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823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docx

《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docx

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

 

2020年普惠金融陆金所分析报告

 

2020年11月

陆金所的商业模式和财务状况。

陆金所是平安集团旗下五大金融科技公司之一,在P2P业务中快速发展起来,之后进行业务转型并发展金融科技。

陆金所经营的是可扩展的、轻资本的中心辐射型商业模式。

平台有两个“中心”——微贷便利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连接着数百家金融机构的“辐条”,负责提供针对个人客户需求和风险偏好的贷款和理财产品。

陆金所的微贷便利服务通过平安普惠展开,业务内容包括贷款撮合、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

业务开展方式为在中心建立端到端技术平台,连接借款人、融资伙伴和信用增强伙伴;陆金所财富管理业务开展模式为第三方财富管理产品的分销提供便利,无需承担信用风险,也不做任何隐性或显性担保,同时通过应用先进的适宜性管理技术控制声誉和适宜性风险。

受监管环境变化影响,陆金所财务指标阶段性放缓。

2017年和2019年8月公司停止提供B2C与P2P产品,产品结构调整后,陆金所营业收入仍保持增长态势,但收入增速有所下降。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的ROE分别为34%、42%、26%和12%,2017年至2018年处于上升状态,2018年后下降幅度较大。

科技赋能,打造金融科技平台。

相较于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金融科技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折射出陆金所在科研上投入明显不足,主要与陆金所的科技来源于平安的授权使用有关,得益于母公司强大的技术输出。

作为平安生态圈的一员,陆金所与平安集团紧密合作,获得了其前沿技术的使用许可,包括平安旗下8个研究机构以及超过21,000项专利,例如面部和语音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等前沿科技。

积极布局海外,金融科技输出。

陆金所除了为境内客户提供理财产品与服务外,还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通过陆国际(新加坡)、陆香港这两个面向C端投资者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为境外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

美股上市后,陆金所表示未来三四年将会把重心放在国内市场上,同时会为国际扩张打基础。

陆金所与蚂蚁集团、京东数科异同简析。

1)IPO规模的差异以及交易市场不同。

陆金所选择赴美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23.63亿美元,估值约为313亿美元;蚂蚁集团拟选择A股与H股共同上市,首次公开发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京东数科选择在A股上市,不超过53,802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

2)公司战略与业务板块存在差异。

陆金所更注重金融属性,营业收入分为净利息收入、技术平台收入与其他,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微贷业务利息收入与技术平台服务费;蚂蚁集团的业务模式,是以数字支付平台为广泛触达,助力金融机构合作伙伴。

借此平台发展数字金融和数字生活服务,赚取技术服务费和促成业务的佣金费以及平台佣金费;京东数科的业务模式,是将客户区分为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政府及其他客户,为其提供特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赚取技术服务费与促成业务费。

3)技术属性差别。

蚂蚁集团与京东数科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逐年上升,但陆金所是呈现下降趋势。

京东数科占比整体大于蚂蚁集团和陆金所。

蚂蚁集团在报告期内,对研发的投入均超过京东数科和陆金所。

一、陆金所发展历程

陆金所全称为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是平安集团旗下的五大金融科技公司之一。

陆金所在P2P业务中快速发展起来,随后顺应监管要求,清退P2P,进行业务转型并发展金融科技。

陆金所立足于“信息平台”和“科技赋能”,以打造全国领先的以科技赋能的个人金融服务平台为目标,致力于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其使命是使零售借贷和财富管理更轻松、更安全、更高效。

1、发展历程:

专注微贷,业务转型

(1)第一阶段:

P2P业务快速发展(2006-2013)

2005年8月,平安集团在中国深圳开展了消费贷款业务,这是陆金所的零售信贷便利化业务的起源。

2011年9月,平安集团又在上海成立了财富管理子公司,奠定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基础。

2012年网络投融资平台正式上线。

陆金所首推P2P产品——“稳盈-安e”系列,实现了P2P网络借贷基本功能,获得了市场的积极追捧与认可。

(2)第二阶段:

开放平台、跨业经营、跨境资管(2014-2017)

2014年,陆金所进行了一系列重组,以进一步发展业务战略,并于同年12月将公司注册为控股公司。

2015年,陆金所的P2P业务与平安直通贷款业务、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整合为“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

陆金所将其纯化为金融理财信息咨询平台的功能,构建开放的交易平台。

2016年5月,陆金所从平安集团收购了零售信贷便利化业务,形成“微贷+财富管理”的商业布局。

2017年7月,陆金所子公司陆国际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批准,正式走向国际、布局海外。

(3)第三阶段:

业务转型,轻资本运营(2017至今)

响应监管要求,2017年下半年起陆金所开始逐步关停B2C,2019年停止P2P业务,预计2022年P2P资产全部清退完毕。

全面进行转型,坚持轻资本的运营模式,财富管理业务转向第三方理财产品的代销,不断增加机构合作产品占比。

2、股权结构

(1)受资本青睐,多轮融资明星机构入股

陆金所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的五大金融科技公司之一,一直收到资本的追捧。

从成立至今先后完成了三次融资,总融资金额超30亿元。

1)2015年3月,获得私募基金BlackPine、中金公司、鼎晖投资等投资,陆金所完成4.85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高达100亿美元。

2)2016年2月,获得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中银集团、国泰君安、民生商银国际控股等投资,陆金所完成12.16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

3)2019年3月,获得卡塔尔主权基金卡塔尔投资局(QIA)、香港全明星投资基金、春华资本、日本金融公司SBI控股公司等投资,陆金所完成13.3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达到394亿美元。

(2)背靠平安生态圈,协同合作发展

从股权结构上看,陆金所的主要股东为陆金所高管持股平台TunKungCompanyLimited(持股42.7%)、中国平安(持股42.3%)以及股东EddieSiuWahLaw(持股3.4%)。

其中,TongjunInvestmentCompanyLimited持有TunKung41%的股份,Tongjun代表中国平安某些高级雇员持股,其管理委员会成员为5名中国平安员工。

陆金所作为平安集团五大金融科技公司之一,而中国平安具有拥有金融全牌照的优势,这一点是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无法相比的,并且这一点在陆金所的招股说明书中也多次提及。

作为平安生态圈的一员,陆金所可以接触到平安集团约2.1亿高质量金融客户,使用平安集团的前沿技术。

此外,陆金所与平安集团在业务、分销渠道和产品能力等业务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两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3、坎坷上市路落下帷幕,赴美上市终成定局

2015年底,时任陆金所董事长的计葵生称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在港上市。

P2P爆雷、网贷持牌受阻以及国内第一批P2P网贷公司宜信旗下的宜人贷赴美上市挂牌首日即遭破发等事件的影响,陆金所上市计划搁浅。

应监管要求,陆金所于2019年开始全面清退P2P业务,并且在今年4月,平安消费金融正式获批,意味着陆金所“持牌经营”,可以合法承载个人借贷业务,这有利于推进陆金所的上市。

此外前有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众多竞争对手纷纷上市,因此陆金所上市需求十分迫切。

上市地的选择通常与估值、股权结构、监管要求等相关,由于陆金所仍有部分网贷业务存量,陆金所登陆科创板难以从监管层面得到支持。

放弃港股登陆美股可能与陆金所的海外市场业务布局相关,同属平安旗下金融科技公司的金融壹账通也在美股上市,并且市场表现良好,这可能也是陆金所登陆美股放弃港股的原因之一。

二、商业模式与财务状况剖析

1、轻资本的中心辐射型商业模式

(1)“hub-and-spoke”中心辐射型商业模式

陆金所经营的是可扩展的、轻资本的中心辐射型商业模式。

平台有两个“中心”——微贷便利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前者主要经营零售贷款撮合业务,后者主要经营财富管理产品销售业务),连接着数百家金融机构的“辐条”,负责提供针对个人客户需求和风险偏好的贷款和理财产品。

