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案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0632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案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案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案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案教师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案教师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案教师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24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教师版

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考点细化预测】

考点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一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1.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3.掌握在指定的地理范围内选择两个区域进行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4.掌握比较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人类活动方式和种类特征等差异的方法

5.掌握分析某区域地理环境发展的方法

6.掌握不同阶段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地理因素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1.掌握遥感的概念、特点和遥感信息判读的基本原理

2.掌握遥感在区域分析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3.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各主要组成部分

4.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和应用范围,掌握其在全球定位导航中的作用

5.能区别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

6.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7.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的区别

8.掌握数字地球的含义

【构建知识体系】

 

第24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是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

【答案】地理差异指标方法空间单位

区位特征边界地理环境区域发展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

(1)位于北纬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的入海口。

(2)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的中部。

【答案】长江三角洲30°长江

松嫩平原东北地区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气候条件

气候

气候

土地条件

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

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有丰富的等矿产

【答案】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水稻土水田低于黑土旱地高于

贫乏石油

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

区域

方式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耕作类型

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棉花

玉米、、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落后

工业

重要的基地

基地

【答案】水田畜牧业

油菜大豆

【答案】黏重耕作农业

劳动力粮食桑蚕

低新疆南部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

下图为我国某一区域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自然地理事物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河是湘江B.A山脉是雪峰山C.乙河是赣江D.B湖泊是鄱阳湖

【解析】选D。

利用经纬网定位,甲河是赣江,A山脉是武夷山,乙河是闽江,B湖泊是鄱阳湖。

2.关于图中A山脉东西两侧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东侧降水少于西侧B.东侧河流发源于雪峰山

C.冬季东侧降水少于西侧D.冬季东侧气温高于西侧

【解析】选D。

A山脉东侧靠近海洋,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都比西侧降水多。

夏季,东侧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冬季,西侧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低。

图中山脉为武夷山。

3.读图,联系此区域实际,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河流入的C海域是南海B.城市D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河流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D.甲河上游过度发展种植业将导致B湖泊湖床上升

【解析】选D。

闽江最终注入东海;城市D是赣州,是水运的起点;闽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赣江上游过度发展种植业,毁林开荒等不合理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湖床泥沙淤积,湖床上升。

读下图,回答4~6题。

4.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5.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6.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下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

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

第4题,图中反映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第5题,不同的干湿地区,生产类型不同,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第6题,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这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答案】4.B 5.C 6.C

【突破核心考点】——老师课堂讲解重点突破

考点一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

【知识归纳总结】

1.自然环境差异因素分析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自然环境要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气候

纬度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差异,造成了温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降水的不同;寒暖流的流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地貌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和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

水文

气候、地形、植被等

土壤

气候、植被、人类生产活动等的差异

2.人类活动差异因素分析

人类活动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人类活动方式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

【方法技巧心得】

区域综合分析

1.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发展阶段

主要特点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等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积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了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资源充足,环境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人地关系基本上协调的

成长阶段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的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地增加,区域内资源不断消耗,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

后期阶段

随着本地区资源的耗竭,同时,由于技术、产业结构等与区域外整个市场发展的不和谐,本区域或原先具有的集聚因素的集聚能力减弱,导致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

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说明:

在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区域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克服不协调的因素,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促使区域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活力。

2.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技巧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3.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差异

(1)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经济带

范围

东部

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中部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西部

陕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

(2)东部、中部、西部发展差异

影响因素区域

东部

中、西部

自然因素

地形

以平原为主,有利于开发利用

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气候

以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高寒区

矿产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水资源短缺

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

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平

较高

较低

科技、教育和文化

较高

较低

对外开发程度

较高

较低

经济因素

发展基础

较好

薄弱

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轻型或轻重混合产业为主

农业占较大比重,以重型产业为主

交通

有较发达的交通网络

交通线路少,运输条件差

4.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典型例题分析】

【例1】下图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

完成下列要求。

(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_____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_____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_____洋。

(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岛。

当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时区的区时为6月_____日_____时。

当我国处于隆冬季节,甲岛盛行风向为    风。

(3)乙岛主要是由     (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    为主,地势特点是        。

(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5)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该城镇的符号圈出来;说明判断的理由。

【解析】该题以两岛屿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由题干可知:

①甲岛在(19°S,170°W)附近,位于南太平洋海区;乙岛在(21°S,56°E)附近,位于印度洋南部海区。

②甲图比例尺大,乙图比例尺小,故两岛相比,实地面积甲岛小于乙岛。

③甲岛交通发达,在交通点上有大的城镇分布;乙岛由河流状况知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其影响公路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经纬网定位、地形地势判断及应用。

