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970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巨匠童心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毕加索相关生平事迹及艺术风格。

2.能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

3.分析、探讨在欣赏过程中渗透的相关美术术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4,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5.使学生能够模仿艺术家的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毕加索相关生平事迹及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

能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情境导人

PPT展示齐白石的摄影肖像及简介。

生平介绍: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号兰亭。

湖南湘潭人。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板书:

齐白石

作品欣赏

1.作品分析:

《牵牛花蜻蜒》——聚散穿插很有讲究,红的花朵,黑的墨叶,鲜明大方,形成墨线丛中朵朵红花,娇丽动人;

《芋魁青蛙》——画面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虚实得当,主次分明,主角各有神态,手舞足蹈的发言者,屏气聚神的聆听者,欲加辩驳的质疑者,不由得融进故事里;

《秋瓜秋虫》——笔力老辣,大气磅礴。

其别开生面的笔墨风格,品逸雅致,诗情画意已臻返璞归真之境。

2.课堂小练习:

猜一猜上面三幅图分别是哪幅作品的构图空间布置。

将三幅艺术作品与三幅几何简化图进行连线。

请同学们大胆踊跃地回答问题。

实践探索

老年的齐白石仍然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鱼虾等小生灵,都是他的至爱。

学习活动:

1.尝试利用笔墨纸砚或别的绘画工具临摹齐白石先生笔下的小生灵,

如:

青蛙、蝌蚪、鱼。

2.将临摹的小生灵用剪刀剪下来,贴在老师准备好的四幅“水墨环境”的纸片中,模仿齐白石的构图方式,感受其中的审美趣味。

3.请同学大胆说出自己的构图用意。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评价。

评价延伸

1.评价总结:

齐白石身为当代杰出的艺术家,他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在绘画、书法、刻印上都有着非凡的成就,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画无论山水、花卉或虫鱼,都能给人明朗、清新、简练、生气勃勃之感,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

2.课后延伸:

欣赏齐白石老人的作品,感受他的赤子之心及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

第二课时

故事导入

师:

西班牙曾经有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说:

“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是谁?

同学们知道吗?

板书:

毕加索

作品欣赏

1.人物简介:

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主义画派创始人。

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给20世纪的艺术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2.代表作品:

《格尔尼卡》、《亚威农少女》、《陶艺作品》等等。

流派:

立体主义

倡导:

和平

特点:

大块面的切割用色

3.教师小结:

童趣、纯真

实践探索

1.交流探讨:

毕加索是如何绘制人物肖像作品的?

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如:

《坐着的女人》

学生分组讨论并踊跃回答问题。

2.作品分析:

《坐着的玛丽·泰雷兹》

①将人物的正面和侧面像组合在同一幅作品中;

②画面颜色不完全拘泥于对象的原貌,人物皮肤是蓝色的,指甲是橘色的,衣服是五颜六色的;

③线与面结合,使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④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又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3.教师小结:

构图——正侧结合

用色——大胆、夸张

手法——装饰性强

环境——对比、衬托

学习活动

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再组成一幅有趣的毕加索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绘制步骤:

1.人物肖像不同角度的写生,如:

正面、侧面等;

2.将2—3张素描肖像作品进行拼贴组合;

3.大胆上色,注意对比色的运用。

教师巡回指导,展示并评价作品。

第二课同一幅画

(活动一)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色彩美术语言的丰富性,认知明度、冷暖色与色调的基本知识,学习调色与涂色方法、色彩画中笔触表现方式与色彩搭配方法。

2.使学生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配色,用笔触呈现色彩,发展色彩感受力、运用能力与想象力,获得表达情感的多种手法。

3.使学生表现出对世界名画的珍视和兴趣,受到艺术和画家强烈情感的熏陶,体验用色彩表达个性与情绪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美术语言的丰富性,认知明度、冷暖色与色调的基本知识,学习调色与涂色方法、色彩画中笔触表现方式与色彩搭配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配色,用笔触呈现色彩,发展色彩感受力、运用能力与想象力,获得表达情感的多种手法。

四、教学程序

欣赏导人

1.欣赏《修路工人》,问:

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

2.介绍凡·高及作品并小结: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欣赏同一幅画可能有同样的体验和感悟,也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同一幅画。

方法探讨

1.观察与识色

(1)提问质疑:

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2)引导思考:

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

2.教师演示调出橘子与橙子色彩

将大红与柠檬黄调和,比较红色多黄色少、红色少黄色多的色彩效果,哪种接近橘子,哪种接近橙子?

