节租赁的基本概念

一租赁是所有机与使用权之间的一种借贷关系。

它由财产所有者(出租人)按契约规定,将财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根据契约按期缴纳一定租金给出租人,出租人对财产始终保有所有权,承租人只享有使用权的经济行为。

二租赁与其他信用形式的比较

A现代租赁和银行贷款的比较

1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贷款是银行信用,而租赁则是租赁信用。

2对承租人来说,现代融资租赁是一种百分之百的融资,而贷款则是一种不完全融资。

3贷款是企业对银行的负债,贷款增加,企业的负债比率也随之提高。

而租赁一般来说不是企业的负债,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不改变企业的负债比率,也不影响贷款限额。

B租赁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1就法律方面而言,租赁保险为租赁合同,商业信用保险为购买合同。

2就会计处理而言,承租人租入的设备由于没有所有权,所以不作为固定资产,只作为租赁物登记,承租人支付的租金可列支成本;而利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设备,购货人则需记入固定资产,并据此纳税和提取折旧。

3就业务关系而言,租赁涉及三方关系,而商业信用涉及两方关系。

第二节银行租赁业务的种类

经营性租赁又称为作业性、服务性或操作性租赁。

是一种短期租赁,指的是出租人向承租人短期租出设备,在短期内由出租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纳税、支付保险费和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等,因此其租金要高于融资性租赁。

经营性租赁一般属于国内租赁。

二经营性租赁的主要特点

1租赁关系简单,只签订一个合同,即租赁合同。

2承租人是不特定的复数,即一项设备的承租人不是一个特定的承租人,而是多个不确定的承租人。

3租赁的目的主要为短期使用设备。

4租金的支付具有不完全支付性。

5租赁物件一般是通用设备或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ZE较快的设备。

6租赁物件的选择是由出租人决定的。

7租赁物件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8经营性租赁的租期一般比较短,可中途解除合同。

三融资性租赁是以商品资金形式表现的借贷资金的运动形式,是集融资和融物为一体的信用方式,兼有商品信贷和资金信贷的双重特征。

四融资性租赁的特征

1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2租期分期归流3资金与物资运动的紧密结合4包括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至少三个方面的关系5两个以上的合同,合同具有不可撤销性6承租人对设备的保养、维修、保险和过时风险承担责任

五融资性租赁(A)和经营性租赁(B)的区别

1当事人A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B出租人承租人2承租目的A长期使用增添设备B短期使用接受服务3物件类型A寿命较长的设备B更新较快的设备4物件选择A根据承租人向供货商选定B在出租人现货中选择5物件使用A可以向自有设备一样使用B对承租人有一定的限制要求6租赁期限A时间较长B时间较短7租赁合同A中途不可解约,期满后有多种选择B中途可以解约,期满后可以退租8承租人A特定的一个承租人B不特定的多个承租人9维修和保养A由承租人负责B出租人负责

六融资性租赁主要形式

1、直接租赁、转租赁、回租租赁2、单一投资租赁和杠杆租赁3、国内租赁和国际租赁4、动产租赁和不动产租赁5、企业租赁和混合租赁

第八章表外业务

第一节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一表外业务即OBS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二、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

1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2为了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3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4为了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5银行自身拥有的有利条件促使银行发展表外业务6科技进步推动了银行表外业务

第五节互换业务

一互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易对手方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在一段时期内交换一系列款项的支付活动。

这些款项有本金、利息、收益和价格支付流等,可以是一项,也可以是多项,以达到多方互利的目的。

二金融互换产生的理论基础:

金融互换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他认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且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有优势,而另一国都处于劣势。

如果前者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后者专门生产劣势较小(即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通过专业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金融互换正是利用交易双方在筹资成本上的比较优势而进行的。

具体而言,互换产生的条件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交易双方对对方的资产或负债均有需求;

(2)双方在这两中资产或负债上存在比较优势。

三互换的特点

互换是一种场外交易活动,所以它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并且能很好地满足交易双方保密的要求。

除此之外,互换业务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保持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二是能较好地限制信用风险。

四互换的交易程序

1选择交易商2参与互换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