两个中心与一个集成的账户绑定,集成账户作为一个单一接口,将所有借款人和投资者与通过平台提供的产品、交易和服务联系起来。

为了便于理解,可将陆金所比作一家金融超市,售卖产品分为零售贷款和财务管理产品两种。

为了降低自身风险,陆金所产品大多数从其他金融机构“进货”而非自己生产,最终赚取撮合“生意”的服务费。

(2)轻资本运营:

抗风险能力强

2017年起,陆金所转向轻资本的商业模式。

为实现轻资本运营和风险管理,陆金所的零售信贷业务主要是由第三方提供资金来源,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信用增强合作伙伴承担。

2020年前6个月,陆金所融资伙伴提供99.3%的新贷款,陆金所通过获得许可的小额贷款和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了0.7%的资金。

此外,陆金所与四家第三方信用保险合作伙伴合作,其中主要是平安保险。

截至2020年6月30日促成的未偿贷款中,由陆金所承担的信贷风险敞口仅为2.8%。

COVID-19期间,陆金所轻资本商业模式优势得到了证明。

贷款拖欠率短暂提高后,2020年第二季度拖欠指标恢复到较为正常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对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提出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可能发生改变,这会影响陆金所轻资本模式能否持续,需时刻关注政策走向。

2、平安普惠展开微贷便利业务

(1)业务开展方式

①以技术平台连接信贷需求方和提供方

陆金所的微贷便利服务通过平安普惠展开,业务内容包括贷款撮合、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

业务开展方式为在中心建立端到端技术平台,连接借款人、融资伙伴和信用增强伙伴。

②需求方聚焦高质量借款人,资金提供方转向第三方机构

微贷便利业务的目标客户是拥有金融资产、房地产或有商业银行信贷渠道的高质量借款人,主要为小企业主和工薪阶层,前者的比例为60%-70%。

如前所述,贷款资金的来源方为银行、信托、陆金所子公司,其中由P2P提供的资金从2017年的32.5%下降至2020年前六个月的0%,由陆金所子公司提供的贷款资金从2017年的48.2%下降至2020年前六个月的0.7%,其余99.3%资金均为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

2017年来,陆金所的表内贷款占比呈下降趋势,意味着承担的信用风险在不断下降。

公司提供的贷款产品包括抵押贷款和无抵押贷款。

陆金所的微贷便利业务相比于其他金融科技企业,贷款额度高、贷款期限长且贷款利率高。

(2)盈利模式:

贷款服务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陆金所为客户提供贷款便利和融资后服务。

贷款便利服务主要包括信贷评估和融资咨询服务(即向借款人提供资金来源);融资后服务主要包括还款处理和贷款催收服务。

因此陆金所的收入来源包括贷款撮合费、贷后管理费、利息收入、担保收入等。

由于陆金所更多进行的是贷款撮合而非贷款提供,因此利息收入占比并不高,主要收入来源是贷后管理费(占比约60%)和贷款撮合费(占比约20%)。

陆金所的贷款撮合费占比近年来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尽管表外贷款增加,但是借款人提早还款、融资组合改变和收入无法提前确认(平台提供P2P时,可提前确认收入)的影响更大。

贷后管理费占比增加,是因为表外贷款占比增加的影响部分抵消了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影响。

对于这种盈利模式而言,需要不断拓展客户群体和提升贷款客户净值,才能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3、财富管理业务聚焦第三方产品

(1)业务开展方式

①平台负责匹配理财产品买卖双方

陆金所目前主要通过微坤(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陆金所控股(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及陆金所合并的附属机构(包括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有限公司、上海陆金所)开展财富管理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开展模式为:

为第三方财富管理产品的分销提供便利,无需承担信用风险,也不做任何隐性或显性担保,同时通过应用先进的适宜性管理技术控制声誉和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