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4729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

《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x

思想道德修养讲义第四章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观,知荣辱、求发展,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难点:

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

4、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5、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基本内容

《易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丈夫以厚德載物”---世界的变化很快,君子应当自强不息(不停止地进取)以跟上时代的需要.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个人修养的两个方面:

自强与厚德

例:

怀孕女大学生自杀、《蒋仲子》、《三国》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多年而一直不敢篡汉?

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言可畏,传统的“忠”“义”一旦被破坏,人们会自发起来维护它,所以曹丕在逼献帝让位时也要演一场“三辞不受”的戏来。

孔雀东南飞……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笼子中猴子……)

客观唯心主义的看法。

神造说

主观唯心主义的看法。

心动说

历史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看法。

物质基础说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首先,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的简单劳动和简单交往。

(生产力发展社会关系日益丰富的结果)

其次,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说文解字》:

外得于心,内得于人。

“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

“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

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

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

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社会化的一种表现)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科学的定义: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2、道德的内涵揭示了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社会意识。

所谓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道德的内涵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而道德的本质表现出道德的外在特征。

首先,道德是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

其次,道德是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再次,道德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第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第五,道德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

1、认识功能:

反映社会关系

2、调节功能:

协调关系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维护道德准则,我们的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全部有赖于此。

只有按道德行事,才能赋予生活以美和尊严。

——爱因斯坦

道德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作用上,这种作用可以从历史的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来考察。

从横向关系上讲,道德的作用体现在现实的社会中。

历史上“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有过激烈的争论。

“道德万能论”认为道德决定社会进步与倒退、稳定与动乱、持续与更替、兴起与灭亡、幸福与灾祸,即道德决定一切。

“道德无用论”则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

中国古代的法家就坚决反对用道德来治国,而是坚持用严格的法来约束人们。

“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都是错误的。

从纵向关系来看,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道德的作用,是与决定它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直接联系着的。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

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诗经》中的“夙夜在公”;《书经·周官》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西汉贾谊《治安策》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

第二,整体主义具体引申出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国家统一。

中国人特别重视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中国古代的民族统一思想萌芽于黄帝统一黄河流域。

到了奴隶社会,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天之下都是他的统治范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中国古人眼里,所有的自然地域都是天子的管辖范围,不能存在也不允许存在分裂的状态。

这是中国人重视国家统一的理念基础。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也就是“仁者爱人”。

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并最先把“仁”同“爱人”联系起来。

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第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

儒家传统伦理思想认为“为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气质”,以达到“成贤”的目的。

孔子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应当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并把这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看作人生的最大快乐。

道家更崇尚精神境界,把成为无私无欲的“真人”、“圣人”作为最高的人生理想。

墨子的“尚贤”,推崇“圣王”、“贤人”,把为大众谋利的牺牲精神,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古人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青年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养心修身、变化气质,以达到最高的理想人格的目的。

孔子说: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他特别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他说: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认为“仁”这一最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

墨家也非常强调“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意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以上六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的古代优良传统道德的概括,这些又可以衍生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爱国爱民、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等道德,还形成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民爱物、奋发图强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对中国传统道德如何继承和弘扬?

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态度批判的继承,并予以加工和改造,从而抛弃其封建的、落后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其反映人民利益的、科学的、积极的方面,才是真正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

如:

传统“孝”的思想在今天仍具重要意义。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关心、爱护、养育子女,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体贴自己的双亲,并在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要主动地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在任何时期都是必要的。

大学生应当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当然,传统道德中“孝”的思想应当批判地继承。

孝顺父母,并不是要无原则地顺从。

所以,宋明理学家鼓吹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是对孝的绝对化、片面化的理解,应当持批判的态度。

具体来说:

首先,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传统道德。

要肯定一些历史上的道德原则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及其合乎历史发展的特点,不能用当今的思维模式割断历史去看待传统道德。

