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4747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docx

《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docx

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

信阳市“智慧城建综合”管理系统

 

河南卓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六月

目录

序言3

第一部分“智慧信阳”建设背景4

一、“智慧城建”建设的意义4

二、国内外数字城市发展启示4

1.发展历程和趋势。

4

2.国内相关城市建设经验。

8

第二部分“数字信阳”规划建设环境12

一、信阳概况12

二、规划基础12

1.信阳市信息化发展现状。

12

2.存在的问题。

13

三、建设需求与可行性分析16

1.需求分析。

16

2.可行性分析。

19

第三部分“数字信阳”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22

一、指导思想22

二、建设原则22

三、发展目标23

第四部分“数字信阳”主要建设任务27

一、完善基础29

二、信息强政34

三、信息便民39

四、信息兴业44

五、信息惠农48

六、优化环境52

第五部分基础性重点信息化建设工程58

一、“数字信阳”城域网升级改造工程58

二、“数字信阳”数据中心建设工程60

三、“数字信阳”联合审批与电子监察工程65

四、“数字信阳”数字城管建设工程69

五、“数字信阳”应急管理建设工程74

六、“数字信阳”诚信平台建设工程74

七、“数字信阳”GIS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工程75

八、“数字信阳居民卡”便民服务工程76

九、“数字信阳”经济智能管理平台建设工程78

第六部分中国移动通信特色应用82

一、掌上信阳82

二、智能城市91

结束语93

序言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成为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

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成为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引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省在”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建设”数字河南”的目标,要求到十二五末,省级公共平台应用率90%以上,18个省辖市”数字城市”应用率80%以上。

信阳市历史悠久,区位优越,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是河南省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信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务实创新,拼搏进取,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过去获得多项殊荣的基础上,2011年又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实现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三次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发展活力和整体魅力,信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化系统。

第一部分“智慧信阳”建设背景

一、“智慧城建”建设的意义

“智慧管理城市”已成为现代化城市中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将城市管理确定为市长亲自负责的一把手工程

遵循原建设部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标准,围绕信阳市政府信息化的总体规划目标,打造一套国内领先的城建智慧整合管理。

二、国内外数字城市发展启示

1.发展历程和趋势。

纵观国内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大致可划分为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除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正在逐步迈向成熟阶段外,大部分国家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各国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1993年,美国政府全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视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开始。

1994年,美国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把美国的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每一家医院,乃至企业、商店、银行、新闻机构、电视台、会议厅、娱乐场所的电脑数据都联系起来,形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

与此同时,英国伦敦也在积极推进“数字伦敦”计划,到2001年,已有40%左右的市民家庭使用互联网。

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信息化起步阶段也取得长足进展,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信息网络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

20XX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居世界第一,广播电视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的行政村。

目前,国内已有10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制定“数字城市”发展规划,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相关信息系统开发应用。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各个地区、各系统之间缺乏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大部分系统应用层次不高。

2).发展阶段——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为中心

发达国家开始通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

信息通讯技术(ICT)与地理信息技术(GIS)已经成为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基本工具。

到该阶段发展后期,面向市民的在线公共服务,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以市民为中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理念。

1998年,美国约有60个城市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示范工程。

目前,美国电子政务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全美已建政府网站2.2万多个,可搜索到的分站点超过5100万个,形成了“网站多、内容全、应用广”的特点。

其他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1999年,欧盟提出“电子欧洲”,并发布欧洲信息社会的建设战略——《电子欧洲:

所有人的信息社会》。

该战略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明确了互联网对于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为落实“电子欧洲”战略的总体目标,2005年,欧盟又提出信息化“i2010”计划,并于次年发布《i2010电子政务行动计划》,以指导公共服务领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

2002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提出以“更优的服务、更好的政府”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整合政府和部门之间的网上服务,促进信息在不同层级政府及部门之间共享,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2006年,日本正式出台《IT新改革战略》,提出通过在行政领域灵活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国民生活的便利程度,简化行政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及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成世界上最便利、高效的电子政府。

新加坡制定了建设东南亚“智慧岛”的知识经济发展战略,是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之一,其“电子公民中心”是该国电子政务最有特色的部分。

它将不同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并以“一揽子”方式提供给全体公民。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走在全国前列。

北京市以“数字奥运”建设为契机,以服务政务、服务公众、服务奥运为目标,进行“数字北京”建设,成为国内数字城市建设的领跑者。

北京市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空间地理信息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城市管理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特别是信息资源中心的建立与有效运行,在支撑政府可视化决策指挥、协同办公、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上海把优先发展城市信息化确立为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把城市信息化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步骤。

很多城市的政府信息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以及智能化社区等也都取得了较好地应用效果。

