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098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docx

《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docx

陈虎平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

陈虎平:

情商和理商是可以习得的技能

小编的话:

本文约9000字,阅读建议时间13分钟。

情商、理商是可以靠后天学习习得的技术。

人生这场游戏,刷上了情商、理商2.0版本的战斗技能,在时代通关道路上会越走越顺。

除了对自我要求,不断修炼内功,每一次组队合作、打怪等外在事件的发生,都会驱动内部的自我升级。

从0起步的初阶学习者一直到要去创业的革新者,人生阶梯的每一次分级成长,在这都会找到虎平老师的经验总结,值得你反复阅读。

有了动力、找到方向,你还需要技术。

就如基因天赋、家族积累一样,技术也是一种资源。

你总要拿特定的资源,与外界做交换,在市场找对价。

技术是后天习得的资源,有个人和群体两种技能。

自己通过即时反馈、深度练习,获得个人技能。

但因为市场允许你成熟的时间太短,你不可能在所有技术方面都很优秀。

又因为人生苦短,你想更有效率,你就需要一个团队。

好团队的效率是个人总和的3倍、10倍、甚至50倍。

理商与情商个人获得的技术是自然技术,或者说知识技术,例如健身、跑步、打球、唱歌、做题、编程、逻辑结构思维、元学科框架、行业分析、产业链系统。

由于它利用的是亚个体的(subpersonal)认知模块、行为和观念程序,它其实也是这些模块和程序的组织技术。

这种技术涉及理商(狭义智商,systemizingintelligence)。

群体获得的技术是组织技术,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例如2-3个闺蜜聊天、3-5个哥们组团打怪、5-7个合伙人做成一个项目、150人形成一个高度团结的部落、几百上千人的委员会或议会管理一个社会,等等。

这种技术涉及情商(emotionalintelligence,sympathizingintelligence)。

(推理和共情这两种智力的论述,可参考SimonBaron-Cohen关于自闭症和两性差异的研究。

)理商是系统推理和控制的能力,按照理商,事物、甚至人,都是对象,可以操作、控制,它把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当作可用的资源,然后调控它们,以达到特定目标。

这是典型的系统控制的心智模式,在外部表现为严于律己。

理商1.0版在对待人时认为,别人是跟自己一样的,怎么对待自己,也怎么对待他人,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也用同样的要求,严于律己、严于待人。

这是典型的错误,对人性的差异认识不够。

理商2.0版清除了这个bug,假定存在多个独立的不同的功能需求体,求解如何满足各个人的功能需求。

但这时他依然把人当作工具,只是当作一个有不同需求的工具,而不是真的把人当作有独立情感的人,他在思想中把握对方,不会把自己调到别人的频道上,对他所不理解的对方情感,他通常忽略、认为不重要、或觉得对方在浪费生命。

情商是情绪同步和共振的能力,按照情商,人、甚至事物,都有情感、都有意向,跟自己一样,都需要呼应、回响、共鸣。

情商1.0版的人会自动认为,对方与自己,都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人,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接受别人的生活模式,即使自己完全不理解,也至少在某些时候顺着别人的节奏行动,让别人暂时接管自己的行为进程,并乐在其中。

最好的状态是共振,彼此都不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此时双方的自发行为共振。

自然演化已经给我们人类装配了镜像神经元,保证人类天生就有这种模仿、共振的交互能力。

这种情商要求对方与自己的天生频道一样,所谓同类,因此能够诉诸的人物是有限的。

所以,情商1.0版是定频共振。

情商2.0版的人会认为,对方其实也跟自己一样,只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它清除了情商1.0版的天赋bug,深刻理解各个阶层的人的心理需求,并可以随时升级或降级到相应阶层与之共振。

伟大的政治家、演员都有这种能力。

这种情商认为人类最终其实都一样。

情商2.0版是调频共振。

最高智力是情商2.0+理商2.0。

从概念上看,情商可以还原为理商问题,理商也是对不同认知模块的合理组织,情商也是对不同个体的合理组织。

反过来说也成立,理商也可以还原为情商问题,别人的认知模块与自己的认知模块,是可替换的同类模块。

从心理程序往下还原到行为模块、甚至再往下还原到神经回路,情商和理商可能都是一样的,都是在特定的信道中施加特定的输入、给出特定的可控输出。

但在人类这个天然视野中,这两个概念的表层差异还是大于底层共性。

因此,技术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和理商,也就是调控自己和对方的认知、行为模块的能力,呼应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心理模块的能力。

如何习得技术?