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千差万别,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3.师生合作,调和色彩的深浅变化

请4个同学来试一试,分别把红橙色和黄橙色调入白色和黑色,比较色彩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

4.调色小训练

(1)在小白纸上调出你桌面的颜色。

要求:

a.根据桌面的色彩倾向选定主体色彩;b.调入其他合适的颜色使它更接近你的桌面颜色。

(2)反馈:

选取两个同学的训练作业,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调配方法,肯定与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临摹体验

1.欣赏《修路工人》分格放大图,选取第1列第2、3排分格图观察。

2.问:

你看到这两个小格子里画了什么?

小结:

我们可以将这幅画看成许多小色块,近看只是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具体的形就呈现出来了。

3.教师示范调配1—2的分格图的色彩,临摹画出。

4.请一个同学来参与临摹1—3分格图,老师指导调色。

完成后与1—3拼合,观察效果。

学生临摹

1.指导分工:

将10列与7排坐标图分别编号,全班同学按顺序每人选择其中的一格来临摹。

全班分成10个组,每组完成7格临摹,人数不够就请组长安排,画得又快又好的领取两格临摹任务。

2.学生临摹涂色:

组长领取临摹纸发放,编号。

每位同学按照每小格的颜色与位置进行构图、调色、涂色。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组合展示

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编号,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临摹作品。

作品评议

1.自评:

谁来介绍自己是如何调出这个格子的颜色的?

2.互评:

你认为谁调出的颜色跟原作最接近?

3.教师小结。

拓展延伸

欣赏修拉点彩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鼓励学生课后尝试。

 

活动二

教学程序

感受体验游戏导人

1.大家猜猜看:

出示《星月夜》的黑夜局部图。

请同学们猜猜看可能是什么,再逐渐补齐局部图,最后呈现完整的《星月夜》图。

2.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月亮与《星月夜》局部中的月亮,请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

与现实的月亮相比,《星月夜》中的月亮一笔一笔非常清晰,有很强的笔触感。

3.导出课题:

同一幅画——笔触表现。

互动讨论方法探究

1.教师示范,对比感受笔触。

教师运用排列的线条画出一棵树的树冠。

出示用平涂法画的树冠,与之对比,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一组不同笔触画的树丛,对比分析。

笔触的运用可不止这一种方法,一起看看还有哪些?

(排、点、摆)

3。

小训练:

试一试用刚学的方法,画一画云朵或临摹《星月夜》的月亮。

反馈尝试练习,互动:

用了什么笔触?

画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情绪?

教师指导:

a.用钢笔绘画时要注意线条的排列与组合,不可过于凌乱;b.用水粉绘画时要注意用色与用水的多少。

水分要适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画面强烈的笔触;c.不管用哪种方式,笔触都要肯定、明确。

小结:

运用排、点、摆的方法,不仅使得树具有立体感,还能表达作者的情绪。

4.欣赏《星月夜》,体会笔触与情绪的表达。

讨论:

画家把云层、星星、树木画成了什么样子?

是怎样用笔的?

教师小结:

碧蓝的天空充满了漩涡的云,星星一轮一轮的笔触在闪耀;树木用了波浪线,好像在生长一样。

5.出示莫奈的《日出·印象》、毕沙罗的《林荫大道》,提问:

这两幅作品中用了哪些表现笔触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的笔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6.教师小结:

有的用刷、摆的方法表现朦胧宁静的天空及日出时波浪不兴的湖面,表达内心的祥和;有的用点的方法表现树木上阳光的闪耀,也表达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针对不同景色画家的处理方法各不一样,因此在画面中的笔触和效果也各不相同。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构思一个表达自己心境的场景,选择《星月夜》的一个局部,选取合适

的色彩和喜欢的笔触,体验大师的手笔。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大胆绘画以及画面笔触感强的同学。

作业展评

1.学生将画好的作品贴到展示板上。

2.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

教学拓展课堂总结

1.油画大师们用强烈的笔触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我国传统绘画中,画家们也同样如此。

2.出示国画作品,引导发现中国画的用笔。

活动三

教学程序

激趣导人

1.马蒂斯画作《罗马尼亚式的衣饰》欣赏导人,并简单了解马蒂斯作品的特点。

2.教师出示课前绘制的《罗马尼亚式的衣饰》两张冷、暖色调的范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分组座位。

3.揭示课题并板书:

同一幅画——色彩我来配。

对比分析色彩探秘

一、对比分析,认知色彩冷暖,以及冷暖色调的情感表达。

1.简单对比分析范画1和2,初步对冷、暖色调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情感表述。

2.给出“活泼”、“沉静”两个词,让学生将词汇与两幅范画进行正确的联系。

(板书:

活泼、沉静)

3.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表现活泼和沉静的画作里分别用到了哪些颜色?

