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体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652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保证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质量保证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质量保证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质量保证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质量保证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保证体系.docx

《质量保证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保证体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保证体系.docx

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自控体系

1.质量目标

确保全部工程质量全面达到国家及铁道部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并满足设计开通速度要求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全标段争创省优。

2.质量保证体系

2.1.质量保证体系

⑴认真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完善质量体系。

为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质量管理、质量体系运行、课题研究、QC攻关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工程创优管理工作,详见图2-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⑵建立质检机构,项目经理部设安质环保部设专职质检工程师,每个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查”、“复检”、“抽查”三个检测等级分别实施检测任务。

配齐人员做到职能相符,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

在严格内部“三检”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接受建设单位质量监督和监理单位的监理,接受社会工程监督部门的监督,并自始自终密切配合,严格服从。

详见图2-2《工程质量管理机构框图》。

⑶项目经理部按一级试验室标准组建项目中心试验室,试验人员全部持证上岗,试验仪器必须由国家计量部门鉴定认可。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通过工艺试验,选定最佳工艺参数,指导施工,同时对现场工艺参数进行检测控制,并及时反馈各种数据,用数据指导施工。

2.2.质量体系职责分配

实行项目经理领导下的质量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制定从项目经理、作业队长到操作工人的岗位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级质量职责,建立科学的质量绩效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将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

图2-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中心试验室配备完善的试验、计量设备,建立严密的检查制度和检查程序,指定有责任心、业务过硬的人员专职负责。

施工过程中自觉接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质量监督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质量大检查,严格奖罚制度,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

严格执行队旬检、项目经理部月检的抽检制度。

每次检查都以优质工程标准进行对照。

凡属隐蔽工程的项目,首先由班组、作业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双方签字。

测量资料须经换手复核,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工程师。

2.2.1.项目经理

(1)认真贯彻上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负责本项目部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对项目质量负总责。

(2)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和规划,掌握项目工程质量动态。

(3)主持工程质量验收和评定,召开工程例会,分析质量情况。

(4)领导项目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

(5)组织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6)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与工期、效益的关系,制止偷工减料或粗制滥造行为。

(7)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配置资源,组织均衡生产,防止因组织安排不当,影响工程质量。

(8)定期检查计量支付,参加“工程例会”,分析施工质量、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奖优罚劣,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9)定期检查下级履行职责情况。

2.2.2.项目副经理

(1)正确贯彻国家及地方各项政策和法令,执行业主和上级制定的有关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进度、安全规范和规定。

(2)协助项目经理全面管理本项目的质量工作。

(3)协助项目经理分管施工单位施工生产组织、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生产进度、资源配置和队伍管理;同时对本标段进行全面管理。

2.2.3.总工程师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对项目工程质量负技术责任。

(2)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和图纸审核等工作,并随时检查其执行情况。

(3)组织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实施细则,掌握质量现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处理方案,并责令有关人员限期改进。

(4)组织参加质量工作会议,组织定期工程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领导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新技术攻关活动和创优活动,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实现,搞好现场质量控制。

(5)负责施工中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工作,有权制止不重视质量的行为,对不合格工程有权责令停工整顿或返工。

2.2.4.安全负责人

组织制定、修订本项目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以及制定重大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建立并落实本项目的各级安全环保责任制。

主持项目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安全生产情况,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经验。

组织事故分析会,坚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并按规定的时限及时、如实上报。

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提出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并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2.2.5.安质环保部

⑴依据项目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质量、安全和环保管理工作规划,负责质量、安全和环保综合管理,行使质量、安全和环保检查职能;根据项目经理及上级有关指示精神,负责编制创优规划、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手册、质量、安全和环保保证措施及实施细则,检查落实情况。

⑵协助项目经理和总工做好质量、安全和环保管理工作;对施工中可能或已出现的质量、安全和环保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⑶组织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的检查和验收。

⑷负责实施全面质量、安全和环保管理,监督检查质量、安全体系运行状态,确保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⑸正确贯彻国家各项技术政策、标准规范,积极吸收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

⑹组织实施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和现场施工指导工作。

⑺组织编制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协调现场施工和调度工作。

⑻组织实施最终产品的检验、防护和交付工作。

⑼参加重大技术或质量、安全和环保事故调查。

2.2.6.工程管理部

⑴正确贯彻国家各项技术政策、规范、规程、工法和规定,积极吸收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

⑵组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标准、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

⑶组织实施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和现场施工指导工作。

⑷组织编制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协调现场施工和调度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合同任务,使用户满意放心。