如果习得这些技术?

技术是一个优化问题。

即时反馈、深度练习,是最好的方法。

深度练习、也称刻意练习,是心理学家在分析杰出人物时发现的重要经验规则。

所谓经验规则,就是你最好这样做,这样落在目标区的概率大很多。

深度练习的诀窍是一步步进阶,古人说的循序渐进。

它不是一蹴而就、大跃进、奇迹发生,也不是注定失败、毫无指望、永不可能。

刻意练习把技能学习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费力区、恐慌区。

不在舒适区练习,仅做适度重复练习,主要在费力区练习,但不要一步登天,进入恐慌区,要逐步把费力区变成舒适区,把恐慌区变成费力区,自己把自己提升上去(self-bootstrapping)。

背5000单词背5000个单词怎么背?

一口气背完整本书,令人恐慌。

做法是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小目标分解为小小目标,小小目标分解为小小小目标,直到它是你1个学习单位时间,例如1个小时,可以完成的目标。

目标的层层量化分解,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你要从自己现在的平均水平出发,选择学习的单位时间。

你开始背单词,不要背太多,就背下去,看自己到费力的时候、不想再看的时间是多长。

一般人是看10页*12个单词。

计时,再算出1页纸你平均用多少时间。

假定1页上有12个单词,1页纸你需要5分钟,则每个单词需要30秒左右。

这个学习单位时间当然太短,属于瞬时记忆。

你可以延长到学1个小时,但有的人可能觉得这个时间太长,到后面都困了。

所以可以先背30分钟,休息2-3分钟,再继续背30分钟,就这样开始。

过了几天,可能你就适应1个单位学习时间是1个小时,你可以连续1个小时背单词。

单位学习时间,就是你的练习单位。

你可以提高它的长度,也可以改进它的效度。

30分钟看完,回头翻一遍,还记得多少比例,50%,还是70%。

不认识的,再认识一遍。

等你到了可以背1个小时的阶段,也可以即时复习,看自己1个小时之后还记得多少。

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特殊的练习单位,然后在这个水平上,逐步提高。

单纯背词,你会发现自己到了一定阶段,效率越来越低。

这时可以再换方法。

你最初背的是按A-Z的顺序安排的单词书,接着你可以背词根书,这时单词是按照词根来组织的,给人提供新的认知角度。

然后还可以背同义词、反义词词群。

词序、词根、词群,各种办法都试一试,不知不觉,你就背得很好了。

当然,即使如此,这种提高也是有极限的,我很少见到有人可以连续2个小时背单词而不停顿、而且全部记住。

但你知道,有的人真的是有天分的。

不过,你不需要那么多天分;努力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学逻辑思维尝试各种方法来背单词,你就真的可以背好单词。

学逻辑思维,道理相同。

为了学会逻辑思维,我先从简单的书籍开始看,尝试看了一章就总结其要点,当时是看了一本社会学的书,相比纯概念的理论书,社会学的实例和分析是比较容易的。

然后就可以看一些科普文章,讲科学方法和验证思维的。

然后可以看演化论、心理学、经济学的具体文章,都怎么研究和分析问题。

要有一些实例。

接着可以看整本的科普方法论书,例如,《对伪心理学说不》。

接着还可以看科学哲学,波普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

后来我又钻研了生物学思想史。

最后才把精力放在纯理论书,《纯粹理性批判》,因为都是概念,内容晦涩难懂,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没说清楚。

看了一些,又找不到方向。

就看解读著作,两种对立的解读路线的文章都看一些。

再回头看原书,这样写了硕士论文。

到了后来,只看解读书、自己综合,很明显也是不够的了,没有什么创见,只能重复现有学者的研究水平。

于是,看了数学哲学的论文、认知科学的文章、演化设计的书籍,到后来用这个非哲学的思维,来检视康德的理论,于是在一条狭窄的入口,发现了新的解读,写了博士论文。

回头一看,以前从未想过,会是这个认知与演化设计的解释框架。

总之,要学好逻辑思维,要一步步来,不能一开始就抱一本最难的理论书,看不下去,到时还得回头补具体学科的课。

万一一开始没有遵循这个步骤呢?

