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745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docx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docx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详细答案版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

一、单选题:

共7题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SO2和Na2O2都具有漂白作用,且漂白的化学原理相同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Na2FeO4杀菌消毒均属于化学变化

D.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原电池、胶体的知识。

A.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是物理变化,SO2和有色物质形成无色物质,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三者都具有漂白作用,但漂白的原理不相同,错误;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形成锌、铁原电池,锌被腐蚀,铁被保护,正确;C.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Na2FeO4杀菌消毒均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正确;故选A。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1NA电子电量,则阳极产生气体11.2L

B.1molNa2CO3晶体中含

离子数小于1NA

C.2.3g金属钠与过量的氧气反应,无论加热与否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

D.0.1mol的CaC2中含阴离子数是0.2NA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A.由于不是标况下,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无法计算,错误;B.1mol碳酸钠中含有1mol碳酸根离子,含有的碳酸根离子数为NA,错误;C.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金属钠完全反应失去0.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正确;D.0.1molCaC2中含有0.1mol

,所以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NA,错误;故选C。

 

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A、Cl2没有酸性,Cl2溶于水生成盐酸、次氯酸才显酸性,错误;B、NaHCO3属于可溶性盐,是强电解质,正确;C、浓H2SO4有强氧化性和浓H2SO4可用于干燥SO2两者没有因果关系,错误;D、Na2S和废水中的Cu2+和Hg2+生成硫化铜、硫化汞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B。

 

4.A、B、C、D、E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等于0,B、E是同一主族元素,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所在同周期中其它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A.B、C、D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B

B.E形成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B的强

C.A、C、D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间可相互反应

D.A、B形成的化合物与B、E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

A、B、C、D、E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E是同一主族元素,则B处于第二周期、E处于第三周期,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最外层电子数为8×0.75=6,故E为S元素,则B为O元素;C原子半径大于所在同周期中其它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则C为Na;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D为Al;其中A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等于0,则A为C元素(一般不考虑H元素);A.B、C、D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Al3+,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O2﹣离子半径最大,Al3+离子半径最小,错误;B.非金属性B(O)>E(S),故E形成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B弱,错误;C.A、C、D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碳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碳酸与氢氧化铝不能反应,错误;D.A、B形成的化合物有CO、CO2,B、E形成的化合物SO2,SO3,均只含有共价键,故D正确;故选D。

 

5.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利用图1所示操作制备氢氧化铁胶体B.利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NH3

C.利用图3所示装置证明H2CO3酸性强于苯酚D.利用图4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实验。

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错误;B利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NH3的装置完全正确;C图3所示装置制取的气体中有醋酸,不能证明H2CO3酸性强于苯酚,错误;D制备乙酸乙酯的收集装置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错误;故选B。

 

6.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

)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

+6Fe2++14H+

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极反应为Fe-2e-

Fe2+

B.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

C.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

D.电路中每转移12mol电子,最多有1mol

被还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原理。

A.Fe板作阳极,为活性电极,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阳极反应为Fe-2e-

Fe2+,正确;B.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氢离子浓度减小,铁离子水解生成沉淀,正确;C.由反应式

+6Fe2++14H+

2Cr3++6Fe3++7H2O,可知,处理过程中消耗氢离子,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pH增大,错误;D.Fe-2e-

Fe2+,则转移电子数12mol需要6molFe,再根据处理过程的方程式,得6Fe~12e-~6Fe2+~

,故被还原的

的物质的量为1mol,正确;

故选C。

 

7.室温下,0.1mol·L−1NaHCO3溶液的pH=8.31,有关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c(Na+)>c(OH−)>c(

)>c(

)>c(H+)

B.c(H+)+c(Na+)=c(OH−)+c(

)+c(

C.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

c(Na+)=c(H2CO3)+c(

)+c(

D.Ka1(H2CO3)·Ka2(H2CO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及离子浓度关系。

A.室温下,0.1mol•L﹣1NaHCO3溶液的pH=8.31,溶液呈碱性,说明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但其电离和水解程度都较小,水电离也生成氢氧根离子,钠离子不水解,所以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

)>c(OH−)>c(

)>c(H+),错误;B.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OH−)+c(

)+2c(

),错误;C.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物料守恒,未加NaOH时,根据物料守恒c(Na+)=c(H2CO3)+c(