其次,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坚决反对全面继承和全盘否定的两种倾向。

(一)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还要注意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优秀成果。

世界上许多民族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人类文明、人类的伦理道德都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

当然,对于一切外国的,特别是剥削阶级的文化伦理思想,我们要批判地继承,绝不可以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中华民族的优良伦理道德思想有着自己独有的民族特点,但我们绝不能固步自封、惟我独尊,而是要善于吸收世界上所有民族的一切优良道德加以改造,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对待外国的一切文化道德遗产,都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批判地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既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道德传统,又要努力借鉴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道德成果。

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都要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相结合,同现实的生动的实际和我国思想道德生活发展的新情况相结合。

只要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二)道德建设中错误思潮评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广度不断深入,很多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在我国自身的建设和与外国的交往中,开始流行,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近年来流行的干扰我国道德建设的几种错误思潮:

文化复古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道德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道德理念与道德原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双重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一般的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这种质的内在规定性,决定它的建立和发展对道德进步产生着双重效应。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正面效应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价值,强化了道德的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改变人们的传统道德思维定势,

以新的理性思维更新道德观念。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为道德状况的根本改观提供坚

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价值关系属性也容易造成对道德进步的负面影响。

市场中等价交换的原则容易被庸俗化。

有的人把它扩大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形成在组织与个人之间,在同志朋友之间搞讨价还价的庸俗处世哲学。

资本利润追求最大化就会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哄抬物价等情况。

市场的竞争原则也会导致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负面效应不是主流,而是前进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青年学生只有看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面效应的主流,自觉防止负面效应的影响和侵蚀,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者。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

—马克思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包括:

(1)把社会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

(2)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3)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社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集体和个体关系调节原则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当集体和个体利益统一时,个体自身利益实现过程也就是集体利益的实现过程,反之亦然。

这是“利益合作原则”。

第二,当集体和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在坚持集体利益为主的前提下,要适当照顾个体利益。

过去,有些人认为集体主义只强调个人对集体的“服从”,只重视集体的利益而不重视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价值等等,这是极端错误的。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应该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下,既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又充分重视个人利益,并力求发挥个人能动性的一种价值导向和道德原则。

总之,集体主义原则不是简单的“个人服从集体”,而是“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

教学活动:

全体成员分成6——8人一组,每组在指导者给定的时间内就某个题目发表意见。

题目如下:

怎样减轻生活学习的压力?

怎样过好大学生活?

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生活中自信有哪些表现?

紧张焦虑的消除方法。

指导者宣布开始,每个小组派一人记录,其他人出主意,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列举出各种可能的办法,当指导者说停,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意见贴在墙上,选一位代表解释这些方法。

全体成员一起评论,看哪个小组办法最多,通过评比,帮助成员选择在生活中最适合运用的方法,依靠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活动说明,个人只有融入到集体中去,依靠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才能获得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

共产主义道德既不是产生于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形成,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从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是“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特征和作用

共产主义道德具有三个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征。

1、它是从无产阶级的完整利益中引申出来的。

2、它是同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

3、共产主义道德是以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

在现代化建设中,共产主义道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共产主义道德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共产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本原则.因而它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增强人民内部的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共产主义道德,是反对和抵制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五,共产主义道德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人有着重要的责任,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极其意义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这20个字实际包含的是10个基本道德规范。

这10个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和中国革命优秀传统道德的内容,又具有新形势、新时代条件下的新的道德规定,体现了时代特色,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这10个基本道德规范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建设

(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由诚信二字,想起两则故事。

先说第一则,在战场上,某战士为部队开拓前进道路,不惜以自己身体引爆敌人埋下的地雷阵,以至身负重伤,危在旦夕。

报纸上连续不断报道他的事迹,称他为黄继光式的英雄。

当部队老将军得知这位战士生命垂危,将不久于人世时,便去医院探望,并给他颁发军功章。

将军问战士还有什么话要说,战士说:

“有句话,指导员不让我说。

”将军问:

“为什么?