也没什么。

效率损失,总比一直等待从未开始要好。

缺什么、就补什么。

只要真心想学、只要从各个角度练习,你总会获得目标技能。

学投资的情况也类似。

先从一个你可以理解的地方开始,其实也就是大众最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当你开始学习新技能时,你就是大众,千万别觉得自己的方法很特别、很有个人色彩、很配合自己的性格。

你只是toohuman,tooyoung。

亏了钱,再换一个方法。

继续下去,好几种方法你都要试一遍。

芒格说,40岁以下的投资人不用见,意思是,要到40岁,才有相对成熟的投资。

看来没有人可以越过这个阶段。

市场变化很快,各种策略都是一时适用、一时不适用。

你明白一种策略,然后又要非常清楚的明白它的适用范围,懂得在什么时候停止这种策略。

你要赢钱,也要止损和保护自己的风险。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练习。

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复杂的策略组合,包括仓位、趋势、基本面、心理、情绪等等因素在内。

我自己在投资方面还只是一个学徒。

其他技能学习的道理相同。

我曾说,「有人认为自己擅长思考,不善执行,但其实有一半人都这样。

实践领域需要行为积累,而不只是理论。

滑雪,50小时入门,500小时晋级。

开车,一周入门,2000公里进阶。

健身要2个月。

了解异性要3-5年。

当好领导,要15-20年历练。

只要练习、只有练习,才能学会。

读再多理论书、在边上看再久,都不行。

」团队协作也会经历几个阶段:

利益较小时合作无间、利益冲突较大时虽有争吵但盯住共同目标、外部压力大利益冲突也大时有领袖来协调各方利益,一层层完成新的高级目标。

企业的成长史、党史,都是非常好的团队技术的学习材料。

如果你要自己练习这种能力,就要不断打怪升级:

从天生就会跟好友聊天、发展到跟熟人和同事谈事、再发展到跟同级上下级、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协同,再发展到鼓舞和带领一群陌生人。

每一步都需要提升自己的情商和理商。

人生的分层升级以上是从静态的角度看如何习得技能。

从动态上看,人生是一个连续获得新技能的过程。

人开始要利用自己的技能,然后就要调动团体能力,再往上还要跟随市场、城市、国家的趋势和力量,不断使自己的生活升级。

这是司马迁说的,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人先需要驱动系统,内部驱动来自个人天性、性格、自我认同,外部驱动来自朋友、社区、社会、国家。

没有好驱动,尤其没有好的外部驱动,人就会变成普通人。

普通人没什么不好,但你那样努力思考、努力工作、努力拼搏,难道只是为了做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做了,不必消耗那么多的精力、时间、心血,承受那么多痛苦、欢乐、挫折、喜悦。

普通人与优秀人也是相对概念。

从前的优秀人,与今天的人相比,可能都算是普通人。

人都受到社会比较的约束,生活,拿自己拥有和支配的资源或生产力在社会中做交换,你的收入、地位是这些资源和生产力的对价。

人当然都希望自己的社会对价更高一些。

然后你要找到方向,主要是找到优秀人的社群,跟随、模仿、追赶、超越。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生活的技术。

连续升级的生活技术有6条,我自己熟悉的有前3点。

1.从零开始。

在大学里,我学GRE,哭过好几次。

很难,我很无助,很没用。

怎么克服?

后来我靠的是深度学习、坚持4个月,完成了。

减肥,应该也是这样,必须深度练习,每减10斤,就换一个方法,就集中于弱项。

这样很痛苦,但回报会逐点累积。

最后的总和,会比较惊人。

大学里就是要学习硬知识、练习硬技能。

深度学习需要一个好的学习群体、社区。

身边人都在学,你会自动跟着学。

大家都在玩,你宿舍的人,你同班的人,你学校的人,都普普通通,你没见过牛人,你不知道牛人有多牛,白富美多么的白富美,高帅富多么的高帅富,有知识的人多么刻苦,刻苦的人多么有知识,有智商的人多么有情商,有情商的还天天玩编程,因为你不认识这种人,没见过这种人,你也就没有学习的目标、榜样,人类动力来自社会比较,没有优秀的人在身边,你也就普普通通。

