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244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docx

《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docx

欧洲作文之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

欧洲化工园考察报告

【篇一:

欧洲城市群考察报告】

一、欧洲国家城市群建设的基本情况

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他的著作《城市群:

城市化的美国东北海岸》中第一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具体是指人口规模在2500万以上和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50人的特大城市。

按其标准,世界上有五大城市群。

一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为核心,涵盖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

该城市带面积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20%,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7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

二是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美国的“钢铁城”、“汽车城”都在这里。

三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也称东海道城市群,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

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

这个区域面积占日本国土的6%,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1%,工业产值占全国的65%。

四是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这一城市群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因――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所构成。

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

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五是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

由伦敦――利物浦一线的城市构成,其中包括世界纺织工业之都――曼彻斯特、纺织机械重镇――利兹、伯明翰、谢菲尔德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

镇。

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生产基地。

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五大城市群中地域面积最小、发展最早、城市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后来,戈特曼还提出了第六大都市圈,即中国的“长三角”都市圈。

西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最早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密度大,均以多个城市集聚的形式形成城市群。

如英国的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集中了英国4个主要大城市和10多个中小城市,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法国的巴黎――鲁昂――勒阿弗尔城市群是法国为了限制巴黎大都市区的扩展,改变原来向心聚集发展的城市结构,沿塞纳河下游在更大范围内规划布局工业和人口而形成的带状城市群;德国的莱因――鲁尔城市群是因工矿业发展而形成的多中心城市集聚区,在长116公里、宽67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埃森等20多个城市,其中50—100万人的大城市有5个;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是一个多中心马蹄形环状城市群,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3个大城市,乌德支列、哈勒姆、莱登3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各城市之间的距离仅有10—20公里。

该城市群的特点是把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空间组织形式,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有序性。

欧洲城市群在欧洲区域协作和经济发展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功能:

(1)、要素集散功能。

主要指经济圈所具有的一定范围内集聚和扩散商品与各类生产要素的能力。

各个都市圈首先是一个集散中心,是区域经济循环网络的重要空间节点。

凭借较优越的交通和信息服务,成

为大宗商品的交易地和进出区域货物的中转中心。

伴随商品流的集散,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也将高速集散。

(2)、服务功能。

即都市圈所具有的为区域内的各种经济活动、商品和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全面、高效、便捷服务的能力。

(3)、辐射带动功能。

大都市或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带动了综合经济中心的形成,形成和发挥制造中心、贸易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科技中心等多功能的综合经济中心的作用,成为本区域经济振兴的基地,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中心,带动了区域经济腾飞的龙头。

(4)、整体竞争功能。

通过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使各城市、各区域之间形成合力,增强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整体实力。

(5)、集约用地功能。

建设都市经济圈,克服各个城市分散规划、分块建设的现象,利用都市圈内城市相邻的条件,统一规划用地,合理布局新建企业,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率,起到节约耕地的作用。

(6)、创新功能。

即都市经济圈的制度创新能力。

创新功能是区域发展的动力。

都市圈的发展,发挥了综合创造能力,成为新观念、新思想的诞生地,新体制、新机制的发祥地。

二、欧洲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

首先,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欧洲城市群都位于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地带,并且都处于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便于农业耕作、居住和交通联络,因此人口总是向平原集中,导致城市也向平原集中。

英国是一个岛国,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是伦敦及其附近地区,并向北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一线延伸。

英国的人口和经济

其次,具有中枢的支配地位。

欧洲的大型城市群往往都是国家或洲际的中枢,乃至世界的经济、金融中心,它常常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具有发展国际间联系的最佳区位优势,是产生新技术、新思想的“孵化器”,对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中枢的支配作用。

巴黎、伦敦都具备这样的特性。

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各自国家首都和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它们各自所统领的都市圈也就成为各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区和政治活动中心地。

第三,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群是一个巨大的城市群体,不仅拥有数量大的中心城市,而且还有大量的中小城市,是一个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市、镇的城市群体。

