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975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docx

《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docx

生产调研汇报材料01

2018年烟叶生产调研材料

一、2017年烟叶工作情况

(一)主要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2017年共签订烤烟合同427户、13000亩,计划收购烟叶51000担,同比淘汰不适宜烟农68户、574亩,计划量调减了2000担,圆满完成了年度调控指标。

共收购烟叶49003.88担,计划完成率96.1%。

上等烟比例40.58%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均价21.16元/公斤同比降低1.3元每公斤。

(二)成功作法与存在的问题

成功作法:

1.坚持稳中求进为总基调,打好计划调减“攻坚战”。

面对计划调减、烟站撤并、价区调整的严峻形势和多重压力,建平烟叶分公司主动出击,完成了规模调控指标。

一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强化政策宣传,提前逐户摸底,从严从紧分解计划;二是按照“三低三差一扰”的原则,淘汰不适宜植烟的烟田和烟农,优化了植烟布局;三是下发了《2017年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合同签订8条要求和3个限定条件,确保了合同的严肃性;四是强化合同监督,严格控制育苗放苗数量,逐户核对移栽信息,扎实开展了“烟站自查”、“生产部重点排查”和“纪检随机抽查”三轮面积核实工作,有效保障了合同真实性。

2.坚持创新求变为主旋律,催生烟叶质量提升新动能。

为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满足原料供应新需求,建平烟叶在继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关键生产环节实现了“四个新突破、五个新提升”。

“四个新突破”一是创新育苗供苗方式,育苗质量实现新突破。

推广漂浮育苗3300亩,包衣直播育苗600亩,成功摸索了一条漂浮育苗本地化的技术体系,为建平乃至朝阳地区烟叶质量提升激发了新活力;强化苗棚双层管理责任,由合作社和烟站人员共同管理,明确责任分工,专人指导、专人管理、专人记录,有效降低了育苗风险;创新供苗模式,全县3900亩面积的一次性成苗全部实现了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通过统一控制费用标准,有效降烟苗成本。

二是持续优化施肥技术,导向施肥实现新突破。

针对工业提出的新问题,采取导向施肥与精准施肥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控氮降碱、提钾降氯的目标。

在起垄前对起垄刨坑机械统一调整,规范移栽密度,全面落实双条施肥技术;逐户建立施肥档案、逐块地制定施肥方案,实行“一次性施足底肥,适量追肥,少施口肥”的施肥策略;严格限定施肥种类,提倡专用肥代替部分二胺,亩增施10公斤大豆饼肥、20公斤有机肥,杜绝使用长效氮肥和氯含量超标的化肥;严控施肥数量,把亩施纯氮量控制在4.5—5.5之间,适当增加钾肥比重,氮磷钾比例由原来的1:

1:

3增加到1:

1:

3.6。

三是试点带动节水移栽机械覆膜,移栽质量实现新突破。

科学把控移栽时间。

4月27日开始,5月7日前全部结束,全县70%以上烟田集中在5月1日-5日移栽,为烟田齐生长齐落黄打下了坚实基础;全面落实“小苗、带药、深坑、丰水”膜下移栽技术,有效延长膜下时间,规避前期高温因素,促进烟苗早发;开展节水栽烟、机械覆膜试点,五间房村2000多亩烟田实现100%全覆盖,同时带动了周边1500亩烟田,提高了烟叶移栽质量。

四是分级重心前移,预检前置,专分散收质量实现新突破,以烘烤小区、自然村组为单位,以“合作社、互助组”的形式成立烟叶初分专业队,将专业化分级前移至烟农家中完成,并由技术员逐户逐房次进行制样指导,每房次现场指导不少于2次;严格按照《烟叶分级质量考评表》进行对标考核评分,随考核随预检封签,对得分低于80分的批次烟叶不予预检封签,并要求重新整理直到合格;收购调拨完成时间同比提前30天,上等烟比例提高5.8各百分点,混等混青现象大幅减少,实现了收购进度、等级结构、等级纯度和工业满意度“四个再创新高”。

“五个新提升”一是全面推进病虫科学防控,烟田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及时中耕除草、清理底脚叶,促进烟田通风透光;组建统防统治专业队,严格按照“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的原则,实施了4轮病虫害防治作业,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烟田平均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引进无人机作业,大幅提高防治效率;全面落实烟蚜茧蜂绿色防控技术,全年组织烟田放蜂3次,780万头,大农业放蜂2500万头,实现了从防治蚜虫单项技术到“三虫三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跨越,实现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从烟草农业到大农业跨越。

