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腧穴讲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780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腧穴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四章 腧穴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四章 腧穴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四章 腧穴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四章 腧穴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腧穴讲稿.docx

《第四章 腧穴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腧穴讲稿.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腧穴讲稿.docx

第四章腧穴讲稿

内容

备注

第四章第二节腧穴

一、教学目标

掌握:

1.腧穴的分类、治疗作用及体表定位方法。

2.常用腧穴的定位。

熟悉:

1.经络的相关概念、组成、功能及应用。

2.十四经脉的循行。

了解:

常用腧穴的主治及操作。

二、教学重点

常用腧穴的定位。

三、教学难点

腧穴的体表定位方法。

四、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讨论法、启发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六、教学时数:

4学时

七、教学过程

腧穴概论

一、腧穴的分类

(一)经穴

1.定义:

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腧穴。

2.特点:

有具体的穴名;有固定的位置;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

3.经穴总数:

361个

«内经»约160个

«针灸甲乙经»349个

«铜人针灸腧穴图经»354个

«针灸大成»359个

«针灸逢源»361个

(二)奇穴

1.定义:

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

2.特点:

(1)有具体的穴名,可一名一穴,也可一名多穴;

(2)有固定的位置,但分布较分散:

有的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的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

(3)主治范围比较单一,但有特殊疗效;

(4)名为奇穴,实为经穴。

(三)阿是穴

1.定义:

是指既无具体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

2.特点:

(1)无具体名称;

(2)无固定位置;

(3)分布多在病变附近;

(4)以痛为腧;

(5)补充经穴和经外奇穴的不足。

二、腧穴的命名

(一)天象地理类

1、以日月星辰命名:

如日月、上星、天枢等。

2、以山谷丘陵命名:

如承山、合谷、梁丘、大陵等。

3、以大小水流命名:

如曲池、水泉、后溪、照海、经渠等。

4、以交通要冲命名:

如水道、太冲、内关、关冲等。

(二)人事物象类

1、以动植物名称命名:

如鸠尾、伏兔、犊鼻、鱼际、攒竹等。

2、以建筑居处命名:

如曲垣、天窗、地仓、玉堂、内庭、紫宫、库房、梁门、府舍等。

3、以生活用具命名:

如地机、颊车、天鼎、大钟、缺盆等。

4、以人事活动命名:

如人迎、百会、归来等。

(三)形态功能类

1、以解剖部位命名:

如腕骨、大椎、巨骨等。

2、以脏腑功能命名:

如魄户、魂门、意舍、心俞等。

3、以经络阴阳命名如三阴交、三阳络、阴陵泉、阳陵泉等。

4、以穴位作用命名如承泣、听会、气海、血海、光明、水分、迎香等。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作用

(一)诊断作用:

反映病症、协助诊断。

《灵枢·九针十二原》:

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二)治疗作用

1.邻近作用

是所有腧穴所共有的主治作用特点,即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病症的作用。

2.远治作用

是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所具有的主治作用特点,即这些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病症。

3.整体作用

是某些腧穴所具有的主治作用特点,针灸这些腧穴,可起到整体性的调制作用,是远道作用的扩大。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分经主治规律

 

手三阴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病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太阴经

肺、喉病

胸部病

手厥阴经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阴经

心病

 

手三阳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病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阳明经

前头、鼻、口齿病

 

眼病、咽喉病、热病

手少阳经

侧头、胁肋病

耳病

手太阳经

后头、肩胛、神志病

足三阳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病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足阳明经

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神志病、热病

足少阳经

侧头、耳病、项、胁肋、胆病

眼病

足太阳经

后头、项、背腰、肛肠病

足三阴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病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足太阴经

脾胃病

 

腹部病

足厥阴经

肝病

前阴病

足少阴经

肾、肺、咽喉病

(二)分部主治规律

任督二脉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病

二经相同

任脉

中风脱证、虚寒、下焦病

神志病、脏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头部病

头面颈项部经穴主治规律

分部

主治

前头、侧头区

眼、鼻病

后头区

神志

项区

神志、咽喉、眼、头项病

眼区

眼病

鼻区

鼻病

颈区

舌、咽喉、气管、颈部病

胸腹背腰部经穴主治规律

主治

胸膺部

上背部

肺、心(上焦病)