⑸负责编制用户回访计划,组织实施质量回访和保修工作。

⑹组织实施最终产品的检验、防护和交付工作。

⑺参加重大技术或质量事故调查。

⑻组织实施质量记录表格的审核。

2.2.7.物资设备部

⑴组织编制重要物资设备的研制和采购计划,并组织实施。

⑵监督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和配置材料的情况,协同中心试验室对各种进场材料主材、地材进行检测,确保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2.2.8.中心试验室

⑴试验鉴定各种工程材料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监督检查其按规定保管和合理使用。

⑵检验工程结构和构件成品、半成品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

⑶检验构筑物地基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

选择混凝土、砂浆和其他材料的配合比,选定路基、地基、地基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⑸对工地钢筋焊接、混凝土、浆砌工程和路基填筑施工抽样检验。

⑹研究、推广和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⑺为科研、设计和施工提供试验材料及技术数据。

2.2.9.测量班

(1)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测量技术交底和交桩工作。

负责交接后的桩橛保护工作。

(2)交桩时,负责对勘察设计单位交接的控制桩进行复测,复测控制桩、控制点和水准点,并将复测报告交给建设单位。

(3)正式施工前,负责对控制点和水准点再进行一次复测。

(4)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测量验收及测量成果和桩橛的交接。

(5)负责本项目测量管理工作;负责项目下属测量人员的培训工作。

2.2.10.质检工程师

⑴参加工程开工前施工准备检查、工程质量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经常性检查,督促指导施工单位建立各项质量制度和质量措施。

⑵参与保证质量措施的编制工作,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和相关会议,签证验工计价报表。

⑶参加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填写检查证并通知监理人员进行检查和签证。

⑷总结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教训,按规定时间上报月、季、年质量报表及总结报告。

⑸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和验验,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和问题处理提出具体意见。

⑹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不按规定施工或违反施工规则的情况提出纠正要求,必要时签发《工程质量问题通知单》,有权责令停止施工或返工,并向领导报告处理意见。

⑺负责收集整理所管辖范围的工程质量资料,做到签字手续齐全,对工程质量具有追溯性。

2.2.11.作业队长

⑴对本队承建的工程质量负全责。

⑵做好施工组织安排,严格内部管理,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⑶负责督促检查施工现场管理,严肃劳动纪律,创造适宜的施工生产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全员积极性。

⑷带领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操作水平,保证工序质量全部合格。

⑸带头重视质量,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

2.2.12.操作工人

⑴认真按照施工工艺和技术交底内容以及各种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⑵参加本班组的自检工作,发现不合格项目,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本工作面的质量要求符合标准。

3.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在项目质量管理中,我们将以满足业主要求为关注焦点,以实现设计质量目标为目的,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理念,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规章,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业主的规范标准,积极吸收先进技术和质量管理经验,从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强化管理,细化施工工艺,完善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规范质量记录填写,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1.组织措施

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懂技术、精管理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由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总工,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机构,保证工程的领导力量。

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强、设备过硬的施工队伍投入本标段工程施工,以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精良的施工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保证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部设安质环保部,配齐专职质检工程师,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员,工班设兼职质检员。

施工中严格实行“三检制”,形成项目、作业队、工班、作业人员四级质量自保体系。

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质量岗位责任制,卓有成效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从组织措施上使创部优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3.2.管理措施

3.2.1.PDCA循环控制质量

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PDCA循环控制原理,通过质量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四个阶段,使工程质量在计划控制下逐步上升,实现预期质量目标。

3.2.2.三阶段控制质量

严格执行三阶段控制质量程序,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通过三阶段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3.2.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依据ISO9000标准,结合工程的特点,制订项目质量计划,做好机构设置、试验室建立、专业人员配备、施工材料调查和检验、施工设备选型、桩橛布设、场地布置、技术交底、图纸审核、规范标准和图表选定等工作。

针对工程质量标准高、新技术多等特点,我们推行工程试验段先行施工制度,对软基处理、路基填筑、桥梁桩基、隧道等关键工序进行试验施工,选定试验手段,制定试验操作规程,填写试验记录,科学处理试验数据,确保沉降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3.2.2.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实行现场标牌管理,标示牌上注明分项工程作业内容、简要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及质量负责人姓名等。

组织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控制,测量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是推进工程的指挥棒,我们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测量质量控制的要求,实行从放线到竣工“一条龙”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交底签认制度、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制度,以“放准,勤复测,点、线、面通盘控制”的方法,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并做好测量原始资料保存归档工作。

对已经认可的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严密监视和控制,保证在具体施工操作过程中,能够实现业主的期望,尤其是对工程的特殊部位和工序要专门制定施工方案,使工程的各个部位、工序均达到优良标准。

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操作规程,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每一道工序的“第一个”,将每个“第一”的检验数据结果定在全优起点上,并以此做样板,通过高标定位的全方位控制手段,确保每道工序、每部位、整项工程最终达到优良标准。

