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313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1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勤于朗读背诵,

乐于课外阅读。

2.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方法。

3.逐步养成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良好的学习习惯涉及范围很广,需要训练的内容也很多,本册教材是在前两

册强调培养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专心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的良好习

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朗读.背诵和阅读课外书报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朗读和

背诵方面已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课外书报的兴趣习惯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训

练,持之以恒进行培养。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卡片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朗读的形式,培养学生勤于

朗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朗读姿势。

教学准备:

有关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专

心倾听勇于发言……)

是呀,这些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才能把语文这门课学得更好。

现在我们

升入了二年级,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顺利地学好语文,小朋

友,你们想要吗?

二、指导看图1.2

1.图上的小姑娘在干什么?

2.仔细观察她的朗读姿势,她是怎样朗读的?

小结:

朗读时要身正.肩平.双手拿书,双臂平放。

三、模仿评价

1.请几个学生练习读书姿势,其余学生观察评价。

2.小结:

如果姿势不正确,会对人体有影响,身不正肩不平容易引起脊柱弯

曲,两臂不自然平放,朗读时会感到吃力,目光与课本不能保持垂直,课本上的

字就不容易看得真切,眼与课本的距离不能保持一尺,过远过近都会影响视力。

3.指导看下图,全班同学的朗读姿势怎么样?

4.全班朗读,指名分组观察,交流。

巡视纠正。

四、集体训练

1.复习要领。

2.指名几位学生摆正朗读姿势一齐朗读。

3.评价指出:

朗读时不仅要姿势正确,还要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嘹亮,态度大方,字字入

目,句句过心,正确流利,富有情感,神情专注,边读边想。

4.正确的朗读姿势需要我们在平时每一次朗读时加以注意,经常地进行朗

读,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五、总结: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的方法,还知道了

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读的姿势和要领,以后我们要天天坚

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背诵形式,训练正确的背诵姿势及

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背诵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背诵姿势及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背书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画面

1.指导观察顺序: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1)全班集体背诵。

(2)指导学生看图背诵。

(3)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4)一位女同学在家长面前背诵。

(5)课后相互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1.2

1.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样摆放?

2.这些同学怎样坐的?

小结:

身正肩平,交臂平放,眼向前方,态度认真。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声音响亮,边背边想,正确流利,富有情感)

4.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

5.请同学们猜一猜,图上的同学背诵的是哪篇课文?

6.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呢?

要注意什么?

(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

三、介绍你以前是怎样背诵的呢?

1.在背诵以前就要把课文反复朗读,做到不多字.不漏字.正确.流利.有感

情。

2.在背诵时,边背诵边想象课文中所写的景象,按照顺序来背诵。

3.在背诵时同样做到不多字.不漏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观察图3: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背诵时怎样?

2.看图4:

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感情怎样?

妈妈怎样?

3.看图5:

小朋友们态度和姿势怎样?

4.小组模仿,同桌交换相互检查背诵。

5.请你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来说说图上的这些小朋

友在哪儿,又是怎样进行背诵的。

你还想在哪儿怎样进行背诵呢?

五、总结

本课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背诵的正确姿势,要领,了解了背诵的形式,知

道了看图背诵的方法。

今后,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多读.勤背,乐背。

这样你肚

子里故事就会越来越多。

难怪,有的小朋友能成为故事大王呢。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培养阅读的好

习惯。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

1.从第一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图上的一位小同学借到了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多开心呀!

3.你知道为什么这位小同学得到一本课外书就会这么开心呢?

出示几条格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饭可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

4.说说你知道谁经常爱读课外书的。

多读书,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不断进步,还能使我们学会写文章,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爱读课外书的习惯。

5.看图2

阅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态专一,但为了保持阅读的

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

6.观察图3:

小同学在干什么?

表情怎么样?