其中,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

中心城市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引力中心,欧洲的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都是由2个以上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组成。

法国、英国的城市群都是以首都等大城市为核心。

第四,空间体系结构形态大多沿长轴呈带状拓展。

世界城市群大多都是长轴呈带状拓展,也有呈其他结构拓展的。

美国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均沿海岸延伸,呈现出带状的空间结构特点,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略呈环状拓展。

第五,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

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欧洲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城市群大多拥有由高速公

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

不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形态如何,城市群总是有一条产业和城镇密集分布的走廊,通过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相连。

第六,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欧洲城市群区域内除城市用地外,还有大片的农田、林地相连,是获取新鲜农产品、提供游憩场所和改善环境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伦敦作为一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珍贵,曾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城市。

但伦敦在城市生态建设和绿地建设上,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拥有比较完备的制度和体系。

伦敦的绿地规模大,并已形成网络化,城市外围建成了环城绿带,平均宽度8公里,最大宽度达30公里,绿带里不准建造房屋和居民点,阻止了城市的过分扩张,又可作为伦敦农业、游憩区,保持了原有小城镇的乡野风光;并通过楔形绿地、绿色廊道、河流等,将城市的各级绿地形成网络。

德国、奥地利等城市间绿树葱茏、绿草广覆、植被茂密,在公路两侧几乎看不到裸露的黄土、黑土。

良好的生态环境给考察团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西欧,唯有德国的城市群独具特色,与其它国家稍有不同。

德国城市化水平很高,达到80%以上,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其城市群结构以分散型、独立性、低密度的城市形态为主。

城市的首位度低,最大的城市首都柏林仅有300多万人,大城市数量少,城市多在100万以下,20—30万人的中、小城市高度发达,分布均衡,规

【篇二:

日韩考察报告提升化工园区竞争力】

提升化学工业园区竞争力的必要性

——日韩考察报告

2005-04-07

2005年3月13日至27日,我随南京化工园赴日韩考察招商。

期间,除参加南京市政府在韩国汉城、日本东京举办的两场投资说明会外,还重点拜访了韩国的sk化学、韩华石油、东洋制铁化学、greensoft化学和日本的明和产业、大赛路化学、双日化学、伊藤忠及三菱瓦斯、三菱化学、触媒化学、出光兴产、东洋工程等知名的化工企业。

通过交流,初步了解了日韩企业的投资意向,同时他们也对我省投资环境和有关开发区建设的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对比国外知名化工园区的发展,深感我国化学工业园区提高竞争力和错位发展、特色竞争的必要性。

一、世界知名化工园区

发达国家的化工区具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但十五年前,美国休斯顿、日本鹿儿岛、荷兰鹿特丹等地引入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投资相互渗透,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体化”理念,使化学工业园区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许多著名的石化区。

如:

比利时安特卫普化工区。

该化工区位于欧洲中心,毗邻欧共体总部布鲁塞尔,地处公路、铁路、水路网络相交处,是无与伦比的货物储存与分配中心。

安特卫普港货物的装卸速度、效率和质量举世闻名,其中原油、石油产品、化工产品等液体散货占港口吞吐总量的26%。

安特卫普港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化工区面积35平方公里,化工区内的企业归属不同的投资者(巴斯夫占6平方公里),但能形成一体化,即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投资相互渗透,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在安特卫普化工区,虽然生产界区模糊,但产权清晰、财务关系协调。

在化工区内,生产企业与独立仓储公司的关系,电网、管线、天然气管道等管道投资公司与生产企业的联系、交流,都为化工区企业提供了具有竞争性的服务价格和合理的公用工程,企业之间都依靠规范的运作机制,从而达到企业间长期稳定的协作。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企业稳定地扩展自己的经营优势,减少竞争对手,减少科研经费投入风险,且更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

为规范化工区内投资企业的行为,巴斯夫在管辖区内设有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下设7个专门委员会,制定管理法规。