(板书:

红、黄,蓝、绿)

4.继续引导学生对这些颜色给人的感觉进行情感表述。

5。

出示色轮进行对照讲解,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冷暖色性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一些色彩感受。

6.引导学生学习色调知识。

色调:

一幅作品色彩的整体倾向。

(板书:

暖色调、冷色调)

二、对比分析,认知色彩明度对比强弱所产生的情感表达。

课件出示教材中两幅学生作业,仔细观察,说说同样的色彩在不同深浅的背景前感觉有什么不同?

(板书:

明度)

小结: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同样的色彩在背景深浅不同的情况下有不一样的感觉,明暗对比强,主体突出,画面明快,让人感觉欢快;明暗对比弱,画面柔和,让人感觉平静、温和。

三、尝试体验。

1.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对八幅世界名画进行冷暖、明度的鉴定小练习。

2.通过展示画家作品,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冷暖色调的不同色彩感受。

(板书:

温暖、喜庆;寒冷、平静)

四、巩固知识,作品欣赏。

欣赏教材中四幅学生作品,谈谈你的整体色彩感受。

创作体验

1。

“色彩我来配”作业布置:

用你钟爱的色彩,将《罗马尼亚式的衣饰》进行重新配色,与同学的作业相比较,谈谈哪幅作品让你感触最深。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作品评议

自评:

谁来介绍自己是如何将画家作品进行配色的?

你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互评:

谈谈哪幅作品让你感触最深,为什么?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明度《罗马尼亚式的衣饰》

暖色调范画1

红活泼喜庆

黄温暖

冷色调范画2

蓝沉静寒冷

绿平静

 

第三课能干的帮手

(活动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工程机械,了解它们不同的造型特点及功能用途。

2.使学生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3。

使学生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工程车。

4.使学生展开想象,能自主创作一个有趣的多功能的机器人形象。

5。

使学生在动手描绘与制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领会设计与创造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工程车。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情境导人

教学目标:

认识各种工程机械,了解它们不同的造型特点及功能用途;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工程车。

师:

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据新闻报道:

“湖南长沙的企业远大住工只需7—8个人就可以建一栋30层左右精装修高层住宅”,有同学听说过吗?

它运用了什么样的原理?

利用“搭积木式”建房模式,工期可从36个月减少到12个月,减少用水量80%以上,减少材料浪费损耗20%以上,综合节能70%以上。

板书:

能干的帮手——工程机械。

自主研讨

1.欣赏作品《最后一根钢梁》。

请学生谈一谈对作品的感受。

背后的故事:

作品描绘了武汉长江大桥竣工前最后一根钢梁加上去的场面,反映了长江大桥建设工程的宏伟图景。

2.工程车的概念、定义:

工程车是一个建筑工程的主干力量,由于它们的出现才使建筑工程的进度倍增,大大减少了人力。

观工程车作业,不由得使人震撼机器与科技的威力。

它们用于工程的运载、挖掘、抢修,甚至作战等。

3.教师摆出几辆工程车模型,分发给各讨论小组,并提问:

认识这些工程车吗?

知道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

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工程车?

它们的造型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

请各讨论小组派同学上讲台介绍本组的工程车模型,并在调查表中填下答案:

名称

造型特点

功能

图片展示

塔吊

洒水车

油罐车

挖掘机

翻斗车

压路机

在学生归纳总结时,教师给予帮助与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

实践探究

学习活动一:

画一辆自己喜欢的工程车。

工程车的绘画表现分4个步骤:

①根据工程车的结构特点,将它分成几个部分,勾画大体结构线,确定各部分的位置比例;

②分别画出各部分的内部结构线,注意各部分的形的穿插和遮挡关系;

③添画细节;

④整理完善。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课堂示范,强调作画步骤及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学生自主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拓展延伸

1.学习活动二:

