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系统的安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2850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UBUNTU系统的安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UBUNTU系统的安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UBUNTU系统的安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UBUNTU系统的安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UBUNTU系统的安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BUNTU系统的安装.docx

《UBUNTU系统的安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BUNTU系统的安装.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BUNTU系统的安装.docx

UBUNTU系统的安装

UBUNTU系统的安装

Ubuntu应该是Linux里桌面支持比较好的版本了,而且也比较容易上手,新手可以最先尝试赛前使用它。

Ubuntu均支持主流的i386、AMD64与PowerPC平台,因此大多数个人电脑使用者皆可安装相应的Ubuntu版本在其电脑上

一.系统下载。

参考帖子

或官方网站:

(注:

这是8.10版本,即目前的最新版本,请根据自己的CPU及需要选择相应的版本)

二.系统安装。

1.光盘安装。

(推荐新手使用光盘进行全新安装,因为其它安装方法比较麻烦而且还需要考虑多系统共存、引导等问题^_^)

下载完成后并刻录,在BIOS里设置从光驱启动后即可使用光盘启动并安装Ubuntu,

引导进光盘后,你将见到一个语言选择画面:

选择“简体中文”,这时,就能见到中文的安装程序选择菜单了:

选择“安装Ubuntu”。

安装程序开始引导:

片刻后,系统安装向导启动,因为之前在引导的时候我们已经选择了“简体中文”,因此这里的默认语言是“简体中文”,点击“前进”进入下一步:

默认的市区是中国上海。

你可以选择中国的其他城市。

事实上保持默认就可以了。

国内都是使用的是GMT +8的北京时间。

点击“前进”进入下一步:

键盘布局的选择,一般保持默认即可。

因为国内绝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美式英语键盘。

默认的China-China,就是美式英语键盘,点击“前进”继续安装。

此时,开始分区操作。

因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两个分区,一个交换分区和一个根分区,因此选择“手动”分区,点击“前进”继续。

在分区列表中,选中较大的那个分区,点击“编辑分区”,在对话框中,把“用于”设置为“Ext3日志文件系统”:

挂载点设置为“/”,点击“OK”完成编辑:

因为我们之前已经将前面的那个512MB的小分区设置为linux-swap,因此这里无需修改,安装程序会自动把这个分区用作交换分区。

点击“前进”继续安装:

【注意,如果你有自己的分区方案,你可以找类似设置“/”分区的方法,设置其他分区。

主要选择正确的挂载点即可。

Windows分区在安装过程中无需挂载,Ubuntu会在安装完成后自动挂载这些分区的。

这步中,我们需要创建一个用户。

这些空格的含义都很明确,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注意到,最后有一个“自动登录”的选项。

这时Ubuntu 8.10的安装程序中新加入的。

如果你习惯于自动登录,则可以选中它,这样安装完成后,重启进入系统就能自动登录了。

再接下来就是迁移向导。

这一步将把机器里已有的Windows系统中的设置,比如收藏夹,个人文档等都转移到Ubuntu中。

我不推荐你在此时迁移 系统文件,因为如果你有很多个人文档,将花去很多时间迁移文件和设置。

因此这里保持默认,不迁移任何数据和设置。

点击“前进”继续安装:

至此,安装进入最后一步。

安装向导给出了安装概要。

如果经检查无任何问题,你就可以点击“安装”按钮开始安装系统了。

如果你没有可以直接获取IP地址的高速互联网连接的话,我推荐你在开始安装前把网线拔掉。

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此时,你可以泡杯茶或咖啡,出去休息一会儿。

喝完回来后,安装应该已经完成。

点击“立即重启”完成所有安装操作:

此时,你已经拥有双系统了。

赶快进入Ubuntu 8.10瞧瞧吧。

装完系统后,还要做一些配置,才能让系统更加适于使用。

关于配置的内容,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讲述。

敬请期待。

2.硬盘安装

方法一

Ⅰ、下载最新版本的Grub4DOS

下载地址:

 http:

//download.gna.org/grub4dos/grub4d ... -08-08.zip

下载并解压缩后,将目录中的grldr (非grldr.mbr),grub.exe两个文件复制到C盘根目录下

Ⅱ、将下载好的iso文件中解压出casper文件夹,找到vmlinuz、initrd.gz并复制到C盘根目录下

Ⅲ、C盘根目录下建立menu.lst文件,内容为:

title Install Ubuntu

root (hd0,0) 

kernel (hd0,0)/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8.10-desktop-i386.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initrd (hd0,0)/initrd.gz

Ⅳ、 接着,在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 的查看标签下去掉“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之前的勾,并勾选“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取消C盘根目录下的boot.ini文件的“只读”属性,然后 用记事本打开boot.ini文件,做如下更改:

timeout=0 改成 timeout=5 或者更大的数字,在boot.ini 文件内容末尾加上一行 C:

\grldr="GRUB"

(附:

boot.ini 文件路径 c:

\boot.ini ) 

Ⅴ、将ubuntu-8.10-desktop-i386.iso放在某个分区的根目录下。

或者复制到U盘后再把硬盘里的镜像文件改名。

方法二

Ubuntu里面自带有一个工具支持在Windows平台下安装,方法如下

在 windows 下可以用虚拟光驱挂载 iso 镜像, 

在里边直接执行 wubi (安装到 windows 里) 

wubi 完毕后重启,在 Windows 引导菜单选 Ubuntu, 

稍后会进入一个 grub 菜单,在里边选 Read-Only Demo (Live CD Desktop)

就可以引导 iso 到桌面了。

 

启动到桌面后,可以点桌面的 安装 来真正安装到硬盘了。

 

如果不确定怎么分区,可以先在 windows 下用

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

删掉一个大于 5G 的分区。

到 Ubuntu 安装时,选 自动分区,使用空闲分区

附:

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分区

图片:

注意:

任何对硬盘分区的操作都带有很大的危险性,请务必做好备份工作!