)+c(

),加入NaOH溶液时则存在c(Na+)>c(H2CO3)+c(

)+c(

),错误;D.Ka1(H2CO3)•Ka2(H2CO3)=

,碳酸和碳酸氢根离子都部分电离,所以

<c(H+),

<c(H+),因为室温下纯水中,c(OH﹣)=c(H+),所以Ka1(H2CO3)•Ka2(H2CO3)<KW,正确;故选D。

二、实验题:

共1题

8.Ⅰ.实验室模拟氨催化氧化的装置如图甲:

(1)氨合成器(模拟工业合成氨的装置)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甲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2)用甲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甲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写出甲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Ⅱ.用图乙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

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4)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和氢气

(2)说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4NH3+5O2

4NO+6H2O

(4)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5)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u+8H++2

3Cu2++2NO↑+4H2O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

(1)氨合成器(模拟工业合成氨的装置)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甲装置的水中吸收氨不会发生倒吸,因为合成氨的产率较低,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和氢气。

(2)用甲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甲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NO,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甲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

4NO+6H2O;

Ⅱ.红磷充分燃烧耗尽氧气,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5)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u+8H++2

3Cu2++2NO↑+4H2O。

三、综合题:

共3题

9.以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为原料,制取氧化钴的流程如下:

(1)溶解:

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           。

(2)氧化:

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                          。

已知:

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4[Fe(CN)6]·3H2O。

3Fe2++2[Fe(CN)6]3-

Fe3[Fe(CN)6]2↓(蓝色沉淀)

4Fe3++3[Fe(CN)6]4-

Fe4[Fe(CN)6]3↓(蓝色沉淀)

确定Fe2+是否氧化完全的方法是    。

(可供选择的试剂:

铁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铁粉、KSCN溶液)

(3)除铁:

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沉淀:

生成沉淀碱式碳酸钴[(CoCO3)2·3Co(OH)2],沉淀需洗涤,洗涤的操作是           。

(5)溶解:

CoCl2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向碱式碳酸钴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              。

(6)灼烧:

准确称取所得CoC2O41.470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0.830g氧化钴,写出氧化钴的化学式               。

【答案】

(1)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6Fe2++6H++

6Fe3++Cl-+3H2O

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Fe2+已全部被氧化

(3)3Fe2(SO4)3+6H2O+6Na2CO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4)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5)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6)Co2O3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

(1)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

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氯酸根离子被还原为氯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其离子方程式为:

6Fe2++6H++

6Fe3++Cl-+3H2O;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Fe2+已全部被氧化。

(3)根据产物的化学式、加入物质的化学式、溶液中所含溶质,其反应方程式为:

3Fe2(SO4)3+6H2O+6Na2CO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4)洗涤沉淀的操作方法是:

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

重复操作2~3次。

(5)趁热过滤的原因是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6)1.470gCoC2O4物质的量为:

 ,根据Co原子守恒,设氧化钴化学式为CoxOy,

,x:

y=2:

3,所以化学式为Co2O3。

 

10.苯乙烯(

)是生产各种塑料的重要单体,可通过乙苯催化脱氢制得:

(1)已知

、H2(g)的燃烧热(△H)分别为-Q1kJ·mol-1、

-Q2kJ·mol-1、-Q3kJ·mol-1,写出Q与Q1、Q2、Q3的关系式        。

(2)500℃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乙苯,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P;若再充入bmol的乙苯,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2P,则a  b(填“>”、“<”或“=”),乙苯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实际生产中,常保持总压0.1Mpa不变,并向反应体系加入稀释剂,如CO2、N2等。

反应混合气物质的量之比及反应温度与乙苯(EB)脱氢转化率关系(N2不参与反应)如图所示。

①由图判断Q    0(填“>”或“<”)。

②A、B两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较大的是        。

③A点乙苯的转化率比B点高,原因是      。

④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其中,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则600℃时的平衡常数Kp=     。

(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Q=Q2+Q3-Q1

(2)<     减小

(3)①>

②B

③保持总压不变,充入N2,容器体积增大,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乙苯转化率增大

④0.019MPa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知识。

(1)

、H2(g)的燃烧热(△H)分别为-Q1kJ·mol-1、-Q2kJ·mol-1、-Q3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

Q=Q2+Q3-Q1;

(2)500℃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乙苯,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P;假设再充入amol的乙苯,重新达到平衡后如果平衡不移动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2P,但实际平衡向左移动,故a

(3)由图可知,温度升高,乙苯的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是吸热反应,Q>0;②A、B两点温度相同,B点转化率小,乙苯的浓度大,正反应速率较大。

