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2872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docx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docx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第一二章

城市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

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人口及建筑的高密度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备

城市规划的概念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田园城市的概念: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邻里单位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Perry认为,邻里单位就是“一个组织家庭生活的社区的计划”,因此这个计划不仅要包括住房,而且要包括它们的环境,而且还要有相应的公共设施,这些设施至少要包括一所小学、零售商店和娱乐设施等。

他同时认为,在当时快速汽车交通的时代,环境中的最重要问题是街道的安全,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设道路系统来减少行人和汽车的交织和冲突,并且将汽车交通完全地安排在居住区之外。

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

(1)规模(size):

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

(2)边界(boundaries):

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openspace)。

(4)机构用地(institutionsites)。

(5)地方商业(localshops)

(6)内部道路系统(internalstreetsystem):

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二战后,在欧洲一些城市的重建和卫星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邻里单位”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应用,并且在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区规划”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规划领域中对城市的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步取代了小区规划的提法,规划师的责任重心更趋多元化,给社区中弱者更多关怀。

《雅典宪章》产生的背景

CIAM:

20世纪二十年代末,随着现代建筑运动走向高潮,欧洲的一些建筑师于1928年集

会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

在此次会议上发表的宣言中,提出了现代建

筑和建筑运动的基本思想和准则。

它认为,城市化的实质是一种功能秩序,对土

地使用和土地分配的政策要求有根本性变革。

《雅典宪章》:

1933年召开的CIAM第四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功能城市”。

在这次会议上,对34个欧洲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了《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1、以人和人的活动为核心

认识到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强调“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在宪章的内容上也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2、功能分区

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这是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最基本分类”。

“城市规划的四个主要功能要求各自都有其最适宜发展的条件,以便给生活、工作和文化分类和秩序化。

每一主要功能都有其独立性,都被视为可以分配土地和建造的整体,并且所有现代技术的巨大资源都被用于安排和配备它们”。

3、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虽然已经认识到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仍然强调“城市规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

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

“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息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订立各种计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

“建立居住、工作、游息各地区间的关系,务使这些地区的日常活动可以最经济的时间完成”,

“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

4、理性的思想

尽管认识到城市规划要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但仍然强调:

“必须预见到城市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同的阶段”,

“各种住宅、工作地点和游息地方应该在一个最合适的关系下分布到整个城市里”,

“每一个城市规划中必须将各种情况下所存在的每种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因素配合起来”。

“必须以专家所作的准确的研究为根据”。

《马丘比丘宪章》提出:

“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

在讨论建筑设计时更为具体地指出:

“人们必须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要使用户成为建筑师工作整体中的一个部门”,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人民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充分强调了公众对环境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只有当一个建筑设计能与人民的习惯、风格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建筑才能对文化产生最大的影响”。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

这一过程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

《马丘比丘宪章》同时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它的最后形式是很难事先看到或确定下来的”,规划师并非是能预知未来一切的万能之神,而是要通过对未来发展可能性不断搜索来实现比过去略好的城市状况,甚至可以认为,“一位不信奉教条的科学家比那些过时的‘万能之神’更受人尊敬”。

“与《雅典宪章》相反,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城市规划……必须反映这一现实”。

规划都“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并“应该按照可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意义提供与人民要求相适应得逞时服务设施和城市形态”。

《马丘比丘宪章》提出:

《雅典宪章》所崇尚的功能分区“没有考虑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果是城市患了贫血症,在那些城市里建筑物成了孤立的单元,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并且强调: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考工记》的价值主要有两点:

第一,它反映了早期城市规划最完整的思想与体系;第二,它对后来的都城建设起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元大都及以后都城,有人称之为中国古都规划形制的“红线”。

第三章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包括: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第四章

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

居住用地18.0—28.0m2/人

工业用地10.0—25.0m2/人

道路广场用地7.0—15.0m2/人

绿地9.0m2/人

其中:

公共绿地7.0m2/人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各项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20—32%

工业用地15—25%

道路广场用地8—15%

绿地8—15%

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

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的主要表现

自然环境的特色:

地形、地貌、河道……

文物古迹的特色:

历史遗址……

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

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建筑风格;

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

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

(2)地质现象

(3)地震

(4)地基承载力——地耐力

(5)矿藏

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

适合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

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

三类用地:

不适宜修建用地。

可持续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的(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年初总人口数

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

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

2、尽量少占农田、菜地;

3、保护古迹与矿藏;

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

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6、考虑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

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

2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

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

4公共绿地(R04)7.5~185~153~6

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

居住用地18.0—28.0m2/人

工业用地10.0—25.0m2/人

道路广场用地7.0—15.0m2/人

绿地9.0m2/

其中:

公共绿地7.0m2/人

各项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20—32%

工业用地15—25%

道路广场用地8—15%

绿地8—15%

公共设施的布局

(1)分布规划的原则

合理配置

合理的服务半径

结合道路与交通的规划

自身特点和对环境的要求

城市景观的组织

合理的建设时序

(2)、商业、服务业、娱乐业等以中心地方式布局

中央商务区(CBD);

分区中心;

居住区中心;

小区中心。

其他形式:

商业一条街;

购物中心。

(3)大专院校、科研机构

大学占地多,一般布置在城区边缘;

科研机构和专科学校,与生产性机构相结合,形成一定的专业化地区。

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应与综合性大学相毗邻,相互促进发展。

(4)体育、文化设施

大型体育设施均匀布置在城市外围或边缘,有良好的交通疏解条件;