课后收集合适的材料,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制作成工程车模型。

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观察分析某一工程车的外形轮廓;

②抓住该车的造型特点;

③巧妙运用材料的特性;

④兼顾色彩和质感。

2.遵守行业标准和用色规范:

红色——禁止标志,交通禁令和消防设备都以红色表示;

黄色——警示色,道路交通警示和标线;

绿色——提示标志、道路通行和安全通道、机器启动及安全信号均用绿色。

3.上交作品的方式:

可拍照,亦可将模型带进教室交流学习。

鼓励作品的多样性。

(活动二)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视频导人

教学目标:

展开想象,能自主创作一个有趣的多功能的机器人形象;在动手描绘与制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领会设计与创造的意义。

《机器人总动员》片段;

《变形金刚》片段;

《机器人挑战赛》片段。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机器人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

它们可以治病、导盲、保安,可以打捞沉船、铺设电缆、筑路架桥、耕耘播种,特别是在恶劣的环境或单调重复的岗位。

板书:

能干的帮手——机器人。

理解认识

1.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

“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调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2,欣赏各种机器人的造型,感受它们的功用。

如:

排爆机器人、爬杆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等。

设计创作

1.试着画出不同角度的各种立体形,并将它们任意组合成想象中的机器人零部件。

小练习:

透视在立体造型中的运用。

2.参照资料展开想象,画一个多功能机器人形象,并写一段话来介绍它或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要求:

画面完整,构图适当,新颖独特,可上色,附加5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

3.教师进行示范——线描多功能机器人。

学生自主创作,鼓励其展开想象。

评价交流

1.学生自我介绍设计意图并评价作品,教师给予指导。

2.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相关资料:

1、装载机介绍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

装载机的铲掘和装卸物料作业是通过其工作装置的运动来实现的。

装载机工作装置由铲斗、动臂、连杆、摇臂和转斗油缸、动臂油缸等组成。

铲斗通过连杆和摇臂与转斗油缸铰接,用以装卸物料。

动臂与车架、动臂油缸铰接,用以升降铲斗。

铲斗切削刀上具有锋利的巨齿。

齿形设计考虑了插入阻力、耐磨性和易于更换等因素。

齿形分尖齿和钝齿,轮胎式装载机多采用尖形齿,而履带式装载机多采用钝形齿。

教材中呈现的装载机属于前者。

2、挖掘机介绍挖掘机一般由工作装置、回转装置和行走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根据其构造和用途可以区分为:

履带式、轮胎式、全回转、非全回转、铰接式、伸缩臂式等多种类型。

工作装置是直接完成挖掘任务的装置。

它由动臂、斗杆、铲斗等三部分铰接而成。

动臂起落、斗杆伸缩和铲斗转动都用往复式双作用液压缸控制。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施工作业的需要,液压挖掘机可以配装多种工作装置,如挖掘、起重、装载、平整、夹钳、推土、冲击锤等多种作业机具。

3.推土机介绍推土机是一种多用途的自行式土方工程建设机械,它能铲挖并移运土壤。

推土机工作装置包括推土铲和松土器。

推土铲安装在推土机的前端,是推土机的主要工作装置,它由铲刀和推架两部分组成。

推土机处于运输工况时推土铲被提起;推土机进入作业工况时降下推土铲,将铲刀置于地面,向前可以推土,向后可以平地。

铲刀有固定式和回转式两种安装形式。

其中的回转式铲刀可在水平面内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斜铲作业。

如果将铲刀在垂直平面倾斜一个角度,则可实现侧铲作业。

通常,向前推铲土石方、平整场地或堆积松散物料时采用直铲作业;傍山铲土或单侧弃土时应采用斜铲作业;在斜坡上铲削土壤或铲挖边沟时则采用侧铲作业。

4.平地机介绍平地机是一种装有铲土刮刀,配有其他多种辅助作业装置,进行土壤的切削、刮送和整平等作业的土方工程建设机械,配置推土铲、土耙、松土器、除雪犁、压路辊等辅助装置、作业机具时可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工作能力或完成特殊要求的作业。

因此,平地机是一种效率高、作业精度高、用途广泛的工程建设机械,被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机场、停车场等大面积场地的平整作业,也被用于路堤整形及林区道路的整修等作业。

第四课书包

(活动一)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书包、文具等学习物品的形体结构、比例,并运用不同形式的线条流畅地表现。

