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664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上册学业水平课时练习题10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必修一第一单元

1、(2015·广东汕头一模·12)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

“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

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君主专制

2、(2015·浙江湖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

B.分封制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C.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D.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

3、(2015·湖北天门高三期末·2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各子详细信息

妻(正室)

老三(20岁,天性顽劣)、老二(22岁,老成持重)

妾一(侧室)

老大(25岁,天慧聪颖)

妾二(侧室)

老四(18岁,智勇双全)

A.老三                    B.老四                     C.老大                    D.老二

4、(2015·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24)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5、(2015·江苏淮安四模·1)《国史十六讲》认为:

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这一现象(  )

A.促使西周强盛    B.强化宗法体制     C.导致诸侯割据    D.促成秦朝统一

6、(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

“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7、(2015·福建龙岩一模·13)学者徐增阳说:

“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

8、(2015·湖北天门高三四月调研·2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C.所谓“天”就是天理                            D.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9、(2015·河南六市一模·2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春秋时鲁晋两国就不可通婚,秦晋两国却世为婚姻。

“喜结秦晋之好”目的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

从政治角度看,他们这样做(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D.莫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10、(2015·湖南岳阳二模·24)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11、(2015·河南新郑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5)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12、(2015·湖南益阳一模·24)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

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

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

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13、(2015·江西上饶三模·2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

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14、(2015·福建宁德一模·1)史载:

“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军事权                D.监察权

15、(2015·山东淄博高二第二学期期末·5)顾炎武认为: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16、(2015·甘肃兰州一模·25)钱穆先生说:

“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

”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

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17、(2015·广东梅州一模·12)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

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18、(2015·广东惠州四模·12)“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重农抑商            B.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            D.削弱相权

19、(2015·河南南阳高三期末·25)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20、(2015·天津河西一模·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

”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

A.西周、秦朝                              B.战国、秦朝

C.秦朝、西汉                               D.秦朝、西汉

21、(2015·浙江杭州二模·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

“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

……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①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

②汉承秦制体现在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

③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贯穿汉代

④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2015·安徽黄山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

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

23、(2015·广东深圳二模·13)“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倘无折中,则恐互相推避,……故总摄以宰相。

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此等制度,可谓宏大又兼精密。

”这段描述应为(  )

A.秦代三公九卿制度                                B.汉代中外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

24、(2015·浙江东阳二模·16)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图所示地区未设置行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2015·山东济宁二模·1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口口口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文中的口口口应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

26、(2015·安徽马鞍山三模·13)宋人胡致堂说:

“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分为两省,而尚书守成,颁之有司。

”这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

A.奉行流程式分工                                    B.实行职能式分工

C.架空皇帝的决策权                                D.强化君主专制独裁

27、(2015·浙江温州三模·12)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朝代的中枢机构图,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28、(2015·河南商洛高二第二学期期末·8)《新唐书》记载: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

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

”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选官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

②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③依据才学选拨官员,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

④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崇尚“学而优则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2015·辽宁锦州二模·25)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30、(2015·江苏淮安四模·4)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

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

A.郡县制度: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B.尊儒制度:

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C.科举制度: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D.国有专营制度:

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31、(2015·山东菏泽一模单科·4)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

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

A.唐朝尚书省        B.元朝中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32、(2015·天津滨海新区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

33、(2015·山东淄博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1)“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34、(2015·海南海口一模·6)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

“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

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

”材料所述现象(  )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35、(2015·云南一模·27)据记载: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

”材料说明了(  )

A.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            B.军机处由内阁演变而来

C.雍正时期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            D.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

36、(2015·辽宁大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37、(2015·江苏泰州二模·4)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

“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

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

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

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

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

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     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

38、(2015·安徽江南十校一模·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

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39、(2015·山东淄博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40、(2015·山东烟台二模·20)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

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专项训练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1、【解析】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与材料“封建”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是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一人独断专权的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题干中材料介绍了周武王和周公分封的类型和标准,没有提及稳定秩序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了在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当中,王族占了大部分,而且同样是王族,血缘关系更亲密的兄弟排在前面,反映了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利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周文化的传播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周天子权威削弱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

3、【解析】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妻(正室)所生的长子。

从表格中信息可知,老三是妻(正室)所生的次子,故A项错误;老四是妾二(侧室)所生,故B项错误;老大也是妾一(侧室)所生,故C项错误;老二是妻(正室)所生的长子,故D项正确。

【答案】D

4、【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鲁国和齐国历史基本相同,故A项错误;鲁国是姬姓王国,齐国是功臣,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原因是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正确;孔子受到历代的推崇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分封制的等级体系与此题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5、【解析】西周时期,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诸侯),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西周的强盛,故A项错误;西周宗法体制解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地方诸侯国拥有相对独立性,导致诸侯割据,故C项正确;秦国实力的增强促成秦朝统一,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6、【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国君为周厉王少子,其为周王室子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作为分封的诸侯国其是拱卫王室的诸侯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在周幽王之乱,即西周结束时期,其版图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周幽王为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分封制的破坏是在东周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7、【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关键语句“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特点:

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结合,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故A项正确;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宗法制虽然消亡,但这种“家国一体”的宗法观念却延续下来,B项只强调了“血缘”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故B项错误;材料中信息未体现中央集权意识,故C项错误;安土重迁理念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而题干信息为宗法制,故D项错误。

【答案】A

8、【解析】材料“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所提及的制度是指宗法制,故A项错误;宗法制带有血缘色彩,不是神秘色彩,故B项错误;“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不是指天理,故C项错误;“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大意是说这件事情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说是由人定的,就会起纷争,这说明西周宗法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D项正确。

【答案】D

9、【解析】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没有制度“监督周王的权力”,故A项错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宗法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B项正确;婚姻关系不仅仅是嫡长子才有,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B

10、【解析】根据材料“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等信息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项结合,故A项正确;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只涉及分封制,故B项错误;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只涉及宗法制,故C项错误;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只涉及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A

11、【解析】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末的日本,在崛起过程中武力掠夺其他国家,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实现和平崛起,故B项错误;四国在崛起过程中,都通过对内改革,制度创新,使得实力显著增强,故C项正确;统一中原的秦国建立的是君主专制国家,19世纪末日本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也有专制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