【答案】

(1)西 太平 印度

(2)乙 8 15 东南

(3)内 山地(丘陵) 中间高,四周低(高差大,坡度陡)(4)乙 地形

(5)甲岛西侧中部交通线交点处为该岛最大城镇。

(图略)

理由:

①位于环岛公路与横穿岛屿公路交点(交通枢扭);②附近有机场;③地处海滨。

【课堂针对练习】

1.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

读图完成

(1)~(3)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一高原一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考点二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知识归纳总结】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1.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地理环境

耕作业

其他部门

土地类型

农作物

熟制

长江三

角洲

良好的水热条件,河湖水面广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发达  

松嫩

平原

水热条件有限制;西部草原分布广

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西部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2.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优越的地理环境

生产活动

长江三角洲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轻工业发达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从国内外运进铁矿资源

发展重工业

松嫩

平原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发展重

化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方法技巧心得】

区域的三大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①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同一的整体。

人类利用资源时,必须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差异性:

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发展。

③开发性:

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典型例题分析】

【例2】读图,回答

(1)~

(2)题。

(1)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正确的是(  )

①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②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

③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④两地皆全年少雨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下列关于图中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是(  )

①乙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③乙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④出现乙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解析】由图可知,甲图是我国新疆特有的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

乙图是黄土高原特有的窑洞。

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但只有黄土高原因夏季暴雨加上疏松的黄土土质,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不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谷子,而不是水稻。

【答案】

(1)A 

(2)B

【课堂针对练习】

2.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相同点:

①   ②   ③   ④   不同点:

①   ②   ③   

(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

①    ②    ③    不同点:

①     ②    

(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解析】

(1)题所考查点不难也不偏,但关键在于从那四个方面比较两国的差别。

题目中要求比较自然环境特征,而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纬度、海陆)、气候、地形、资源、土壤、植被等方面,只要抓住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就可从容解答。

(2)题的思路则在于影响一个区域开发的因素有哪些,即:

资源、能源、交通状况和自然特征等。

(3)题则要求学生有开阔的思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中国西部开发无外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以此为依据并联系美国的经验,即可得出相应的答案。

【答案】

(1)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相近(或均位于温带、亚热带)

濒临海洋

地处内陆

地形

均以高原山地为主

山脉南北纵列分布

山脉东西走向为主

气候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

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缺失大陆西岸气候类型

资源

能源(石油、天然气、煤、水能)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均很丰富

缺少稀土、铁等矿产

有稀土、铁等矿产

(2)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开发

条件

有利

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西濒太平洋,海运便利

利用铁路(或第二亚欧大陆桥)与国际联系

不利

多山、气候干旱、水源紧张

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3)①立法管理:

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②保护环境: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或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③农业:

农业走向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④工业:

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⑤交通:

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⑥城市:

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进程

考点三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

【知识归纳总结】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方法技巧心得】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

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典型例题分析】

【例3】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

下图为某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主要表现是——工业结构的调整:

           ;工业布局的调整:

        ;生态建设: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湿地遭到破坏等。

为此,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

【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面临枯竭、湿地遭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或河流下游移动,并趋于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等

【课堂针对练习】

3.读某区域发展过程图,分析回答

(1)~

(2)题。

(1)该区域由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关于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

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

(2)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

A.阶段1已进入城市发展成熟阶段B.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

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三个阶段的平面发展图展示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和交通条件的变化。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2)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来看,该区域由区域中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且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减小。

区域经济发展一般依次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

【答案】

(1)D 

(2)C

4.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回答

(1)-

(2)题。

(1)“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五村不榕,无榕不荫。

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

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

相逢毋需问,十九布依人”。

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

(2)六百年前刘伯温曾预言: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姑且不谈其预测依据,若将来真的如预言所讲,那么合理的理解是:

(2)刘伯温的预言表明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答案】

(1)D

(2)D

 

【剖析高考真题】——学生熟悉高考命题特点

(2011年高考山东卷)32.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图13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

(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草,禁止上游乱砍乱伐,倡导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和排放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受损,引发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加剧校友的洪涝灾害,造成下游水资源紧张。

(2010山东卷)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

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材料五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答案】

(1)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CDP能耗呈下降趋势)。

(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2009宁夏卷)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

(1)~(3)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