其他设施与居住用地、公建中心相结合,构成公共活动中心。

(5)医疗卫生设施

以不同的级别和服务范围,均匀布置在城区。

有些小城市担负着为较大地区服务的职能(如县城),则应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附近增设一些医疗设施。

绿地功能与作用:

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

有利于环境保护

提高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

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

增加城市经济效益

有利于城市防灾

第七章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一)、城市道路分类分级的目的

进行城市道路分在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合理。

(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1、道路分类

即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

2、城市道路分级(见表)

(三)、道路红线规划

1、红线规划的作用

所谓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与城市其它用地的分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即为道路的规划路幅宽,它为道路及城市管线设施用地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道路网规划

城市道路网是所有城市道路组成的统称。

一、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因素

(一)用地分区形成的交通运输对道路网规划的影响

(二)地形条件的影响

(三)城市进出口公路系统的影响

(四)铁路线的影响

(五)城市原有路网的影响

二、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

(一)方格网式路网

它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

方格网式路网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

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如果方格网式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口多;旧城区的方格网式路网由于道路狭窄,功能不分,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

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尚可组织单向交通以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为解决方格网式路网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可在方格网上增加对角线道路。

(二)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

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缺点:

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交通集中,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

(三)自由式路网

自由式路网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选线而形成。

优点: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节约道路工程造价。

缺点:

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

(4)混合式道路网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和道路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依据是道路性质、道路类别、道路规划红线以及交通组织方式。

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及其相互布置关系,包括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确定。

横断面设计原理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程所利用,并预留管线位置。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

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1、四种基本类型

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车行道布置型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亦即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

2、使用效果

下面就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型式作如下分析比较:

(1)在交通安全上:

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

(2)在行车速度上:

一块板和二块板型式,其行车速度一般较高。

(3)在照明与绿化上:

三块板断面型式,能较好地处理照明与绿化问题。

(4)在城市噪音上:

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机动车道在当中,沿街居民的干扰较小,一块板和两块板则干扰大一些。

(5)在造价上:

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省。

三块板,特别是四块板用地最大,但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分期敷设。

图4-4单幅路常见布置型式

图4-6三幅路常见布置型式

图4-7四幅路常见布置型式

图4-5双幅路常见布置型式

3、适用条件

(1)单幅路即一块板断面型式,适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均不太大的城市道路。

单幅路机动车车行道条数不应采用奇数。

一般道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高峰时间不会同时出现,这就为车行道的机、非车辆调剂使用提供了方便,这是单幅路断面型式的最空出的优点。

但公共汽车停靠站附近与非机动之间的相互干扰则是其缺点。

(2)双幅路即两块板断面型式,适用于有辅路供非机动车行驶的大城市主干路或快速路。

双幅路的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

(3)三幅路即是三块板断面型式,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避免了混行时的机、非相互干扰。

三幅路适用于路幅较宽、交通量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多,混合行驶已不能满足交通需要的主要干线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m时,不宜修建三幅路。

(其布置图如4-3)

(4)四幅道适用于快速路与郊区道路。

其特点是机动车能以较高车速行速,交通量大,交通亦最安全。

其缺点是占地更大,行人过街相对困难一些

第八章

城市管线工程综合设计,是对城市中各种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所进行的综合设计,以防止和解决城市建设中各种工程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并给将来建设的工程管线预留空间。

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第九章

(二)居住区用地项目构成

1、居住区用地:

(1)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杂务院等。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

(3)道路用地——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

(4)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应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的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与成果

设计的内容

(1)选择、确定用地的位置、范围;

(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对外出入口的位置、泊车量和停车场;

(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分布、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8)计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三、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1、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

建立”人车分行”的目的在于保证住宅区内部居住生活环境的安静与安全,使住宅区内各项生活活动能正常舒适地进行,避免区内大量私人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该在路网布局上遵循以下的原则:

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车行路应该分级设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深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在车行路周围应该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型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

步行路应该贯穿于住宅区的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

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这是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

适用于私人小车数量不多的地区,特别是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

第6节竖向规划设计

(一)设计地面

根据功能使用要求、工程技术要求和空间环境组织要求,对基地自然地形加以利用、改造,即为设计地面。

设计地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

1.平坡式

将地面平整成一个或多个坡度和坡向的连续的整平面,其坡度和标高都较和缓,没有剧烈的变化(如图)。

一般适用于自然地形较平坦的基地,其自然坡度一般小于3%。

对建筑密度较大、地下管线复杂的地段尤为实用。

2.台阶式

标高差较大的地块相互连接形成台阶式整平面,相互交通以梯级和坡道联系(如图)。

这种台阶式设计地面适用于自然地形坡度较大的基地,其自然地形坡度大于3%。

建筑密度较小,管网线路较简单的地段尤为适用。

3.混合式

即平坡式和台阶式混合使用。

如根据地形和使用要求,将基地划分为数个地块,每个地块用平坡式平整场地,而地块间连接成台阶。

或重点在局部采用一种整平方式,其余用另一种方式等等。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即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和居住区用地面积(万m2)的比值。

算式:

容积率=居住区总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

十一章

三、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物:

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的各类文物

历史文化保护区:

国家级,省级

历史文化名城(镇):

国家级,省级

五、保护原则及目标

《马丘比丘宪章》:

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

《华盛顿宪章》:

保护应当体现历史城镇和城区真实性的特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组成部分

目标:

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

文物单位的保护方式

文物保护单位指国家确定的、在城市中不可移动的文物,以及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历史遗址、古代和近现代杰出任务的纪念地、古木、古桥等构筑物。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概念:

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