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83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docx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docx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

湖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近代世界经济

新航路的开辟

1.(2015·湖南怀化一模·41)(12分)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2和图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茶马古道;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图1、2反映了茶马古道,图3、4反映了新航路开辟,题干要求比较茶马古道和新航路开辟这两个历史事件。

“比较”一般可以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去分析。

注意题干要求提炼两项信息,即答出两点才能得分,既可以是相同点也可以是不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即要求先提出论点再提供充分的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

总归两步:

第一步提炼论点,第二步进行论证。

比较两个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过程、方式、性质、结果、影响等角度去比较。

比如从背景的角度比较,可以提出茶马古道是封建社会农耕文明高度发展下对外贸易的表现,而新航路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下对外扩张的表现;从性质角度比较,茶马古道是封建经济的交流,而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从方式角度比较,茶马古道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完成的,而新航路开辟是通海上交通和远洋航行来完成的;从过程比较,茶马古道穿越了中国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地,是亚洲的经济交流路线之一,而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从结果和影响来看,相同点是茶马古道和新航路开辟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从文明史观的角度)、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都体现了人们征服自然和战胜自然的精神,不同点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瓦解,而茶马古道没有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

一般来说,背景、影响这些角度比较有可比性,可以先选择这些角度进行比较。

选准角度、摆开观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1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分别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点。

(2分)

茶马古道的出现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陆路交通,体现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流及对外输出农业产品。

(2分)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远洋航行,体现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掠夺金银财富的特点,是典型的海洋文明。

(2分)

示例2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2分)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交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具有互补性;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示例3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2分)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的纽带;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

(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

(2分)

示例4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

(2分)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

(2分)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2分)

(学生从其他角度来答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

2.(2015·湖南长沙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概括15世纪中西探险航行的两个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

【解析】依据材料中所给地图信息可以看出,二者在目标上都是海洋。

其形成此特点的原因结合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可知印度洋是当时已知沟通东西方往来的海上通道;印度洋地区有着悠久的航海贸易活动;依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可知二者都是在封建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的航行,究其原因就是还上航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而封建王室有实力提供这些条件;结合所给地图中展现的航路来看,都是在先前丝绸之路航线的基础上进行的航行,究其原因就是要将风险降到最低,节省成本。

【答案】共同点一:

都把目标投向了印度洋

原因:

印度洋是当时已知沟通东西方往来的海上通道;印度洋地区有着悠久的航海贸易活动。

共同点二:

背后的支持力量都是专制君主

原因:

海外探险航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君主专制有利于集中资源。

共同点三:

尽可能沿前人原有航线航行

原因:

海外探险航行风险巨大,沿前人原有航线航行有利于节省成本,获取最大收益。

(每一点6分)

3.(2015·湖南郴州二模·40)(25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概况;(4分)并结合史实评述19世纪后世界贸易发展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

(要求:

有观点,有史实并言之成理)(8分)

【考点】(3)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3)第一小问,要注意结合四份图表,全面地概括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概况,可分为新航路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二战后三个阶段;第二小问一定要做到史论结合,既要摆出具体的史实来说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影响世界贸易,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二战后的美苏、两极瓦解后的多极化等,又要把观点和评论蕴含到史实的表述之中。

【答案】(3)概况: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主宰世界贸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建立起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等,逐步减少贸易壁垒,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界贸易额不断增长。

(4分,答出2点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述: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和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促使全球贸易两极分化,美国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迅速发展,使世界贸易发展趋向平稳和多元化。

(6分,结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2015·湖南株洲一模·19)郭家宏在《从旧帝国到新帝国》中认为:

“英国政府开拓殖民地的动机是为了商业与财富,并非为了领土扩张,所以英国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控制比较松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不重视对外殖民扩张

B.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更关注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

C.英国不重视控制殖民地是美国获得独立的主要原因

D.英国的殖民动机与管理政策是导致第一帝国解体的主要原因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重点对外殖民扩张,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英国开拓殖民地是为了商业和财富,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掠夺,故B项错误;美国获得独立主要是北美人民的争取和斗争,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英国的殖民动机是为了商业和财富,因而放松对殖民地的控制,使得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湖南永州三模·34)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

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疆界观”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

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两幅地图体现的“疆界观”并无本质区别

B.英国的“疆界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疆界观”不同

D.清朝的“疆界观”的实质是一种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疆界观”;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二者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英国的“疆界观”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故B项错误;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因素,但非决定性因素,故C项错误;清朝的宗、藩关系,反映的是传统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5·湖南衡阳一模·32)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出身高贵、温文尔雅、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

下面与“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产生相关的是(  )

①民主代议制②工业革命③对外扩张④启蒙运动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工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启蒙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1837—1901年)结合所学可知,维多利亚时代,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故①正确;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

工业革命,故②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对市场、原料的需求,对外殖民扩张,故③正确;启蒙运动最先在英国起源,思想方面的启蒙运动也必然会对“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的产生有一定影响,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2015·湖南益阳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前服务业已经存在,但是从事服务业的只有极少数专业生产者,或更寻常地它是多数社会成年人的兼职活动。

……工作从手工作坊移向工厂和办公室,于是产生了同样的专业化和分离过程,如更多工作制度化,更多的男女被吸收进全日制的职业中,像教育、甚至医药那种服务业,过去只限于家庭中进行,此时日益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提供了。

——摘自《财经政治资讯》2001年第2期

材料二大不列颠各部门国民收入表(单位:

万英镑)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801

75550

5430

10320

1811

10750

6250

13110

1821

7600

9300

12200

1831

7950

11710

13340

1841

7990

15550

19690

——摘自《财经政治资讯》2001年第2期

材料三英国1938年至1984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比例表

产业

1938年

1948年

1984年

就业人数(万人)

占全部就业人数%

就业人数(万人)

占全部就业人数%

就业人数(万人)

占全部就业人数%

第一产业

94.9

5.3

112.3

5.6

34

1.69

第二产业

871.6

49.1

973.9

48.9

721.5

33.2

第三产业

909.8

45.6

904.8

45.5

1415

65.2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材料四1944年英国制定了新的教育法令,根据法令的规定,年龄从5岁到16岁的孩子接受全日制教育。

目前英国有38000所中小学,1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