按照Web2.0理念,政务网站的建设正由以政府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成为政府与公众联系的渠道,在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互动、在线事务处理和网上便民服务四个方面为公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易用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3).成熟阶段——以信息化高度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趋势

成熟阶段的“数字城市”将面向知识处理,成为集知识创造、储存、加工和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知识管理系统。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和信息中挖掘出潜在的知识,形成可供共享的“知识库”是“数字城市”走向成熟的关键。

“数字城市”发展成熟阶段,人人可以创造、获取、使用与分享信息和知识,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和国家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每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均有机会参与到这个信息社会中来。

信息化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重大变革。

成熟阶段的“数字城市”应是一个知识搜集、分析和应用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是将知识管理与经济社会的运转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为经济社会各主体的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知识支持,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是将知识管理和政府决策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政府决策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政府的决策品质。

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的“数字城市”建设正在迈向成熟期。

2.国内相关城市建设经验。

国内一些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城市大都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纷纷进行“数字城市”规划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科学规划,确保“数字城市”建设有序进行

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发展规划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国内一些城市的实践已经得到证明。

北京市制定实施《“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十一五期间城市减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将信息化作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全面建设“数字北京”,以信息化带动城市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服务奥运、构建和谐北京提供了有力保障。

郑州市及时抓住电子政务发展的先机,早在2001年初,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了电子政务战略与技术研究,编发了《郑州市电子政务工程2002-2005年规划》,奠定了进入全国电子政务先进城市行列的基础。

扬州市在5年前就制定了“数字洛阳”建设规划,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2011年又提出了“‘数字河南’2016行动计划”,启动新一轮的信息化重点应用工程建设。

2).优化配置,强调电子政务建设“四统一”

北京、南京、苏州、合肥等先进城市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四统一”,收到良好的效果。

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互联”的目标,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城域网和宽带无线网,为电子政务的深入应用提供了优质网络支撑,为不同的应用对象提供网络服务,实现市级五套班子、市直部门和市、县、乡的统一接入,节约了资源和费用,提高了管理效能。

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课题。

为有效解决“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困扰信息化工作的突出问题,各地都纷纷成立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协调机制,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推进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整合与增值服务,统筹数据资源管理,对沉淀政务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分析,并通过可视化、场景式展示,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辅助政府科学决策奠定良好基础。

统一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

为避免重复建设,按照“一套软件、一个平台,多级应用”的思路,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建设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纪检以及县市区、部门等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CA认证,实现机关工作人员同台、分级、授权办公,各基础业务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交换。

统一的市级政务机房。

统一建设市级政务机房,实行基础网络、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安全保障等的统一管理,为电子政务网络设备、服务器集群以及各级各部门托管服务器提供机房环境,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的统一运维,降低了建设运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信息和网络安全。

“四统一”的体制既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了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浪费的问题,又充分考虑各级各部门业务特点和建设基础,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实现分级负责、协同推进。

3).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推进机制

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推进机制对于信息化发展将会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

国内先进城市信息化推进机制各具特色,主要做法是:

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重视信息化政策法规建设,建立信息化建设投入机制和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在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行首席信息主管(CIO)制度等。

合肥市建立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列为对部门、县市区行政执行力考核的三大指标之一,主要考核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南京市探索建立督查激励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监督审批权、执法权,促进行政权力“阳光”运行;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市级党政机关首席信息主管(CIO)制度,为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青岛市在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机关组织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确定了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四统一分”管理体制,从体制上保证了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数字城市”在当今时代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新的表现形式,进入了深入发展、广泛应用阶段。

就国内外“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是基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是核心,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

电子政务也从政府内部办公转向服务于各级各部门资源共享下的全面业务协同,政务网站从信息发布窗口向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网上政府”门户转变,通过场景式、人性化的界面,为公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不断融合,“数字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

就国内情况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起步较早,特别是北京以“数字奥运”为契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但就全国而言发展很不均衡,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图1-1“数字城市”发展历程和趋势示意图

第二部分“数字信阳”规划建设环境

一、信阳概况

信阳市地处河南北部,是著名的文化名城。

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赵国均定都于此。

目前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市、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市、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国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现辖4区(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和信阳经济开发区)、2县(浚县、淇县),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

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南北,信阳至濮阳高速公路、山西至濮阳等干线公路横穿东西。

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山西中南部运煤铁路通道、信阳至山西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届时信阳将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大交通格局。

信阳矿产资源丰富,水、电资源充裕。

二、规划基础

1.信阳市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信阳市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信息化管理机构逐步理顺,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电子政务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企业信息化稳步推进,电子商务普及面扩大,农业信息化成效明显,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全市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2.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

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加快

4.农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

5.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6.信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7.电子信息产品发展迅速

2.存在的问题。

信阳市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处于强化基础、促进整合、推动共享、提升服务的阶段,建设和应用相对滞后,信息产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信息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显现。