通过严把过程检验和试验关,保证工程施工的每一段、每个部位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控制。

严格按照“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内容和要求保证三级验证制度的效能;及时组织质检员、施工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对各工序进行自检,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检验、试验、标识和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分析,订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达到其实施效果;并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单位,经现场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把工程的质量重点、难点和特殊点列为技术攻关项目,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把好各道工序的质量关,达到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验收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3.2.2.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每项工序质量控制结束后,要及时对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和对质量偏差进行纠正。

为了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应按照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对不合格进行评审,分析原因,制订纠正措施,跟踪和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并对其有效性做出评价。

3.2.3.“三全”控制质量

“三全”控制质量指全面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全员参与控制。

从每个环节上全面控制工程质量,从质量源头抓起,实现施工图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组织准备、检测设备标定计量、施工过程检验试验、工程质量验收、工程竣工与交付、工程回访与维修的全过程控制,保证质量总目标的实现。

3.2.4.质量管理三大标准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坚持按章办事,严格质量执法。

项目实施中,我们将实行质量管理三大标准,全面规范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⑴制订《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标准》,规范项目质量管理行为,满足项目质量工作需要,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创优积极性。

⑵制订《项目工程质量内控标准》,以保证工程内在质量为前提,以满足工程使用功能为目标,以规范细部工艺为手段,以提高工程观感为出发点,使全体职工干有标准,学有榜样。

⑶制订《项目工程质量记录填写标准》,以保证如实记录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为前提,以规范填写记录为手段,以提高记录对工程质量的可追溯性为出发点,使全体技术质量人员填写记录有标准,保证工程质量记录填写的一次成功率,减少了质量记录返工现象。

3.2.5.质量工作管理制度

3.2.5.1.质量自检制度

本标段工程实行项目经理部、作业队、工班、作业人员四级自检制度,派具有类似施工经验和取得相应资格的质量检验工程师担任本标段工程检查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自检体系和自检制度,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作业队内部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由作业队质量检验员记入工程日志。

经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评比及总结经验,通报工程质量情况。

3.2.5.2.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当项目部接到设计图纸后,项目总工程师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并积极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施工设计技术交底会,认真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确保施工设计图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审确认后,由项目经理牵头,总工程师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工程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重点监控部位及要点。

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交底。

实行三级负责;对设计技术交底认真做好记录,对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形成记录。

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向作业层技术人员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交底;现场技术交底由作业层技术人员向领工员、工班长、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2.5.3.测量及资料坚持换手复核制度

测量中线桩、转点、三角控制网、方向角、高程测量实行换手测量,对测量资料实行换手复核,确保测量资料的准确性,此项工作由项目精测队负责。

3.2.5.4.现场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把好进料关。

各类建筑材料运到现场后,物资设备部开出材料取样通知单,由试验人员进行现场取样试验,对经试验达不到标准的材料,坚决清退出场。

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均应有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进场后分类别堆码存放,并挂牌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以防止误用和实现可追溯性。

3.2.5.5.检测试验制度

检测试验工作是控制质量的关键,必须严格工作程序,规范操作方法,把好工程质量源头关。

3.2.5.6.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制定技术复核制度,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及复核方法。

制定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凡属隐蔽工程的,在工程隐蔽之前必须经过验收签认。

3.2.5.7.质量检验评定制度

各级质检工程师应熟练掌握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和评定标准与程序,严格按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检查评定。

对完工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及时检验评定,作为全线创优和考核依据。

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工程负责人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抄报交项目安质环保部,项目安质环保部与队有关人员对分部工程进行评定,将结果抄报监理工程师,安质环保部与监理工程师共同对单位工程进行评定。

3.2.5.8.工艺流程设计制度、试验制度

对于桩基、隧道等关键工序,在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并对作业队进行技术交底,桥梁钻孔桩和路基施工前先按设计要求进行试桩及试验段施工,使各施工工艺规范化、标准化。

3.2.5.9.质量事故申报制度

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报告和处理严格按照铁道部最新颁布的《铁路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执行。

3.2.5.10.回访维修制度

本工程交付甲方使用后,我单位将定期进行工程质量回访,征询用户意见,按合同规定进行保修服务。

3.3.资金保证措施

坚持优质优价的原则,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比,对质量优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对不合格工程坚决推倒重来,对造成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严加惩处。

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预留5%的质量保证金,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返回,否则扣除相应的质量保证金。

3.4.技术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桥涵、路基和隧道工程施工工艺和部颁施工规范组织施工,项目上场后立即结合工程特点和创优规划,制定各类工艺和技术、质量内控标准细则。

坚持设计文件图纸分级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

重点工程由总工程师审核;一般工程由专业工程师审核,每份图纸必须经过两名以上技术干部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

