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654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26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纲解读]

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

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难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

1.区域的含义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特征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整体性:

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层次性:

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区域。

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

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整体把握。

(1)地理位置特征

位置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对

位置

山河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理

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理

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要素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由环境保护部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把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据此回答1~2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答案 1.A 2.B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

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

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

据此完成3~4题。

3.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

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

4.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第4题,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的界线。

5.(2018·济南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某国附属扇形岛屿,该岛石灰岩分布广泛,只有清澈的海水、温柔的海风和白色沙滩,无淡水。

海岛上植被并不丰富,但棕榈树随处可见,岛上几乎没有其他生活设施,距离城市也相当遥远。

材料二 棕榈树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成品极耐旱,但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温差。

适于生长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轻盐碱,也耐一定的旱涝。

(1)简述该岛沙滩广布的位置及此处沙滩的形成过程。

(2)简析岛上植被不丰富,但棕榈树分布较多的原因。

(3)简析该岛缺少淡水资源的原因。

答案 

(1)大面积的沙滩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东侧(或东南)。

形成过程:

岛上主要是石灰岩,经外力风化和侵蚀产生大量碎屑物;这些碎屑物又被搬运至近海地带;东侧地形平坦,且处于东北信风的向风岸,风浪较大;碎屑物经风浪不断侵蚀变细,堆积到海滩。

(2)该岛所处纬度位置,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分干湿两季;纬度低,蒸发强烈,气候较为干旱;该岛石灰岩分布广泛,棕榈树适合在石灰性土壤中生长;而且也耐一定的干旱与水湿。

(3)该岛地势低平,海风吹来不易形成降水;岛屿面积小,地势低平,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7·全国文综Ⅱ,1~3

2017·全国文综Ⅱ,37

2017·全国文综Ⅲ,1~3

2016·全国文综Ⅰ,37

(1)

(2)

2015·福建文综,5

2014·安徽文综,23~24

该考点往往以我国或世界区域图及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图辅以文字材料,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典型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以及区域内自然特征对人文特征的影响。

难度较大,出现频率较高。

考向一 区域特征判断

(2017·全国文综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答案 1.C 2.D 3.D

解析 第1题,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改由山东入海,淮河故道淤塞,因此作为南北方分界的标志,淮河在洪泽湖以东部分缺少明显的自然地物标志。

第2题,由于长江的阻隔作用,造成苏南和苏北地域联系不便,自然和人文地理分异明显。

第3题,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

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

A.京→冀B.闽→川C.桂→黔D.粤→湘

5.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由图中图例红包流向及箭头粗细含义可知,流量最大的为图中箭头最粗的,故选D。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四位的都发生在相邻省区间,反映了地理空间邻近性,故选C。

(2017·全国文综Ⅲ)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6~8题。

6.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7.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8.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

答案 6.D 7.B 8.D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可知,剪纸表现的内容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图中反映出的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苏浙一带景观,故选D。

第7题,图中景观为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泽国”的真实写照。

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地形和气候有关,反映了当地年降水量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出行工具为船,故选B。

第8题,文化在不同区域有不同表现,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等地,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等地,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等地,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故选D。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世界或我国典型区域图、景观图等

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说明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及成因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区域地理特征答题模板及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考向二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9.(2017·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

(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

(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解析 第

(1)题,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即气温、降水和风速等方面回答。

(2)题,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应为夏季,其原因主要从气温高低方面回答。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世界或我国典型区域图、景观图等

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区域地理特征答题模板及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考点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面积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其他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②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商业贸易规模相对较小

如何分析区域差异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③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④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状况。

读下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

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B.生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

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

答案 1.B 2.D 3.B

4.图甲、图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3)比较甲、乙两地区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①______

②______

答案 

(1)乙 乙所跨经纬度大

(2)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都濒临海洋

濒临太平洋

濒临大西洋

地形

均以平原为主

地处长江三角洲

西欧平原和中欧平原

气候

均为湿润的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河流

河网稠密

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径流平稳

(3)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

劳动力充足

资源丰富、技术发达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7·天津文综,1~2

2016·北京文综,36

(1)

2014·北京文综,40

(2)

以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较大的不同区域为背景,对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等。

考向一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双选)(  )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双选)(  )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答案 1.BD 2.A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在2000~2015年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趋势;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差异不大,但不相同,其中西部地区在这一时期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故选BD。

第2题,由图可知,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2000~2015年增速最快,反映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取决于东中西部整体增速,C错;图中反映的是增速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D错;故选AB。

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云南瑞丽试验区是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红木加工、农矿产品物流、摩托车组装等。

贵州贵安新区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

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别简述两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 瑞丽试验区为原料(或劳动)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或知识)密集型。

瑞丽试验区距原料产地近,市场需求大;边境贸易便利;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

(任答两点)贵安新区交通便捷;科教较为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有大城市依托。

(任答两点)

解析 根据材料二内容,瑞丽试验区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密集型产业,贵安新区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两区相比较,瑞丽靠近边境,适合发展边境贸易,周边(包括邻国)资源丰富;贵安新区高速公路、铁路交织,交通便利,科技相对发达,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世界或我国典型区域图、景观图、地理统计图表等

描述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并分析成因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区域地理特征答题模板及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考向二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4.(2016·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答案 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解析 由“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的景观差异。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世界或我国典型区域图、景观图等

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并分析成因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区域地理特征答题模板及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考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到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发展时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早期

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三、二或一、二、三

加速期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二、一、三或二、三、一

成熟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

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二、一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

据此回答1~2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

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

答案 1.A 2.B

(2018·湖南株洲测验)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4.图2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B.b—c—aC.c—a—bD.b—a—c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刚刚开始,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第4题,a点第二产业比重最大,b点第三产业比重最大,c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可得出正确顺序是c—a—b。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7·天津文综,1~2

2014·重庆文综,13

(1)~

(2)

以大时间跨度内某区域发展状况为基本信息,辅以区域图或统计图,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不同阶段的人类活动差异及原因。

难度较大。

考向一 区域资源开发的不同阶段及其影响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2题。

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