此外,安特卫普港务局也设有管理委员会,由在化工区内建立的检查监督委员会实施监督。

1

走以港兴区的发展道路,铁路、公路系统十分发达、便捷,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使投资者纷沓而来。

德国路德维希港化工区:

路港化工区是巴斯夫总部所在地,是一个已有135年历史的老化工基地,化工区内的企业都由德国巴斯夫公司独家投资的。

化工区占地7平方公里,内有350套装置,公司总员工数44000(包括科研开发人员和总部管理人员)。

1996年,路德维希港销售额达到129亿美元,区内有三套光气反应器装置,光气总量6.1吨/小时,平时厂区内有3万人在作业,邻近居民区居民总数达21万多人,巴斯夫总部办公楼距最近的光气生产装置不到200米。

路港沿莱茵河畔布局,全长6km,现已聚集了200多个厂家,全为巴斯夫独资或控股,产品有8000多种,其产品形成了树形的产业链,最上面是炼油,乙烯的源头产品生产,中间树茂密的地方是中间产品和下游产品,树下是无机化工产品。

产品与产品之间上中下游关系紧密。

路港在十五年前开始引入一体化的理念,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其一体化已经从“生产一体化(integrated

production)、专有技术一体化(know-howverbund)、能源资源共享一体化(conservingenergyandresources)”发展到了“与当地社区共发展(workingwithlocalcommunities)、与客户合作一体化(cooperationwithcustomers)、员工网络一体化(employeenetwork)”,形成了管理完善、理念超前的化学工业园区。

十五年前的今天,路港的环境污染情况就像今天中国一样,经过近十几年的整治,现在的路港已经可以和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的环境媲美,附近居民就在五十公里之内,环保安全的计算机一体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的典范。

新加坡玉廊石化区: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面,首都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境内自然资源匮乏,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出口、航运、金融为主。

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船用燃料油和航空煤油的需要,新加坡大量发展炼油工业。

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继休斯敦、鹿特丹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转口贸易中心。

1984年石化联合企业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乙烯装置规模为年产量30万吨/年;1996年,石化工业产值为220亿新加坡元(相当于156亿美元),仅次于电子工业居第二位;1997年,石化联合企业二期工程建成投产,乙烯的装置规模为年产量51.5万吨/产值为270亿新元(约合163亿美元)。

规模更大的石化联合企业三期工程已列入计划,其乙烯单装置生产能力将从原计划的50万吨/年进一步扩大到100-102万吨/年。

新加坡政府和日本新加坡石化有限公司各出资50%成立的新加坡石化公司,在一期工程投产后,新加坡政府将其股份分两次转让给外企,全部由外企经营;二期工程也全部由外企经营,政府仅强化基础2

设施建设。

新加坡玉廊石化区是在十年前开始将周围的化工企业集中到玉廊并开始实施其一体化的战略战策。

由于其一开始建设起点就高,由政府直接管理和建设,并按市场化进行运作,在实施一体化建设后,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统一管理和集中应用,虽然占地不大,但早已成为世界上管理规范、环境等规划超前的现代化化学工业园区。

国外化学工业园区“生产一体化、专有技术一体化、能源资源共享一体化”,已经实现了或正在朝“与当地社区共发展、与客户合作一体化、员工网络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其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国外大型化工基地的特点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起点高,规划超前;二是环境保护意识强,坚持可持续发展;三是劳动生产率高;四是重视研究开发工作;五是重视对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六是一切按照经济规律运行。

二、国内化工园区概况

我国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决定在部分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一方面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优势,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另一方面通过特区带动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经济特区的巨大带动作用下,许多地区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园区也随之在上海和江苏的南通、泰兴、张家港等少数地区出现。

利用资源或临港优势,建立化学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化学工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的经验。

原化学工业部根据国内化学工业园区发展的动向,在编制全国化工“九五”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大集团、大化工”的战略构想,并从当时的条件和可能出发,规划建立18个大化工基地和15个精细化工基地,期望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带动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随着“九五”规划的实施,1998年以后,一些经济相对发达或区位优势相对较好的地区,建设化学工业园区的热潮进一步升温。

