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404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docx

《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docx

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

2012-8-15至2012-8-18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管理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2.事故:

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

4.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等级

死亡

重伤

直接经济损失

特别重大

大于30人

100人

大1亿

重大

10至30

50-100

5000万-1亿

较大

3-10

10-50

1000万-5000万

一般

3以下

10以下

1000万以下

5.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R=FC。

6.广义风险分类:

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健康风险。

日常管理分类:

人、机、环、管理。

7.危险源:

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它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8.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为两类,企业重点控制第二类危险源。

a)第一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彩旗的能量。

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b)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即人、物、环、管。

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9.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a)分为6大类9小类。

b)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0.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是预防为主的体现。

a)失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b)故障-发生故障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1.安全生产管理原理:

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

指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a)系统原理:

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活动系统分析,达到管理目标。

i.动态相关性原则:

管理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ii.整分合原则:

明确分工,有效综合。

iii.反馈原则:

捕获、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iv.封闭原则:

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

b)人本原理:

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i.动力原则:

激发人工作能力的动力:

物质、精神、信息

ii.能级原则:

根据单位和个人的能量安排工作。

iii.激励原则:

利用外部诱因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iv.行为原则:

需要和动机是人行为的基础,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c)预防原理:

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i.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都是随机、难以预测的。

ii.因果关系原则:

诱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iii.3E原则:

工程技术、教育、法制

iv.本质安全化原则:

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d)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其受到约束。

i.安全第一原则:

与其它工作发生矛盾,安全放在第一。

ii.监督原则:

对守法、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2.事故致因理论:

a)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b)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事故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i.遗传及社会环境;

ii.人的缺点;

iii.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iv.事故

v.伤害

c)博德因果连锁理论:

i.控制不足——管理

ii.基本原因——起源论

iii.直接原因——征兆

iv.事故——接触

v.受伤——损坏——损失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不正常的能量释放。

i.第一类伤害:

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的阀值的能量引起的;过量。

ii.第二类伤害:

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中毒窒息和冻伤。

正常交换受到干扰。

e)轨迹交叉理论: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交叉导致事故发生。

i.发生过程: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ii.重点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f)系统安全理论:

新系统必须考虑安全性问题,并按规划执行。

i.主要观念:

改善物;任何事物潜伏危险;不能根除危险;控制危险源

ii.应用于新开发的系统。

iii.约翰逊创建了管理疏忽和危险树理论。

三、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确定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性

a)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b)由发展生产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c)由重视人的安全需要决定的

d)由企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2.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三层含义

a)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

b)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3.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以安全生产法为龙头,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

4.我国目前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5.安全科技按照研究领域、功能作用可划分为四类

a)安全生产基本理论研究、

b)安全生产应用基础研究

c)安全生产应用技术研究

d)安全生产成果工程转化

6.三项岗位人员: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7.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

四类24项

a)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

事故总死亡人数

b)绝对指标:

死亡人数共7项

c)相对指标:

死亡率共8项

d)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

一次死亡3-9人和10人以上两项指标。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意义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2)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化工作。

3)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2.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3.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确定目标—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2)设定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提取安全费用,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定识别、传达、转化。

5)教育培训——计划、培训、档案、评估。

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三同时、检修规范化管理。

7)作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作业行为管理、安全警示标志、相关方管理、变更管理。

8)隐患排查和治理——排查前提及依据、排查范围与方法、隐患治理、预测预警。

9)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建档

10)职业健康——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危害的告知和警示、职业危害申报。

11)应急救援——应急机构和队伍、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事故救援。

12)事故管理——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和处理。

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单位每年至少评定并不断持续改进。

二、企业安全文化

1.利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同化、约束、激励等功能引导员工,提升企业安全目标。

2.安全文化起源于国际原子能机构。

3.杜邦个来安全行为模式四个阶段:

a)自然本能反应阶段

b)依赖严格的监督

c)独立自主管理

d)互助团队管理

4.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培育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为全体员工认可遵循并不断创新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

5.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

a)为保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所涉及的实践及活动。

b)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目标基本一致。

c)强调企业的安全形象、目标,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

d)对员工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6.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

a)导向功能

b)凝聚功能

c)激励功能

d)辐射和同化功能

7.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a)安全承诺——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标

b)行为规范和程序

c)安全行为激励

d)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

e)版主学习与改进

f)安全事务参与

g)评审与评估

三、重大危险源

1.对剧毒化学品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2.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框架

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申报或普查

b)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限期提交评价报告、新建设施,在其初步设计审查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

c)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

d)应急救援系统——建立、检验、评估

e)土地使用和厂矿选址安全规划

f)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监察——分级分类进行(四级)

3.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即为重大危险源

a)单一品种:

该数量即为单元内总量

b)多品种:

q1/Q1+q2/Q2+q3/Q3+……qN/QN≥1

q为每种物质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为生产场所或贮存区该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4.注意:

三个要素,1)物品的危险性、2)危险品的存储数量、3)临界量。

不包括危险物资的运输,属于道路交通运输。

5.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

四、安全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生产经营的生产实际,以生产经营单位名义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

一般包括:

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等。

2.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a)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

b)是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要保障

c)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律和标准为依据,是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的体现

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的原则

a)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类:

我国目前没有分类标准

a)广义:

安全管理、安全技术

b)安全系统和人机工程建立:

综合、人员、设备设施、环境

c)标准化:

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

d)职业健康体系:

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7.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

a)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i.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ii.安全生产责任制

iii.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iv.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v.安全设施和费用的管理制度

vi.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vii.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viii.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ix.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x.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xi.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制度

xii.应急管理制度

xiii.安全惩制度

b)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i.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ii.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iii.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iv.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v.岗位安全规范

vi.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vii.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c)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i.三同时制度

ii.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iii.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iv.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v.安全操作规程

d)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i.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ii.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iii.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8.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