③总压不变,向反应体系加入稀释剂CO2、N2,容器体积增大,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平衡向右移动,乙苯转化率增大。

④由图可知,600℃时的转化率是40%,假设乙苯为1mol,平衡后,乙苯0.6mol,苯乙烯0.4mol,氢气0.4mol,总物质的量为1.4mol,平衡常数Kp=

=0.019MPa。

 

11.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是催化剂

B.银锌纽扣电池工作时,Ag2O被氧化为Ag

C.放电时,铅酸蓄电池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D.电镀时,待镀的金属制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Ⅱ.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

某含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________操作。

(3)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4)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b-Ag合金惰性电极,阳极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

(5)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

“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

“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

” 该炼锌工艺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注:

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答案】Ⅰ.D

Ⅱ.

(1)ZnO   

(2)浸出   (3)锌粉 置换出Fe等   (4)O2

(5)2ZnS+4H++O2

2Zn2++2S↓+2H2O

(6)ZnCO3+2C

Zn+3CO↑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炼制。

Ⅰ.A.碱性锌锰电池中,锌是还原剂作负极,MnO2是氧化剂,错误;B.银锌纽扣电池工作时,Ag2O被还原为Ag,错误;C.放电时,铅酸蓄电池中硫酸浓度不断减小,错误;D.电镀时,待镀的金属制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所需的金属,正确;

Ⅱ.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可生成ZnO、氧化铁等,含尘烟气含有含硫氧化物,可用于制备硫酸,浸出液加入硫酸可生成硫酸锌、硫酸铁,加入过量锌充分反应,可置换出铁,滤液中主要含有硫酸锌,经电解可得到锌和硫酸,电解液中含有硫酸,可循环利用。

(1)含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S,与空气中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焙砂的主要成分为ZnO;

(2)焙烧生成的含硫氧化物可转换为硫酸,用于后续的浸出操作;(3)该含锌矿中还含有FeS等杂质,浸出操作后转化为亚铁离子,可加入锌粉除去亚铁离子,从而出去Fe;(4)电解沉积过程中,是电解ZnSO4,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物为O2;(5)“氧压酸浸”法顾名思义,可知反应物中含有H+和O2,可以获得非金属单质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ZnS+4H++O2

2Zn2++2S↓+2H2O;(6)根据题目描述可知反应物为ZnCO3和C,产物含有Z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O3+2C

Zn+3CO↑。

四、推断题:

共1题

12.扁桃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A和B为原料合成扁桃酸衍生物F的路线如图:

(1)A分子式为C2H2O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A所含官能团名称为       ,写出A+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C(

)中①、②、③3个-OH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E是由2分子C生成的含有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E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   种。

(4)D→F的反应类型是      ,1molF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mol。

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的结构简式:

    。

①属于一元酸类化合物

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其中一个是羟基

(5)已知:

A有多种合成方法,请写出由乙酸合成A的路线流程图(其他原料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H2C=CH2

CH3CH2OH

CH3COOC2H5。

【答案】

(1) 醛基、羧基    

(2) ③>①>②;

(3) 4

(4) 取代反应,3

(5)CH3COOH

ClCH2COOH

HOCH2COONa

HOCH2COOH

OHC-COOH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的性质等。

(1)A的分子式为C2H2O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含有醛基和羧基,则A是OHC﹣COOH,根据C的结构可知B是

,A+B→C发生加成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羧基的酸性强于酚羟基,酚羟基的酸性强于醇羟基,故强弱顺序为:

③>①>②;

(3)C中有羟基和羧基,2分子C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生成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C分子间醇羟基、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则E为

,为对称结构,分子中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分别为苯环上2种、酚羟基中1种、亚甲基上1种,共4种;

(4)对比D、F的结构,可知溴原子取代﹣OH位置,D→F的反应类型是:

取代反应;F中溴原子、酚羟基、酯基(羧酸与醇形成的酯基),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1molF最多消耗3molNaOH;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符合:

①属于一元酸类化合物,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其中一个是羟基,另外取代基为﹣CBr(CH3)COOH、﹣CH(CH2Br)COOH、﹣CH2CHBrCOOH、﹣CHBrCH2COOH,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5)由题目信息可知,乙酸与PCl3反应得到ClCH2COOH,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得到HOCH2COONa,用盐酸酸化得到HOCH2COOH,最后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得到OHC﹣COOH,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CH3COOH

ClCH2COOH

HOCH2COONa

HOCH2COOH

OHC-CO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