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30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docx

《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docx

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讲解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

课程编号

140203401

考试/考查

考试

总学时

56

实验(实训)学时

8

总学分

3.5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

开课单位

医药

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化工原理》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化工原理主要研究对象是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具有一般意义的基本过程和典型设备问题。

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学习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典型设备及选用原则和方法、设备在生产中的操作控制方法。

课程所涉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是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工程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化化工生产中各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描述,熟悉典型设备的机构和工艺计算,能够分析解决化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前导课程:

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英语、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制药工程制图;

后续课程:

制药分离工程、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制药车间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药物制剂过程装备与工程设计。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操作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并受到足够的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实施操作控制、工艺调整、生产管理奠定知识、技能和态度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理解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2)能正确理解本课程中基本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使用方法和适用范;

(3)能熟悉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并具有设备初步选型及设计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了解常见化工单元操作的操作方法;

(2)能正确掌握主要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本计算方法;

(3)能正确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计算图表、手册和资料;

(4)能初步进行选择适宜操作条件、寻找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设备效能;

(5)具有安全、环保的技能和意识;

(6)能从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观察、分析、综合、归纳众多影响生产的因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3.素质目标

(1)能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安全生产理念和环保意识。

(3)具有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4)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养成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创新潜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化工原理这一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作了模块化的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

以流体流动与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吸收等化工生产的操作单元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且每一载体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

每一模块以化工过程单元操作为主线,结合化工生产常用设备的相关知识,包含每个化工单元操作的简介、技术应用、操作依据、设备构造、操作方法、常见故障分析处理等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单元操作的岗位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1.根据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的体格、稳定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及工程素质,具有制药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设计与改进、生产与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生产工艺设计与改进、药品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的能力,能够从事医药产品生产、工程和工艺设计、药品生产安全与质量控制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2.根据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

(1)具有制药工程、药品生产管理,工艺设计及药品生产质量监控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独立获取新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在教学与情境的内容的选择中,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来培养和建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1)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要求,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突出我校特色,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和学生生产实际知识的获得,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依据制药工程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化工原理”课的教学要求与学时来设计。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化工行业中常见的物理单位制、工程单位制和SI单位制,能正确进行三种单位制的换算。

2.能熟练进行化工生产中简单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3.建立起正确的化工单元操作概念。

教学内容

1.单元操作的概念、分类,“三传理论”;

2.化工原理的研究内容、课程性质、学习方法;

3.物料衡算的计算方法;

4.能量衡算的计算方法;

5.单位制和量纲。

重点

1.了解化工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单元操作的概念和“三传理论”;

2.熟悉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计算方法;

3.了解国际单位制和量纲含义。

教学建议

理论讲授、例题分析

第二章流体流动(1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正确陈述流体力学中常见的基本概念,如密度、体积、比体积、压强、表压、真空度、绝对压力、粘度、流量、流速、层流、湍流等。

2.能熟练利用静力学方程进行有关计算;能利用静力学原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如:

测定压强差及压强、测量液面位置和确定液封高度等。

3.能正确应用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进行流体流动时的的有关物料衡算,能解决流体输送中管道的管径的确定及选型。

4.能正确应用柏努利方程进行流体流动时有关的能量衡算,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如:

流体流动时流量和流速的确定、设备的相对位置的确定和输送机械功率的确定等。

5.能陈述牛顿粘性定律,能计算雷诺参数并判断流体的流动形态。

6.能进行流体在管内阻力的计算,.能正确进行简单管路的计算和较复杂的管路系统计算。

7.能使用化学工程设计手册和有关技术规范,会查阅各种工程图表。

8.能正确理解流速和流量的测定原理,能使用流量计测定管路的流量。

教学内容

1.密度、压强、绝压、表压、真空度的有关概念、有关表达式和计算;

2.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式;

3.流量和流速概念;

4.稳定流和不稳定流概念;

5.连续性方程式及有关应用、计算;

6.柏努利方程式及有关应用、计算;

7.黏度含义;

8.牛顿黏性定律及有关应用、计算;

9.雷诺实验和雷诺准数;

10.流体流动形态——层流、过度态、湍流;

11.直管阻力计算公式;

12.局部阻力计算公式,局部阻力系数,当量直径;

13.简单管路计算;

14.复杂管路(并联管路)计算;

重点

1.掌握密度、压强、绝压、表压、真空度的有关概念、有关表达式和计算;

2.掌握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式;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流量和流速,掌握稳定流和不稳定流概念;

3.掌握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及有关应用、计算;掌握牛顿黏性定律及有关应用、计算;

4.掌握雷诺实验原理、雷诺数概念及计算、流体三种流态判断;

5.掌握流体流动阻力计算,掌握简单管路计算,了解复杂管路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讲授、多媒体视频、例题分析、工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提问

第三章流体输送(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正确陈述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应用。

2.能正确理解离心泵的安装高度、气蚀现象、离心泵的流量调节和工作点。

3.能陈述离心泵的类型,正确掌握离心泵的选用、安装调试及操作。

4.能正确掌握离心泵的流量调节、串并联特征。

5.能陈述其它类型泵如往复汞,旋转泵的工作原理,简单结构,操作及使用范围。

6.能正确陈述气体输送机械如离心式通风机,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简单结构,操作及使用范围。

7.能管理常用流体输送机械的正常运转,找出故障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8.能正确掌握常用气体输送机械的安装及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1.离心泵工作原理、结构、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工作点;

2.汽蚀现象;

3.离心泵最大安装高度;

4.往复泵结构和工作原理;

5.旋转泵结构和工作原理;

6.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工作原理;

7.真空现象和表示方法;

8.真空技术和真空泵;

重点

1.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及主要性能参数;

2.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管路特性曲线、工作点;理解汽蚀现象成因,掌握离心泵最大安装高度计算;

3.了解往复泵和旋转泵结构;

4.了解风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真空泵、真空技术及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

讲授、多媒体视频、例题分析、工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提问

第四章传热(1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了解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陈述传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传热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2.能正确陈述傅里叶定律,能陈述导热系数的概念及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的范围。

3.能进行单层及多层平壁及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导热速率的计算。

4.能对对流传热过程作简要分析,熟悉牛顿冷却定律形式、意义及对流传热系数。

5.能正确理解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准数方程式和各准数的物理意义。

6.能熟练掌握对流传热过程的计算。

7.能正确陈述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型式及选用原则。

8.会选择、安装和操作常用的换热器。

9.能对传热过程进行强化和控制。

10.能管理常用传热设备的正常运转,找出故障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11.能了解传热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步骤、操作注意事项。

12.能正确记录、收集、整理和处理数据

教学内容

1.传热的三种方式;

2.稳态传热与非稳态传热;

3.傅立叶定律;

4.通过平壁的稳态导热;

5.通过圆壁的稳态导热;

6.对流传热基本原理;

7.无相变的对流传热;

8.有相变的对流传热;

9.换热器;

10.稳态换热计算;

11.辐射传热。

重点

1.掌握三种传热方式概念;

2.掌握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含义;

3.掌握傅立叶定律及相关知识;

4.掌握平壁稳态导热计算、圆壁稳态导热计算方法;

5.掌握对流传热基本原理,无相变对流传热和有相变对流传热;

6.掌握传热过程的有关计算;

7.了解流化床传热原理;

8.了解换热器及相关知识;

9.了解辐射传热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建议

讲授、多媒体视频、例题分析、工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提问

第五章吸收(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陈述吸收基本原理,分类了解其在化工、食品、生物工程等行业中的应用。

2.能陈述吸收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