起草——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持续改进。

五、组织保障

1.组织保障,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2.矿、建、危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其他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他少于3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3.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六、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1.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高危行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满足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施的维护、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应急演练、器材配置、职业安全卫生的检测、检验等要求。

2.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的主体,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3.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保证,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

a)股份制、合资企业董事会

b)国有企业总经理或厂长

c)个体工商户投资人

4.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

a)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b)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

c)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

d)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e)安全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的支出

f)其他

5.生产经营单位违规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责令限期整改,予以警告,不整改依法处理。

6.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专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

7.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

a)交通、建筑、危化、烟花等行业

i.小型≥30万元;中型≥100万元;大型≥150万元;特大型≥200万元

ii.特大型、大型达到500万元时不再存储。

b)煤矿企业,按采矿许可证确定的生产能力核定

i.≤3万吨60-100万元;

ii.3-9万吨150-200万元

iii.9-15万吨250-300万元

iv.>15万吨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

v.达到600万元不再提取

8.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由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核定下达。

9.企业风险抵押的使用

a)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

b)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c)发生事故,原则上由企业先行支付,运用抵押金的,经安监、财政批准。

10.将风险抵押金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的情形

a)企业负责人事故后逃逸

b)企业未主要承担责任,支付抢险、救灾及善后费用的

11.企业风险金必须做到:

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12.生产期间未发生事故,自然结转;当年发生事故的,重新核定企业应存风险抵押金数额,企业在1个月内补齐。

13.企业未按规定缴存企业风险抵押金的,按单位处1-3万元、企业负责人处5000-10000元的罚款。

七、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分类

a)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i.消除危险源

ii.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iii.隔离

iv.故障——安全设计

v.减少故障和失误

b)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i.隔离

ii.设置薄弱环节

iii.个体防护

iv.避难与救援

2.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a)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b)自力更生和勤俭节约的原则

c)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d)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包括:

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预防职业病、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等技术措施。

分为四类

a)安全技术措施

b)卫生技术措施

c)辅助措施

d)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八、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筑物和其它技术措施的总称。

2.在可行性研究时必须对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的项目

a)非煤矿山项目

b)生产、储存危化品的建设项目

c)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d)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e)其他

3.安全认证报告的内容

a)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b)与周边设施相互影响

c)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d)其他

4.建设项目需要试运行的,必须在生产或者使用前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

5.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试运行前将试运行方案报负责建设项目许可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6.建设项目竣工或试运行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九、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1.特种设备采购要求:

a)技术、指标符合国家要求

b)由相应资质单位制造

c)有相应的出厂文件

2.旧特种设备采购要求

a)原使用单位的注销证明、

b)完整的技术档案

c)经定期检验合格。

3.进口特种设备的要求

a)压力容器境外制造单位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b)电梯、游乐设施的同类首台产品,由国内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械型式试验合格。

c)性能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

d)附有相关中文说明

4.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械申报定期检验,申报前应当进行自检。

6.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

十、安全教育培训

1.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时间

a)危、矿、爆、建资格培训不少于48学时,每年再学习16小时

b)其他32学时,每年学习12学时

2.特种作业人员可以在户籍所有地、从业所在地参加培训。

每三年复审1次,复审培训不少于8学时

3.新员工安全培训不少于24学时;危、矿、爆新员工培训培训学习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时。

职位

高危行业(危化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

其他企业

安全资格培训

继续教育

安全管理培训

继续教育

主要负责人

48

16

32

12

安全负责人

48

16

32

12

一般作业人员

72

20

24

 

特种作业人员

48

8(复审培训)

 

 

十一、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1.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a)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b)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c)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d)专项安全生产检查

e)综合性检查

f)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2.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a)软件系统:

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

b)硬件系统:

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备、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3.安全生产检查方法

a)常规检查

b)安全检查表法:

包括检查项目、内容、标准、结果、评价

c)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4.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5.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十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1.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a)防护用品性能分类

i.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头部、呼吸、眼、防护服、防护鞋、防坠落6大类,21小类

ii.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b)防护部位分类

头部、呼吸器官、眼(面)部防护、手部防护、足部防护、躯干、护肤

c)用途分类

i.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

防坠落、防冲击、防触电、防机械外伤、防酸碱、耐油、防水、防寒

ii.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

防尘、防毒、防噪、防振动、防辐射、防低高温

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三证一标志:

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安全标志。

3.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要做到三会

a)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

b)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c)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4.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

a)采购验收

b)使用前的检查

c)使用中的检查

d)正确使用

5.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标志管理,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标志。

6.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经过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7.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

十三、承包商管理

1.对承包商管理的具体要求

a)要明确双方责任

b)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c)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

d)开展对作业现场监督和管理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1.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a)综合监管+行业监管

b)国家监管+地方监管(交通部门的水运监管)

c)政府监管+其他监管

2.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

a)权威性——源于法律的授权

b)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c)普遍约束性——中国领域内

3.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a)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预防为主

d)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

e)监察与服务相结合

f)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

a)事前的监督管理——许可、资格

b)事中的监督管理

i.行为监察:

组织、制度、培训的实施情况

ii.技术监察:

物质条件

c)事后的监督管理——应急救援、事故处理

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1.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机制。

2.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

a)实行垂直管理

b)监察与管理分开

c)分区监察(不以行政区划)

d)国家监察

3.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

a)日常监察

b)重点监察

c)专项监察

d)定期监察

4.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

a)查思想

b)查制度

c)查安全设施

d)查事故隐患

e)查事故处理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

2.特种设备监察制度主要内容

a)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

b)行政许可

c)监督检查

d)事故处理和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