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由技术人员向作业队进行四交底:

施工方案交底,设计意图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创优措施交底,并有记录。

同时应认真核对现场,并与建设单位一道优化设计。

认真贯彻ISO9000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查程序,使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制状态,每个过程都有质量记录,施工全过程有可追溯性,要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推进和改善质量管理工作,使质量管理走向国际标准化。

技术资料和施工控制资料详实,能够正确反映施工全过程并和施工同步,同时满足竣工验交的要求。

各作业队管区和重点工程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落实,抓好重要工艺流程、重点环节的摄像和编辑,为申报优质工程积累资料。

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联合创优。

按规定办理各类变更设计并做到签证手续齐全。

加强专业技术工种岗位培训,提高实际操作工艺水平。

3.5.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认真核对,同时进行现场施工调查,然后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

项目总工程师组织项目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召开会审会议,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项目测量队对全线基准点、基准线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复测完成后上报复测结果,经监理复核确认后方可用于指导施工。

对关键工序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做好工序技术交底工作,对工班人员进行全面交底,对工程情况、施工方法、工序操作要求、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做好详细交底。

3.6.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竣工验收前,工程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将施工设计图、变更施工设计图的设计情况与实际施工量进行分部分项工程对照,找出设计与施工的量差,按施工类别列表造册,指定专人负责落实欠量工程的实施,做到设计与施工相符。

完备各类工程检查证、试验报告单、工程日志以及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合格证,并将各项资料按工程类别分类整理、归档。

组织内部工程预验,项目经理部成立竣工验收领导小组对本标段工程进行预验,针对工程预验提出的施工缺陷,结合工程类别提出整治的方法、措施、标准和时间并按工程项目分别落实到具体人员,施工完毕后,施工负责人员提出预验报告,验收小组进行复验。

4.控制及防止常见质量通病的措施

为确保本标段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克服各分项工程的质量通病,严格按工艺流程和规范标准组织施工。

本投标人通过以往同类工程的总结,对各分项工程进行了通病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见表4-1。

表4-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表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路基填筑后边坡鼓肚塌腰,外观观感不好,坡面不平有凹凸处,路肩不顺直。

雨后施工层面有积水、填方边坡塌方或被雨水冲洗

(1)路基填筑未进行每层放线;

(2)填筑过程中未分阶段进行边坡整理;或整坡时挂线不准;

(3)放线误差较大。

(1)选择合格填料,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法组织施工;

(2)每层路基填筑时均进行放线控制,并换手复核;

(3)填方路段分阶段进行边坡整理;

(4)制作标准坡度尺,专人检查挂线质量;

(5)路基宽度在设计宽度的基础上外侧增加50cm,等路面做好后种植草皮前再行刷坡。

2、桥头过渡段不均匀沉降

(1)场地狭窄,大型压路机操作不方便,造成碾压死角;

(2)人工辅助夯实操作不认真;

(3)填料不符合规范要求;

(1)划分压路机械与人工夯实的搭接区域,明确搭接区段内责任;

(2)桥头过度段填筑选用A、B组料,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桥台附近采用混凝土浇筑;

(3)人工夯实时,采用先进的小型手扶式压路机。

3、路基填筑不易压实,出现鼓胀、弹簧土现象

(1)用含水量较大的土料路基填筑;

(2)填筑路堤施工方法不当。

(1)利用取土场、路基上拉土后晾晒,降低含水量;

(2)雨季时取土场周围做好排水设施,防止积水;

(3)加强含水量的检测。

4.2.浆砌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浆砌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见表4-2。

 

表4-2浆砌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表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浆砌石通缝

(1)石块不规则,砌筑时又忽视左右、上下、前后的砌块搭接,砌缝未错开;

(2)施工间歇留斜槎不正确,未按规定留有斜槎,而留马牙形直槎。

(1)加强石料挑选工作,注意石块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必须将砌缝错开,注意相邻的上下层错开;

(2)转角处及沉降缝处把丁顺叠砌改为丁顺组砌;施工间歇必须留斜槎,留槎的槎口大小要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和组砌方法而定。

2浆砌石内部结构不牢,砌体内外两层皮、互不联接,石块间砂浆粘接不牢,石块间砂浆不饱满,砌体结构松散

(1)石块间压、搭接少;未设丁石;

(2)砌筑未采用座浆法;砂浆不饱满;

(3)砂浆强度不够;

(4)每工作班砌筑高度超过规范要求。

(1)优选石料,严格掌握灰缝大小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2)采用座浆法或挤浆法砌筑,严禁采用灌浆法;

(3)每工作班砌筑高度应按规定执行,石料表面松散砂浆清理干净;

(4)按配合比要求拌制砂浆,采用砂浆拌和机拌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