胁腹部

下背部

肝、胆、脾、胃(中焦病)

少腹部

腰尻部

前后阴、肾、肠、膀胱(下焦病)

腧穴的定位法

一、体表标志定位法

(一)固定标志定位

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和骨节凸起、凹陷及肌肉隆起等固定标志取穴的方法。

(二)活动标志定位

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

二、骨度分寸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一)注释

天突:

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歧骨:

胸剑联合。

完骨:

乳突。

横骨上廉:

耻骨联合上缘。

季胁:

此指第十一肋端下方。

髀枢:

指股骨大转子高点。

内辅骨上廉:

指股骨内侧髁。

内辅骨下廉:

指胫骨内侧髁。

膝中:

前平髌骨下缘,后平腘横纹。

(二)常用骨度表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前发际至后发际

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至大椎

眉心至前发际

大椎穴至后发际

前额两发角之间

耳后两完骨之间

12寸

18寸

3寸

3寸

9寸

9寸

天突至歧骨

歧骨至脐中

脐中至横骨上廉

两乳头之间

9寸

8寸

5寸

8寸

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

大椎以下至尾骶

6寸

21椎

腋以下至季胁

季胁以下至髀枢

12寸

9寸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肘横纹至腕横纹

9寸

12寸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

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

髀枢至膝中

膝中至外踝尖

外踝尖至足底

18寸

13寸

19寸

16寸

3寸

三、手指同身寸法

(一)直指寸(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该法与骨度分寸相比偏长,仅用于小腿部和下腹部取穴的直量。

(二)横指寸

1.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

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

2.一夫法(横指同身寸):

以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为3寸。

用于上下肢、下腹部的直量和背部的横量。

知识链接:

眼保健操

对经络穴位,你可能会觉得既陌生又神秘,但对眼保健操,就会觉得既熟悉又亲切。

20世纪60年代出现并推广的眼保健操,就是以祖国经络腧穴理论为依据,结合推拿而成的一种保健方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眼周的睛明、四白、太阳、天应穴等,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体紧张或痉挛。

实践证明,眼保健操是行之有效的眼部保健方法,特别是长时间读书写字,和面对电脑屏幕者。

现在新编的眼保健操还加入了合谷、攒竹等穴,以更好地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

常用穴位

(一)十四经穴

1.手太阴肺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连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着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桡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

从列缺处分出,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部疾患,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

(3)常用腧穴(共11穴,左右22穴)主要的如下:

尺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咳血、潮热、气喘,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肘臂挛痛等。

操作针刺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慎用灸法。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

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尖下所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项强,咽痛,伤风,齿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腕无力。

操作向上或向下斜刺0.3~0.8寸;可灸。

鱼际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哮喘,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操作直刺0.5~0.8寸。

少商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昏迷,癫狂;指肿、麻木。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2.手阳明大肠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缘,至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鹘),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

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于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手腕后方的支脉:

从列缺处分出,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证,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鼻衄,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

(3)常用腧穴(共20穴,左右40穴)主要的如下:

商阳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合谷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拇、食指并拢,两指掌骨间有一肌肉隆起(骨间背侧肌),隆起肌肉之顶端即是本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牙关紧闭,口眼喎斜,热病无汗或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痄腮。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忌针),直接灸3~5壮,悬灸5~10min。

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上肢关节痛,偏瘫,高血压,皮肤病等。

操作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主治肩臂痛,上肢瘫痪,项强瘰疬等。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5min。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口喎,鼻塞,胆道蛔虫症等。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宜直接灸,可悬灸。

3.足阳明胃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面部支脉:

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

经乳头,向下夹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

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

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

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胃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证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3)常用腧穴(共45穴,左右90穴)主要的如下:

承泣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近视。

操作目上视,直刺0.5~1寸,不宜施行手法。

禁灸。

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主治口,流涎;眼睑动。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或向迎香、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

颊车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口,颊肿;齿痛,口噤不语。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透刺1.5~2.0寸。

天枢

定位肚脐旁2寸。

主治脐周痛,腹胀,泄泻,便秘,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直接灸5~15壮,悬灸5~15min。

犊鼻

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麻木,脚气。

操作直刺0.5~1寸,直接灸5~7壮,悬灸5~10min。

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下肢痿、痹症及强身保健。

操作直刺1~2寸,直接灸5~10壮,悬灸5~15min保健。

知识链接:

