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938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北纬30°

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北纬43°

~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地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

贫乏

石油等矿产丰富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

发达

不发达

1.区域内部并非不存在差异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这体现了不同区域间的差异,但并不表明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如北方地区内华北和东北地区也有不同,区域空间尺度越小,内部差异就越小。

2.地理环境差异不仅仅影响产业活动

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产生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

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考向1 区域特征的判断分析

(2017·

安徽联考)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该岛房屋照片。

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该岛位于(  )

A.亚洲北部   B.欧洲北部

C.北美洲北部D.欧洲西部

2.从房屋照片上可以看出,该岛(  )

A.降水多,洪涝灾害频繁

B.地震多,防震任务重

C.风力强,沙丘广布

D.气候寒冷,冻土发育

1.B 2.D [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岛位于10°

E~30°

E,80°

N附近,为欧洲北部。

第2题,图1可知该岛位于北半球的高纬度,气候寒冷,冻土发育,特别是季节性冻土影响着房屋地基的稳定,故就地取材,用木料打桩,确保地基稳定。

]

3.(2015·

上海高考)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读图回答问题。

图1 中亚地区地理简图 图2 中亚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结合图示,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势状况、地形结构、降水、水文等方面分析。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对农业类型与分布、城市的分布方面来分析。

【答案】 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

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

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mm以上。

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

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

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

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解题技巧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思路

●考向2 区域差异及影响分析

上海市徐汇区一模)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回答4~5题。

4.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5.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4.B 5.A [第4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

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故A错误;

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

第5题,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

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

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

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

6.(2016·

浙江高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图中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

丁地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两地粮食生产条件的异同点主要从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

(2)题,图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

丙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相对较低,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3)题,分析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从流域内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入手,如降水量、降水强度、地形坡度、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等。

【答案】 

(1)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

河谷平原,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

雨热同期;

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

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

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

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

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

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

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

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流域内地形坡度大;

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答题模板

区域差异比较答题模板

(1)自然要素差异对比:

要素

关键词

答题语言

地理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位于×

×

半球;

纬度(或×

带);

距海较远(近);

大陆×

部、×

大洋×

气候类型气温 降水年较差光照 灾害

夏季×

,冬季×

气温年较差×

,降水季节变化×

,光照×

易受×

灾害影响

地形

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

以×

地形为主,地形×

地势×

高×

低;

多×

地貌,地质×

水文

内流河(湖)外流河(湖)水文特征

为内(或外)流河;

径流量×

、季节变化×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有(无)凌汛

植被

覆盖率植被类型

林为主;

植被覆盖率高(低)

(2)人文要素差异对比:

人口数量

人口素质

人口结构

劳动力丰富(不足);

人口素质×

老龄化问题×

人口就业压力×

数量 规模布局城市化

城市数量×

规模×

,辐射带动作用×

多沿×

分布;

城市化水平×

产业

科技

类型 利弊社会 经济交通 科技

产业为主;

农业地域类型为×

工业类型为×

(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

科技水平高(低)

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小,产业结构简单

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产业结构逐渐复杂

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转型阶段

区域经济呈现衰落、萎缩状态

呈现全面不协调

再生阶段

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由紧张走向协调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方法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考向1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分析

重庆模拟)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近三十年来土地利用和行政中心变化图。

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地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乡镇企业,据图分析该乡镇企业可能最先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家具制造    B.丝绸纺织

C.奶酪生产D.甘蔗制糖

2.关于该地区近三十年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