解决方法,一,进名校、进考分竞争的专业,那里聚集的聪明人最多。

二,互联网打破了宿舍、教室、学校这种地理空间的局限。

在互联网的学习部落、学习社区,你可以学到很多。

人需要内部驱动,也需要外部驱动。

只有极少数内部驱动极为强烈的人,才能在无论什么恶劣的和不友好的微社会环境中,依然取得成功,例如,一些数学家。

在这里,除了情绪刺激的驱动,你还能找到学习方向。

2.工作前两年。

学校对你的作息提供外部干预,但工作场所则不会。

除了打卡上班,其他都较为自由。

自由带来散漫和随性。

杂七杂八的事情,好多头绪,几个电话、几件琐事、跑几次腿,一天下来,自控力和意志力已经消耗完毕,坐着地铁回到家,倒头就睡,什么也不想做。

更糟糕的,一个人呆着,不主动去找人,也没人来找你,一会儿,就到月底了,再过一阵,又到过年了。

后果一,工作内容被多头外部任务牵扯,自己无法学习,这不利于成长。

克服方法:

尝试新任务。

每个新任务来时,都有兴趣做,做了五六次以后,重复工作令人厌倦,没精力,混时间,这时需要主动向上司要求新任务,新任务不会让你更累,相反会激活你的热情。

学习新任务,靠深度练习。

2-3年各种新任务的深度练习,就可以成长为工作能手,收入从3-5k到10k,5年内到20k。

后果二,饮食不规律,临时工作没做完,到点不吃饭,一次没事,三五次也没事,一年两年就会得胃病,或者身体认为你已进入饥荒模式,储存脂肪,长胖。

刚工作3年的人,尤其是男生,很容易长胖,10斤是一个门槛,下一个门槛是30斤。

怎么克服?

要意识到,这是自控力被多个工作琐细任务榨干的结果。

解决方法不是增强个人自控力,因为每个个体的自控力都是有限的。

解决之道是寻求他人的帮助,借助朋友和社区。

回到家里,很困很累,不想动,但有朋友拉你一起出去健身,你可能就去了,拖你一起去逛街,你可能就去了。

一个人的内部控制是有限的,小群体和社区可以给你提供外部驱动。

麻烦是,同学聚在一起,往往是吃吃喝喝,回忆大学生活,议论微博微信热点,这些都不会对你有任何帮助。

一定要找到正能量的朋友圈。

健身、学习编程、考察企业、接触不同界别的牛人,这些才能帮助你增强身体、技能、判断。

3.工作第5-8年,30-35岁,有所小成。

无论技术岗、还是营销岗,都会遇到收入天花板,通常是年收入20-50万。

增加工作时间,做更多同样的事情,可以提高一点收入,但百分比有限,也不值得搏,也不愿意去搏。

这时,你已经遇到职业天花板。

天花板迟早会遇到,这是客观情况决定的,这是幂律分布的统计规律决定的,不以你的主观意愿为转移。

你意识到自己掉进了80%/20%的陷阱。

你无法再凭借自己的努力,提高生产率,因此也就无法提高收入。

这是后果一。

后果二,因为个人非常努力,想要得到好成绩,天天看书、天天增加个人信息,因此忽略了生活的平衡。

这是很糟糕的。

收入是你的能力的对价。

你拿出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交换。

在公司打工,也是拿自己的技能去交换。

这时,你会陷入深刻的苦恼。

我这么努力,为什么却无法取得瞩目的成功,只能在大城市养家糊口?

我还需要在什么方面努力?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一关,他们总是在同样的思维水平上思考,在同样的思维格局里打转,他们总期待自己更努力,以取得更多成绩。

他们认为,个人多大努力,成绩就有多少,这是一种线性思维。

这时,要突破的,不是个人能力,个人能力在工作的头几年就已经达到天花板了,再努力的边际收益递减。

你的思维模式是僵固的,固定在个人技能带来应得回报得的思维中。

重点不是技能的天花板,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天花板,但他们的收入和地位却不断升高,原因何在?