”战士说:

“指导员说已经报道了,全国都知道我是英雄了,说了影响不好。

”将军追问:

“怎么回事,你说!

”战士说:

“我不是用身体引爆的地雷阵,而是自己不小心,跌倒在地碰上地雷的。

我不是英雄。

”将军极大地振动,沉思良久,最后说:

“把事实真相说出来和用身体引爆地雷阵同样需要巨大的勇气。

你仍然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军功章你当之无愧!

第二则,说的是一天晚上,一个中尉军官看到一个小孩在路口哭,于是问他是不是迷路了,小孩说不。

又问为什么不回家。

原来这个小孩是在参加一群孩子玩的军事游戏,小孩负责站岗。

游戏结束,其他孩子都已回家,却把他忘了。

此时尽管天黑无人,他仍坚守岗位。

中尉对小孩说:

“游戏结束了,你回去吧。

”小孩说:

“不,我没有接到命令。

”中尉对小孩说:

“我是真正的军官,现在我命令你,回家!

”小孩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说了声:

“是!

”回家了。

战士的诚实,小孩的守信,令我们感动,使我们难忘。

再讲一个案例:

一位中国学者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他毕业时成绩优秀,当他在德国四处求职时,却被多家大公司拒绝。

于是他决定选择一家公司求职,没想到,仍然被拒绝。

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带着困惑,小心翼翼地询问原因,没想到德国人给这位中国留学生看了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曾三次逃票被抓住。

中国学者还说:

“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几率是万分之三。

这位高才生居然被抓住三次逃票,在严肃的德国人看来,大概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以上事例说明明礼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当代大学生应该成为诚实守信的人。

首先,对大学生要进行“诚信”的纵向历史教育。

“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是以社会群体的形式存在的,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的交往如果没有“诚信”就不会有正常的生活。

其次,对大学生要进行横向的现代人类社会的“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又是当今世界必然选择的道德规范。

第三,对大学生要进行当今中国特定环境的“诚信”教育。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选择“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第四,对大学生要进行未来职业方面的“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一切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应增强爱岗敬业意识,诚实劳动,出勤出力,而不消极怠工。

第五,对大学生要进行自身人格上的“诚信”教育。

以诚实见信于人,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道理,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一)道德修养贵在自觉

第一,大学生应当自觉地把自身生活放置于具体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实践中去。

应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自我修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第二,大学生道德修养要从自身的道德行为中体味道德,内化道德。

道德修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道德知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第三,大学生应自觉地从自身所学的知识中实现道德修养。

第四,大学生应自觉把握几种主要的途径进行道德修养。

(1)重学。

(2)自省、克己。

(3)慎独。

(4)力行、积善。

(二)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与社会实践

问题探索

材料:

信用,一个古老的名词,意即言必行,行必果,遵守诺言。

在现代社会中,信用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尺度,还考验着人们以经济需要为目的的诚实、守约的能力。

个人信用制度在2000年前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2000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开通个人信用联合诚信服务系统,成为我国第一个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城市。

悄然建立的个人信用制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在观念上,从“无债一身轻”变成“借钱也光荣”,因为只有信用良好的人才能借到钱。

其次,还可以促进人们知法、守法,因为守法、守信比任何一次可以获得暴利的机会都重要。

并且,个人信用制度还是一种资源,一旦你有不良的信用记录,别说向银行借钱,可能连房子都租不上;反之,你就能以自身的良好信用来抵押获取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

这种奖惩分明的制度为公民指明了经济活动中的社会道德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影响力比"善有善报"的传统观念更强、更实用。

讨论分析:

(1)“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一向是儒家要求修身的内容,今天在信息社会里,需要有经济利益来保证,你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

(2)比较一下中国人的“面子”观念和西方人的信用观念的异同?

(3)如果没有信用制度的约束,你认为仅靠人们的自觉,能做到诚实、守信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