主要表现在:

1.对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推进机制不够健全。

部分部门和单位对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对信息化深入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还不到位,全社会对推进信息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信息化推进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信息化主管部门职能有待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建设的“一把手”责任制落实不够,县市区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够明确,工作关系还不理顺;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评价还没有形成制度化;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信息化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首席信息主管(CIO)制度尚未广泛推行;行业协会不够健全,其咨询服务、安全测评、电子认证、软件评测、工程监理、绩效评估等社会服务功能没有显现出来。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缺乏有效地交换共享。

许多信息资源还处于无序分散的状态,无法发挥作用,全市性的基础数据库建设滞后,空间数据比较贫乏。

一些部门和单位虽然建设了业务数据库,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没有建立信息交换机制,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难以满足政府进行综合分析与科学决策支持的需要。

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到位,无法对全市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范和分级管理,影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

3.政务信息系统相互独立,缺少公共基础性支撑平台。

各部门应用系统开发多数基于“单点应用”理念进行,已有的信息系统建设偏重单一部门、单一专业、单一要素,系统间接口、标准与规范不统一,缺少跨部门应用与共享的考虑,造成低水平重复浪费,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信息烟囱”,不利于部门间业务协同和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由于缺少全市性的政务网络、软硬件环境、信息交换等公共基础性硬件支撑平台,这种重复浪费很难有效遏制,“孤岛”和“烟筒”现象仍在不断产生。

4.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偏低。

信阳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大,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融合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不明显,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中小企业信息化明显落后于大企业。

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规模偏小,聚集度偏低,产业链条需进一步拉长和增厚。

5.信息化人才短缺,相应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信息化人才队伍总体上呈现逐年壮大趋势,但高层次、复合型、事业带头人才相对不足。

高端人才招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仍然存在。

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有待加强,用人环境还需改善,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6.信息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措施有待加强。

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密码保障、电子认证、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应急灾备等相关信息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力的保障体系。

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等问题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经综合分析,目前信阳城市信息化建设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还处于起步阶段,如图2-1所示。

 

图2-1“数字城市”发展阶段和信阳所处位置

三、建设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1.需求分析。

建设“数字信阳”,顺应国际国内信息化发展总体趋势,既是信阳市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信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信阳市信息化现状的分析,其应用需求主要体现为:

1.建设“数字信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对社会、政治、经济等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时,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这对政府管理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许多城市都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和主题,把信息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着眼点。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全局性、战略性举措。

国内企业在资源配置空间大大拓宽的同时,竞争和协作的对象也日益国际化。

投资、贸易、金融、人才等加速自由化,知识经济等新的技术环境使信阳可以通过后发优势,实现超常规发展;信阳推进信息化既有客观需要的动力和压力,也有发挥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的机遇和条件。

在新的竞争态势下,信阳市必须借助信息化建设,实施经济社会赶超战略,才能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取得主动。

2.建设“数字信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信阳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环境代价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一些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等矛盾。

为此,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新技术产业赶超战略,要求整体追赶、局部超越,选择优势项目全力突破。

“数字信阳”的建设是落实信阳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设“数字信阳”,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从而创造良好的城市软硬件环境,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和辐射力。

3.建设“数字信阳”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全面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数字信阳”建设,将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扩大网上审批范围,推动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将进一步健全政府工作责任体系,强化部门及岗位责任制,确保重大决策落实、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需要;将进一步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贯彻落实,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把各级政府网站建设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确保权力规范运行、阳光运行,是建设法治型政府的需要。

4.建设“数字信阳”是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改善民生的需要。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通过“数字信阳”建设,进一步整合开放公共信息资源,发展面向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就业、医疗、劳动保障等公益性信息服务,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城市数字化生产生活方式日益普及,网上教育、医疗、交易、娱乐及远程办公等越来越普遍,使公众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促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健全各类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对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和灾情疫情的有效监控,提高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理能力。

图2-2以服务民生为核心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示意图

2.可行性分析。

建设“数字信阳”,加快信阳市信息化进程,必须从实际出发,又好又快推进。

1.信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为“数字信阳”建设提供了保障。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数字信阳”,打造“信息强市”的目标,列入了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明确了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整合组建了市综合信息中心,理顺了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各县市区也建立了相应机构。

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信阳市政府出台了包括《关于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市级信息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等9个有关促进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为促进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组织保障。

2.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为“数字信阳”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数字信阳”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支撑必不可少。

近年来,信阳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城区发展布局更加合理,各县市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市区五大板块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实力增强,为建设“数字信阳”提供了可靠的投入保障。

3.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数字信阳”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近年来,信阳市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各类新技术广泛应用,网络通信能力不断加强,通信网络覆盖城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