7.小结:

从这三幅图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借到一本心爱的书时那么高兴,阅

读时又是那么专心,在挑选课外书时那么认真。

二、观察下面两幅图,请你说说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小朋友在图书馆.阅览室挑选.借阅图书和看报纸。

他们有的在精心地挑选自己喜爱读书,有的在老师那儿进行登记,有的在认

真地阅读,他们都非常的安静。

有的小朋友读到有趣的内容就轻声地告诉旁边的

小朋友,与同学分享。

三、小结

当你与书交上朋友后,你会得到无穷的快乐,因为她会让你懂得许多知识,成

为小博士;她会让你了解一些新闻,成为百事通;她会让你有无穷无尽的故事,成

为受人欢迎的故事大王……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共有四篇归类识字的课文。

第一课通过“词串”,向我们介绍了金

秋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全课共分四组词语。

第二课也是采用“词串”形式描绘

了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的场面。

全课的第一组词语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

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式场面;第三组词语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第四组

词语表现了中国的突飞猛进。

第三课属于看图会意识字,课文通过形象的图画来

揭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第四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

由5个偏旁“苗”组成5

个形声字,再由这5个形声字分别组成词语,然后用一部分生字编人后面的儿歌。

这个单元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

要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发

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同时帮助学生认

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及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

识字能力,要注意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识字1蓝天大雁秋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蓝、凉、银”等6个生字,认识“雁、霜、游”3个生字。

2.能够有序观察图画,将图画上的事物与文中所出示的词语联系起来,并在

朗读词串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3.感受秋天景物的特点,初步了解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热爱大

自然、热爱秋天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字词,掌握汉字书写要领,能够按照字的结构以及笔顺将生

字写得正确美观。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地建立画面与词语之间的联系,感受秋天景物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认识本课“雁、霜、游”3个生字,学会并美观书写“蓝、凉、银”3个

生字。

3.能有序观察插图,建立画面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并初步感知秋天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视频画面《秋天多美丽》,引导学生边观察画面边聆听歌曲,同

时说一说自己从歌曲中都听懂了什么(秋天很美丽……),学生适时交流自己对

秋天的感知(风变凉了,各种叶子变得五颜六色,大雁开始向南飞去……)。

2.小结引题:

是啊,秋天的大自然是很美丽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美丽的秋天。

(板书:

识字1)

二、图文对照,学习词语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拼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间相互检查自主拼读情况,适时予以指导。

3.再读四组词串,想想自己都从中读懂了什么(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大

雁开始往南方飞去……)。

教师适时归纳:

是啊,秋天到了,大自然正在悄悄发

生奇妙的变化,不信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

4.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画上都有哪些事物,

试着从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5.学生说图(图上有蓝天、大雁……),教师适时出示词语卡片“蓝天、大

雁、红叶、金菊、银霜、儿童”等。

小组开火车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字词朗

读纠正,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读准“蓝”的声母是边音“l”,“霜”是后鼻音,且

中间的介韵母“u”不能丢了。

6.图文对照,检查词串朗读情况。

(1)完整出示四组词串,引导学生边读边对照插图想一想:

在这些词语中,

哪些是画上所没有的?

用笔准确圈出来。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圈画情况(秋凉、远足……),教师适时在课件

中用不同颜色强调相关词语“秋凉、远足、老人、登高、重阳”,指名轮读几个

词语,注意提醒朗读“凉、重”是后鼻音,同时“重”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óng”。

(3)指名分别朗读四组词串,注意指导读准词串之间的停顿。

7.指导学生将四组词串连起来朗读,教师适时再次进行范读指导。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文中生字“雁、霜、游、蓝、凉、银、远、戏、重”,小组开火

车朗读、指读、抢读生字,教师再次根据朗读情况进行字音纠正,注意“银”是

前鼻音。

2.认真观察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巧记生字的方法(“霜”跟雨有关,所

以上面有个“雨”部;“游”与水有关,所以左边有个三点水部……)。

教师适时

提醒学生明确“霜、游、银、凉”等字都可以利用形义结合的方法进行识记,同

时引导他们试着进行扩词练习。

3.继续出示生字“蓝、凉、银”,引导学生想想这三个生字书写时在结构和

笔画等方面都需要注意些什么(“蓝”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要紧凑;“凉”左边是

“两点水”,不能写成“三点水”……)。

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提醒学生

注意“蓝”是“艹”,中间部分要写得略小,下面“皿”要写得扁而略宽,最后

一笔横画要长;“凉”右边“京”的两点要对称;“银”右边部分的倒数第二笔是

短撇,不能写丢了。

4.学生书空练习并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根据学生的书写情

况适时予以强调指导,提醒他们将生字写得端正、匀称。

四、课堂小结

1.交流反馈:

指名学生结合插图以及词串说一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的

景物很美……)。

2.教师小结:

孩子们,秋天的景物到底都是如何的美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

续学习《识字1》,相信大家一定会对秋天有更多的了解。

板书设计:

识字1

蓝凉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掌握“远、戏、重”3个生字的书写要领。

2.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秋天的景物特点,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之情。

3.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

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学习

1.抽取课文生字卡片“雁、霜、游、蓝、凉、银、远、戏、重”等,指名学

生朗读生字,同时试着进行组词、扩词练习。

小组开火车正确朗读生字。

2.谈话引入:

孩子们,秋天在我们的眼中是美好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

美丽的秋天,去近距离地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受。

二、探究交流,感知词义

1.学生自主朗读词串,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边读边思考:

在这些描写秋天景

物的词语中,哪些是自己熟悉或知道的?

试着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跟同伴进行介

绍。

(1)指名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秋天的时候,大雁要到南方过冬,它们喜

欢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在天空中飞翔,还发出叫声呢……),教师根据

学生的描述适时播放各种景物的图片,简单补充“秋凉”“银霜”的知识(秋天

气温逐渐降低,让人感到凉爽,当气温低到一定的程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

结成白色的霜)。

(2)适时出示课文第一、第二两组词串,引导学生说说想想两组词串所描

绘的画面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师归纳板书(自然:

色彩丰富),引导学

生从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蓝、红、金、银),同时课件再次出示蓝天、红叶、

金菊银霜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秋天景物的美好特点。

2.质疑交流:

看到这样美好的秋天的大自然,孩子们,你们最想干什么呢(想

到大自然中去游玩、欣赏美好的秋色……)?

课件出示词串“儿童、远足、游戏”,

指名朗读。

(1)引导学生交流对“远足”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2)课件出示儿童在秋天的大自然中玩耍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图想象孩

子们的心情,教师小结板书(心情愉快),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组词

串,注意读出儿童快乐的心情。

3.过渡:

其实不光是我们的孩子,秋天到了,老人们也喜欢一项健身项目,

你们知道是什么运动吗(登高)?

课件适时出示重阳登高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说

对重阳节的了解,教师简单介绍“重阳节”(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民间

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等,现代社会,人们常在此

日组织敬老活动),并补充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同时简单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4.指导学生分组轮读四组词串,注意提醒学生读出词语间的短暂停顿,同时

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秋天的景物特点以及人物活动的画面。

三、拓展延伸,积累词语

1.引导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词语,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圈出来,想一想自己为什

么喜欢它。

2.课件出示“我喜欢,因为它”的句式,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试着将话说明白、流畅(范例引导:

我喜欢蓝天,因为

它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学生仿照老师的范例进行想象与表述。

3.谈话过渡:

这么美好的秋天,的确让人心中充满了喜爱之情。

孩子们,你

们愿意融入到这么美的秋色中吗?

那好,就让我们美美地读出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之情吧!

4.学生自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并适时进行范读。

5.课件播放舒缓音乐,指名进行朗读展示,注意提醒学生将词串读得轻柔、

舒缓一点。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词语,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秋天的画面。

6.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词串背诵练习,指名进行背诵展示,教师适时予以表扬、

激励。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过渡引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掌握了“蓝、凉、银”三个生字的书写要

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三个字“远、戏、重”的书写(课件出示三个

生字),指名朗读。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并说说在书写时重点要注意什么(“远”是半包围结

构,要先写里边后写外边……)。

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注意“远”的最后一

笔捺画要舒展且有一波三折之势;“戏”左边“又”的捺画变点画,且要稍微收

一点,被右边“戈”的撇画托住,同时,“戈”的斜钩要略长;“重”的横画较多,

要写得紧凑且注意横画之间的距离均等,另外最后三笔的笔顺分别是竖、横、横。

3.学生自主描红并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重点提醒“远、重”的笔

顺,同时注意不要把“戈”写成了两横。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背)词串,教师再次进行读、背指导。

2.小结:

秋天是一幅色彩丰富的美丽图画,它会把自己独特的美呈现给每一

位热爱自然的人。

孩子们,有时间别忘了走进大自然中,用心去寻找属于大自然

的美丽吧!

