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与艺术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684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原理与艺术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原理与艺术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原理与艺术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原理与艺术复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原理与艺术复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原理与艺术复习指导.docx

《教育原理与艺术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原理与艺术复习指导.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原理与艺术复习指导.docx

最早将教和育二字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Ø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

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

指的是学校教育。

特点:

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和计划性最强的教育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

(专门性和组织性)

学校教育:

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且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l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问题:

指的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l二、教育的起源最古老:

神话起源论

①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教育原理》

②心理起源说/模仿起源论(美·孟禄)

③劳动起源说(苏联·恩格斯)

④生活需要起源说(中·杨贤江、钱亦石)

l三、教育的发展

1.个别教育阶段

在原始社会主要表现为氏族教育形态;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表现为家庭和宗族教育形态;在现代社会主要表现为家庭、社区、网络教育形态。

2.古代学校教育阶段

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它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表现为古代学校教育形态,在现代社会表现为现代学校教育形态。

条件:

①生产水平的提高;②文字的产生和广泛使用;③出现了一批脑力劳动者。

(1).奴隶制社会

中国:

早期学校称为庠、序、学、校;

教育目的:

“明人伦”,提高“治人之术”;

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欧洲:

2种——斯巴达早期学校教育、雅典早期学校教育;

教育目的:

分别是培养军事化人才、培养人的多方面才能;

(2).封建社会

中国:

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类型;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

-1-

教育内容: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义、春秋)以及一些算学、天文、医学方面的知识。

欧洲:

主要是教会学校;

教育内容:

“七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

特点:

①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②传授的是统治术;③教育是在大抵固定的场所;④教学采取个别的方式;⑤学校没有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学生入学无统一规定,修业无固定年限。

3.近现代教育系统阶段

(1).发展的主要标志:

1802年,英国罗伯特·欧文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标志幼儿教育的诞生;

1708年,德国席姆勒创办了第一所实科中学,标志近代中等教育的诞生;

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近代大学教育的诞生。

(2).我国几部重要的教育法律

《义务教育法》:

1986年颁布,现行的是2006年;

《教师法》:

1994年;

《教育法》:

1995年。

l四、教育学的性质与对象

1.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科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它具有社会科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特

点。

教育现象:

教育的外在表现或外表形态;

教育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并被意识到的问题;

教育规律:

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及自身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教育实践:

具体的实践行为;

教育艺术:

教育学论述教育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分析教育艺术的内容及功能,探讨教育

艺术的创造与评价。

2.教育学具有科学性、规律性和艺术性。

l五、教育学的历史和现状

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

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

注重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发展的巨大作用;

主张有教无类,提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贤人”和“君子”;

主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等教育原则;

(2).孟子: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提出培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教育目标;

-2-

(3).荀子、董仲舒、韩愈、宋代理学家(朱熹等)、明清王守仁、王夫之等。

(4).我国古代教育理论著作:

《学记》

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

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

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教学相长、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善教继志等。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1).①古希腊——

苏格拉底:

“启发诱导术”、“助产术”、“产婆术”;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柏拉图:

对话集《理想国》、《法律篇》;

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揭示了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伦理学》;

肯定教育与政治间的紧密关系,认为教育应由国家负责,受国家控制;

他的“文雅教育”注重人的高尚情操和个性的塑造;

②古罗马——西塞罗、昆体良、奥古斯丁;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③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维多里诺:

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

性;

法·拉伯雷:

提倡人文主义的教育主张;

3.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①英·培根:

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了出来,作为教育学雏形的讲述与传授的艺术只是在科学分类中有了一席之地,尚无具体的内容。

②捷克·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作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泛智论;自然主义教育原则;“学科教育法”奠基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学最早在德国被建构

①德·康德:

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认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②德·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形成的标志;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

上;

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四阶段观点”,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把教育主要看成是接受的过程,强调教师、讲授、教材的主导作用;重视道德教育,认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③英·洛克—《教育漫话》;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英·斯宾塞—《教育论》;瑞士·裴斯塔洛齐—《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3-

凯洛夫《教育学》1939世界上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

4.教育学的深化与拓展

(1).现代教育学的新流派

①实验教育学

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代表作:

《实验教育学导论讲义》;德·拉伊:

《实验教育学》,是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②文化教育学

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李特以及福利特纳和博尔诺夫;

③实用主义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是杜威,代表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

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我国杨贤江1930年以李浩吾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

(2).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特征

①教育学走向分科化和综合化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多样化

③教育学研究范式多样化

④教育学发展更加自觉化

第二章 教育功能

l一、教育功能的分类P37

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2.从教育作用的层次来看,可分为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与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其中还含有正负、显隐功能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许多变式;

4.从教育作用的性质来看,可分为自我保存功能与自我更新功能;

l二、教育功能的特征P40

①客观性 ②整体性 ③层次性 ④迟效性

l三、个体发展的主要特点P43

①顺序性(“拔苗助长”违反了人的顺序性)

②阶段性 ③不平衡性 ④互补性 ⑤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简答】(“一刀切、一锅煮”、“因材施教”)

(1).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其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4-

(2).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上;

(3).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上;

l四、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1.关于影响个体发展因素的不同观点P45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英·高尔顿:

《遗传的天才》,首先提出“天才是遗传”;奥地利·比勒、美·华生;

(2).内发论与外铄论

①内发论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强调个体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代表人物:

霍尔、彪勒、孟子、老子、苏格拉底、卢梭。

②外铄论又称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认为个体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代表人物:

华生、荀子、洛克(“白板说”)。

③与内发论与外铄论相似的还有成熟优势说和学习优势说;

代表人物:

成熟优势说——盖塞尔、皮亚杰;学习优势说——华生、斯金纳、维果茨基;

(3).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美·吴伟士、德·施太伦;

2.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实践、主观能动性;(“龙生龙,凤生凤……”)

【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能对环境因素加以控制,进行优选并予以加工改造。

特别是学校教育,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与现实影响来合理地作用于受教育者的身心,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2)教育对人的影响系统而且全面。

(3)学校教育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的指导。

(4)学校教育为人以上高的发展奠定基础

2.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条件从学校内部看:

(1)学校教育的目的性、专门性、选择性、计划性的实现程度。

(2)教育内容

(3)教师的工作态度从学校外部看:

(1)社会影响与学校影响的一致性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协调程度

l五、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①促进智力和能力社会化;

②培养社会角色;

-5-

③传递社会规范;

l六、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①教育独立论:

发端于“五四”运动前;

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李石岑发表《教育独立建议》;

②教育外能论

代表人物:

德·康德、德·莱布尼茨;

法·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

20、30年代,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强调“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这也是一种教育万能论;

③人力资本论

代表人物:

美·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人力资本投资》;

④筛选假设理论

创始人:

美·迈克尔斯宾塞和罗伯特·索洛

☆七、教育的相对独立性——P63

教育要受社会的形态、变迁以及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制约,但教育又具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的性质,这就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补平衡性;

★八、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能力(教育是劳动再生产的途径);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教育是科学生产最有效的形式);

2.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

②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

③教育能够形成政治舆论;

3.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传承和选择文化的功能;

②吸收和融合先进文化的功能;

③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4.教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