他们不仅仅依靠个人技能。

他们借助团队、公司、组织、平台、社会趋势、潮流、风、国家战略的力量。

克服方法,一,从技术岗转管理岗,从销售岗转管理岗。

管理需要不同的能力,与你自己做技术、做销售不同。

很多人转不过这个弯,是因为自己错误的理解管理,以为管理就是命令人。

管理是组织人、协调人、提升人。

首先,判断员工的能力水平,相应配给任务。

其次,每隔一阵布置更高一层的任务,以帮助员工进入深度学习轨道。

再次,即使如此,工作任务有时难免重复,为克服下属对重复任务的厌倦感,营造团队内部的朋友和家庭气氛,组织团队的文娱活动。

智力上聪明的人,常常觉得老板没本事,比不上自己,凭什么也拿跟自己一样多的薪水,甚至更多的薪水?

只能逼出一个解释,运气好。

这是因为自己的思维总在技术层面打转,找不到团队组织这个真正的原因。

这个原因要求高情商,高智商的人往往没有。

一辈子狂傲,但一生很平凡。

有过几次闪光,但大起大落,总的结果还是平凡。

二,投资股权。

获取公司股权是最直接的。

较为间接的是,投资所在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公司的股权。

薪水是个人成绩的对价;股权是公司成绩的对价。

拿工资,是靠个人努力在市场中交换,拿股权,是靠公司组织在市场中交换。

经济生产就是拿自己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在市场中交换,所得就是你所支配的各种资源的对价。

只有在35岁以后才可以考虑以买股票为生,买股票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法更上一层楼之后不得已的结果。

炒股是一个庸俗的事情。

短时间赚钱太快,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像毒品,给你太多的刺激,让你忘记日常工作的常态。

注意,人无股权不富,但炒股也像吸毒。

工作有所小成以后,要跃上新平台,每次向上爬,除了它的光明一面,都有它黑暗的一面。

三,创业。

创业是就业的浓缩,在创业时,你会拼命工作,创业1年,相当于工作3-4年,你的收入自然提高。

这是最基本的。

但创业有90%-99%会失败。

幸运的是,你在创业中练就的技能不会失效。

你创业,会迅速突破自己的技能瓶颈,快速上升好几个平台,同时,还能获得组织协调员工的经验。

影响个人发展的,除了团队、公司,还有城市、国家。

4.影响一个行业;5.影响地区发展;6.影响国家方向。

在微博上整天赞扬也好、批评也好,其实都是没用的。

除非你做了,你执行了,你行动了,否则都别废话。

别这样了。

没到那个台面,别操那份心。

先把你对家庭、家族、公司、行业的责任完成再说吧。

别因为在这些还能触及的层次上已经到了天花板,就意淫更高的层次来做掩饰,逃避对当前层次的真实责任。

4.5.6都不在我目前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就不瞎扯了。

我把这三个升级项目列为观察对象。

所以,没有本事怎么办?

那就从零开始,找到学习社区,甘当认知学徒,逐层深度学习。

苦也要学,哭也要学,流泪流汗,是基本配菜。

30多岁还要转型,从零开始,很痛苦怎么办?

流泪、流汗,是人生的基本配菜。

习惯了,就好了。

第一次滑雪时,我从山顶上一路摔到山底。

身体上的困难能克服,心理上、情绪上的困难怎么就不能克服?

回想10年前,你学英语、学哲学逻辑,哪一个不是很痛苦,很折磨?

难道你忘记了?

你以为你刚开始时在那些方面真有什么天赋?

你学会了,别人夸你是天才。

你就真的忘了那些心碎无助崩溃的时候?

把成绩当成一步到位的过程,删掉不愉快的记忆,是人的恶劣天性吗?

人都喜欢在一段升级之后偷懒的呆在原地。

好企业总是在一段辉煌中之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然后被新的企业超越。

最终,是动力系统在起作用,推动你继续改变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

你欠缺技术吗?

最终,你欠缺的是动力,不是技术。

装上强大的动力系统,找到新的方向,冲上新的技术平台,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我说这些,与有心人共享。

这是我对自己从思考训练转向行动的三年总结。

这是theendofthebeginning。

本期编辑:

陈珊珊-TheEnd-相关文章陈虎平:

驯养大脑,改变行为,重塑命运

陈虎平:

弱关系对青年人的重要意义

陈虎平:

时间的积累入职开智学堂,一起习得更多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