如果你没有在安装前为Ubuntu准备好分区,你也可以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分配。

在安装过程中分区有两种方法:

1. 使用分区向导

使用分区向导的方法很简单,说起来只有两步,首先是分区工具从你的某一个磁盘上划分出一定大小的空闲分区,然后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软件来完成。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吧:

当安装进行到分区这步的时候,默认选中的是Guided,也就是分区向导。

此时,你可以看到原来的分区布局和分完区之后的分区布局。

默认情况下,安 装程序会自动从你的某个具有足够空闲空间的分区上,把空闲空间用作安装系统之用。

你可以拉动中间的那个手柄,直观地调整划分的空间大小。

这里,我们拖动手 柄,将D盘(/dev/sda5)的空间调整到大约1GB。

后面橙色部分的空间将被用作安装Ubuntu。

别担心,这里调整分区大小的操作都不会影响到D盘中原有的数据。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在确认分区操作前,一定要备份好重要数据,免得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按下下一步完成操作。

这时,分区程序会提示你,以上修改将立刻被应用,提示你是否要继续。

如果你已经确认无误,按下“继续”按钮,开始分区调整。

这时,分区调整就开始了。

安装程序处理完分区操作后,会自动进入下一步安装。

至于分区的分配和挂载,Ubuntu的安装程序会为你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

2. 手动分区

如果你是那种不太相信“自动”操作的人,你可以选择手动分区。

点击“前进”进入下一步:

我们在分区列表框中选中/dev/sda5,点击“编辑分区”来从这个分区中分配出用于安装Ubuntu所需的空间。

我们把/dev/sda5的大小调整为1000MB,“用于”选择“不使用此分区”,点击“OK”完成编辑:

这时,分区程序会提示你,以上修改将立刻被应用,提示你是否要继续。

如果你已经确认无误,按下“继续”按钮,开始分区调整。

这时,分区调整就开始了。

耐心等待片刻,你就能够看到,空闲空间已经分配出来。

在分区列表中,选中空闲的空间,点击“新的分区”,开始创建新分区。

我们首先创建一个512MB大小的交换分区,交换分区是Linux的虚拟内存, 一般为物理内存的1-2倍。

分区类型选择“逻辑”,分区容量填入“512”,新分区位置选择“开始”,“用于”选择“交换空间”。

点击“确定”完成新建分 区。

用同样方法把剩下的空间都用于创建另一个分区:

分区类型选择“逻辑”,分区容量使用默认值,新分区位置选择“开始”,“用于”选择“Ext3日志文件系统”,挂载点选择“/”。

点击“确定”完成新建分区。

至此,分区编辑完成。

点击“前进”将继续进行系统安装。

]

[此帖被z1314007在2008-12-3116:

03重新编辑]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无痕币:

+9(隐士)优秀帖子

MyBlog

来自:

顶端

回复引用分享

加为好友

z1314007

岁月在墙上剥落……

级别:

五分秋意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

UID:

25115

精华:

0

发帖:

7321

威望:

5275点

无痕币:

1400WHB

贡献值:

0点

在线时间:

1509(时)

注册时间:

2008-04-29

最后登录:

2011-07-04

2 发表于:

2008-12-3116:

01

只看该作者|小中大

相关系统设置

相关系统设置 

整体

语言支持 

系统--系统管理--语言支持 

支持的语言 chinese 

默认语言 chinese(china) 

勾选 启用复杂字符输入支持 

在菜单中添加 root权限的文件浏览器 快捷图标 

系统--主菜单 

在系统工具子菜单下新建项目 

名称:

管理员文件浏览器 

命令:

gksu nautilus 

软件源

deb  gutsy main universe restricted multiverse 

deb  gutsy-updates universe main restricted multiverse 

deb  gutsy-security universe main restricted multiverse 

deb  guts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guts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guts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 deb  gutsy-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 deb  gutsy-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guts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

//mirror.rootguide.org/ubuntu/ guts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

//mirror.rootguide.org/ubuntu/ guts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

//mirror.rootguide.org/ubuntu/ guts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

//apt.schmidtke-hb.de/ guts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新软件站 

安全密钥:

 

wget http:

//ubuntu.schmidtke-hb.de/aptrepository.asc

sudo apt-key add aptrepository.asc 

deb http:

//packages.medibuntu.org/ gutsy free non-free 

解码器站 

wget -q http:

//packages.medibuntu.org/medibuntu-key.gpg

sudo apt-key add medibuntu-key.gpg 

==================================== 

输入法

SCIM输入法在重名字等请情况下失效问题的解决 

修改 /etc/X11/xinit/xinput.d/scim 中 

GTK_IM_MODULE=xim 

QT_IM_MODULE=xim 

为 

GTK_IM_MODULE=scim 

QT_IM_MODULE=scim 

Wine中使用SCIM的问题 

全局设置--将预编辑字符串嵌入到客户窗口 关闭

MyBlog

来自:

顶端

回复引用分享

3 发表于:

2008-12-3116:

06

只看该作者|小中大

视窗软件的Linux类似/替换/相近品.

请参考网页:

http:

//www.linuxrsp.ru/win-lin-soft/table-chn.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