长江经济带以及广东、浙江、福建等省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化学工业园区。

目前,沿长江的七省二市分布着几十个正在建设或规划将要建设的化学工业园区,下有江苏的南京、常州、苏州,上有四川的沪州和重庆的长寿等各具特色的化学工业园区;广东的惠州、茂名和福建的泉州均以大型石化企业为龙头设立园区,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浙江的嘉兴、上虞和宁波正在建设以新型材料加工、精细化工为主的不同特色的化学工业园区。

这些园区都建设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效果显著。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3

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进一步向华北、东北和环渤海地区辐射,天津、大连、青岛、沧州、齐鲁等地根据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也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化学工业园区。

这些园区的建设多与老企业改造和搬迁相结合,不仅带动了老企业的优化升级,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如黑龙江省依托大庆的石化资源,逐步形成了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已有60%的项目开始实施,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目前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化学工业园区50个,在建的和即将建成的各类化学工业园区有300多个,沿江沿海的化学工业园区有七、八十家。

发达国家建立工业园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今世界建立工业园区依然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潮流。

我国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

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建设化学工业园区,对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培育和提升化工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快化学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化学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已成为发展化学工业的一种重要战略方式。

目前,我国化学工业园区数量已经不少,但发展不够平衡。

其中,部分园区如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宁波北伦港化工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等起点较高,定位明确,特色突出,管理和服务功能齐全,招商引资有较强的吸引力,园区建设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还有部分园区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引进了一些项目,但园区项目间的关联度不强,特色不够突出,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再有少部分园区建设存在盲目性,定位不明确,管理不善,挂了名、圈了地,但是引入的项目很少,对进入园区的项目也不做筛选,环境污染严重,园区建设存在较大差距。

综合各地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过热,有深水港口的地方,几乎都在建设或申请建设化学工业园区,有一哄而上之势;二是特色不突出,产品雷同,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三是有的园区圈地过大,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不配套,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四是有的园区缺少科学规划,建设的随意性较大;五是有的园区为了招商引资,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越权出台所谓的“优惠政策”,搞不公平竞争;六是服务与监管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少数管委会急需提高工作水平。

总体来说,与国外著名的化学工业园区相比,我国的化学工业园区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招商引资是目前园区的核心工作。

个别园区如上海化工业区的主体项目正在开始建设并将形成一定规模,并开始考虑其一体化的建设,提出“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而国外的化学工业园区十年前已经开始一体化的建设,目4

前已经发展到了“与当地社区共发展、与客户合作一体化、员工网络一体化”,从这点上来看,我国的化学工业园区与国外的化学工业园区差距至少有十年。

我国很多化学工业园区目前仍处于盲目的建设阶段。

如何借鉴国外化学工业园区成熟的发展经验,突出优势、准确定位和战略化发展,关系到园区的生存和发展,是每个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化工园区中国家级石化基地有二家:

分别为上海化工业区和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省级以上的化学工业园区有50家,沿江沿海的化学工业园区有几十家,在建的和成型的有近300多家(详见下表)。

中国化学工业园区一览表

序号园区名称所在城市行业特色面积(km2)主要投资商分类

1石楼高科技化学工业园区北京精细化工ii

2淄博高新区淄博市医药、精细化工7.04平i

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青岛市石油化工220平方凯联等i

4宁阳化学工业园区山东省泰安市iv

5鲁南化工园山东省滕州市木糖、木糖醇、水煤浆气化延伸10iv

6齐鲁化学工业区山东省淄博市碳一化工和煤造气,扩建乙烯、丙烯深加工42.11伊斯曼、中石化ii

7东至香隅化学工业园区东至市醋酸iv

8合肥化学工业园区省会合肥市12iv

9莆田临港化学工业园区福建省莆田市炭黑、丁苯橡胶、硅油10.08i

10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福建省泉州市炼油、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醋酸、醋酸乙烯、聚乙烯醇25埃克森、沙特阿美、lg、福建石化iii