神奇的足三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之功能。

作为强壮要穴,长期灸本穴能益后天而养先天之气,可使元气不衰、“脾胃不败”,有强身壮体、益寿之功。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针灸推拿刺激足三里,既能增强胃肠蠕动功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又能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效率,还能调整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糖量,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故我国民间有“常常拍打足三里,胜过食用老母鸡”的说法。

在临床上,针刺或按摩足三里能治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其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足太阴脾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脉:

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3)常用腧穴(共21穴,左右42穴)主要的如下:

隐白

定位趾内侧趾甲角根旁约0.1寸。

主治崩漏,便血,尿血,腹胀,癫狂,惊风。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三阴交

定位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带下阴挺,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早泄,遗尿,疝气,失眠;脚气,足痿,痔疮,湿疹,淋证等。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直接灸3~5壮,悬灸5~10min。

阴陵泉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小便失禁,月经不调,带下以及膝关节肿痛等。

操作直刺1~2寸;直接灸3壮,悬灸5~10min。

5.手少阴心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的脉:

夹着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

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如心痛,咽干。

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3)常用腧穴(共9穴,左右18穴)主要的如下:

少海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之中点。

主治心痛,瘰疬,腋胁痛,手臂挛痛,癫痫。

操作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不留疤痕);悬灸5~10min。

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惊悸、怔忡、心痛、心烦、健忘、不寐、癫狂痫、痴呆、掌中热。

操作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min。

少冲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心悸,心痛;癫狂,热病,昏迷;胸胁痛。

操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6.手太阳小肠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

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

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2)主治概要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证,某些热性病证,神经方面病证和头、颈、眼、耳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3)常用腧穴(共19穴,左右38穴)主要的如下:

少泽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

主治热病、中风昏迷,头项痛、耳鸣、耳聋、乳汁不通等。

操作斜刺1分;直接灸3~5壮。

后溪

定位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头项强痛,耳鸣、耳聋,疟疾、急性腰扭伤等。

操作直刺0.5~1寸。

听宫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操作张口,直刺0.5~1寸。

7.足太阳膀胱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

从头顶到颞顬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

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夹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

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

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出于外踝的后面,沿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见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

(3)常用腧穴(共67穴,左右134穴)主要的如下:

睛明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翳;急性腰痛。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不宜灸。

肺俞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骨蒸潮热,盗汗。

操作斜刺0.5~0.8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梦遗,癫狂痫;咳嗽,吐血,盗汗。

操作斜刺0.5~0.8寸。

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血,纳呆,食不化;水肿,黄疸;背痛。

操作直刺0.5~1寸。

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肾虚腰痛,目昏,水肿。

操作直刺0.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央。

主治腰腿痛,中暑,高热抽搐,腹痛,下肢痿痹,腘筋挛急,膝关节痛。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在腘静脉上点刺出血;禁灸。

至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操作浅刺0.1~0.5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腧穴通路:

还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

从肾,11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于舌根部。

肺部支脉:

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如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

(3)常用腧穴(共27穴,左右54穴)主要的如下:

涌泉

定位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肘呈凹陷。

主治小儿惊风,癫疾,头昏目眩,头顶痛,咽痛失音,足心热痛等。

操作直刺0.5~1分;艾灸3~5壮,悬灸5~15min。

9.手厥阴心包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

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11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

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证,神经精神方面的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

(3)常用腧穴(共9穴,左右18穴)主要的如下:

曲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主治心痛、心悸,烦热,口干肘臂酸痛,胃痛,呕吐。

操作直刺0.5~1寸;或点刺出血。

少用灸法。

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痫,中暑,胃痛,呕吐,热病,胸胁肘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直接灸5~7壮,悬灸5~10min。

知识链接:

内关与心脑血管疾病

内关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及神志病,如心悸、心痛、癫、狂、痫、郁证等;还可用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之证,如胸胁痛、呕吐、呃逆、中风等。

针刺或点按此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之功。

临床研究显示,针内关可使减慢的心率明显加快,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尤其明显,常于针后3~5min恢复正常。

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冠心病患者的内关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电图,并可增强冠脉流量及心肌血氧供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