板书设计:

识字2城楼红灯金水桥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了解词义。

两根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犭”旁。

2.诵读课文。

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8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

写端正、匀称。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

景。

4.学会书写“灯”“桥、检、陆、炮”这五个生字。

识字1

色彩丰富

心情愉快

(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同学们,一年中我们要过好多节日,请你说一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

1月1日3月8日5月1日

6月1日7月1日8月1日

10月1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

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

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

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

国庆节。

二、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

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

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三、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2)出示:

“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上空绽放礼炮及天安门升旗仪式插图。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

里隆重举行。

出示:

“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阅兵式插图,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

出示:

“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2)朗读:

“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

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

“神州”“腾飞”“中国龙”。

四、复习阅读,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

桥、检;炮、焰。

说说左右结构比例。

(2)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去掉“火”后剩余部分的笔顺。

(3)教学“犭”旁。

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学习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余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天安门广场的节日欢庆气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显示)城楼红灯金水桥

大典检阅海陆空

礼炮焰火狂欢夜

神州腾飞中国梦

2.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

3.抽读词语,齐读词语。

二、读韵文。

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这些词,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

2.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3.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好吗?

为什么?

你们能不能比他读得更好?

4.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比,行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学生评价

5.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

教师介绍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我边读边想像天安门城楼、金水桥、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夜

晚广场上的狂欢情景……

6.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试试。

7.指名读,评议,再读。

8.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把剩余的生字一齐学完。

2.读读这些词语。

3,看看这些字,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互相交流。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导以下的生字:

狂,新偏旁“g”(反犬旁),笔顺是:

第二笔“)”像动物直立微微点头的样子。

焰:

右上方是“*”第二笔是不带钩的,下方的笔顺为:

“‘r门n闩臼”,其

中第四、五的两笔短横等横且不相连。

州:

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

笔顺是广J:

>州丹州。

5.你觉得这些生字怎样写美观呢?

好好观察一下。

6.重点指导;

州:

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高,中间一竖略短些。

7.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放轻音乐。

8.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

四、指导说话

1.看过国庆节时,天安门广场那热闹的场面。

回忆一下,我们这儿是怎么

庆祝的呢?

2.你们看到了什么?

人们穿着什么?

脸上怎么样?

街上有着什么?

3.同座位互相听,互相纠正。

4.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教师还可提示:

我们也能在说的时候把韵文中所学到的词语用进去。

5.说得这么好,写一定不会觉得困难的。

学生写话,教师相机巡视。

识字3笔灶尖歪尾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

心。

3.初步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意识字,激发学生学字的兴

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两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自学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3。

2.引导自学。

二、复习熟字,理解会意字的特点。

1.出示“笔”图:

这是什么?

毛笔是用什么做的?

所以人们把“竹”和“毛”组

合在一起表示“笔”字。

2.出示“尖”图:

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外形和他有点像?

所以人们用上“小”下

“大”表示“尖”字。

3.出示“看”图:

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所以人们把“手”放在

“目”上表示“看”字。

4.小结:

(1)这“笔、尖、看”3个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从

两个简单字的意义联系上来领会这3个字的意思,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就

叫会意字。

(2)我们怎样学的?

先看图,领会字意,再记字形由哪两个部件构成。

三、学习3个生字:

灶、歪、尾。

1.出示“灶”图。

(1)先看图,这是什么?

(2)想想:

砌灶要用什么?

(3)再看字:

“灶”字由哪两个部件构成?

火作为偏旁要注意什么?

2.出示“歪”图。

(1)图上的画挂得正不正?

给“挂的不正”换个说法。

(2)出示“歪”的字卡。

领读、指名读。

3.出示“尾”图。

你怎样记住它?

4.巩固复习。

(1)看图读字,读准字音。

(2)给生字找朋友。

5.学生看笔顺图描红。

要求:

看一看,描一个,笔笔到位。

四、读儿歌。

1.轻声读儿歌,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3.齐读儿歌,读通读顺。

五、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

习字册?

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2.交流讨论,指导朗读。

(1)从哪儿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2)“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正确的画法是怎样的?

(3)指导朗读。

3.“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儿歌中的生字、正音。

2.教学新偏旁。

3.学生看笔顺,描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