11厦门海沧石化区福建省厦门市聚酯切片、px、感光材料、精细化工等17.7柯达、华亚、鑫冠等i

12蓝星兰州新材料化学工业园甘肃省兰州市聚碳酸酯、聚甲醛、多聚甲醛、烧碱、甲醛、双酚

a、工业硅ii

13虎门化工区广东省东莞市大型石化产品深加工及集散基地19ii

5

【篇三:

赴法国和德国核应急考察报告】

赴法国和德国核应急考察报告

2002年11月5日至18日,随中国核应急代表团对法国和德国进行了为期二周的考察访问。

在法国期间,听取了法国内务部民防总局(ddsc)、国家核安全协调委员会秘书处(sgcisn)、国家核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院(irsn)、法国东部的德龙省有关核应急工作情况的介绍,参观了ddsc的跨部门应急指挥中心(cogic)、irsn的应急技术中心(ctc)和辐射监测中心(vesinet)、德龙省的应急救援中心,以及法国电力公司所属的cruas核电站(2900兆瓦,压水堆)。

在德国期间,听取了德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bmu)、弗赖堡大气放射性研究所(bfs)、巴伐利亚州发展与环境事务局(bsmlu)、卡尔斯鲁厄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fzk)、慕尼黑科技学核反应研究堆、grafeeihfeld核电站(kkg)、法玛通公司德国分部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参观了bfs的辐射监测信息系统(imis)、fzk的决策评估系统(rodos)、kkg核电站应急指挥中心、巴伐利亚州政府的核应急响应中心、慕尼黑科技学核反应研究堆

(frm—2)、西门子公司技术试验中心(pkl)。

法国和德国有关部门与单位对代表团的来访很重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认真准备,知无不言地回答了代表团在考察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使代表团对法国和德国在核应急立法、组织体系、技术支持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及其调整等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代表团团长、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徐玉明主任认为,这是我国对法国和德国核应急组织的最全面、最系统调研考察活动,这才使我们真正了解了法国和德国的核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法国和德国的核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法、德两国都是核电生产大国。

法国现有19个核电厂57台机组运行,全部为压水堆(900mw、1300mw、1450mw机组各34、20、3台)。

2001年发电量达4000亿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5%以上;德国现政策不支持核电工业,但仍有19台机组运行,年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35%。

法、德两国核电机组不仅数量多,分布广,加上核反应研究堆、军用核设施等,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再加上周边各国都有核电站(欧洲的核电机组共127台,占全球近1/2),这使法、德两国核应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当然,历史上的核事故,特别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促使法、德两国政府更加重视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全面开展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管理的核应急工作。

法国核应急管理机构主要有: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cisn)及其办事机构秘书处(sgcisn)这是1984年建立的核安全部际协调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

主要协调各方面行动,保护安全,保护环境,防止事故严重影响,制定事故发生的救援计划和事故后的处置计划。

日常工作由秘书长(部长级)负责。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局(dgsnr)

这是由工业部、环保部、卫生部等三部共同设立的机构,局长需经三位部长签发任命,该局的工作具有独立性。

负责制定核安全生产、通报核安全信息,负责事故状态下向有关部门通报信息,向公众、媒体通报信息,负责派技术专

家到各级应急指挥中心。

——内务部民防总局(ddsc)

民防总局负责核应急准备、计划编制、组织演习和救援指挥、协调应急资源等工作。

该局设有一个跨部门应急指挥中心(cogic),是全法核事故应急救援的最高决策指挥机构。

各种信息都集中到该中心的控制室,军队、航空、铁路、气象等各有关部门都有明确职责,事故状态下都需进入中心,负责指挥和沟通。

——核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院(irsn)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研究机构,有1500人,除在巴黎设有研究中心、应急技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