2,以文具作为表现对象,学生能运用已有的静物构图经验进行文具配置摆放,并用线描的方式画下来。

3.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观察力与表现力,学会关注身边的事物,体会平凡生活的幸福。

二、教学重点:

以文具作为表现对象,学生能运用已有的静物构图经验进行文具配置摆放,并用线描的方式画下来。

三、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形式的线条流畅地表现。

四、教学程序

听一听说一说

1.播放音乐,学生欣赏,引起情感共鸣。

(播放歌曲《读书郎》)听到音乐,同学们的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

2.书包,在我们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教室里,它总是默默地陪伴着我们,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它就像我们忠诚的小伙伴。

今天这个小伙伴向我们发出了邀请,希望我们给它画张像,你们愿意吗?

看一看试一试

1.书包的构成部分。

每个同学的身后都有一个自己的书包,请同学们快速观察,说说我们的书包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书包主体、侧面小袋子、背带、搭扣、图案,及其他部件。

我们把书包最大的部分称为书包主体,小袋子、背带、搭扣等部分称为附件。

那么,你认为可能最难画的附件是什么?

——书包的搭扣、拉链等。

2.学生试画,教师纠正问题作业,讲解方法。

解决的办法:

首先我们可以用双线画出搭扣的外形,比如椭圆或者方形,接着用另外一根线来表现它的厚度,这个搭扣的立体感就出来了。

3。

书包的结构。

我们再来观察书包的主体,它接近什么样的几何形体?

书包主体近似于长方体,大大小小的部分也就是由大大小小的长方体组合而成。

这样看来,书包有宽度、高度,还同时兼有厚度和体积,因此我们在画的时候应该把书包画成是立体的。

(出示简化的书包结构图)

摸一摸说一说

请你们用手摸一摸自然放置的书包,感受它的质地与轮廓。

——软的,粗糙的,表面有不规则的起伏……

书包除了是有体积的,它还像个淘气的孩子,吃饱了的时候,肚子是鼓鼓的,背书累了,两条长胳膊就会慵懒地搭拉下来。

那我们怎样才能把它这种可爱的神态画出来呢?

秘密就在线条上。

试一试画一画

1.书包每个角度有每个角度的美感,但是我们应该选择能更全面地表现出书包的特点的角度。

那么,老师就选择半侧面的角度画一画。

书包的表现方法步骤:

(1)用流畅的、有起伏的线条准确地描画出其中一个面的较长的轮廓线,同时留出描绘细节的画面空间,如:

上顶面,侧面小袋子、背带等。

(注意构图“顶天立地”)

(2)画书包上顶面和侧面的轮廓,表现书包的厚度,使之呈现立体感。

(注意透视和体面的转折关系)

(3)用有变化的线画书包的背带、提手、搭扣、缝线、拉锁和其他部分。

(线条运用要表现书包的质感:

如缝线就用点状的虚线,背带和提手的厚度可用第三根线来表现,转折处用错开的线表现。

(4)根据需要添画一些褶皱线,或者图案,使画面更丰富。

线条组织要有长短、疏密的节奏感。

2.历届优秀学生作业欣赏。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用线描表现书包。

(2)表现的书包有立体感,能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质感。

(3)线条处理有疏密节奏感。

看一看评一评

学生作品集中展示,师生评价作品。

(活动二)

教学程序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很多物体是以立体的形态存在的,我们在平面的纸上描绘它时,应遵循透视的规律进行表现,使物体有立体感、空间感。

同学们以前学习过画立方体的物体,如电话、手机等,初步掌握了立方体的表现方法。

这节课我们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画一画我们的亲密朋友——文具。

(呈现课题)

观察特征探究表现

1.首先,同学们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文具用品,说一说每类文具的主要形体特征。

如书本、直尺类:

立方体;胶棒、笔类:

圆柱体;剪刀、调色盘等文具:

多种几何形体组合。

2.每位同学选择一件文具,尝试在作业纸上描绘下来,要求体现文具的立体感及细节。

3.教师收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业,师生进行正误分析、评价。

对照学生画的实物,观察实物的透视、比例,如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等,进行现场修改,强调合理的透视及比例表现。

摆放文具体验美感

1.这节课我们要表现的是一组文具,选择哪些文具,文具怎样组合摆放才能使我们的画面有美感呢?

同学们尝试选择几件文具并在自己的课桌上组合、摆放。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