二是严格落实不适用鲜叶处理,优化结构工作实现新提升。

通过开展优化结构专题培训班及现场会,强化政策宣传,讲解关键技术要点及要求,提高烟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出台《优化结构实施方案》,建立片区责任追究制度,保障有法可依、执行到位;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不定时抽查,检查面基本覆盖了所有烟田,保障优化结构落实无死角,优化质量符合要求,田间平均留叶数16-18片,不适用烟叶全部清除。

三是大力发展集中连片,植烟规模化水平实现新提升。

落实50亩以上集中连片1.2万亩,连片率达到90%以上,比去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其中,100亩至300亩连片16片,300亩至500亩以上连片3片,500亩至1000亩1片,1000以上连片3片。

四是持续完善植烟防灾减灾体系,风险防控能力实现新提升。

主动与当地气象部门沟通协调,为全县烟农订制了气象预报提醒信息,继续实施防雹网补贴政策,行业补贴10.52万元为全县526亩烟田架设防雹网;由政府、公司、烟农三方共同出资为全县12469亩烟田统一购买了42元/亩的雹灾保险,积极为受灾烟农申请行业雹灾救助资金57.48万元,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

五是多措并举,多环调控,青痕控制水平实现新提升。

在八家烟站举行全县控青痕培训班,针对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

烟田抓早,保障充足的大田生育期;良种良法配套施肥,保障鲜烟适时成熟落黄;推行采烤服务专业一体化试点,由专业烘烤师指导鲜叶采收,保障鲜烟采收成熟度;细化鲜烟运输、编竿管理,防止人为因素造成青痕;强化烘烤技能培训,提高烟农烘烤技能,防止烘烤失误造成青痕。

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

1.“控规模”与烟农植烟积极性之间的矛盾凸显。

市局下达的计划远远不能满足烟农种植需求,计划分配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分公司2018年通过调研、摸底,掌握实际状况进行统筹安排。

2.烟农年龄结构不合理。

自2013年以来,烟农户数逐年减少,队伍老龄化加剧,35岁以下烟农比例不足10%,对先进生产技术落实造成严重影响。

2018年想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烟农素质。

3.漂浮育苗的成苗稍大,苗龄控制有待改进,2018年在育苗时间掌控上还需要进一步精准,播种时间适当向后推迟3-5天。

4.部分假植营养土来源与配比存在一定问题,影响移栽时间和质量。

2018年想法,建议统一标准配制或统一合作社采购。

5.部分烟叶田间采收成熟标准仍不到位,尤其中上部烟叶存在采青现象,影响烟叶质量。

今年将严格控制各部位成熟标准,分类编杆烘烤,进一步提高烟叶整体质量。

6.部分烟农烤后烟叶存在青痕现象,影响烟叶等级纯度和上等烟比例。

今年将在烟叶成熟度、田间灌溉、人为采收、烘烤方面造成机械损伤上采取控制措施。

7.专业化分级工作有待提高。

由于收购准备期间和收购期间技术员忙于收购无法分身,分级指导和考核力度较为薄弱,上部叶(后两房烟叶)挑选分级质量较前期有所退步。

今年继续完善逐户逐房次入户指导,加大技术员及烟农考核力度。

8.部分烟田优化结构工作还不到位。

在收购数据体现为X3F、B4F数量较多,比例较大。

今年要在优化结构上下大功夫,尽量满足工业需求,按订单组织生产。

9.合作社方面没有造血功能,建议市局为合作社提供一定政策倾斜,使合作社真正运行起来。

(三)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发展变化情况

大力发展合作社建设,着力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在完善合作社整合的基础上,重点在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推进生产方式变革。

一是合作社统一代购和使用烟草农药(叶面肥)8种,37.17吨,切实做到减工降本。

二是成立了26支机械起垄专业队、15支拉水栽烟专业队、58支移栽专业队、45支统防统治专业队,生产关键环节专业化服务率达到90%以上。

三是漂浮育苗(包括常规育苗)、专业化分级、出入库环节全部落实到合作社管理。

(四)烟叶工作运行机制情况

1.标准化机制运行情况:

分公司严格宣贯《朝阳烤烟综合标准体系》,基层烟站落实到位。

生产技术不断成熟,体系不断更新完善,烟叶质量逐年提升。

2.考核机制运行情况:

分公司考核烟站有月度检查,生产(育苗、施肥、移栽、优化结构、大田管理等)检查,收购环节(烘烤、分级、等级质量检验等)检查;烟站考核技术员有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技术员考核烟农均有相应的办法。

3.培训机制运行情况:

组织各种现场会、完善烟农学校、对收购岗位临时培训等。

4.合作社运行机制情况:

通过整合、规范,目前全县基本成型的合作社一处(太平庄鑫元烤烟合作社),服务范围基本能够满足入社烟农所需。

(育苗、整地、移栽、统防统治、采烤分、烟叶成包等)。

二、2018年烟叶生产工作思路

(一)计划落实

2018年计划签订合同350户左右,落实面积7700亩,收购烟叶3万担,平均亩产3.9担,户均规模22亩左右。

1.烟农筛选按照发展“三高”、淘汰“三低”的总体思路进行选户。

原则上不增新户、单户种植规模在1-2个房次(20-40亩)。

“三高”是指:

发展生产技术水平高,听从技术指导的烟农;发展素质高,生产、收购期间积极配合工作的烟农;发展效益高,等级结构合理,重合同守信誉的烟农。

“三低”是指:

淘汰生产水平低,技术落实到位率低的烟农;淘汰素质低,扰乱烟叶生产、收购秩序的烟农(烟叶外流、倒买倒卖烟叶);淘汰效益低,等级结构严重失调的烟农(X3F、B4F总比例超20%)。

2.面积调控、优化布局严格按照市局要求从严从紧安排计划量,控规模守红线,进一步优化植烟区域布局,切实淘汰不适宜植烟的区域和烟田,重点向老河川流域的集中区域发展,计划太平庄乡落实2.2万担,八家农场0.8万担。

进一步发展集中连片种植,百亩以上连片达到80%以上,力争发展500亩以上连片3片。

3.合同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制定《2018年合同签订规范化管理方案》,明确合同签订原则和要求,建立管理责任制,保障合同的严肃性和“高压线”威慑效应。

二是进一步加强合同监督。

严格控制育苗放苗数量,移栽时逐户核对移栽面积,扎实开展“烟站自查”、“分公司重点排查”和“内管随机抽查”三个层次的面积核实工作,切实做到面积相符率100%,确保合同真实、严谨、规范。

(二)烟叶生产

1.育苗:

计划育苗9000亩。

其中云烟87品种3500亩(漂浮育苗),含备用苗率15%,辽烟19品种5500亩(常规裸播育苗),含备用苗率10%。

全县育苗全部集中到太平庄烟站,实行集中育苗、烟站指导、合作社专业管理、3000亩漂浮育苗全部实行商品化供苗。

2.移栽:

继续坚持早移栽、集中时间移栽,保障充足的生育期,提高成熟落黄整齐度。

全面落实“小苗、带药、深坑、丰水”膜下移栽技术,全面推广展节水栽烟机械覆膜,进一步提高移栽质量。

3.施肥:

持续优化施肥技术,坚持导向施肥与精准施肥相结合。

一是继续落实“一次性施足底肥,适量追肥,少施口肥”的施肥策略,全面落实双条施肥技术;二是严格限定施肥种类,提倡多用专用肥,增施大豆饼肥和有机肥,杜绝使用长效氮肥和氯含量超标的化肥;三是严控施肥数量,把亩施纯氮量控制在4.5—5.5之间,适当增加钾肥比重,提高烟叶含钾量。

4.大田管理:

一是继续推进揭膜培土,加强田间卫生管理。

二是坚持烟田统防统治。

由烟站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统采农药,统一进行不少于3轮的防治作业。

三是继续实施优化结构工作。

切实做到工业不适用烟叶优化处理在田间,平均留叶数控制在16-18片。

四是继续实施2016年的防雹网补贴政策。

5.采收烘烤:

以烘烤小区为单位,试点推进采烤一体化。

加强烘烤技术短板培训,提高烘烤技能。

强化采收成熟度把控,建立片区技术员指导责任制;

6.烟叶收购:

全县设2条收购线,全部集中在太平庄烟站进行集中收购,平衡收购等级线,提高收购质量。

继续实施专分散收分级前移,预检前置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